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03372閱讀:29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更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變速控制裝置,其構制成按照整體的方式安裝于一自行車車把的自由端上以便提供一個附加位置來控制變速操作。
背景技術
騎自行車正在成為一種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及運輸方式。而且,騎自行車已經成為一種在業余愛好者和職業運動員中都非常流行的競技體育運動。不管自行車是用于娛樂、運輸還是競技,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改進自行車的各種部件。自行車變速機構就是一種已經過大量重新設計的部件。
在過去,由手指向變速控制桿施加的操縱力通過一固定于控制桿的一端處的纜線被傳送至一自行車變速機構的驅動部件。更近來,安裝于車把上的電開關已經被用來代替機械控制桿以操縱自行車變速機構。例如,如日本公開專利申請No.5-338581和美國專利No.5,358,451中所示,多個電開關可以提供于多個車把位置處以便容許更快地變速并且提高響應性。然而,繞著車把移動雙手來操縱車閘和電開關通常非常不便,其取決于在給定時間的手位置。另外,這些典型的制動裝置和/或電開關裝配和安裝于自行車上的工作可能會很困難或者至少很麻煩。而且,這些典型的制動裝置和/或電開關可能很難看。
鑒于以上這些方面,通過閱讀本公開內容,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清楚,就需要一種改進型電動變速控制裝置。通過閱讀本公開內容,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清楚,本發明適應了現有技術的這種需要及其它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組合制動控制和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系統,其容許騎車人通過將控制裝置定位于各個方便位置上而毫不費力地操縱各個自行車控制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系統所用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比較易于且便于在車把的端部進行操縱。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和裝配比較簡單且成本比較低廉的控制系統所用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比較易于附連于自行車車把的端部處的控制系統所用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
上述目的可以通過提供一種包括一車把安裝部分和一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而基本上得以實現。車把安裝部分構制成固定安裝于一車把的一自由端上。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固定安裝于車把安裝部分上。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包括一設置和構制成按照選擇在一空檔位置與一第一促動位置之間相對于車把安裝部分運動的操縱構件。
對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通過閱讀結合附圖公開了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以下詳細描述,將可以清楚地了解本發明的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優點。


現在請參閱附圖,其構成了本原始公開內容的一部分圖1為一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裝備有一對聯接于車把上的制動/變速控制裝置(只示出了一個)和一對安裝于車把的自由端上的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只示出了一個)的自行車的側視圖;圖2為圖1中所示的自行車的車把的局部放大前視圖,其帶有根據本發明聯接于其上的左、右側控制裝置;圖3為圖1和2中所示的自行車車把的左手側部分的放大內視圖,其帶有根據本發明聯接于其上的左制動/變速控制裝置和附加左電動變速控制裝置;圖4為圖1和2中所示的自行車車把的右手側部分的放大內視圖,其帶有根據本發明聯接于其上的右制動/變速控制裝置和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圖5為圖4中所示的自行車車把的右手側部分的端部的另一放大局部外視圖,其帶有根據本發明聯接于其上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圖6為圖5中所示的自行車車把的右手側部分的端部的部分的后端視圖,其帶有聯接于其上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
圖7為圖5和6中所示的自行車車把的右手側部分的端部的部分的剖視圖,其帶有聯接于其上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為沿圖5的剖面線7-7觀察時所得;圖8為圖5-7中所示的自行車車把的右手側部分的端部的部分的局部俯視圖,其帶有聯接于其上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圖9為圖5-8中所示的自行車車把的右手側部分的端部的部分的局部底視圖,其帶有聯接于其上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圖10為圖5-9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的端視圖,為進行圖示說明其已從車把的端部上拆下;圖11為在將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聯接于車把的端部上之前,圖5-10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的部件分解側視圖;圖12為在將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聯接于車把的端部上之前,圖5-10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沿圖8的剖面線12-12觀察時的部分部件分解剖視圖;圖13為在將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聯接于車把的端部上之后,圖5-10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沿圖5的剖面線13-13觀察時的剖視圖;圖14為圖5-13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的擴展結構的端視圖;圖15為圖5-14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沿圖5的剖面線15-15觀察時的局部剖視圖,其中操縱構件處于空檔位置;圖16為圖5-14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沿圖5的剖面線15-15觀察時的局部剖視圖,其中操縱構件處于第一促動位置;圖17為圖5-14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沿圖5的剖面線15-15觀察時的局部剖視圖,其中操縱構件處于第二促動位置;圖18為圖5-17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的如圖12中所示電動變速控制開關的正視圖,其中頂蓋元件已被拆去并且操縱構件的部分只用虛線進行了局部示出,以便示出處于空檔位置(圖15)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即動觸點與靜觸點相隔開以便使得在觸點之間不形成電連接;圖19為圖5-17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的如圖12中所示電動變速控制開關的正視圖,其中頂蓋元件已被拆去并且操縱構件的部分只用虛線進行了局部示出,以便示出處于第一、換高速檔位置(圖16)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即動觸點之一與靜觸點之一相接觸以便使得在觸點之間建立一電連接;圖20為圖5-17中所示的附加右電動變速控制裝置的如圖12中所示電動變速控制開關的正視圖,其中頂蓋元件已被拆去并且操縱構件的部分只用虛線進行了局部示出,以便示出處于第二、換低速檔位置(圖17)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即動觸點之一與靜觸點之一相接觸以便使得在觸點之間建立一電連接;圖21為圖2和3中所示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之一的正視圖,其用于根據本發明的左或右手側制動/變速控制裝置;以及圖22為圖22中所示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的正視圖,其中基座已被拆去以便示出處于空檔位置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即動觸點與靜觸點相隔開以便使得在觸點之間不形成電連接。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選定實施例進行說明。通過閱讀本公開內容,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會清楚,對本發明的這個實施例的以下描述僅供示例說明,而非用于對由附屬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發明進行限制。
首先請參看圖1和2,示出了一根據本發明帶有安裝于一自行車車把14上的一對電動變速/制動控制裝置12R和12L(圖1中只示出了一個)和一對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圖1中只示出了一個)的自行車10。根據本發明,電動變速/制動控制裝置12R和12L和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形成了自行車10的制動和變速控制系統的部分。根據本發明,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安裝于車把14的自由端F處,如下所述。
左、右手側控制裝置12L和12R除了它們為鏡像之外,在構造和操作上都基本相同。因此,在此將只對控制裝置12R和12L之一進行討論和示出。而且,為簡明起見,左、右手側控制裝置12L和12R的相同或者鏡像的零件將被給以相同的參考數字。附加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除了它們為鏡像之外,在構造和操作上也都基本相同。因此,在此將只對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之一進行討論和示出。而且,為簡明起見,左、右手側變速控制裝置13L和13R的相同或者鏡像的零件將被給以相同的參考數字。
右手側控制裝置12R通過一自行車計算機24操作地聯接于后撥鏈器16上,而左手側控制裝置12L通過自行車計算機24操作地聯接于前撥鏈器20上。附加右手側變速控制裝置13R也通過自行車計算機24操作地聯接于后撥鏈器16上,而附加左手側變速控制裝置13L也通過自行車計算機24操作地聯接于前撥鏈器20上。另外,右手側控制裝置12R優選地通過一閘線18a直接機械地聯接于一后閘裝置18上,而左手側控制裝置12L優選地通過一閘線22a直接機械地聯接于一前閘裝置22上。自行車計算機2 4還形成了上述自行車10的制動和變速控制系統的一部分。
自行車10的制動和變速控制系統控制著后撥鏈器16、后閘裝置18、前撥鏈器20和前閘裝置22。特別地,自行車10的制動和變速控制系統以機械方式控制著后閘裝置18和前閘裝置22,而自行車10的制動和變速控制系統以電子方式控制著后撥鏈器16和前撥鏈器20。因此,自行車10的制動和變速控制系統優選地包括一常規型機械制動控制系統以及一根據本發明的電動變速控制系統,如下所述。
由于自行車10的大多數零件在本發明所屬領域內眾所周知,因此除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這些零件之外,在此將不對自行車10的零件進行詳細地討論或示出。而且,各種常規自行車零件雖然在此處沒有進行詳細示出和/或討論,但是也可以與本發明一起使用。換而言之,通過閱讀本公開內容,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清楚,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情況下,可以根據需要對自行車10的各種零件做出各種改型。
現在參看圖3-10,將對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進行更詳細地討論?;旧?,每個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包括一車把安裝部分30和一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32,其中車把安裝部分30構制成固定安裝于車把14的一自由端上,而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32通過一對螺紋緊固件或螺釘34固定安裝于車把安裝部分30上。為方便起見,“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32”在后文中也將簡稱為“電開關部分32”。當緊固件34拆去時,則可以在不需要將車把安裝部分30從車把14上拆去的情況下,將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32從車把安裝部分30上拆去。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32分別被騎車人用來變動后撥鏈器16和前撥鏈器20。
現在參看圖11-14,車把安裝部分30基本上包括一支承構件36和一聯接于支承構件36上的可擴展裝置38。電開關部分32通過緊固件34可分離地聯接于支承構件36上??蓴U展裝置38被聯接于車把14上以便將變速控制裝置13R安裝于車把14上。具體地說,可擴展裝置38在第一(未擴展)構型中可在車把14的自由端F內滑動,而在第二(擴展)構型中不可在車把14的自由端F內滑動,分別在圖12和13中看得最清楚,在下文中將對此進行更詳細地說明。
支承構件36基本上包括一支承基座40、一對側開關支座42、一突出部段44和一對車把支承元件46。優選地,支承基座40、這對側開關支座42、突出部段44和這對車把支承元件46一起作為單件一體式構件由輕型剛性材料如鑄鋁整體地形成。
支承基座40是一基本上為板形的構件,其帶有沿軸向沿一個方向延伸的側開關支座42和沿軸向沿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段44與車把支承元件46。一中心定位的階梯形孔40a沿軸向延伸通過支承基座40和突出部段44,用于容放可擴展裝置38的部分。一狹槽或金屬線孔在車把支承元件46之間沿圓周形成于支承基座40中。一螺紋通孔42a優選地形成于每個側開關支座42中,用于容放緊固件34之一。側開關支座42互相隔開以便在其間容放電開關部分32的部分。具體地說,側開關支座42構制成與電開關部分32的部分相配合,在圖5、8、9、11-13和18-20中看得最清楚。
可擴展裝置38基本上包括一固定構件50、一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多個擴展構件54和一彈性元件56。擴展構件54和彈性元件56形成了可擴展裝置38的擴展結構的部分。具體地說,擴展構件54和彈性元件56(即擴展結構)與突出部段44、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和固定構件50配合工作以便將可擴展裝置38保持于車把14的自由端F內。更具體而言,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響應于固定構件50的旋轉運動而沿軸向向著突出部段44運動,以便使得擴展構件54和彈性元件56(即擴展結構)沿徑向向外運動。
參看圖11-13,現在將對可擴展裝置38的部分進行更詳細地討論。固定構件50優選地為一常規型螺栓,其具有一螺紋軸50a和一帶有一六角形孔的加大頭50b。軸50a穿過支承構件36的階梯形孔40a容放著,而加大頭50b置于階梯形孔40a中。當沿軸向觀察時,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優選地為一圓形構件??裳剌S向運動的構件52包括一螺紋孔52a和一楔形表面52b。螺紋孔52a通過螺紋容放著螺紋軸50a,以便通過固定構件或螺栓50的旋轉而使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沿軸向運動。楔形表面52b為一截頭圓錐形表面,其構制成與擴展構件54配合工作。
擴展構件54優選地為彎曲的弧形構件,其繞著固定構件50的縱向軸線沿周向設置以便在沿軸向移動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時沿徑向向外運動,在圖11-14中看得最清楚。優選地,可擴展裝置38包括三個擴展構件54。每個擴展構件54包括一對相對的、弧形傾斜表面54a和54b、以及一外槽54c。擴展構件54的弧形傾斜表面54a形成了擴展結構的一個基本上為截頭圓錐形的楔形表面,而擴展構件54的弧形傾斜表面54b形成了擴展結構的另一個基本上為截頭圓錐形的楔形表面。弧形傾斜表面54a與突出部段44相接觸,而弧形傾斜表面54b與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的楔形表面52b相接觸。
具體地說,當沿軸向觀察時,突出部段44優選為一帶有一楔形表面44a的圓形構件。楔形表面44a優選地為一基本上與楔形表面52b相同的截頭圓錐形表面。擴展構件54的弧形傾斜表面54a與突出部段44的楔形表面44a相接觸。這樣,當固定構件50進行旋轉以便將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向著支承元件36的支承基座40運動時,楔形表面44a和52b分別與弧形傾斜表面54a和54b配合工作,以便使擴展構件54和彈性元件56(即擴展結構)沿徑向向外運動。
彈性元件56優選地為一由彈性材料如橡膠構成的連續環狀0形環。彈性元件56繞著擴展構件54延伸以便將擴展構件54與固定構件50和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保持在一起。具體地說,彈性元件56容放于擴展構件54的槽54c中,以便使得擴展構件54在裝配過程中不會被意外錯放。
楔形表面44a可被看作第一楔形表面,而弧形傾斜表面54a一起可被看作擴展結構的第二楔形表面。在這種設置結構中,楔形表面52b可被看作第三楔形表面,而弧形傾斜表面54b一起可被看作擴展結構的第四楔形表面。替代地,楔形表面52b可被看作第一楔形表面,而弧形傾斜表面54b一起可被看作擴展結構的第二楔形表面。在這種設置結構中,楔形表面44a可被看作第三楔形表面,而弧形傾斜表面54a一起可被看作擴展結構的第四楔形表面。
參看圖5和11-13,現在將對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的裝配和安裝工作進行更詳細地說明。優選地,先裝配好車把安裝部分然后將其聯接于車把14的自由端F上。然后,可通過緊固件34將已裝配好的電開關部分32聯接于車把安裝部分30上。電開關部分32可基本上按照如圖12中所示進行預裝配,而軟線58從其向外延伸。
通過首先將帶有加大頭50b的固定構件50定位于支承構件36的階梯形孔40a中而將車把安裝部分30裝配好。然后,將擴展結構(即擴展構件54和彈性元件56)和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安裝于固定構件的螺紋軸50a上。由于擴展結構的設置方案中帶有分離的擴展構件54,因此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可在擴展結構(即擴展構件54和彈性元件56)之前或之后安裝。
在任一種情況中,固定構件50和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都應當相對于彼此旋轉,一直到突出部段44和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的楔形表面44a和52b分別至少部分地與弧形傾斜表面54a和54b相接觸為止。這樣,擴展構件54將被與固定構件50和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保持在一起,并且擴展構件54將不會被意外錯放。然而,固定構件50不應當被擰得太遠。
特別地,如果固定構件50被擰得太遠,則可擴展裝置38可能會未內配合于車把14的自由端F中。換而言之,固定構件50應當充分擰緊以便保持著擴展構件54和彈性元件56,而且還應當使得擴展構件54不會沿徑向向外移出車把14的自由端F的內徑之外。然后可將可擴展裝置38插入車把14的自由端F中,一直到支承構件36的支承基座40與車把14的自由端F的端面相接觸為止。然后,旋轉固定構件50以便使得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52沿軸向向著支承基座運動,從而使得擴展結構(即擴展構件54和彈性元件56)沿徑向擴展。擰緊固定構件50一直到擴展結構與車把14的自由端F的內表面相接合以便通過摩擦將可擴展裝置保持于其中為止。然后利用緊固件34將電開關部分32固定聯接于車把安裝部分30上。
參看圖2-20,現在將對電開關部分32進行更詳細地說明。電開關部分32電聯接于一具有一電導線58a、一電導線58b和一電導線58c的電線58上。電開關部分32基本上包括一殼體60、一操縱構件61、一電觸點組件62和一端蓋63,如圖12中所示。操縱構件61可旋轉地聯接于殼體60上并且操作地聯接于電觸點組件62上,以便按照選擇相對于車把安裝部分30(即,從一空檔不工作位置向著第一和第二促動位置)運動。電觸點組件62安裝于殼體60內并且設置成由操縱構件61操縱。
端蓋63基本上為一部分杯狀構件,其具有一安裝凸緣63a和一凹槽63b,在圖11-13中看得最清楚。安裝凸緣63a具有一對通孔,用于容放緊固件34以便將電開關部分32固定聯接于車把安裝部分30上。凹槽63b可旋轉地容放著操縱構件61的部分。特別地,端蓋可旋轉地支承著操縱構件61的外端,在圖13中看得最清楚。
電觸點組件62電聯接于電線58的電觸點58a-58c上。如下文中更詳細地所述,電開關部分32(即操縱構件61)具有一第一促動或換高速檔位置、一第二促動或換低速檔位置和一位于第一與第二促動位置之間的空檔或不工作位置,如圖15-17中看得最清楚。相應地,電開關部分32(即操縱構件61)可用來對撥鏈器16和20之一換高速檔和換低速檔。第一和第二促動位置(圖16和17)設置于空檔位置(圖15)的相對兩側上。
當然,通過閱讀本公開內容,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清楚,如果需要,操縱構件61的換高速檔和換低速檔位置可以倒置,這取決于軟線58的連接方式。換而言之,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優選地相同。然而,軟線58可以按照相同方式或者不同地進行連接,以便使得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按照相同或者稍微不同的方式操作。例如,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之一可以連接于其各自的軟線58上以便使得通過一種特定促動運動(操縱構件61的順時針運動)來產生換高速檔操作,而附加電動變速控制裝置13R和13L中的另一個可以連接于其各自的軟線58上以便使得通過一種特定促動運動(操縱構件61的順時針運動)來產生換低速檔操作,反之亦然。
優選地,殼體60由兩件構成。例如,如圖所示,殼體60包括一杯狀基座元件64和一聯接于基座元件64上的頂蓋元件66?;?4和頂蓋元件66各自優選地由硬剛性材料如硬剛性塑料或金屬材料構成。電觸點組件62容放于殼體60內基座元件64與頂蓋元件66之間,并且電聯接于電線58的電導線58a-58c上,如上所述。
優選地,基座元件64包括一安裝支座64a和一金屬線孔64b。安裝支座64a設置和構制成容放于支承構件36的支承基座40內以防止其間發生相對側向運動(即,沿上方、垂直方向運動),在圖12中看得最清楚。基座元件64的外形還構制成用于防止相對于支承構件36發生側向運動(即左右地和沿下方、垂直方向運動),在圖18-20中看得最清楚。
金屬線孔64b設置成用于容放一具有穿過其中向外延伸的軟線58的橡膠金屬線安裝構件59,在圖12中看得最清楚。金屬線孔64b進而安裝構件59和軟線58優選地沿周向設置于車把支承元件46之間,在圖7、9和10中看得最清楚。在完成了軟線58與電開關部分32之間的所有電連接之后,金屬線安裝構件59就密封著金屬線孔64a以便使得一填充材料如環氧樹脂填充材料可保持于區域B中。
操縱構件61安裝于殼體60的頂蓋元件66與電開關部分32的端蓋63之間,以便使得通過操縱構件61的旋轉運動來引起電觸點組件62從一正?;虿还ぷ魑恢孟騼蓚€促動位置之一運動,如下所述。操縱構件61基本上具有一促動器70、一樞軸72和一觸發構件74。促動器70通過一與樞軸72外端的一扁平部分相接觸的固定銷76而固定聯接于樞軸72的外端上。觸發構件74固定聯接于樞軸72的內端上。因此,由騎車人旋轉促動器70就引起樞軸72和觸發構件74與其一起旋轉。
優選地,一軸承組件78置于殼體60的頂蓋元件66與樞軸72之間以便使得操縱構件61繞著一旋轉操縱軸線或樞軸軸線X平滑地繞樞軸轉動或旋轉。優選地,操縱構件61的樞軸軸線X與車把14的自由端F的中心軸線C平行和對齊。一偏壓元件(盤簧)79置于殼體60的頂蓋元件66與觸發構件74之間,以便在正常情況下將觸發構件74,進而操縱構件61向正常不工作或空檔位置偏壓。特別地,彈簧79的一端優選地容放于頂蓋元件66的一軸向孔(未示出)中,而彈簧79的另一端優選地容放于觸發構件74的一軸向孔(未示出)中。軸向孔(未示出)和彈簧79優選地設置成使得操縱構件61從第一和第二促動位置向空檔不工作位置偏壓。
具體地說,觸發構件74具有一帶有一形成于其中的軸向孔(未示出)的環形安裝部分74a和一位于安裝部分74a的徑向最外側邊緣處的軸向延伸凸塊74b。安裝部分74a優選地具有一非圓形開口,樞軸72的一部分不可旋轉地容放于其中。軸向延伸凸塊74b響應于操縱構件61的旋轉而與電觸點組件62相接合,如下所述。
促動器70基本上包括一彎曲操縱段70a和一中央附連段70b,一連接段在操縱段70a與附連段70b之間延伸。彎曲操縱段70a具有一帶紋理外表面,在圖15-17中看得最清楚。特別地,彎曲操縱段70a優選地包括多個沿軸向延伸的槽以便于接合騎車人的拇指、手指或手。因此,彎曲操縱段70a為一手促動部段。不管紋理,操縱段70a相對于旋轉軸線X和中心軸線C具有一基本上與車把14的自由端F的曲率相對應的總曲率,從圖5-17中看得最清楚。彎曲操縱段70a優選地沿周向設置于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13R的與車把支承元件46大致相對的一側上。
如圖18-20中看得最清楚,電觸點組件62優選地包括一公共接觸條80、一第一靜觸點82、一第一動(換高速檔)觸點84、一第二靜觸點86、一第二動(換低速檔)觸點88和一由一對片簧90a和90b形成的偏壓元件90。一般地,當電開關部分32(即操縱構件61)處于不工作/空檔位置上時,觸發構件74的(即操縱構件61的)軸向延伸凸塊74b就位于第一和第二動觸點84與88之間的中央。特別地,偏壓元件90將操縱構件61的觸發構件74保持于第一與第二動觸點84與88之間的不工作位置上。彈簧79也將觸發構件74保持于不工作位置上。
然而,當騎車人旋轉操縱構件61的促動器70時,這就引起樞軸72使觸發構件74繞樞軸轉動,以便將軸向延伸凸決74b壓在動觸點84和88之一上。觸發構件74的這種樞軸運動引起動觸點84和88之一發生偏斜,以便使得發生偏斜的動觸點直接與靜觸點82和86中的相應一個接觸。更具體而言,當操縱構件61的促動器70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如圖20中所示),觸發構件74就使第一動觸點84偏斜,以便使得第一動觸點84與第一靜觸點82接觸。這樣,就在第一靜觸點82與第一動觸點84之間建立了電連接,以便使得一換高速檔控制信號被發送至自行車計算機24,其又操縱著撥鏈器16和20之一以引起發生換高速檔操作。如果操縱構件61的促動器70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如圖19中所示),則撥鏈器16和20之一就發生換低速檔操作。特別地,操縱構件61的促動器70的旋轉運動引起觸發構件74使第二動觸點88發生偏斜壓在第二靜觸點86上,從而在其間產生電連接。這種電連接引起一控制信號被輸入至自行車計算機24,以便使得一換低速檔控制信號被發送至撥鏈器16和20之一。
自行車計算機24通過電線58電聯接于電開關部分32上,如上所述。特別地,電線58的第一電導線58a電連接于公共接觸條80上。電線58的第二電導線58b電連接于第一靜觸點82上,而電線58的第三電導線58c電連接于第二靜觸點86上。當第一觸點82和84碰觸時,第一導線58a就電連接于第二電導線58b上以便向自行車計算機24傳送一換高速檔控制信號。另一方面,當第二觸點86和88碰觸時,第一導線58a就電連接于第三電導線58c上以便向自行車計算機24傳送一換低速檔控制信號。
基本上,第一靜觸點82包括一布線板82a和一帶有一第一靜接合表面的接觸元件82b。第一靜觸點82由剛性導電材料如本領域內眾所周知的那些構成。當基座元件64和頂蓋元件66固定聯接在一起時,第一靜觸點82牢牢固定于殼體60上。電線58的第二電導線58b通過將導線軟焊焊接或者以其它方法附連于布線板82a上而電連接于第一靜觸點82上。
第一動觸點84包括一第一安裝元件84a和一第二安裝元件84c,第一安裝元件84a帶有一安裝于其一端上的接觸元件84b,而第二安裝元件84c聯接于第一安裝元件84a的另一端上。第一動觸點84的元件84a-84c由剛性導電材料構成以便由這些元件建立一電路。第一安裝元件84a可擺動地安裝于公共接觸條80和第二安裝元件84c上,以便使得第一安裝元件84a響應于操縱構件61的促動器70的順時針旋轉而在一正?;虿还ぷ魑恢门c一促動位置之間運動。這樣,接觸元件84b就具有一動接合表面,其設置成在操縱構件61受到操縱時隨著第一安裝元件84a運動。換而言之,當操縱構件61的促動器70順時針旋轉至第一促動或換高速檔位置上時,第一動觸點84的接觸元件84b的動接合表面按照選擇與第一靜觸點82的接觸元件82b的第一靜接合表面形成電接合。
第二安裝元件84c聯接于公共接觸條80與第一安裝元件84a的自由端之間,以便控制著第一安裝元件84a的擺動或樞軸運動。這樣,第二安裝元件84c就在其第一端處可繞樞軸轉動地安裝于公共接觸條80上并且在其第二端處可繞樞軸轉動地安裝于第一安裝元件84a上。偏壓元件90的片簧90a的一端聯接于公共接觸條80上,而片簧90a的另一端則聯接于第一安裝元件84a上,以便使得第一和第二安裝元件84a和84c推動操縱構件61的觸發構件74至中央不工作位置上并且推動接觸元件84b與靜接觸元件82b脫離接合。
片簧90a的這種設置結構與第一和第二安裝元件84a和84c一起形成了一聽得見的擊打元件,其設置成用于在操縱構件61按照選擇運動至第一促動位置上時產生一聽得見的聲音。換而言之,在接觸元件84b的動接合表面與接觸元件82b的靜接合表面形成接合的同時,產生一聽得見的卡嗒聲。
基本上,第二靜觸點86包括一布線板86a和一帶有一第二靜接合表面的接觸元件86b。第二靜觸點86由剛性導電材料如本領域內眾所周知的那些構成。當基座元件64和頂蓋元件66固定聯接在一起時,第二靜觸點86牢牢固定于殼體60上。電線58的第三電導線58c通過將導線軟焊焊接或者以其它方法附連于布線板86a上而電連接于第二靜觸點86上。
第二動觸點88包括一第一安裝元件88a和一第二安裝元件88c,第一安裝元件88a帶有一安裝于其一端上的接觸元件88b,而第二安裝元件88c聯接于第一安裝元件88a的另一端上。第二動觸點88的元件88a-88c由剛性導電材料構成以便由這些元件建立一電路。第一安裝元件88a可擺動地安裝于公共接觸條80和第二安裝元件88c上,以便使得第一安裝元件88a響應于操縱構件61的促動器70的逆時針旋轉而在一正?;虿还ぷ魑恢门c一促動位置之間運動。這樣,接觸元件88b就具有一動接合表面,其設置成在操縱構件61受到操縱時隨著第一安裝元件88a運動。換而言之,當操縱構件61的促動器70逆時針旋轉至第二促動或換低速檔位置上時,第二動觸點88的接觸元件88b的動接合表面按照選擇與第二靜觸點86的接觸元件86b的第二靜接合表面形成電接合。
第二安裝元件88c聯接于公共接觸條80與第一安裝元件88a的自由端之間,以便控制著第一安裝元件88a的擺動或樞軸運動。這樣,第二安裝元件88c就在其第一端處可繞樞軸轉動地安裝于公共接觸條80上并且在其第二端處可繞樞軸轉動地安裝于第一安裝元件88a上。偏壓元件90的片簧90b的一端聯接于公共接觸條80上,而片簧90b的另一端則聯接于第一安裝元件88a上,以便使得第一和第二安裝元件88a和88c推動操縱構件61的觸發構件74至中央不工作位置上并且推動接觸元件88b與靜接觸元件86b脫離接合。
片簧90b的這種設置結構與第一和第二安裝元件88a和88c一起形成了一聽得見的擊打元件,其設置成用于在操縱構件61按照選擇運動至第二促動位置上時產生一聽得見的聲音。換而言之,在接觸元件88b的動接合表面與接觸元件86b的靜接合表面形成接合的同時,產生一聽得見的卡嗒聲。
現在參看圖2-4、21和22,將對電動變速/制動控制裝置12R和12L進行更詳細地說明?;旧?,電動變速和制動控制裝置12R和12L每個都包括一支承構件或制動桿托架130、一制動桿132、以及一對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在控制裝置12R中,閘線18a固定聯接于制動桿132上以便使得當騎車人擠壓制動桿132時內部金屬線就會受到牽拉。同樣,閘線22a固定聯接于控制裝置12L的制動桿132上以便使得當騎車人擠壓制動桿132時內部金屬線就會受到牽拉。
如圖2中看得最清楚,自行車計算機24通過一對電線154電聯接于每個控制裝置12R和12L的第一和第二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和138上。
特別地,每根電線154具有一對第一電導線154a、一對第二電導線154b和一對第三電導線154c,它們電聯接于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和138上。當第一電導線154a之一通過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或138電連接于第二電導線154b之一上時,則就向自行車計算機24傳送一換低速檔信號。另一方面,當第一電導線154a之一通過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或138電連接于第三電導線154c之一上時,則就向自行車計算機24傳送一換高速檔信號。自行車計算機24、電開關部分32、第一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和138形成了本發明的電動變速控制系統的部分。
基本上,每個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和138包括一殼體160、一操縱構件161和一電觸點組件162,如圖22中所示。操縱構件161可旋轉地聯接于殼體160上并且操作地聯接于電觸點組件162上。電觸點組件162安裝于殼體160內并且設置成由操縱構件161來操縱。電觸點組件162的構造與上述電觸點組件62相同。因此,此處將不對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和138進行詳細討論或示出。相反地,電動變速控制開關136和138的構造和操作可易于由對上述電觸點組件62的描述中確定。
術語的一般解釋在本文中用到時,以下方向性術語“向前、向后、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和橫向”以及其它類似的方向性術語指的是裝備有本發明的自行車的那些方向。相應地,當用來描述本發明時,這些術語應當被理解為相對于裝備有本發明的自行車而言。
本文中所用的程度副詞例如“基本上”、“大約”和“近似”等是指變動的項的合理的偏差量以便保證最終結果不會發生顯著改變。如果偏差不會否定其所改動的詞的意思,則這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包括所改動項的至少±5%至±10%的偏差。術語“促動位置”在此處用到時指的是一種由操縱構件的定向形成一電連接的狀態。術語“空檔位置”在此處用到時指的是一種由操縱構件的定向不形成一電連接的狀態。
盡管僅選擇了選定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示例說明,但通過閱讀本公開內容,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清楚,在不背離附屬權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發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在此可以作出各種變化和改動。而且,以上對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描述僅用于示例說明,而并非用于對如附屬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發明進行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包括一構制成固定安裝于一車把的一自由端上的車把安裝部分;以及一固定安裝于車把安裝部分上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包括一設置和構制成按照選擇在一空檔位置與一第一促動位置之間相對于車把安裝部分運動的操縱構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操縱構件還設置和構制成按照選擇在空檔位置與一第二促動位置之間相對于車把安裝部分運動,第二促動位置與第一促動位置相隔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還包括一設置和構制成將操縱構件推向空檔位置的偏壓元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的操縱構件還設置和構制成在空檔位置與第一和第二促動位置之間繞著一操縱軸線旋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操縱構件的操縱軸線與車把的自由端的中心軸線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的操縱構件還設置和構制成使得第一和第二促動位置設置于空檔位置的相對兩側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可分離地聯接于車把安裝部分上,以便使得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可從車把安裝部分上拆下而無需將車把安裝部分從車把的自由端上拆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操縱構件具有一彎曲操縱表面,其曲率基本上與車把的自由端的曲率相對應。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車把安裝部分包括一帶有聯接于其上的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的支承構件和一聯接于支承構件上的可擴展裝置,其在第一構型中可在車把的自由端內滑動而在第二構型中不可滑動。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可擴展裝置包括一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和一擴展結構,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響應于車把安裝部分的一固定構件的運動而運動,而擴展結構在沿軸向移動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時沿徑向向外運動。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擴展結構包括多個擴展構件,這些擴展構件是與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相分離的構件。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擴展構件為彎曲構件,其繞著固定構件的縱向軸線沿周向設置以便在沿軸向移動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時沿徑向向外運動。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擴展結構包括一彈性環,其繞著擴展構件延伸以便將擴展構件與固定構件和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保持在一起。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包括一第一楔形表面,其與擴展結構的一第二楔形表面配合工作以便在移動固定構件時使擴展結構沿徑向向外運動。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支承構件包括一帶有一第三楔形表面的突出部段,第三楔形表面與擴展結構的一第四楔形表面配合工作以便在移動固定構件時使擴展結構沿徑向向外運動。
16.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支承構件包括一帶有一第一楔形表面的突出部段,第一楔形表面與擴展結構的一第二楔形表面配合工作以便在移動固定構件時使擴展結構沿徑向向外運動。
17.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擴展結構包括一彈性元件,其將擴展結構與固定構件和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保持在一起。
18.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固定構件包括一螺紋軸,并且可沿軸向運動的構件通過螺紋安裝于螺紋軸上以便在旋轉螺紋軸時沿軸向運動。
19.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支承構件包括至少一個背離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沿軸向從其延伸的車把支承元件,其設置和構制成與車把的自由端的一外表面相接觸。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支承構件包括一對車把支承元件。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支承構件包括一沿周向設置于車把支承元件之間的金屬線孔。
22.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其中車把支承元件沿周向設置于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的基本上與操縱構件的手促動部段相對的一側上。
全文摘要
提供的一種電動自行車變速控制裝置包括一車把安裝部分和一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車把安裝部分構制成固定安裝于一車把的一自由端上。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固定安裝于車把安裝部分上。電動變速控制開關部分包括一設置和構制成按照選擇在一空檔位置與一第一促動位置之間相對于車把安裝部分運動的操縱構件。
文檔編號B62M25/04GK1676417SQ200410085000
公開日2005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29日
發明者藤井和浩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远安县| 佳木斯市| 改则县| 石柱| 德阳市| 扬中市| 五家渠市| 资溪县| 梅河口市| 阜新市| 浑源县| 丰城市| 桃园市| 蒙城县| 惠水县| 大余县| 徐州市| 鲁甸县| 富裕县| 安达市| 九龙坡区| 清水河县| 韶山市| 同仁县| 洮南市| 会同县| 蒙自县| 大名县| 丽水市| 沭阳县| 朝阳县| 济源市| 徐闻县| 都江堰市| 彩票| 甘南县| 万全县| 新巴尔虎右旗| 龙江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