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推貨車的車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推貨車,特別涉及手推貨車的車底架。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小型手推貨車,特別是設有立式載物架體的手推貨車,其載物架體大都固定在一個完整的板塊狀車底架上,該類車底架占用空間較大,車底架較重,耗材較多。另外,該類車底架不能較好適用于可折疊收攏的立式載物架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推貨車的新式車底架,其在于解決現有技術板塊狀車底架存在的占用空間大、架體重等技術缺陷。
其技術解決方案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手推貨車的車底架,上述車底架的主體可為U型結構或V型結構。
上述結構特點的車底架具有結構簡單,既可實現對載物架有效承托,還可有利于減輕車底架體的重量,減少占用空間,耗材省。該類車底架不僅能作為立式載物架體手推貨車的車底架體,也可作為其他適宜手推車的車底架體;另外,該結構類型的車底架體便于手推車前后行走輪的合理有效配置,促進手推車行走或轉向性能的提高。
上述車底架的主體開放口處左右相對兩端各設置后固定基板部,其閉合處設置前固定基板部。該方式特別便于車底架主體與手推車其他對應部分的有效固定聯接,如通過上述后固定基板部固定聯接手推車的后行走輪的軸套等對應部分,通過前固定基板部固定聯接手推車的前行走輪的軸套等對應部分;還可使整個車體的強度得以增強。
上述車底架主體的U型結構或V型結構的開放口處可設置橫向連桿。該方式一則可進一步增大車底架的強度;另外,還可更好的適應實際需要,便于利用橫桿聯接固定手推車的其他對應部分。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體的其他幾種結構形態的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結合參看圖1,本實用新型手推貨車的車底架,其主體1成U型結構,上述車底架主體1的開放口11處作為車底架的后部,開放口的左右相對端111、112分別作為后行走輪的聯接點,可由下述技術方式實現,左相對端111設置后固定基板部113,右相對端112設置后固定基板部114,后固定基板部113、114可根據實際設計需要,如用于固定聯接后行走輪的軸套,在此點處設置后行走輪,還可同時用于聯接固定手推車的載物架等等的適應部分,其閉合處12可為車底架的前部,作為前行走輪的聯接點,其可由下述技術方式實現,其閉合處設置前固定基板部121、122,用于固定聯接前行走輪的軸套,在此點處設置前行走輪。本實施例的車底架可適用于兩個前行走輪、兩個后行走輪的手推車。
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手推貨車的車底架,除下述技術內容外,其他可與實施例一的對應部分技術內容相同;其主體1成V型結構,參看圖2中的圖a,其閉合處12可用于設置一個前行走輪。本實施例的車底架可適用于一個前行走輪、兩個后行走輪的手推車。
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手推貨車的車底架,除下述技術內容外,其他可與實施例一的對應部分技術內容相同;其主體1成∏型結構,參看圖2中的圖b。
實施例四,本實用新型手推貨車的車底架,除下述技術內容外,其他可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或實施例三的對應部分技術內容相同;其主體1成U型結構或V型結構或∏型結構,結合參看圖2中圖c或圖d或圖e,在開放口處或其他適宜部位可設置橫向連桿13,橫向連桿13可以用于設置手推車的后行走輪。
本實用新型的車底架主體1可為其他相似機構,可指除上述U型結構或V型結構外,其他諸如圖2中的圖b、圖c、圖d或圖e所示出的結構形態;當然,也包括在本說明書的指引下,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形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手推貨車的車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底架的主體為U型結構或V型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貨車的車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底架的主體開放口處左右相對兩端各設置后固定基板部,其閉合處設置前固定基板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底架主體的U型結構或V型結構的開放口處設置橫向連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手推貨車的車底架,該車底架的主體可為U型結構或V型結構;車底架主體的開放口處可為車底架的后部,開放口的左右相對端可分別作為后行走輪的聯接點,其閉合處可為車底架的前部,可作為前行走輪的聯接點。上述結構特點的車底架既可實現對載物架有效承托,還可有利于減輕車底架體的重量,減少占用空間,耗材省;另外,該結構類型的車底架體便于手推車前后行走輪的合理有效配置,促進手推車行走或轉向性能的提高。
文檔編號B62B5/00GK2754961SQ20042005297
公開日2006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7日
發明者生漢柱, 張培敬, 徐志福, 丁相華, 魏范堯 申請人:青島泰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