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自行車單懸臂后輪減震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震裝置,特別是一種電動自行車的后輪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電動自行車或電動摩托車具有行車安全、無三廢排放、運行成本低等優點而倍受廣大消費者喜歡,市場需求量大。目前,市場上的電動自行車或電動摩托車的后輪減震裝置一般采用雙臂懸掛減震系統,兩個減震器分別懸掛在后輪兩邊的車架總成與后平叉之間。其不足之處一是兩減震器性能不可能保證完全一致,同樣壓力下壓縮的行程有長有短,因此在車輛震動時,車架會產生向壓縮行程長的減震器傾斜及出現跑偏的現象,使車輛行駛過程中并有震動的情況下,車輛行駛不夠平穩,影響車輛行車的安全性,特別在高速行駛并震動時更不安全;二是這種結構方式也影響產品整體的外觀。為此,許多科研機構、生產廠家及有識之士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和試驗,但至今尚未有較好的改進辦法。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電動自行車后輪減震裝置存在的上述弊病,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安全可靠、減震平穩、騎行舒適、外形美觀的電動自行車單懸臂后輪減震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它包括車架總成、后平叉、減震器,所述的后平叉上固定有后叉管,后平叉通過銷軸鉸接在車架總成的下部,在車架總成及后叉管的縱向中心位置對應設有車架減震連接座及后叉管減震連接座,在上述兩減震連接座之間鉸接有減震器。
采用上述結構后,后輪減震裝置由原來雙懸掛減震方式改為單懸臂減震方式,車輛震動時,后輪以車架總成與后平叉的鉸接點為支點轉動壓縮減震器達到減震的效果,后輪只在車輛縱向中心位置上位移,不會產生傾斜及跑偏的現象,使車輛行駛較為平穩,提高了車輛行駛的安全性能;減震器的結構改變,使整車更為簡潔,外形美觀大方;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減震平穩柔和、騎行安全可靠和舒適、外形美觀大方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自行車單懸臂后輪減震裝置的具體實施方案,它包括車架總成1、后平叉2、減震器3,所述的后平叉2上固定有后叉管8,后平叉2通過銷軸4鉸接在車架總成1的下部,在車架總成1及后叉管8的縱向中心位置對應設有車架減震連接座5及后叉管減震連接座6,在上述兩減震連接座5、6之間通過銷軸7鉸接有減震器3,使車架總成1、后平叉2及后叉管8和減震器3組成三角形結構的車輛減震系統,后平叉2及后叉管8以銷軸4支點可以繞車架總成1轉動,減震器3為彈性減震邊。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自行車單懸臂后輪減震裝置,它包括車架總成(1)、后平叉(2)、減震器(3),其特征是所述的后平叉(2)上固定有后叉管(8),后平叉(2)通過銷軸(4)鉸接在車架總成(1)的下部,在車架總成(1)及后叉管(8)的縱向中心位置對應設有車架減震連接座(5)及后叉管減震連接座(6),在上述兩減震連接座(5、6)之間鉸接有減震器(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自行車單懸臂后輪減震裝置,它包括車架總成(1)、后平叉(2)、減震器(3),所述的后平叉(2)上固定有后叉管(8),后平叉(2)通過銷軸(4)鉸接在車架總成(1)的下部,在車架總成(1)及后叉管(8)的縱向中心位置對應設有車架減震連接座(5)及后叉管減震連接座(6),在上述兩減震連接座(5、6)之間鉸接有減震器(3);采用上述結構后,解決了現有雙懸掛減震器由于減震性能不一致產生后輪傾斜及跑偏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減震平穩柔和、騎行安全可靠和舒適、外形美觀大方等優點。
文檔編號B62K25/04GK2934048SQ200620105779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5日
發明者盧子標 申請人:盧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