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地涉及摩托車,更具體地涉及具有指示燈的摩托車。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中公開這樣一種摩托車。這種摩托車包括形成其外部形狀的車身蓋、和在后方布置于車身蓋下方的一對左右指示燈。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指示燈附裝到車身蓋后下方時,在行駛于不平的地面時,由于發動機振動或由于車輛產生的振動所引起的作用于尾燈上的沖量則增大。結果,就保持足夠的緊固強度的角度來說,這種指示燈一般經由托架或加固構件固定到所述車身框架上。
具體而言,在利用其中指示燈和尾燈合成并附裝到車身的結構的踏板摩托車的情況下,由于合成所引起的尾燈的尺寸和重量增大,沖量增大,并且因此進一步增大將尾燈緊固到車身框架的必要性。
日本審查專利公開No.H6-33057發明內容本發明解決的問題然而,當指示燈固定到車身框架時,由于指示燈相對于車身框架的位置,限制了指示燈的布局,并且由此顯著減小了指示燈布局的自由度。考慮到可見性,優選地將指示燈根據車輛的外部形狀而緊固在容易辨認的位置。
另外,因為需要增大托架的尺寸或提供其它緊固構件,以將尺寸和重量增大的結合指示燈附裝到車身框架,則容納指示燈的空間增大,并且因此后方的自由空間減小。當后方的自由空間減小時,難以適應后輪尺寸的增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不僅指示燈要附裝到車身框架外的其它部分上,而且還需要這樣的結構,其允許指示燈即使在當車輛行駛時作用于指示燈上的沖量增大時亦保持足夠的緊固強度。
針對這樣的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其包括允許緊湊安裝同時保持布局自由度的指示燈。
解決問題的方案本發明的摩托車包括車身蓋,其形成車輛的外部形狀;以及后擋板,其用于阻止泥漿的飛濺,從所述車身蓋的后部對角向下延伸;其中指示燈布置于所述后擋板上方,并且構成所述指示燈的透鏡的外周邊由所述車身蓋所覆蓋。
在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指示燈與形成在所述車身蓋中的開口接合。
在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指示燈具有凸面形狀。
在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指示燈包括凸球面形狀的透鏡。
在優選實施例中,尾燈布置于所述指示燈后側;其中所述指示燈和所述尾燈彼此獨立布置。
另外,本發明的一種指示燈安裝結構,包括車身蓋,形成車輛的外部形狀;以及安裝凸臺,設置于所述車身蓋的內表面側;并且其中通過固定構件將設置于指示燈中的安裝臂部分固定到所述安裝凸臺而將所述指示燈固定到所述車身蓋;其中所述安裝凸臺被形成使得表示組裝方向的軸線沿所述車身蓋的外表面延伸,其中所述固定構件沿所述組裝方向附裝到所述安裝凸臺。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凸臺被布置使得所述軸線的頂部比其底部更遠離所述車身蓋的內表面,并且所述軸線相對于所述車身蓋的所述內表面傾斜。
另外,本發明的一種指示燈安裝結構,包括樹脂車身蓋,其形成車輛的外部形狀,并且通過注射模制(模具形成)模制;以及安裝凸臺,設置于所述車身蓋的內表面側;并且其中通過固定構件將設置于指示燈中的安裝臂部分固定到所述安裝凸臺而將所述指示燈固定到所述車身蓋;其中所述安裝凸臺被形成使得表示組裝方向的軸線沿所述車身蓋的模具沖切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固定構件沿所述組裝方向附裝到所述安裝凸臺。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凸臺沿安裝方向的后邊緣部分與所述車身蓋的所述內表面分離。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凸臺設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沿所述軸線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安裝方向在所述后邊緣部分具有底壁。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身蓋設置有肋,所述肋從所述車身蓋的所述內表面朝向所述安裝凸臺突出以與所述安裝凸臺的所述軸線相交,并且支撐所述安裝凸臺。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肋至少設置到所述安裝凸臺沿所述安裝方向的前邊緣部分和其沿所述安裝方向的所述后邊緣部分。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身蓋設置有肋,所述肋從所述車身蓋的所述內表面朝向所述安裝凸臺突出并且平行于所述安裝凸臺的所述軸線,并且支撐所述安裝凸臺。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身蓋具有多個安裝凸臺,所述多個安裝凸臺被布置使得其所述軸線彼此平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摩托車包括構成車輛外部形狀的車身蓋和用于阻止泥漿飛濺的后檔板,并且指示燈布置于后擋板上方,構成指示燈的透鏡的外周邊由車身蓋所覆蓋。因此除了透鏡之外,指示燈主體可以被包圍在車身蓋內,并且由此允許指示燈的緊湊安裝。結果,后方的自由空間可以增大,并且后擋板可以布置得更高。因此,可以容易地適應后輪胎尺寸的增大。另外,因為指示燈布置于后擋板上方,可以避免諸如由于泥漿等附著到指示燈時的可見性惡化的問題。
圖1是示意性圖示本實施例的摩托車100的結構的外部側視圖;圖2是本實施例的后方的必要部件的放大視圖;圖3是本實施的具有指示燈安裝結構的摩托車的后視圖;
圖4沿圖3的線A-A所取的剖視圖;圖5是從圖4的箭頭B所觀察的裝置安裝結構的側視圖;圖6是從圖5的箭頭D所觀察的裝置安裝結構的正視圖;圖7是從圖4的箭頭C所觀察的裝置安裝結構的側視圖;圖8是從圖7的箭頭E所觀察的裝置安裝結構的正視圖;以及圖9是示出安裝凸臺的另一方面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中,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在附圖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或部件用相同參考符號標示。注意,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參考圖1描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的摩托車100(下文中亦稱為“車輛”)。圖1是示意性圖示本實施例的摩托車100的結構的外部側視圖。
騎乘者坐于其上的車座60布置于本實施例相關的摩托車100沿車輛前后方向的中間部分,把手62布置于車座60的前方。前叉63從把手62朝前方向下延伸,并且前叉63支撐附裝在車輛最前部的前輪胎64上。
坐在車座60上的騎乘者操縱把手62,該操縱力經由前叉63傳遞到前輪胎64。摩托車100的行進方向通過改變前輪胎64的方向而決定。發動機65布置于車座60的下方,后輪胎68附裝于發動機65的后方。由發動機65產生的動力經由動力傳遞裝置66傳遞到后輪胎68,以驅動后輪胎68。
參考圖2進一步描述本實施例的摩托車100的結構。圖2是本實施例的后方的必要部件的放大圖。為簡單起見,以點劃線圖示或省略部分構件。摩托車100還包括車身蓋70、后擋板80以及指示燈90。
車身蓋70構成車身10的部分,并且形成車身10的外部形狀。車身蓋70通過注射模制(模具成形)樹脂形成,并且位于騎乘者坐于其上的車座60的下方,其被設置使得其縱向沿車輛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形成車身10的左右側表面形狀的左右側蓋72;和位于車座60后側的上蓋74,該上蓋形成車輛的后面形狀,并且耦合左右側蓋72的上邊緣部分。另外,如圖2中所圖示,可以接合指示燈90的開口99設置于側蓋72的后側。在圖示的示例中,開口99具有大致圓形形狀。
后擋板80是用于阻止泥漿飛濺的構件,其從車身蓋70的后部對角向下延伸到后方。后擋板80布置于后輪胎68的后上方,并且具有阻止由后輪胎68所激起的沙和灰塵的擴散的功能。本實施例的后擋板80被形成以朝車輛的前方延伸,并且覆蓋側蓋72的下部。
指示燈90布置于后擋板90上方。本實施例中的指示燈90是設置于摩托車100中的一對左右后方向指示燈,有時亦稱作方向燈。指示燈90包括用作光源的燈泡(未示出),并且具有基體構件(未示出)和透鏡92,該基體構件具有將從燈泡發射的光反射到預定方向的反射構件,透鏡92由透光材料制成,并且形成車輛的外部形狀的一部分。本實施例中的透鏡92是凸球面形狀的透鏡。
指示燈90與形成于側蓋72中的開口92接合。具體而言,指示燈900被布置使得構成指示燈90的透鏡92從內側穿過側蓋72的開口99,并且由此比側蓋72的外表面更朝外突出。因此,構成指示燈90的透鏡92的外周邊由車身蓋70(這里指側蓋72)所覆蓋。
根據本實施例的摩托車100,通過由車身蓋70覆蓋構成指示燈90的透鏡92的外周邊91,除了透鏡72之外,指示燈90的主體可以被包圍在車身蓋70內,并且由此允許指示燈90的緊湊安裝。結果,可以增大后方的自由空間,并且可以將后擋板80布置得更高。因此,可以容易地適應后輪胎尺寸的增大。換而言之,上述的尾燈20結構可以有利地應用于具有較大后輪胎(例如,14英寸或更大)的摩托車。增大后輪胎尺寸的好處包括當行駛在崎嶇表面時減小輪胎被鎖的可能性。
另外,因為指示燈90布置于后擋板80上方,諸如當泥漿等附著到指示燈90時的可見性惡化的問題可以避免。
此外,因為本實施例使用凸球面形狀的透鏡92,透鏡比車身蓋70的外表面更朝外突出的部分的體積(重量)可以被減小。因此,由于當車輛行駛時的振動等而引起的作用于指示燈90上的沖量可以被抑制。結果,可以保持指示燈90的足夠緊固強度。另外,通過使用具有凸球面形狀的透鏡92,可以提高指示燈90的可見性。
詳細描述與摩托車100的本發實施相關的結構,具體是指示燈90周圍的結構。
如圖1中所示,尾燈20進一步布置于指示燈90的后面。尾燈20是布置于摩托車100上的后發光裝置,并且在此示例中,充當制動期間發光的剎車燈。本實施例中的尾燈20沿縱向設置于車身蓋70的后方。
尾燈20獨立于指示燈90布置。換而言之,尾燈20和指示燈90并非結合,而是分別形成的,并且各自嵌入到車身蓋70中。
根據上述結構,車身蓋的一部分78可以插入指示燈90和尾燈20之間。在具有這樣結構的情況下,構成指示燈90的透鏡92的外周邊91的整個區域可以被車身蓋70所覆蓋。因此,指示燈90和尾燈20可以容易地識別,并且因此提高可見性。此外,因為各個透鏡還可以分別拆卸,在由于損壞等引起的修理期間可以獨立地更換透鏡,因此降低修理成本。
此外,因為尾燈20和指示燈90分別形成,相對于結合的尾燈和指示燈(公知為后組合燈),可以減小尺寸和重量。結果,不需要當附裝傳統后組合燈時所需的較大托架或加固構件,并且由此進一步增大后方的自由空間。
另外,通過減小指示燈的尺寸和重量,可以減小用于固定指示燈所需的緊固強度,并且由此可以直接將指示燈附裝到車身蓋70,而不是車身框架18。換而言之,指示燈90可以通過附裝到車身蓋70而間接地固定到車身框架18。因此,開口99可以形成于車身蓋中,并且不受到其位置和車身框架18的位置之間的關系的限制,并且指示燈的布局的自由度可以增大。結果,指示燈90可以根據車輛的車身蓋而附裝到容易識別的位置(容易看到的位置)。
接著,參考圖3-8詳細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指示燈90的結構(具體而言,指示燈90的安裝結構)。圖3-8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圖3是本實施例具有指示燈安裝結構的摩托車的后視圖。圖4是沿圖3中線A-A所取的剖視圖。圖5是從圖4的箭頭B所觀察的安裝結構的側視圖。圖6是從圖5的箭頭D所觀察的安裝結構的正視圖;圖7是從圖4的箭頭C所觀察的安裝結構的側視圖。圖8是從圖7的箭頭E所觀察的安裝結構的正視圖。
本實施例的指示燈安裝結構由以下構件組成安裝凸臺51,設置于車身蓋70的內表面側;安裝臂部分36,作為裝置(equipment)設置于指示燈90上;以及自攻螺釘41,用作固定構件;該指示燈安裝結構通過使用自攻螺釘41將安裝臂部分36固定到安裝凸臺51而將指示燈90固定到車身蓋70上,如圖3-4中所示。
當側蓋72注射模制時,安裝凸臺51在側蓋72的內表面側與側蓋72一體形成。另外,安裝凸臺51被布置沿側蓋72的外表面延伸,即,使得表示當將用作固定構件的自攻螺釘41附裝到安裝凸臺51的組裝方向的軸線L相對于側蓋72的內表面傾斜,并且軸線L的頂部比其底部更遠離側蓋72的內表面。換而言之,安裝凸臺51被形成使得表示當將自攻螺釘41附裝到安裝凸臺51時的組裝方向的軸線L沿與側蓋72的模具沖切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另外,安裝凸臺51的中心部分設置有固定孔54,該固定孔沿表示當將自攻螺釘41附裝到安裝凸臺51的組裝方向的軸線L延伸,并且沿安裝方向在后邊緣部分具有底壁52。另外,安裝凸臺51被形成使得固定孔54的側壁53與側蓋72的內表面分離,即,位于安裝方向后邊緣部分的底壁52與側蓋72的內表面分離。
安裝凸臺51由從側蓋72的內表面沿安裝凸臺51的軸線突出的支撐壁55所支撐,如圖5-6中所示。因此,移除了安裝凸臺51和側蓋72的內表面之間的部分,并且安裝凸臺51的側表面以與側蓋72的內表面分離的狀態被支撐在側蓋72的內表面側。
另外,側蓋72設置有固定孔54和肋56,該固定孔54在固定凸臺51沿安裝方向的前邊緣部分開口,其沿側蓋72的模具沖切方向從側蓋72的內表面朝向安裝凸臺51延伸,并且與安裝凸臺51的軸線相交,肋56從位于沿安裝方向的后邊緣部分的底壁52突出,并支撐安裝凸臺51。
側蓋72具有多個這樣的安裝凸臺51,并且安裝凸臺51被布置使得表示當將每個自攻螺釘41附裝到安裝凸臺51的組裝方向的軸線彼此平行,并且每個自攻螺釘41從相同的方向組裝。
在另一方面,如圖7和8中所示,如上述安裝凸臺51中一樣,安裝突臺51a以與側蓋72的內表面分離的狀態由支撐壁55a所支撐,肋61被設置使得其從側蓋72的內表面朝向安裝凸臺51a的后邊緣部分的底壁52a突出,并且平行于安裝凸臺51a的軸線,該肋56a支撐安裝凸臺51a。另外,此方面中的安裝凸臺51a設置有安裝軸57a,以將其它裝置安裝到側蓋72。
指示燈90組裝有構成車身蓋70的側蓋72并且固定到車身框架。另外,指示燈90包括用作光源的燈泡96,并且由基體構件94和透鏡92構成,該基體構件94具有將從燈泡96發射的光反射到預定方向的反射構件98,透鏡92由透光材料制成并且形成車輛的外部形狀的一部分。安裝臂部分36與基體構件94一體形成,并且安裝臂部分36的頂部設置有用于將安裝臂部分36的頂部附裝到側蓋72的目標孔37。
為了組裝指示燈90與側蓋72,諸如起子的工具與自攻螺釘41的頭部42接合,而自攻螺釘41通過傳遞從工具到自攻螺釘41的旋轉力而旋入到固定孔54中。在這樣的情況下,自攻螺釘41朝向底壁52形成螺紋,同時對固定孔54的側壁53形成螺紋(形成外螺紋),并且夾住和固定安裝臂部分36。
根據上述結構,本實施例的指示燈安裝結構允許即使在車身蓋內不能提供足夠空間時亦能安裝裝置。
因為固定孔54的進口側比底壁52還遠離車身蓋70的內表面,并且安裝凸臺51被布置以相對于側蓋72的內表面傾斜,所以安裝凸臺51可以被布置,而不減小組裝工作效率。
因為安裝凸臺51被布置使得固定孔54的側壁部分遠離側蓋72的內表面,側蓋72的外表面在噴射模制期間阻止樹脂收縮,由此提高產品的質量。
因為固定孔54設置有底壁52,可以簡化噴射模制中使用的模具,并且可以減小模具的制造成本,延長模具的壽命。
因為安裝凸臺51被布置使得軸線彼此平行,所以在相同方向上進行組裝工作,由此提高組裝工作的效率。
在安裝凸臺的另一方面,如圖9中所示,形成固定軸線54b,而不形成固定孔,并且推壓螺母41b在安裝臂部分36插入到目標孔37的情況下插入到固定軸線54b中。即使在這樣簡單的固定結構情況下,亦可以獲得類似的操作和效果。
注意,雖然本實施例僅通過踏板摩托車為示例進行介紹,但是本說明書中的術語“摩托車”并不受此限制。本說明書中的術語“摩托車”是指包括電動自行車(兩用車)的摩托車,更具體而言,具有尾燈的車輛。因此,術語“摩托車”可以包括輪胎的數量為三個或四個(或更多)并且至少前輪或后輪具有兩個或多個車輪的車輛。
上面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并且被這些描述所限制,并且各種修改亦是可行的。
工業應用性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包括指示燈的摩托車,其允許緊湊安裝,并且保持布局的自由度。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包括車身蓋,形成車輛的外部形狀;以及后擋板,用于阻止泥漿的飛濺,并從所述車身蓋的后部對角向下延伸到后方;其中指示燈布置于所述后擋板上方,并且構成所述指示燈的透鏡的外周邊由所述車身蓋覆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指示燈與形成在所述車身蓋中的開口接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指示燈具有凸面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指示燈包括凸球面形狀的透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其中尾燈布置于所述指示燈后側;其中所述指示燈和所述尾燈彼此獨立布置。
6.一種指示燈安裝結構,包括車身蓋,形成車輛的外部形狀;以及安裝凸臺,設置于所述車身蓋的內表面側;并且其中通過固定構件將設置于指示燈中的安裝臂部分固定到所述安裝凸臺而將所述指示燈固定到所述車身蓋;其中所述安裝凸臺被形成使得表示組裝方向的軸線沿所述車身蓋的外表面延伸,其中所述固定構件沿所述組裝方向附裝到所述安裝凸臺。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指示燈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安裝凸臺被布置使得所述軸線的頂部比其底部更遠離所述車身蓋的內表面,并且所述軸線相對于所述車身蓋的所述內表面傾斜。
8.一種指示燈安裝結構,包括樹脂車身蓋,形成車輛的外部形狀,并且通過注射模制(模具成形)而成型;以及安裝凸臺,設置于所述車身蓋的內表面側;并且其中通過固定構件將設置于指示燈中的安裝臂部分固定到所述安裝凸臺而將所述指示燈固定到所述車身蓋;其中所述安裝凸臺被形成使得表示組裝方向的軸線沿所述車身蓋的模具沖切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固定構件沿所述組裝方向附裝到所述安裝凸臺。
9.根據權利要求6或8所述的指示燈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安裝凸臺沿安裝方向的后邊緣部分與所述車身蓋的所述內表面分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指示燈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安裝凸臺設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沿所述軸線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安裝方向在所述后邊緣部分具有底壁。
11.根據權利要求6-9中任一項所述的指示燈安裝結構,其中所述車身蓋設置有肋,所述肋從所述車身蓋的所述內表面朝向所述安裝凸臺突出以與所述安裝凸臺的所述軸線相交,并且支撐所述安裝凸臺。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指示燈安裝結構,其中所述肋至少設置到所述安裝凸臺沿所述安裝方向的前邊緣部分和其沿所述安裝方向的所述后邊緣部分。
13.根據權利要求6-9和11中任一項所述的指示燈安裝結構,其中所述車身蓋設置有肋,所述肋從所述車身蓋的所述內表面朝向所述安裝凸臺突出并且平行于所述安裝凸臺的所述軸線,并且支撐所述安裝凸臺。
14.根據權利要求6或8所述的指示燈安裝結構,其中所述車身蓋具有多個安裝凸臺,所述多個安裝凸臺被布置使得其所述軸線彼此平行。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包括指示燈的摩托車,其允許緊湊安裝并同時保持布局的自由度。摩托車100包括構成車輛的外部形狀的車身蓋70和后擋板80,后擋板80用于阻止泥漿的飛濺,并從車身蓋70的后部對角向下延伸到后方,其中指示燈90布置于后擋板80上方,構成指示燈90的透鏡92的外周邊91由車身蓋70所覆蓋。
文檔編號B62J6/04GK101062699SQ20071009773
公開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8日
發明者高橋晴仁, 松澤虎勇 申請人: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