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六輪環境探測車的四邊形懸架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六輪環境探測車的四邊形懸架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六輪探測車懸架機構,主要以美國的搖臂懸架為主。該懸架由一個主搖臂A和一 個副搖臂B鉸接而成,兩側懸架通過差速機構與車體連接,其單側懸架結構簡圖參閱附圖5 所示。其主搖臂與后輪相連,副搖臂與前輪和中輪相連。該種懸架結構的探測車具有一定的 適應地形能力,但其越障能力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六輪環境探測車的懸架機構,以提高環境探測車的越障 能力。
技術方案
一種適用于六輪環境探測車的四邊形懸架機構,主要由四根連桿組成,連桿1與連桿2、 3鉸接,連桿4與連桿2、 3鉸接,連桿l、 2、 3、 4鉸接成一個四邊形連桿機構;連桿1的 外延末端與前輪連接,連桿2的外延末端與中輪連接,連桿4的外延末端與后輪連接,并且 連桿4的外延中部與車體的差速機構相連,連桿3無外延,為二力桿。
有益效果
本發明懸架機構具有良好的收縮、伸展能力和良好的力學傳遞特性,它不僅適用于環境 探測車,也適用于玩具車的懸架機構。裝配該懸架的六輪車輛具有良好的適應地形能力和跨 越障礙能力。
圖1是六輪式環境探測車懸架機構的主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六輪式環境探測車前輪越障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六輪式環境探測車中輪越障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六輪式環境探測車后輪越障示意圖。
圖5是現有的六輪探測車懸架機構中的單側懸架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適用于六輪環境探測車的四邊形懸架機構由四根連桿組成。四根連桿兩兩鉸接,形成一個四邊形連桿機構。該四邊形連桿機構中的三根連桿的外延末端與前、中和后輪 連結,并且與后輪連接的連桿外延中部與車體的差速機構相連。
本發明的具體結構接合圖l說明如下連桿1與連桿2、 3鉸接,連桿4與連桿2、 3鉸 接,連桿l、 2、 3、 4,鉸接成一個四邊形連桿機構。并且,連桿1的外延末端與前輪連接; 連桿2的外延末端與中輪連接;連桿4的外延末端與后輪連接,并且連桿4的外延中部與車 體的差速機構相連;連桿3無外延,為二力桿。
本發明六輪式環境探測車越障行走效果如圖2、圖3和圖4所示。該懸架機構在受到外 力后會自適應變形,從而使各車輪均能與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觸。并且,當某車輪遇到障礙時, 其他車輪所受到的力通過連桿傳遞給越障車輪,該力有利于越障車輪越過障礙。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六輪環境探測車的四邊形懸架機構,主要由四根連桿組成,其特征在于連桿(1)與連桿(2、3)鉸接,連桿(4)與連桿(2、3)鉸接,連桿(1、2、3、4)鉸接成一個四邊形連桿機構;連桿(1)的外延末端與前輪連接,連桿(2)的外延末端與中輪連接,連桿(4)的外延末端與后輪連接,并且連桿(4)的外延中部與車體的差速機構相連,連桿(3)無外延,為二力桿。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六輪環境探測車的四邊形懸架機構。該懸架由4根連桿相互鉸接形成四邊形機構,這四根連桿中有一根為二力桿,其余三根連桿的外延末端與前、中和后輪相連。左、右兩側懸架與車體通過差速裝置連接。懸架與差速裝置的連接點位于與后輪相連的連桿的外延段。當路面不平時,車輪間的相對伸展和起伏可通過四邊形機構的變形而實現。因此該懸架機構適應地形能力強。
文檔編號B62D57/00GK101456433SQ20081005140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1日
發明者璐 楊, 王志中, 王榮本, 葛平淑, 陳百超 申請人: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