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車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自行車零部件技術領域,主要涉及自行車座的技術內容。尤其 是一種能通風透氣并具有按摩作用的自行車車座。
背景技術:
常見的自行車鞍座,其鞍面上表面光滑。這種鞍面與人體臀體接觸面積比 較大,如騎車時間稍長, 一方面,人體臀部長時間被壓迫、磨擦,會感到不舒 服和疲勞;另一方面,光滑的鞍面透氣性較差,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人體臀 部會因悶熱而產生紅腫、濕癥等,給騎車的人們帶來不適。而且現(xiàn)有的自行車 座部具有保健按摩的作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可減輕騎車人長途騎車疲勞、 透氣性又好的具有按摩、透氣作用的新型自行車車座。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自行車車座,包括骨架、座面,其特征 在于車座骨架由下部支架和上部座面邊框組成,支撐架包含連接在車座前端 的鉗口形狀架和連接車座后部的兩個支撐抗震彈簧,鉗口形狀架通過固定在座 面邊框內的螺栓與座面邊框相連;座面為帶有孔洞的結構,座面邊框寬度為1 厘米,且邊框上有規(guī)則排列的突起物。所述車座座面用塑料制成,厚度為5毫 米,座面上的孔洞形狀為圓形或方形。所述座面邊框用塑料或金屬材料制成, 邊框上的突起物為球狀突起。當所述座面邊框用工程塑料制作時,車座座面與 座面邊框為一體成型。車座后部帶有靠背,供人倚靠。所述的靠背為網狀塑料 編制物。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座面邊框上的凸起可起到在騎車運動中對臀部的按 摩作用,座面帶有通孔可起到透氣的效果。因此這種自行車座可達到騎車舒適 減輕騎車人長途騎車疲勞的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l為本發(fā)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側視圖。其中l(wèi)一車座座面;2 —座面邊框;3 —鉗口形狀架;4一抗震彈簧;5 — 靠背;6—凸起物;7 —孔洞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以附圖1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一種自行車車座,包括骨架、座面1,其特征在于車座骨架由下部支架 和上部座面邊框2組成,支撐架包含連接在車座前端的鉗口形狀架3和連接車
座后部的兩個支撐抗震彈簧4,鉗口形狀架3通過固定在座面邊框內的螺栓與 座面邊框2相連;座面為帶有孔洞7的結構,座面邊框2寬度為1厘米,且邊 框上有規(guī)則排列的突起物6。所述車座座面1用塑料制成,厚度為5毫米,座 面1上的孔洞形狀為圓形或方形。所述座面邊框2用塑料或金屬材料制成,邊 框上的突起物為球狀突起。當所述座面邊框用工程塑料制作時,車座座面與座 面邊框為一體成型。車座后部帶有靠背5,供人倚靠。所述的靠背為網狀塑料 編制物。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本發(fā)明已參照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描述和舉例說明,并 且在具體實施方式
中給出了新型自行車座的具體結構。但是并不意味著本發(fā)明 限于這些描述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從中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變體, 它們都將覆蓋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真實精神和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車座,包括骨架、座面,其特征在于車座骨架由下部支架和上部座面邊框組成,支撐架包含連接在車座前端的鉗口形狀架和連接車座后部的兩個支撐抗震彈簧,鉗口形狀架通過固定在座面邊框內的螺栓與座面邊框相連;座面為帶有孔洞的結構,座面邊框寬度為1厘米,且邊框上有規(guī)則排列的突起物。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車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座座面用塑料 制成,厚度為5毫米,座面上的孔洞形狀為圓形或方形。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面邊框用塑料 或金屬材料制成,邊框上的突起物為球狀突起。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車座,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座面邊框用工 程塑料制作時,車座座面與座面邊框為一體成型。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行車車座,其特征在于車座后部帶有靠 背,供人倚靠。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車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為網狀塑 料編制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自行車車座,包括骨架、座面,車座骨架由下部支架和上部座面邊框組成,支撐架包含連接在車座前端的鉗口形狀架和連接車座后部的兩個支撐抗震彈簧,鉗口形狀架通過固定在座面邊框內的螺栓與座面邊框相連。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座面邊框上的凸起可起到在騎車運動中對臀部的按摩作用,座面帶有通孔可起到透氣的效果。因此這種自行車座可達到騎車舒適減輕騎車人長途騎車疲勞的效果。
文檔編號B62J1/00GK101559798SQ200810089019
公開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4月15日
發(fā)明者達 李 申請人:達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