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輛中的蓄電池配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蓄電池殼體的電動車輛中的蓄電池配置結構,該 蓄電池殼體收納向動力產生馬達供電的蓄電池單元。
背景技術:
以往,對電動車輛而言,提案有如下的電動二輪車,其具有乘員放腳 的腳踏板底板,且在該腳踏板底板的下方配置有收納向作為動力源的動力 產生馬達供電的電池的蓄電池殼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該電動二輪 車的蓄電池殼體中收納有多個蓄電池單元,這些蓄電池單元串耳關地電連接。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278667號公報
然而,電動車輛所需要的蓄電池的電容即蓄電池單元的數量,在大型 車輛中增多,而在小型車輛中減少,如上所述,根據車輛的大小而不同。 但上述現有的蓄電池殼體構成為可收納特定數量的蓄電池單元,而并未構 成可收納其它數量的蓄電池單元的結構。為了使其能夠收納其它數量的蓄 電池單元,雖然可考慮對應所需要的蓄電池單元的數量而形成大小不同的 蓄電池殼體,但從提高蓄電池殼體的通用性的觀點來看存在課題。
另外,由于蓄電池殼體收納多個作為重物的蓄電池單元,故希望構成 為考慮到電動車輛的重量平衡的結構。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車輛中的蓄電池配置結構,其 可以消除上述現有技術具有的課題,可以提高蓄電池殼體的通用性并且可 以有效保持電動車輛的重量平衡。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本發明的電動車輛的蓄電池配置結構中,該電 動車輛具有動力產生馬達、控制該動力產生馬達的驅動的控制部、收納 多個蓄電池單元并向所述動力產生馬達供電的蓄電池殼體,該蓄電池配置 結構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蓄電池殼體中,隔著在車體前后方向延伸的車體中心線,左右對稱地橫向排列配置有多個蓄電池單元,在一組蓄電池單元 的兩側形成有至少能夠收納一個所述蓄電池單元的空間,在該空間內,以 使一組蓄電池單元集中于車體中心線的方式設置有分隔機構。
在上述結構中,作為重物的蓄電池單元以集中于車體中心線的方式配 置,從而有效地保持電動車輛的重量平衡。
另外,由于蓄電池殼體被配置于可收納蓄電池單元的大空間內的分隔 機構分隔,故若拆下分隔才幾構,則在該空間內可以配置蓄電池單元,乂人而 可以收納多種數量的蓄電池單元,蓄電池殼體的通用性提高。
本發明在上述電動車輛的蓄電池配置結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 機構配置于車寬度方向外側。
根據上述結構,蓄電池單元以集中于車體中心線的方式配置,從而可 以有效保持電動車輛的重量平衡。
本發明在上述電動車輛的蓄電池配置結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 機構由形成裝入所述空間內的形狀的襯墊構成。
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構成為能夠替代襯墊而收納蓄電池單元,故可以 收納各種數量的蓄電池單元。
本發明在上述電動車輛的蓄電池配置結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蓄電 池單元整體為大致矩形,且配置成其長度方向指向車輛的前后方向。
根據上述結構,蓄電池殼體的車寬度方向的寬度變窄,由此,車輛停 車時的跨越性(跨g性)提高。
根據本發明,以蓄電池單元集中于在車體前后方向延伸的車體中心線 的方式配置有分隔機構,由此,作為重物的蓄電池單元集中于車體中心線, 故可以有效保持電動車輛的重量平tf。
另外,由于蓄電池殼體構成為能夠替代分隔機構而收納蓄電池單元, 故可以根據需要的蓄電池電容改變蓄電池單元的數量,可以提高通用性。
通過將分隔機構配置于車寬度方向外側,由此,蓄電池單元沿車體中 心線而配置,故可以有效保持電動車輛的重量平衡。
通過由形成裝入所述空間內的形狀的襯墊來構成分隔沖幾構,由此,構 成為能夠替代襯墊而收納蓄電池單元,故可以根據需要的蓄電池電容改變 蓄電池單元的數量,通用性提高。
將蓄電池單元整體形成為大致矩形,并將蓄電池單元配置成其長度方向指向車體前后方向,由此,蓄電池殼體的車寬度方向的寬度變窄,故可 以提高車輛停車時的跨越性。
圖1是表示具有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蓄電池配置結構的電動二輪車的
側牙見圖2是表示具有蓄電池配置結構的電動二輪車的側視圖; 圖3是圖1的III-III剖面圖,是以單體表示搖臂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圖3的搖臂的右側視圖; 圖5是從車體前側看圖3的搖臂的圖; 圖6是表示蓄電池盒的剖面圖7是表示在各蓄電池殼體內收納有八個蓄電池單元的電動二輪車的 俯視圖8是表示具有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蓄電池配置結構的電動二輪車的
側視圖。
附圖標記"i兌明
1 電動二輪車(電動車輛) 18 PDU(控制部) 61a 4則面
63邱十墊(分隔才幾構) 163 分隔板(分隔機構)
16 動力產生馬達
61 蓄電池殼體
62 蓄電池單元 161 蓄電池殼體 C車體中心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動車輛的 一例的電動二輪車。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上下、前后、左右方向是從駕駛者看到的方向。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蓄電池驅動式電動二輪車(Electric Vehicle:電 動車輛)的側視圖,圖2是其俯視圖。另外,在圖2中,為了便于說明, 省略了圖1記載的座位導軌8、擋泥板罩21、腳踏板底板IO。
如圖l所示,電動二輪車(電動車輛)1的車架F在前端具有軸支承 前輪WF的前叉2、可轉向地支承與該前叉2連結的轉向手柄3的頭管5。 另外,車架F具有中心架6、后架7和座位導軌8。如圖2所示,這些架6、 7、 8在車體寬度方向左右對稱地分別構成一對。
中心架6由如下部件構成與上述頭管5相連設置且向車體后方斜下 側延伸的傾斜部6a、在該傾斜部6a的下端彎曲且大致水平地向車體后方延 伸的水平部6b。另外,如圖2所示,中心架6由在車寬度方向將左右水平 部6b連結的橫向構件6c連結。
另外,后架7具有如下部件從中心架6的水平部6b的后端向車體后 方斜上側延伸的第一傾斜部7a;從在該第一傾斜部7a的后端彎曲的彎曲部 7b以比第一傾斜部7a更平緩的斜度向車體后方斜上側延伸的第二傾斜部 7c。另外,如圖2所示,第二傾斜部7c由在車寬度方向延伸的橫向架7d 左右連結。
并且,座位導軌8構成安裝于后架7上側的大致倒U字形,且具有如 下部件從后架7的彎曲部7b向車體前方斜上側延伸的傾斜部8a、從該傾 斜部8a的上端向后方呈水平地延伸的水平部8b、從該水平部8b的后部朝 后架7的第二傾斜部7c且向后方斜下側延伸的支承部8c。
如圖1及圖2所示,在中心架6的水平部6b,詳情后述的蓄電池構造 體9收納于蓄電池盒19。該蓄電池盒19以由水平部6b的左右一對架夾持 的形態安裝,在圖1所示的側視圖中,蓄電池盒19的底面位于水平部6b 的下側。另外,中心架6的橫向構件6c構成為車體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向下 側凹陷的形狀,蓄電池盒19以載置于該橫向構件6c上的狀態被固定。
配置有該蓄電池盒19的部分為所謂的放腳空間S下側的部分,蓄電池 盒19的上側被用于駕駛者放腳的腳踏板底板IO覆蓋。
蓄電池盒19形成為在其內部收納蓄電池構造體9的大致長方體的箱形 狀。在蓄電池盒19的前面,左右分別設有用于將外部空氣取入盒內部的空 氣導入管道20。在蓄電池盒19的后面形成有將取入的外部氣體排出的排出 口 20b。
由此,構成為可以利用從導入口 20a取入的外部氣體空氣冷卻蓄電池單 元,并將冷卻后的空氣從排出口 20b排出。
如圖1所示,在后架7上,在其與中心架6連接的連接部附近且位于 彎曲部7b的下側,左右分別設有向車體后方突出的樞軸板11。在該左右樞 軸板11上,在車寬度方向貫通地設有樞軸12。在該樞軸12上安裝有搖臂 13的前端部,且搖臂13以該樞軸12為中心上下轉動。搖臂13由位于車體寬度方向左側的后懸架14與后架7的第二傾斜部 7c連結。更詳細地說,后懸架14的上端部14a安裝于后架7的第二傾斜部 7c,后懸架14的下端部14b安裝于搖臂13的后部。由此,利用該后懸架 14吸收在搖臂13的后端部進行支承的后輪WR的上下振動。
在搖臂13的前側前端部,可轉動地安裝于樞軸12的轉動支承部13b 以在車體寬度方向左右分開的形態設有一對。該搖臂13在安裝于樞軸12
的狀態下,從樞軸12 (轉動支承部13b)以避開后輪WR的方式向車體后 方斜左側傾斜地延伸后,沿后輪WR的左側一直延伸到車體后方。在該搖 臂13的后部設有在車寬度方向延伸的后輪軸17,在該后輪軸17上轉動自 如地懸臂支承(方持6^tL3 )有后輪WR。
另外,在圖1及圖2中,附圖標記41是向車體前方照射的頭燈、42是 安裝于座位導軌8的水平部8b的乘員座位、43是安裝于后架7的后端部的 剎車燈、44是位于該剎車燈下側的反射器。
圖3是圖1的III-m剖面圖,是以單體表示搖臂13的俯視圖。另外,圖 4是圖3的左側視圖(從圖3的A方向看到的圖),表示拆下圖3中記載的 左側罩26后的狀態。并且,圖5是從車體前側(圖3的B方向)看到的圖 3的圖。
如圖3所示,搖臂13組合如下部件而構成具有在車體前后方向延伸 的分隔壁25a的本體部25、覆蓋該本體部25的左側面的左側罩26、覆蓋該 本體部25的右側面的右側罩27。
在搖臂13的內部形成有位于車體左側(車體外側)的器械安裝空間23 及位于車體右側(車體內側)的空氣送入空間24這兩個空間。這些空間23、 24由上述分隔壁25a在車體寬度方向左右分隔,且以在車體前后方向延伸 的形態構成。
另外,器械安裝空間23的左側面,通過利用螺栓等可裝卸地安裝上述 左側罩26而被堵住,空氣送入空間24的右側面,同樣地通過利用螺栓等 可裝卸地安裝上述右側罩27而被堵住。
在器械安裝空間23內收納有用于驅動后輪WR的動力產生馬達16、以 及用于控制該動力產生馬達16的PDU (控制部)18 ( Power Drive Unit:動 力驅動單元)。動力產生馬達16及PDU18通過拆下左側罩26可以進行維 護》如圖3所示,動力產生馬達16配置于搖臂13的后部,并可裝卸地安 裝于在分隔壁25a形成的動力產生馬達安裝部33。動力產生馬達16的驅動 軸I6a與后輪WR的后輪軸17大致平行地配置,其貫通分隔壁25a且從器 械安裝空間23側突出到空氣送入空間24側。在該驅動軸16a上,設有驅動 齒輪29,其與設于后輪軸17上的減速齒輪30嚙合。該驅動齒輪29與減速 齒輪30相比直徑小,以進行一級減速的形態將動力產生馬達16的驅動力 傳送到后輪軸17。
另外,在本體部25上,以覆蓋該驅動齒輪29、減速齒輪30等動力傳 送部分的方式安裝有齒輪罩34。該齒輪罩34是將配置有上述動力傳送部分 的驅動力傳送空間31和空氣送入空間24分隔的部件,其將該驅動力傳送 空間31內部密封,并可以在驅動力傳送空間31內循環供給潤滑油。
另外,在齒輪罩34上設有用于安裝鼓式制動器單元35的銷部件36。 該鼓式制動器單元35通過操作安裝于左側轉向手柄3的制動手柄39而動 作。詳細地說,通過制動手柄39的操作,經由圖4所示的制動拉索37,制 動桿38轉動,安裝于制動桿38的銷部件36被操作,由此,后輪WR的制 動器工作。
如圖2及圖3所示,PDU18配置于動力產生馬達16的前側,并利用螺 栓等可裝卸地安裝于在分隔壁25a形成的PDU安裝面32上。在該PDU18 的內部,收納有未圖示的驅動電路、電容器、散熱器等。
另外,PDU18構成為經由未圖示的配線與蓄電池構造體9連接,從蓄 電池構造體9向PDU18輸送電力。另外,PDU18構成為也利用配線與存儲 有控制程序等未圖示的ECU (Electric Control Unit:電力控制單元)連接, 從ECU向PDU18輸送控制信號。并且,PDU18構成為也經由未圖示的配 線與動力產生馬達16連接,從PDU18向動力產生馬達16輸送電力及控制 信號。另外,上述ECU安裝于車體側。
PDU18的這些驅動電路等,與其它部件相比更多地發熱。因此,該 PDU18以盡可能大的面積與分隔壁25a的PDU安裝面32緊靠而被安裝, 使由驅動電路等產生的熱量向分隔壁25a傳熱而進行散熱。
另一方面,在空氣送入空間24,多個散熱片40從分隔壁25a突出,由 此,從PDU18向分隔壁25a傳遞的熱量進一步向散熱片40傳遞。
在該空氣送入空間24,在其前端部形成有前側開口部13a。在該前側開口部13a,安裝有用于將空氣送入到空氣送入空間24內的冷卻風扇22。在 圖1所示的側視圖中,該冷卻風扇22配置于上述蓄電池盒19和PUD18之 間,并且也具有將蓄電池盒19內部的空氣從排出口 20b吸入的功能。即, 蓄電池盒19的排出口 20b和搖臂13的前側開口部13a在車體寬度方向及高 度方向大致一致,且配置成各個開口相對,由此,從排出口 20b排出的空 氣利用冷卻風扇22有效地被取入到前側開口部13a中。
另外,在分隔壁25a的安裝有動力產生馬達16的部分,形成有將空氣 送入空間24和器械安裝空間23連通的氣孔。由此,乂人前側開口部13a取入 的空氣流過空氣送入空間24后,從上述氣孔向動力產生馬達16內流動, 在對動力產生馬達16的內部進行空氣冷卻之后向大氣排出。
另外,這些動力產生馬達16、 PDU18以及冷卻風扇22構成為與搖臂 13的擺動一致地與后輪WR—起上下擺動。
另外,如圖5所示,在搖臂13的下側,用于支承主支架45的安裝部 46以在車體寬度方向的左右分開的形態形成有一對。由此,主支架45構成 為利用插入安裝部46的安裝孔46a的安裝銷46b (參照圖1 )安裝于搖臂 13,并與搖臂13—起擺動。
圖6是表示上述蓄電池盒19的剖面圖。
蓄電池盒19以利用由螺栓51連結的支承柱19a而吊下的方式支承于中 心架6的水平部6b。支承柱19a將帶狀鋼板彎折成倒Q字形而形成,如圖 l所示,在車體前后方向隔著適當間隔而一共安裝有三個。
如圖6所示,蓄電池盒19具有如下部件而構成盒本體19c、堵塞該 盒本體19c上部的蓋19b (與腳踏板10為同一部分)。盒本體19c形成為上 部敞開的大致箱形,在其與支承柱19a之間夾著多個緩沖部件52而配置。 蓋19b形成為下部敞開的大致箱形,利用多個螺栓51,與上述支承柱19a 一并被固定于中心架6的水平部6b。
若蓋19b被固定于中心架6的水平部6b,則蓋19b的凸部19d與盒本 體19c的凹部19e^氐接,從而形成由蓋19b和盒本體19c包圍的空間D。在 該凸部19d及凹部19e之間,配置有密封部件53,該密封部件53使凸部19d 和凹部19e緊貼,從而防止雨水等侵入到空間D內。在實施上述防水處理 后的空間D內收納有蓄電池構成體9。
蓄電池構成體9具有在車體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兩個蓄電池殼體61、61而構成。另外,如圖2所示,在該電動二輪車l中,車體的重心G位于 車體中心線C上,且位于中心架6的傾斜部6a的后端和后架7的第一傾斜 部7a的中間部之間的大致中間,這兩個蓄電池殼體61、 61以在車體前后方 向距該重心G的距離大致相等的方式配置于車體中心線C上。
如圖6所示,各蓄電池殼體61收納于盒本體19c內,該盒本體19c經 由緩沖部件52安裝于支承柱19a,電動二輪車1的振動被緩沖部件52吸收 而難以傳遞到蓄電池殼體61。各蓄電池殼體61形成為上部敞開的箱狀,在 各蓄電池殼體61的內側,靠近中央部而共計收納有分別形成為大致矩形的 六個蓄電池單元62。
即,蓄電池單元62隔著在車體前后方向延伸的車體中心線C (參照圖 2)左右對稱地橫向排列配置。該蓄電池單元62為鋰離子電池,只要是能 夠進行充電放電的蓄電池單元,并沒有特別限定,例如,也可以是鎳氬電 池等。
另外,在這一組(六個)蓄電池單元62的兩側,形成有能夠收納至少 一個蓄電池單元62的空間。在該空間內,分別收納有襯墊(分隔才幾構)63、 63。這些襯墊63、 63例如形成為與蓄電池單元62大致相同的形狀。
如圖6所示,這些蓄電池單元62及襯墊63在空間D內凈皮上部緩沖件 54和下部緩沖件55夾持而配置。在下部緩沖件55上形成有凹部55a,蓄電 池單元62及村墊63插入到該凹部55a中,由此,蓄電池單元62及襯墊63 下部在車體寬度方向的移動被限制。根據該結構,蓄電池單元62及襯墊63 相互支承,在蓄電池殼體61內的移動^^皮限制。通過將襯墊63配置于蓄電 池殼體61的車寬度方向外側,由此,六個蓄電池單元62集中固定于車體 中心線C側。因此,作為重物的六個蓄電池單元62以集中于車體中心線C 的方式配置,從而有效地保持電動二4侖車1的重量平衡。
換言之,蓄電池殼體61構成為可收納八個蓄電池單元62,蓄電池殼體 61在車寬度方向的寬度尺寸設定為蓄電池單元62在車寬度方向的寬度尺寸 的大致八倍。
蓄電池單元62構成為蓄電池單元62的長度方向指向車體的前后方向, 由此,與構成為蓄電池單元62的長度方向指向車寬度方向的情況相比,由 于蓄電池殼體61的車寬度方向的寬度變窄,故可以提高車輛停車時的跨越性。在圖6所示的蓄電池殼體61內共計收納有六個蓄電池單元62,該結構 例如用于安裝有排氣量為50cc以下的發動機的車輛。例如,當用于安裝有 排氣量超過50cc且為125cc以下程度的發動機的車輛時,在蓄電池殼體61 內共計收納有八個蓄電池單元62。
圖7是表示在各蓄電池殼體61內收納有八個蓄電池單元62的電動二 輪車的俯視圖。另外,在圖7中,為了便于說明,省略了座位導軌8、擋泥 板罩21、腳^奢板底板10。
在圖7所示的各蓄電池殼體61內,替代配置于蓄電池殼體61的車寬 度方向外側的上述襯墊63而配置有蓄電池單元62,且收納有可收納的最大 數量(八個)的蓄電池單元62。在該結構中,同樣地,蓄電池單元62相互 支承,在蓄電池殼體61內的移動被抑制。
這樣,各蓄電池殼體61在用于比較小型的車輛時,可以收納從可收納 的最大凄t量減去兩個后的蓄電池單元62,在六個蓄電池單元的兩側設置兩 個4于墊63、 63。
在本實施例中,可以變更收納的蓄電池單元62的數量而不改變蓄電池 殼體61的大小。其結果是,該蓄電池殼體61可以改用于大小不同的車輛,
通用性好。
如以上所述的說明,根據本實施例,通過由位于一組蓄電池單元62兩 側的襯墊63構成分隔機構,該襯墊構成為裝入可收納至少一個蓄電池單元 62的空間內的形狀,由此,因構成為能夠替代村墊63而收納蓄電池單元 62,故可以根據需要的蓄電池電容改變蓄電池單元62的數量,蓄電池殼體 61的通用性提高。另外,將蓄電池單元62整體形成為大致矩形,并將蓄電 池單元62配置成其長度方向指向車體前后方向,由此,蓄電池殼體61的 車寬度方向的寬度變窄,故可以提高車輛停車時的跨越性。另外,由于作 為重物的蓄電池單元62靠近且集中于在車體前后方向延伸的車體中心線 C,故平衡性提高。
其中,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的一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范圍內, 不言而喻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蓄電池構成體9由兩個蓄電池殼體61、 61構 成,但也可由三個以上的蓄電池殼體構成,另外,也可由一個蓄電池殼體 構成。襯墊63形成為與蓄電池單元62大致相同的形狀,但只要具有與蓄電池單元62的車寬度方向的寬度尺寸大致相等的寬度尺寸且構成能夠將多 個蓄電池單元62集中于車體中心線C而進行固定的形狀即可,也可為剖面 H型、剖面I型等,并未特別限定。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電動車輛,例舉電動二輪車1進行了說 明,但本發明不限于二輪車,也可適用于三輪車等。 (第二實施例)
接著,參照圖8說明第二實施例。
在第一實施例的電動二輪車1中,在蓄電池殼體61內收納有從可收納 的最大數量減去多個后的蓄電池單元62,在該情況下,將襯墊63收納于蓄 電池殼體61的車寬度方向外側,但在第二實施例中,替代襯墊63而收納 有分隔板(分隔機構)163。
其中,該電動二輪車1除替代襯墊63而具有分隔板163之外,具有與 在第一實施例中說明的電動二輪車1大致相同的結構,因此,在第二實施 例中,對與電動二4侖車1相同的構成標注同一附圖標記而省略說明。
圖8是表示在各蓄電池殼體內收納有六個蓄電池單元的電動二輪車1 的俯視圖。另外,為^f更于說明,在圖8中,省略了座位導軌8、擋泥板罩 21、腳踏板底板10。
電動二輪車1具有蓄電池構成體90,蓄電池構成體90具有在車體前后 方向排列配置的兩個蓄電池殼體161、161。在各蓄電池殼體161的前面161a 及后面161b上,設有用于插入分隔板163的槽或框(未圖示)。該框配置 于凹部55a和凹部55a之間。該蓄電池殼體161除具有該框之外,與在第一 實施例中說明的蓄電池殼體61具有大致相同的結構。
在圖.8所示的蓄電池殼體161內,收納有從可收納的最大數量(八個) 減去多個(兩個)后的數量(六個)的蓄電池單元62。
該結構例如用于安裝有排氣量為50cc以下的發動機的車輛中。此時, 六個蓄電池單元62集中于車體中心線C而配置。由于蓄電池殼體161構成 為可收納八個蓄電池單元62,故在這一組(六個)蓄電池單元62的兩側, 形成有可收納至少一個蓄電池單元62的空間。在該空間內,分別收納分隔 板163、 163。這些分隔板163、 163形成為板狀,并插入到在蓄電池殼體 161上設置的用于插入分隔板163的框(未圖示)中。
當這些分隔板163、 163插入到蓄電池殼體161內,則它們與六個蓄電池單元62的外側鄰4妻而配置,從而起到將六個蓄電池單元62集中于車體 中心線C而進行固定的作用。因此,作為重物的蓄電池單元62以集中于車 體中心線C的方式配置,從而可以有效保持電動二輪車1的重量平tf。
例如,當用于安裝有排氣量超過50cc且為125cc以下程度的發動機的 車輛時,拆下分隔板163、 163,在該空間內,例如如圖7所示,也收納有 蓄電池單元62,在該蓄電池殼體161內共計收納有八個蓄電池單元62。這 樣,各蓄電池殼體161在用于比較小型的車輛時,可以收納從可收納的最 大數量減去兩個后的蓄電池單元62,在用于大型車輛時,可以收納最大數 量的蓄電池單元62,從而可以改變該蓄電池單元62的數量。其結果是,蓄 電池殼體161可以改用于大小不同的車輛,故通用性好。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車輛中的蓄電池配置結構,該電動車輛具有動力產生馬達、控制該動力產生馬達的驅動的控制部、收納多個蓄電池單元并向所述動力產生馬達供電的蓄電池殼體,該蓄電池配置結構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蓄電池殼體中,隔著在車體前后方向延伸的車體中心線,左右對稱地橫向排列配置有多個蓄電池單元,在一組蓄電池單元的兩側形成有至少能夠收納一個所述蓄電池單元的空間,在該空間內,以使一組蓄電池單元集中于車體中心線的方式設置有分隔機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中的蓄電池配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機構配置于車寬度方向外側。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車輛中的蓄電池配置結構,其特征在 于,所述分隔*L構由形成裝入所述空間內的形狀的襯墊構成。
4.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車輛中的蓄電池配置結構,其 特征在于,所述蓄電池單元整體為大致矩形,且配置成其長度方向指向車 輛的前后方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車輛中的蓄電池配置結構,其可以提高通用性并且有效保持電動車輛的重量平衡。在該蓄電池配置結構中,電動車輛具有動力產生馬達、控制該動力產生馬達的驅動的控制部、收納多個蓄電池單元(62)并向動力產生馬達供電的蓄電池殼體(61),在蓄電池殼體(61)中,隔著在車體前后方向延伸的車體中心線,左右對稱地橫向排列配置有多個蓄電池單元(62),在一組蓄電池單元(62)的兩側形成有至少能夠收納一個蓄電池單元(62)的空間,在該空間內,以使一組蓄電池單元(62)集中于車體中心線的方式設置有分隔機構。
文檔編號B62J9/00GK101683872SQ20091017860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5日
發明者本田幸一郎, 渡邊成司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