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39519閱讀:47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特別是繩閘和拉桿閘類自行車中后閘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手閘類自行車在崎嶇小道和上下坡較多的丘陵地帶騎行時,手較勞累;在寒冷天氣中,戴手套不易操作,不戴手套手就受凍。腳閘自行車解決了以上問題,但又產生了新的缺點,在《自行車、助動車修理大全》、《自行車裝配與維修》和《自行車使用維修指南>三本書中指出,構造復雜,加工難度要求高,裝配維修比較復雜、成本也較高;上車時必須將左曲柄移至前方位置以避危險;下車時,若左曲柄在后方位置,也要先前行一段路再下車;靠鏈條驅動的腳閘,一旦騎行中出現滑鏈、脫鏈時,制動即失效而招至人身事故;裝于封閉的閘身內的零件在磨損或損壞前不能像手閘類自行車那樣易于被直觀發覺并維修;現有腳閘的靈敏度一般低于其他類型的車閘。因而現有腳閘自行車不受歡迎。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兼具手閘類、腳閘類自行車的優點,克服它們缺點的后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它方便上下車,方便獲得較大制動力,能及時制動或減速,易于安裝維修。同時利用本裝置在工作時才產生位移的兩相鄰部件上安裝剎車示警開關。當另外加裝相應電子配件和電源就能實現聲光報警和電動車的剎車斷電功能。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裝置包括中軸部件、腳蹬部件、驅動部件、隨動示警裝置、防護裝置和后閘傳遞部件,在自行車中接頭和曲柄之間的中軸上安置摩擦式超越離合器,外星輪工作面小端按前踏腳蹬時中軸的轉向向大端過渡,外星輪與撥爪一起套在自行車曲柄內端的內環上 ;在外星輪工作面和內環之間配有滾柱,每一對滾柱間由撥爪的爪隔開;外星輪與車架之間設有能觸及對方的止動部件,以阻止外星輪越位影響驅動裝置正常工作,防止損壞零部件;與車前端操縱把手連動的前端鋼繩或長拉桿相連的手動控制超越離合器離合的操縱部件上配置有彈簧,其作用力使安裝在平叉或平叉支架上能靈活轉動的操縱部件背離相對應的撥爪或其連動件,也拉緊了前端鋼繩或長拉桿;常態下消隙機構推動滾柱至外星輪工作面間隙小端直到消隙狀態,以利一觸即發;未制動狀態下,當輕握操縱把手時,收緊的前端鋼繩或長拉桿就拉動操縱部件頂壓撥爪或者受力桿,進而帶動撥爪的爪撥動滾柱移向外星輪間隙大端而實現超越;工作時撥爪徑向外露端、受力桿與操縱桿觸頭對應的工作部分能有效接受頂壓,人們就能方便地上下車;外星輪傳動端有與后閘傳遞部件的連接裝置;前踏腳蹬時,滾柱滾向外星輪工作面的間隙大端而實現超越,自行車向前行。當倒踏時,滾柱在摩擦力作用下滾向外星輪工作面的間隙小端而實現結合,使外星輪傳動端前移并拉緊了后閘傳遞部件,進而帶動后閘實現減速或制動;工作時才產生位移的兩相鄰部件上安裝剎車示警開關。B型淬火中軸與外星輪對應處的外徑是內環的外徑;C型和D型中軸所用內環的非圓形內孔與C型和D型中軸對應位置相配;外星輪由外星輪本體和傳動件合并而成,外星輪可以是整體式,也可以是二件采用螺釘或鉚釘緊固而成,外星輪本體與片狀傳動件上制出銷孔并由銷釘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成外星輪組合件;外星輪工作面大端和相鄰小端相交處圍構成的內徑與撥爪的爪的外徑為間隙配合,撥爪的爪的孔壁上有儲油凹槽,既儲油又減小摩擦阻力;外星輪外端面配置具防止滾子脫落、防塵和調整軸向間隙作用的平墊圈;外星輪側面面對受力桿自由端觸點的調節和移動范圍是與中軸同心的圓柱面。繩閘自行車的車架上配置有托架螺母,調節螺釘配于托架螺母中,前端鋼繩通過調節螺釘的中心孔;操縱部件可以是一端與平叉支架或與車架活動連接的操縱桿,其另一端同與操縱把手連動的前端鋼繩或長拉桿用緊繩螺釘或緊閘螺釘連接;撥爪外端活動連接受力桿;操縱部件上配置有彈簧,其作用力使操縱部件工作部分背離受力桿:消隙機構是將與撥爪活動連接的受力桿制成重心偏車后下方,利用偏心力以驅動滾柱移向外星輪間隙小端直至消隙為止,以利一觸即發快逮制動;消隙機構是采用消隙彈簧,消隙彈簧能直接頂在或掛在撥爪外露端或其連動件上,其作用力是使撥爪的爪帶動滾子趨向外星輪工作面小端。止動部件是在外星輪本體上制出能觸及車架的止動件,止動部件也可以是在外星輪和車架上另外配制;以上止動部件都能套上減噪防護用的軟套管,或在平叉上裝上與平叉管形對應的塑膠卡套。與后閘傳遞件部連接的裝置,或是有直接連接的接口,或是固定連接上與后閘傳遞部件相配的中轉接頭件;或是活動連接上與后閘傳遞部件相配的中轉接頭件;中轉接頭件或是側面有與后拉桿螺紋相配的拉桿接頭,或是與普通閘橫連桿對應孔活動連接的連桿接頭;驅動部件末端的孔能通過緊繩螺釘實現對無接頭鋼繩的連接。車架上配置有固定彈簧、護罩、后閘鋼繩接頭固定套和剎車示警開關用的支架,支架可以是多功能的。后閘鋼繩定位套可以直接安置在車架上,也可以焊在平叉支架上;夾管下方可以有孔放置鋼繩定位套。受力桿徑向外圍相對操縱桿所能能調節和移動的范圍上是同心圓弧形;受力桿與操縱桿接近處有逐漸向軸心彎轉的觸頭工作部分,以讓操縱桿能有效頂住受力桿;受力桿觸頭可以是徑向內凸點或者是徑向或軸向的內折面或是外折面;受力桿自由端觸點能落在外星輪或中接頭外圓柱面上。

操縱桿件有能頂壓到受力桿外圍的觸頭工作部分;操縱桿上的觸頭可以是本體上制出,可以是固定在操縱桿上的立柱,或是加長頭部的緊繩螺釘或緊閘螺釘;緊繩螺釘圓柱形頭部與操縱桿折轉面能對應制出一個止動平面,以方便安裝和拆卸。本發明由于在中軸上配置摩擦式超越離合器,離合器傳動端再與自行車后閘傳遞部件連接,前踏腳蹬時中軸正轉,滾柱滾到外星輪間隙大端實現超越而不影響前行;倒踏腳蹬時中軸反轉,推動滾柱向外星輪間隙小端而實現接合,外星輪帶動后閘傳遞部向前移動,進而拉緊制動部件進行減速和制動;腳閘制動有力方便,可解在大坡、長坡、重載、急剎和寒冷地帶用手按閘制動之辛勞;對于能乘坐多人的串列車的制動更顯必要;由于采用手控操縱部件能進行手控超越,上下車或減速制動前若需變更曲柄位置,只要先輕輕按住操縱把手拉動操縱部件逆轉就能方便進行;由于在驅動裝置與車體之間設置剎車示警開關,若再配上電源和相關電子器件就能在減速制動時和剎車件至極限時發出聲光報警;裝上常開和常閉剎車示警開關,再配備電源和芯片聲光電子器件,就能實現減速制動報警;在電動自行車上能在減速制動前就斷電的功能;當外星輪觸及極限限位件時,就提示人們要停車調試更換摩損件。


圖1是本發明驅動和操縱裝置一種實施方式的主視圖。圖2是圖1中防護罩的側視圖。圖3是圖1傳動端承接后閘鋼繩接頭的K向視圖。圖4是本發明二合一外星輪的主視圖。圖5是圖4的左視圖。圖6是本發明二合一外星輪傳動端承接后閘鋼繩的剖視圖。圖7是本發明另一種普通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實施方式的正視圖。圖8是圖7中的接頭與后部連接部件的A-A向視圖。圖9是圖7中操縱桿的K向視圖。圖10是裝于本發明傳動端的連接帶鉚頭后閘拉桿用的接頭的局部視圖。圖11是裝于本發明傳動端的連接帶螺紋后閘拉桿用的接頭的局部視圖。圖12是本發明一種用于中拉式懸臂閘、后碟閘驅動和操縱裝置的主視圖。圖13是圖12中的接頭套的剖視圖。圖14是本發明另一種用于中拉式懸臀閘、后碟閘的驅動裝置的主視圖。圖15是本發明另一種驅動和操縱和操縱裝置實施方式的主視圖。圖16是圖15中安裝受力桿的A-A視圖。圖17至圖19各是本發明另一種側向安裝受力桿的視圖。圖20是圖19的A-A視圖。圖21是本發明一種操縱桿的主視圖。圖22是圖21的俯視圖。圖23是本發明裝于平叉上的一種操縱桿的主視圖。圖24是圖23的右視圖。圖25是本發明一種托架螺母的安裝視圖。圖26至圖29各是本發明一種操縱桿的主視圖。圖30至圖32各是本發明一種操縱桿安裝于平叉上的主視圖。圖33和圖34各是本發明一種可調撥爪的主視圖。圖35和圖37各是本發明一種可調組合式外星輪的主視圖。圖38是圖37的K向視圖。圖39是本發明一種可調止動桿的主視圖。圖40是本發明用于串列自行車上驅動和操縱裝置的示意圖。圖41是本發明一種操縱把手的主視圖。圖42是圖41A-A剖視圖。圖43是本發明一種操縱把手的主視圖。圖44是圖43的右視圖。圖45是圖43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圖7示出外星輪體與傳動件制成一體的外星輪2,圖4、圖5、圖12、圖14和圖15示出外星輪2由外星 輪本體與傳動件二件用螺釘或鉚釘45緊固成一體,圖37示出外星輪本體57與片狀傳動件58上制出銷孔60并由銷釘59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成外星輪組合件;圖1、圖7、圖12和圖14的共同點是內環I的非圓形內孔部分與C型和D型中軸對應位置相配;撥爪4可以和外星輪2裝入曲柄內端中軸的內環I上,在內環I和外星輪2之間配有滾柱16,每一對滾柱由撥爪的爪14隔開;外星輪大端和相鄰小端相交處圍構成的內徑與撥爪的瓜的外徑為間隙配合,撥爪的爪14的孔壁上可以有儲油凹槽(成熟技術未圖示),既儲油又減小摩擦阻力;撥爪的爪的內徑與內環的配合采用間隙配合;外星輪2外端面配置具防止滾子脫落、防塵和調整間隙作用的平墊圈;外星輪側面面對受力桿6自由端觸點的調節和移動范圍是圓柱面。圖15示出內環既淬火的圓中軸。圖1至圖3中示出環形受力桿6A的一端與撥爪4徑向外端活動連接,它的另一端徑向外圍與中軸同心,與操縱桿接近處有逐漸沿徑向折轉的觸頭工作部分,以讓操縱桿能有效頂住受力桿;安裝時受力桿6A上的折邊8因重心偏車后下方而自由落在外星輪的圓柱面上,利用偏心力以驅動滾柱16移向外星輪間隙小端直至消隙為止,以利一觸即發快速制動;操縱桿17上有在必要時能頂壓到受力桿6A的折轉末端,將滾柱推向外星輪工作面間隙大端而實現超越;受力桿6A上有多個安裝孔能與撥爪4徑向外端活動連接,它們的中心點落在同一圓弧上,安裝后該圓弧與中軸同心,這樣操縱桿與其間隙能調至最小,以利快速實現超越;緊繩螺釘11還作為觸頭,其工作頭部長度不短于受力桿6A對應的垂直端面;操縱桿一端與平叉或車架上的支架的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9連接,或在平叉上采用普通螺釘與防松螺母的組合,緊定后能靈活轉動;(下稱:活動連接)或采用普通螺釘與防松螺母的組合,也可以在操縱桿的安裝孔中放入厚度大于操縱桿板厚的定位環,蓋上平墊圈后用普通螺釘緊定來實現靈活轉動。(普通技術不再出圖)托架螺母7固定于立管和中接頭上,前端鋼繩穿過固定其上的調節螺釘中心孔后與操縱桿17上的緊繩螺釘11和螺母連接;緊繩螵釘11的徑向外端削出一個與Z形操縱桿17折轉面配合的止動平面,有方便緊固或松脫鋼繩又不損傷鋼繩的作用。用調節螺釘能調節受力桿6A與緊繩螺釘11之間的間隙。在操縱桿17上有孔安裝拉簧,拉簧的另一端掛在平叉上的泥板支架35上,支架中部有螺紋孔上或孔連接泥板,支架下方有孔能放入鋼繩定位套,外星輪傳動件3有與車軸心線平行能放入后閘鋼繩接頭的安裝孔,在該孔下方有縱橫交錯的只過后閘拉桿或鋼繩的槽口與它貫通;在外星輪側面通過螺釘連接止動件30A,其在與平叉對應位置上壓入一減噪防護用的塑膠墊78 ;受力桿自由端內觸頭 可以是徑向內凸點或者是徑向或軸向的向內或是向外的折面8,該觸頭能自由靠在外星輪2上。工作時受力桿與操縱桿觸頭對應的工作部分能有效接受頂壓;當按動操縱把手時收緊的鋼繩帶動緊繩螺釘11的頭部頂壓受力桿6A,進而推動撥爪4將滾柱16撥向外星輪2間隙大端而實現手動超越;放松操縱把手,操縱桿17與受力桿6A脫離接觸,受力桿6A靠偏心力自由下落壓緊滾柱16。(圖7、圖12和圖14示出的受力桿有的功能、動作,不再一一重復說明)在本驅動裝置的上方有一護罩74通過螺釘與托架螺母7和泥板支架35的折轉面上的螺紋孔連接,護罩74罩住部份外圍也起裝飾作用;平叉上的支架77能與連接有剎車示警開關73的調節板79連接,調節板79上有長條槽孔,能在螺釘上移動以使剎車示警開關的觸點頂在止動件30A上。消隙拉簧一端掛在受力桿6A上,另一端掛在止動件30A上;與外星輪外弧面貼合的板簧75上有長槽孔,螺釘將其固定于外星輪上,板簧75工作端頂在受力桿6A徑向外露端上。
圖4和圖5示出的外星輪2是由外星輪體與傳動件用鉚釘45鉚合成一體,其中部制出向車內方向伸入的止動件29,在相對平叉的位置上配置塑膠墊78 ;外星輪傳動端能通過緊繩螺釘10緊定無接頭的后閘鋼繩。外星輪折轉的側壁處有能留住后閘鋼繩接頭或拉桿43的柳頭的孔;圖6示出活動鉚接于外星輪傳動端3的接頭件42,其徑向有能留住后閘鋼繩接頭或后閘拉桿的鉚頭的通孔;傳動端3側面留有鋼繩或拉桿的出口 49。圖7至圖9示出普通閘實施例,本發明將后曲拐一分為二為橫連桿85和豎連桿86 ;外星輪傳動件3安有一端具扳手平口 22的接頭96,接頭96另一端具有高度大于活動連接橫連桿85厚度的定位臺階軸,以活動連接橫連桿;橫連桿的另一端與調節螺釘接頭87和豎連桿86的一端同軸活動鉚接,豎連桿86的另一端和后曲拐簧位于后曲拐夾板之間,并用螺釘同軸連接;后曲拐簧彎鉤端掛于豎連桿86側壁,另一端靠在中接頭上;操縱桿17、V形扭簧24同軸用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9活動連接在平叉的螺母上;(平叉上采用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配與螺母同樣有效)扭簧24彎鉤端壓在操縱桿17上,另一端靠在自行車中接頭上;與前曲拐連接的長拉桿的另一端穿過操縱桿17上的緊閘螺釘12,配與襯套13和墊片后用螺母固緊;緊閘螺釘12加長的工作頭部能觸動受力桿6B ;緊閘螺釘12的工作頭部有螺紋孔,可用螺釘將藝術化的防護板固定其上,安全又美觀。弧形受力桿6B上有一條弧形槽孔,弧形槽孔的半徑是以撥爪4上螺紋孔中心點至中軸心為半徑,弧形受力桿6B外圓弧與弧形槽孔同心,撥爪4上至少有一側翼作為導塊82剛好落入弧形槽孔中,這樣弧形受力桿6B就能繞軸心調整;受力桿6B面對緊閘螺釘12的一端有向外的折面8 ;平叉上泥板支架35有內螺紋孔能固定泥板,外側還能掛彈簧,彈簧另一端掛在操縱桿17的邊孔中;在中接頭靠車前下方有止動桿83,其工作長度至少能頂住外星輪2的外側,其伸出部分有數條止動槽以防套上塑膠管25松脫;在外星輪右側下方安有與其對應形狀的止動件30B,其與平叉對應面上壓入塑膠墊78 ;如換去外星輪傳動端內側的接頭96及其后的部件,而活動連接上圖10示出的具徑向通孔的接頭件42,該孔徑只能通過與后閘連動的拉桿43或者鋼繩,而留住拉桿的鉚頭或者鋼繩接頭。圖11示出具有與后閘拉桿匹配螺紋孔的拉桿接頭51,能與帶螺紋拉桿連接。圖12示出托架螺母7安于自行車中接頭上,操縱桿23通過螺釘9與泥板支架40上對應的螺紋孔活動連接;受力桿6C上有多個螺紋孔能與撥爪4徑向外端活動連接,它們的中心點落在同一圓弧上,安裝后該圓弧和徑向外圍與中軸同心;受力桿6C的一端向內的折面8自由靠在外星輪2內側的自行車中接頭上。受力桿6C的安裝與圖1相同。操縱桿的觸頭是在靠近受力桿6C的地方固定的立柱15,其長度至少能有效頂到受力桿6C向內的折面8 ;受力桿6C自由端上的孔能掛消隙拉簧,消隙拉簧另一端掛在外星輪傳動件3上;扭簧47裝在自行車中接頭上,其一端頂在自行車平叉上,另一端頂在撥爪的徑向外露端上。操縱桿23與前端鋼繩的連接方式與圖1相同,只是采用了緊繩螺釘10 ;壓簧穿過鋼繩,并置于托架螺母7與操縱桿23定位凸起處之間;也能采用與操縱桿同軸安裝的扭簧24,其安于操縱桿內側,一端靠在中接頭上,一端靠在操縱桿23折邊;也能采用將彈簧彎鉤端掛在操縱桿側孔50上,一端掛在支架40上;外星輪2的傳動端有止動接頭26,它既能止動外星輪也連接后閘鋼繩接頭;平叉與止動接頭2 6對應處可以套上與管外形吻合的塑膠卡套37,或在止動接頭上套入塑膠管25 ;常態其止動于平叉下方,其在與平叉支架40上放置鋼繩定位套的對應位置上制出能讓鋼繩穿過其間的孔以安裝鋼繩接頭,或如圖13所示接頭套68 —端與帶定位臺階軸的止動接頭26活動連接;帶鉤鋼繩接頭套68中部有能經過鋼繩接頭的大孔,它和一延伸至端部能過鋼繩的細長槽孔相連,連成的孔近似葫蘆狀;安裝時將鋼繩接頭從車內方向套入大孔并向外拉出即能。該接頭套同樣能裝于其它傳動末端以連接鋼繩;在立管適當位置能配置鋼繩夾,既美觀又防竄動;泥板支架40與泥板連接對應處為螺紋孔。在本驅動裝置的上方有一護罩74通過螺釘與托架螺母7和泥板支架36的折轉面上的螺紋孔連接。泥接支架40側邊螺紋孔能與連接有剎車示警開關73的調節板79連接,調節板79上有長條孔以利進行剎車示警開關的進出和角度調整。安裝后剎車示警開關73的觸點面向外星輪外緣。圖14中受力桿6D的技術條件與圖7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僅在于采用二個螺釘緊固并導向,而不用導塊導向。操縱桿與左閘聯動的前端鋼繩通過緊繩螺釘11緊定;操縱桿88與V形扭簧24通過螺釘9與在左平叉下方的支架80同軸活動連接;操縱桿另一端位于中接頭下方,扭簧24-端靠在中接頭上,另一端壓在操縱桿88上,它既使操縱桿背離受力桿6D外側方向,又拉緊了前端鋼繩;托架螺母7焊于下管或中接頭上;后閘鋼繩定位套落入平叉上的支架81的孔中,鋼繩接頭裝入與止動接頭26活動連接的接頭套68 (圖13已示)對應位置中;當動操縱把手時,作為觸頭的緊繩螺釘11或緊閘螺釘12將頂住受力桿6D的內凸點靠在外星輪2上,而實 現手動超越。圖15和圖16示出B型淬火中軸與外星輪對應處的外徑是內環的外徑;受力桿6E采用與中軸同心的圓弧桿,這樣操縱桿與其間隙可調至最小,以利快速實現超越;受力桿6E穿過撥爪徑向外露端的兩個側翼36上的孔,調好位置后用鉤頭螺釘28鉤住受力桿并穿過撥爪的外緣,鎖緊螺母就可以;操縱桿17 —端用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9緊定在平叉螺紋孔上后能靈活轉動;也可以在操縱桿的安裝孔中放入高度大于操縱桿板厚的定位環,蓋上平墊圈后用普通螺釘緊定來實現靈活轉動。(簡單技術不再出圖)消隙拉簧一端掛在受力桿6E上,另一端掛在傳動件3上;圖15示出外星輪傳動件3和橫連桿31通過帶定位臺階軸的止動螺釘27活動連接,橫連桿31的另一端再與豎連桿32中部活動連接;止動螺釘27與平叉接觸處套有塑膠管25 ;豎連桿32上方與平叉螺紋活動連接。當外星輪接合向前轉動時,豎連桿32也同向轉動并帶動安于其上的后閘鋼繩或后拉桿前移進行減速或制動;作為觸頭的緊繩螺釘11其頭部伸出長度能觸及并阻止受力桿6E移動;操縱桿17同與操縱把手連動的前端長拉桿用改制后加長工作頭部的緊閘螺釘連接(同理未示);豎連桿32上方與操縱桿17下方的安裝孔用螺釘8同軸活動連接安裝在平叉的螺母上(未明示);下方可安置后閘鋼繩定位套的支架33和夾板34通過螺釘固定于平叉適當位置上;剎車示警開關73安裝在支架33上,其觸點能有效頂到豎連桿32 ;夾板34靠車后側能安放鋼繩定位套,豎連桿32下端的孔可通過緊繩螺釘11與無接頭后閘鋼繩進行連接。無接頭后閘鋼繩伸出端最好要打圈后壓向車內;圖17示出用鉤頭螺釘28鉤住受力桿并向車方向穿過撥爪外露端,通過螺母將受力桿緊定。圖18示出受力桿6E穿過緊桿螺釘38,緊桿螺釘38穿過緊定墊片并穿過車內方向的撥爪外露端后,通過螺母將受力桿緊定。
圖19和圖20示出受力桿套39位處撥爪徑向外露端的兩個側翼36之間,它們采用間隙配合;受力桿6E穿過兩個側翼36和受力桿套39上的孔,受力桿套39能通過螺釘將受力桿緊定。圖21和圖22示出用戶能自己改裝的可調操縱桿5A組合件。可調操縱桿5A靠車前方向有一長槽孔,螺釘通過長槽孔與觸板19A連接;帶觸頭的觸板19A側邊有與長槽孔平行的導板20貼近可調操縱桿5A的側邊;可調操縱桿5A有孔通過緊繩螺釘10緊固前端操縱鋼繩;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通過扭簧和可調操縱桿5A下方的孔,將它們連接于支架41側邊上,扭簧一端壓在操縱桿上,另一端壓在側邊上。支架41靠車后方向的折邊與原車泥板支架48螺釘緊固連接;拉簧各連接支架41和可調操縱桿5A ;支架41的水平面上有承接后閘鋼繩接頭的葫蘆形孔21。圖23和圖24示出可調操縱桿5B上方用頭部有徑向通孔的緊桿螺釘38緊定調好位置的觸桿52,觸桿52前方有一折轉的觸頭工作部分,可調操縱桿5B有孔通過緊繩螺釘10緊固前端操縱鋼繩;可調操縱桿5B —端的孔通過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與夾板53固定在平叉上。圖25示出托架螺母7側面與夾板54中的一片活動鉚合。用戶根據不同車型和安裝位置來選擇夾板的大小。圖26至圖32的可調操縱桿都有孔通過緊繩螺釘10緊固前端操縱鋼繩,有掛拉簧的孔或鉤,有與平叉或平叉上的支架連接的孔,可調操縱桿前方有一折轉的觸頭工作部分。圖26中一頭帶長螺紋的觸桿52穿過可調操縱桿5C上的二個側翼的孔后,側翼前后用二個螺母緊定觸桿52。圖27中觸桿52穿過可調操縱桿的側翼后用緊桿螺釘38緊定。圖28中觸桿52直接穿過可調操縱桿5E上的緊桿螺釘38后緊定。圖29中觸板19B上帶長槽孔,二個起導向作用的螺釘 穿過長槽孔后與可調操縱桿5F連接。圖30示出帶折轉觸頭的操縱桿5G上有長槽孔,二個起導向作用的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穿過長槽孔后與能安裝在平叉上的夾板55連接,拉簧一頭掛在操縱桿5G上,一頭掛在夾板55伸出的掛鉤;常態下操縱桿5G被拉簧拉向后方,當按動操縱把手時,前端鋼繩拉動操縱桿5G前行去觸動撥爪。圖31示出夾板55上方帶二個側翼,二個側翼之間放上壓簧和操縱桿63,帶折轉的觸桿52穿過其中,當調好與撥爪的距離后,緊定操縱桿63上的螺釘就完成安裝。其動作原理與圖30雷同。圖32示出U形螺絲64穿過U形襯墊和自行車平叉后,再套上外夾板66,鎖緊螺母,然后依次放入平墊、套有滑配的定位環67的操縱桿5H,最后外加平墊,鎖上螺母即可;或者不用定位環67而直接鎖上防松螺母;圖33示出的是由可調工作位置的撥爪本體70A和撥爪外套69A組成的撥爪;圖34示出的是由可調工作位置的由撥爪本體70B和撥爪外套組成的撥爪;它們的共同特點在于:撥爪徑向外露端直接作為與操縱桿接觸的工作部分;工作時撥爪徑向外露端與操縱桿觸頭對應的工作部分能有效接受頂壓;撥爪本體和撥爪外套采用花鍵的配合,撥爪本體與其上的花鍵的對稱中心不重合,撥爪外套上花鍵孔的對稱中心不與撥爪外套徑向外露端的對稱中心重合;撥爪外套二個面互換使用時,其外套徑向外露端的對稱中心都不與撥爪本體及其上的花鍵的對稱中心重合。采用諸多的不對稱,目的在于用戶能根據不同車型有更多的調整機會。圖34示出其中一件只有一個花鍵齒,它不影響受力和工作效果,只在于簡化設計制造和維修。
圖35示出的是由外星輪本體57A和外星輪傳動件58A組成的可調工作位置的外星輪,其中一件只有一個花鍵齒;圖36示出的是由外星輪本體57B和外星輪傳動件58B組成的可調工作位置的外星輪。它們的共同特點在于:兩件都采用花鍵的配合,外星輪本體與其上的花鍵的對稱中心不重合,傳動件上花鍵孔的對稱中心不與傳動件花鍵孔和傳動端安裝孔的中心連線重合;傳動件二個面互換使用時,其對稱中心都不與撥爪本體及其上的花鍵的對稱中心重合;圖36示出傳動件側面安裝的柱72能掛上與撥爪連接的消隙彈簧;夕卜星輪傳動件58B上的一個半圓柱孔與外星輪本體57B圓周上的任一個半圓柱孔能合成一個完整的圓柱孔,選好相互位置后對孔并插入匹配的圓柱銷71就能聯動,它不影響受力和工作效果,只在于簡化設計制造和維修;裝配時外星輪的端面須配上外徑至少能遮擋圓柱銷71脫落的墊圈。圖37和圖38示出具定位臺階軸的外星輪本體57C安有定位銷59,片狀傳動件58C上有對應的中心孔和銷孔60與它們相配,且能有多組對應的銷孔必要時能通過調整相互位置進而調整撥爪的位置;傳動體58C上中間的螺紋孔能安裝定位桿,末端的螺紋孔能安裝接頭裝置。圖39示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可調止動桿,L形止動桿76具螺紋的一頭插入止動桿座圈89兩個凸耳的安裝孔中,止動桿座圈89套在自行車中接頭上,套有塑膠管25的L形止動桿76露出座圈89的端面外以限制外星輪的越位,調好L形止動桿76在中接頭上的周向位置并鎖緊螺母后,L形止動桿76將卡在座圈89凸耳的定位槽中,外星輪也將止于與塑膠管的接觸處。圖40示出本發明提出的在串列自行車每根中軸上各安裝一套與后閘相配的驅動裝置,并配備相應的操縱裝置的示意圖。考慮前中軸離后輪較遠,特采用適合拉桿抱閘的驅動裝置,在平叉上還配置中間有讓拉桿通過的孔的支架62,以防止拉桿過分晃動;拉桿與支架接觸處能套上防噪用塑膠套。在后中軸上采用繩閘類懸臂閘的驅動裝置,在管架上采用鋼繩夾61固定鋼繩。多人乘騎的串列自行車制動力要更大,多一套制動系統多一份保障。當然,后閘的配置須依 車架具體結構和尺寸而定。圖41和圖42示出本發明提出的把手座圈91A安裝部分穿過操縱把手90A中部的長槽孔后,再壓向自行車把管,鎖上螺釘實現定位;操縱用鋼繩接頭穿過操縱把手90A的安裝孔后,再卡入把手座圈91A上的接頭安裝孔中。操縱用鋼繩另一端與操縱桿連接后,用手頂壓操縱把手90A能拉動操縱桿工作。圖43、圖44和圖45示出本發明提出的把手座9IB套于自行車首管上,操縱把手90B的孔再對應套在把手座91B的定位臺階軸軸上,鎖上螺釘后,操縱把手90B能繞軸轉動。其結構、連接和工作方式與圖43和圖42所示雷同,不再重復。與操縱把手90A、90B或前閘把連接的前端鋼繩通過與托架螺母7配合的調節螺釘的中心孔。從節約出發所述降噪防護塑膠墊和塑膠管建議采用能更換式,以再利用金屬件;后閘鋼繩前頭可用無接頭;沒采用美觀但價貴的鋼繩金屬導向管。本發明涉及繩閘和拉桿閘兩大系列的自行車后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中許多零部件是可以互換使用的,更換一種傳導件及其連接件后,就能變成另一種系列,如繩閘改為拉桿閘,或反之;工廠能根據車型結構尺寸,統一標準優化設計、改變造型藝術,以獲得簡潔經濟完美外觀。就此,凡涉及零部件的互換包括螺釘與螺母、螺紋連接與鉚接轉換,彈簧類型或配制位置的改變以及防護塑膠墊和塑膠管的外形配制等等變形設計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
權利要求
1.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該裝置包括中軸部件、腳蹬部件、驅動部件、隨動剎車示警裝置、防護裝置和后閘傳遞部件,其特征在于:在自行車中接頭和曲柄之間的中軸上安置摩擦式超越離合器,外星輪由外星輪本體和傳動件合并而成,外星輪(2)工作面小端按前踏腳蹬時中軸的轉向向大端過渡,外星輪與撥爪一起套在曲柄內端的內環上;在外星輪和內環之間配有滾柱(16),每一對滾柱間由撥爪的爪(14)隔開;外星輪與車架之間設有能觸及對方的止動部件,以阻止外星輪越位影響驅動裝置正常工作,防止損壞零部件;與車前端操縱把手連動的鋼繩或長拉桿相連的手動控制超越離合器離合的操縱部件上配置有彈簧,其作用力使安裝在平叉或平叉支架上能靈活轉動的操縱部件背離相對應的撥爪或其連動件,也拉緊了前端鋼繩或長拉桿;常態下消隙機構推動滾柱至外星輪工作面間隙小端直到消隙狀態,以利一觸即發;未制動狀態下,當輕握操縱把手時,收緊的鋼繩或長拉桿就拉動操縱部件頂壓撥爪或者受力桿,進而帶動撥爪的爪(14)撥動滾柱(16)移向外星輪工作面間隙大端而實現超越;工作時撥爪徑向外露端、受力桿與操縱桿觸頭對應的工作部分能有效接受頂壓;外星輪傳動端有與后閘傳遞部件連接的裝置;前踏腳蹬時,滾柱(16)滾向外星輪(2)工作面間隙大端而實現超越,自行車向前行;外星輪外端面配置具防止滾子脫落、防塵和調整軸向間隙作用的平墊圈;當倒踏腳蹬時滾柱在摩擦力作用下滾向外星輪間隙小端實現結合,外星輪傳動端前移并拉緊后閘傳遞部件進而帶動后閘減速或制動;工作時才產生位移的兩相鄰部件上安裝剎車示警開關(73)。
2.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特征是:B型淬火中軸與外星輪對應處的外徑是內環的外徑;C型和D型中軸所用內環(I)的非圓形內孔與C型和D型中軸對應位置相配;外星輪(2)的外星輪本體與傳動件是整體,或者是二件采用螺釘或鉚釘(45)緊固而成; 外星輪(2)工作面大端和相鄰小端相交接點處的內徑與撥爪的爪(14)的外徑為間隙配合,撥爪的爪的內孔上有儲油凹槽,既儲油又減小摩擦阻力;外星輪側面面對受力桿(6A、6C))自由端觸點的調節和移動范圍是與中軸同心的圓柱面; 采用花鍵配合的外星輪本體(57A、57B)和外星輪傳動件(58A、58B)各組成的可調工作位置的外星輪;外星輪本體(57A)和外星輪傳動件(58A)中有一件只有一個花鍵齒;外星輪本體與其上的花鍵的對稱中心不重合,傳動件上花鍵孔的對稱中心不與傳動件花鍵孔和傳動端安裝孔的中心連線重合;傳動件二個面互換使用時,其對稱中心都不與撥爪本體及其上的花鍵的對稱中心重合;或采用圓柱銷(71)替代鍵齒;外星輪傳動件(58B)上的一個半圓柱孔與外星輪本體(57B)圓周上任一個半圓柱孔能合成一個完整的圓柱孔,選好相互位置后對孔并插入圓柱銷(71)就能聯動,裝配時外星輪的端面須配上外徑至少能遮擋圓柱銷(71)脫落的平墊圈; 外星輪本體(57C)與片狀傳動件(58C)上制出銷孔(60),并由銷釘(59)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成外星輪組合件,片狀傳動件(58C)有多組對應的銷孔,通過調整相互位置進而調整撥爪的位置;傳動件(58C)上中間的螺紋孔能安裝定位桿,末端的螺紋孔能安裝接頭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特征是:止動部件是在外星輪傳動件(3)上安裝的止動接頭(26),常態下其止動于平叉下方,其在與平叉支架(40、81)上放置鋼繩定位套的對應位置上制出可讓鋼繩穿過其間的孔以安裝鋼繩接頭;以上止動部件都配上減噪防護用的塑膠管(25),或在平叉上裝上與平叉管形對應的塑膠卡套(37);或是外星輪(2)中部配置向車內方向伸入的止動件(29、30),在相對平叉的位置上配置塑膠墊(78);或是在車的中接頭上安有止動桿(83),其工作長度不短于外星輪(2)的外端面,與外星輪(2)對應處套有塑膠管(25); L形止動桿(76)具螺紋的一頭插入止動桿座圈(89)兩個凸耳的安裝孔中,止動桿座圈(89)套在自行車中接頭上,套有塑膠管(25)的L形止動桿(76)露出座圈(89)的端面外以限制外星輪的越位,調好L形止動桿(76)在中接頭上的周向位置并鎖緊螺母后,L形止動桿(76)將卡在座圈(89)凸耳的定位槽中,外星輪也將止于與L形止動桿(76)塑膠管外的接觸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外星輪(2)傳動端與后閘傳遞部件連接的裝置,或是在傳動端有直接連接后閘傳遞部件的接口,它是在傳動端折轉的側壁上制出能留住鋼繩接頭或后閘拉桿(43)的鉚頭的通孔;或是在傳動端有與車軸心線平行能容留后閘鋼繩接頭的孔,在該孔下方有縱橫交錯的只過后閘拉桿或鋼繩的槽口與它貫通;或者是與后閘傳遞部件相配的固定連接或活動連接上與后閘傳遞部件相配的中轉接頭件(42),其上制出只可過鋼繩或拉桿的通孔;中轉接頭件是側面有與后閘拉桿螺紋相配的拉桿接頭(51),活動連接于外星輪傳動端上,用于連接后閘拉桿;帶鉤鋼繩接頭套(68)中部有能夠經過鋼繩接頭的大孔,它和一延伸至端部能夠過鋼繩的細長槽孔相連,連成的孔近似葫蘆狀;安裝鋼繩時將鋼繩接頭套入大孔并向外拉出即可;后閘鋼繩定位套落入平叉上的支架(81)的孔中,止動接頭(26)活動連接的接頭套(68)位于對應位置中;驅動末端通過緊繩螺釘(10)或緊閘螺釘(12)和配套的襯套(13)緊定對應的鋼繩或拉桿;傳動端3折轉面上留有鋼繩或后閘拉桿的出口(49); 外星輪傳動端(3)和橫連桿(31)通過帶定位臺階的止動螺釘(27)活動連接,橫連桿(31)另一端再與豎連桿(32)中部活動連接;止動螺釘(27)與平叉接觸處套有塑膠管(25);豎連桿(32)上方與平叉螺紋活動連接;作為觸頭的緊繩螺釘(11)其頭部伸出長度超出受力桿^E)的垂直端面;操縱桿(22)同與操縱把手連動的前端長拉桿用改制后加長工作頭部的緊閘螺釘連接;豎連桿(32)上方與操縱桿(17)下方的安裝孔用螺釘(9)同軸活動連接安裝在平叉的螺母上;下方可安置后閘鋼繩定位套的支架(33)和夾板(34)通過螺釘固定于平叉適當位置上;豎連桿(32)下端的孔可通過緊繩螺釘(10)與無接頭后閘鋼繩進行連接;剎車示警開關(73)安裝在支架(33)上,其觸點能頂到豎連桿(32);夾板(34)靠車后側有孔能安放鋼繩定位套; 串列自行車每根中軸上各安裝一套與后閘相配的驅動裝置,并配備相應的操縱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特征是:操縱部件是一端與平叉支架或與車架活動連接的操縱桿(17、23、88);操縱桿(23)與前端鋼繩通過緊繩螺釘(10)緊定;操縱桿(88)與前端鋼繩通過緊繩螺釘(11)緊定;操縱桿上有能頂壓到受力桿徑向外圍的觸頭,觸頭是本體上凸起或折轉,或是固定在操縱桿(23)上的立柱(15),或是加長頭部的緊繩螺釘(11)或緊閘螺釘(12);緊繩螺釘(11)圓柱形頭部與具Z形折轉面的操縱桿(17)對應制出一個止動平面,以方便安裝和拆卸又不損傷鋼繩的作用;操縱桿(17、.23,88)與V形扭簧(24)通過螺釘(9)各與平叉下方的支架(80)同軸活動連接;扭簧(24)彎鉤端壓在操縱桿(17、23、88)上,另一端靠在中接頭上;與前曲拐連接的長拉桿的另一端穿過操縱桿上的緊閘螺釘(12)、襯 套(13)和墊片后用螺母固緊;在操縱桿(17)上有孔安裝拉簧,拉簧的另一端掛在平叉上的泥板支架(35)上;當按動操縱把手時實現手動超越;放松操縱把手,操縱桿(17)與受力桿(M)脫離接觸; 可調操縱桿(5A、5B、5C、5D、5E、5F、5G、5H)上有孔能通過緊繩螺釘(10)緊固前端操縱鋼繩;可調操縱桿(5A)靠車前方向有一長槽孔,螺釘通過長槽孔與觸板(19A)連接;帶觸頭的觸板(19A)側邊有與長槽孔平行的導板(20)貼近可調操縱桿(5A)的側邊;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通過扭簧和可調操縱桿(5A)下方的孔,將它們連接于支架(41)側邊上,扭簧一端壓在操縱桿上,另一端壓在側邊上;支架(41)靠車后方向的折邊與原車泥板支架(48)緊固連接;拉簧各連接支架(41)和可調操縱桿(5A);支架(41)的水平面上有承接后閘鋼繩接頭的葫蘆形孔(21); 可調操縱桿(5B)上方用頭部有徑向通孔的緊桿螺釘(38)緊定調好位置的觸桿(52),觸桿(52)前方有一折轉的觸頭工作部分,可調操縱桿(5B) —端的孔通過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與夾板(53)固定在平叉上; 可調操縱桿(5C)有掛拉簧的孔或鉤,有與平叉或平叉上的支架連接的孔,可調操縱桿前方有一折轉的工作部分;一頭帶長螺紋的觸桿(52)穿過可調操縱桿(5C)上的二個側翼的孔后,側翼前后用二個螺母緊定觸桿(52);觸桿(52)穿過可調操縱桿(5D)的側翼后用緊桿螺釘(38)緊定;觸桿(52)直接穿過可調操縱桿(5E)上的緊桿螺釘(38)后緊定;觸板(19B)上帶長槽 孔,二個起導向作用的螺釘穿過長槽孔后與可調操縱桿(5F)連接;帶折轉觸頭的操縱桿(5G)上有長槽孔,二個起導向作用的帶定位臺階的螺釘穿過長槽孔后與能安于平叉上的夾板(55)連接,拉簧一頭掛在操縱桿(5G)上,一頭掛在夾板(55)伸出的掛鉤;常態下操縱桿(5G)被拉簧拉向后方,當按動操縱把手時,前端鋼繩拉動操縱桿(5G)前行去觸動撥爪;夾板(55)上方帶二個側翼,二個側翼之間放上壓簧和操縱桿(63),帶折轉的觸桿(52)穿過其中,當調好與撥爪的距離后,緊定操縱桿¢3)上的螺釘就完成安裝;U形螺絲¢4)穿過U形襯墊和自行車平叉后,再套上外夾板(66),鎖緊螺母,然后依次放入平墊、套有滑配的定位環¢7)的操縱桿(5H),最后外加平墊,鎖上螺母即可;或者不用定位環(67)而直接鎖上防松螺母; 緊閘螺釘(12)的工作頭部有螺紋孔,可用螺釘將防護板固定其上,。平叉上泥板支架(35)有內螺紋孔能固定泥板,外側還能掛彈簧,彈簧另一端掛在操縱桿(17)的邊孔中;受力桿(M)上有多個安裝孔能與撥爪(4)徑向外端活動連接,它們的中心點落在同一圓弧上,安裝后該圓弧與中軸同心;環形受力桿(M)的一端與撥爪(4)徑向外端活動連接,操縱桿(17)上有能頂壓到受力桿(M)的折轉末端,將滾柱推向外星輪工作面間隙大端而實現超越;受力桿(6A)多個安裝孔的中心點落在同一圓弧上; 弧形受力桿^B)上有一條弧形槽孔,弧形槽孔的半徑是以撥爪(4)上螺紋孔中心點至中軸心為半徑,弧形受力桿(6B)外圓弧與弧形槽孔同心,撥爪(4)上至少有一側翼作為導塊(82)剛好落入弧形槽孔中,這樣弧形受力桿^B)就能繞軸心調整;受力桿^B)面對緊閘螺釘(12)的一端有向外的折面(8); 受力桿(6C)上多個用于安裝的螺紋孔的中心點落在同一圓弧上,安裝后該圓弧和徑向外圍與中軸同心;受力桿(6C)的一端向內的折面⑶自由靠在外星輪⑵內側的自行車中接頭上;操縱桿的觸頭是在靠近受力桿^C)的地方固定的立柱(15),其長度至少能頂到受力桿(6C)向內的折面(8);操縱桿(23)與前端鋼繩的連接方式采用了的緊繩螺釘(10);壓簧穿過鋼繩,并置于托架螺母(7)與操縱桿(23)定位凸起處之間;也能采用與操縱桿同軸安裝的扭簧(24),其安于操縱桿內側,一端靠在中接頭上,一端靠在操縱桿(23)折邊;也能采用將彈簧彎鉤端掛在操縱桿側孔(50)上,一端掛在支架(40)上;受力桿^D)采用二個螺釘緊固并導向;操縱桿與左閘聯動的前端鋼繩通過緊繩螺釘(11)緊定;操縱桿(88)與V形扭簧(24)通過螺釘(9)與在左平叉下方的支架(80)同軸活動連接;操縱桿另一端位于中接頭下方,扭簧(24) —端靠在中接頭上,另一端壓在操縱桿(88)上,它即使操縱桿背離受力桿(6D)外側方向,又拉緊了前端鋼繩;托架螺母(7)焊于下管或中接頭上;安裝時重心偏車后至后下方的受力桿^D)的另一端外圍自由落在加長頭部的緊繩螺釘(11)頭部上;當按操縱把手時,作為觸頭的緊繩螺釘(11)或緊閘螺釘(12)將頂住受力桿^D)的內凸點靠在外星輪(2)上,而實現手動超越;受力桿(6E)采用與中軸同心的圓弧桿,這樣操縱桿與其間隙可調至最小,以利快速實現超越;受力桿^E)穿過撥爪徑向外露端的兩個側翼(36)上的孔,調好位置后用鉤頭螺釘(28)鉤住受力桿并穿過撥爪的外緣,鎖緊螺母就可以;操縱桿(17) —端用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9)緊定在平叉螺紋孔上后能靈活轉動;或者在操縱桿的安裝孔中放入高度大于操縱桿板厚的定位環,蓋上平墊圈后用普通螺釘緊定來實現靈活轉動; 或者鉤頭螺釘(28)鉤住受力桿并向車方向穿過撥爪外露端,通過螺母將受力桿緊定;受力桿^E)穿過緊桿螺釘(38),緊桿螺釘(38)穿過緊定墊片并穿過車內方向的撥爪外露端后,通過螺母將受力桿緊定;受力桿套(39)位處撥爪徑向外露端的兩個側翼(36)之間,它們采用間隙配合;受力桿(6E)穿過兩個側翼(36)和受力桿套(39)上的孔,受力桿套(39)能通過螺釘將受力桿緊定; 把手座圈(91A)安裝部分穿過操縱把手(90A)中部的長槽孔后,再壓向自行車把管,鎖上螺釘實現定位;把手座(91B)套于自行車首管上,操縱把手(90B)的孔再對應套在把手座(91B)的定位臺階軸軸上,鎖上螺釘后,操縱把手(90B)能繞軸轉動;操縱用鋼繩接頭穿過操縱把手(90A、90B)的安裝孔后,再卡入把手座圈(91A、91B)上的接頭安裝孔中;操縱用鋼繩另一端與操縱桿連接后,用手頂壓操縱把手(90A、90B),就能拉動操縱桿工作; 由可調工作位置的撥爪本體(70A)和外套(69A),由撥爪本體(70B)和外套(69B)各組成的撥爪,撥爪徑向外露端直接作為與操縱桿接觸的工作部分;工作時撥爪徑向外露端與操縱桿觸頭對應的工作部分能有效接受頂壓;撥爪本體和撥爪外套采用花鍵的配合,撥爪本體與其上的花鍵的對稱中心不重合,撥爪外套上花鍵孔的對稱中心不與撥爪外套徑向外露端的對稱中心重合;撥爪外套二個面互換使用時,其外套徑向外露端的對稱中心都不與撥爪本體及其上的花鍵的對稱中心重合; 繩閘自行車的車架上配置有托架螺母(7),調節螺釘配于托架螺母中,與操縱把手(90A.90B)或前閘把活動連接的前端鋼繩通過調節螺釘的中心孔;托架螺母(7)能安置在中接頭、立管或下管上;繩閘自行車的車架配置上固定后閘鋼繩定位套的裝置,在平叉支架(40,81)上有孔放置鋼繩定位套;泥板支架(35)、支架(33)上能掛連接操縱桿的彈簧,其下方有孔以固定后閘鋼繩定位套;托架螺母(7)側面與夾板(54)的一片活動鉚合; 與前曲拐連接的長拉桿另一端與操縱桿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特征是:與后閘傳遞部件連接的裝置,或者是有直接連接的接口,外星輪折轉的側壁處有能留住鋼繩接頭或后閘拉桿(43)的鉚頭的孔;或者是固定連接上與后閘傳遞部件相配的中轉接頭件,或者活動連接上與后閘傳遞部件相配的中轉接頭件;中轉接頭件或者是側面有與后拉桿螺紋相配的拉桿接頭,或是與普通閘橫連桿對應孔活動連接的連桿接頭;驅動部件末端的孔能通過緊繩螺釘實現對無接頭鋼繩的連接;具徑向通孔的接頭件(42),該孔徑只能通過與后閘連動的拉桿(43)或者鋼繩,而留住拉桿的鉚頭或者鋼繩接頭;具有與后閘拉桿匹配螺紋孔的拉桿接頭(51),能與后閘連動的帶螺紋拉桿連接使用;串列自行車每根中軸上安裝一套后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傳遞端各連接一副后閘; 后曲拐一分為二為橫連桿(85)和豎連桿(86);外星輪傳動端(3)安有一端具扳手平口(22)的接頭(26),接頭(26)另一端活動連接橫連桿(85),橫連桿的另一端與調節螺釘接頭(87)和豎連桿(86)的一端同軸活動鉚接,豎連桿(86)的另一端和后曲拐簧位于后曲拐夾板之間,并用螺釘同軸連接;操縱桿(17)、V形扭簧(24)同軸用帶定位臺階軸的螺釘(9)活動連接在平叉的螺釘上;扭簧(24)彎鉤端壓在操縱桿(17)上,另一端靠在自行車中接頭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特征是:泥板支架(40)與泥板采用螺紋連接;在本驅動裝置的上方有一護罩(74)通過螺釘與托架螺母(7)和泥板支架(36)的折轉面上的螺紋孔連接;泥接支架(40)側邊螺紋孔能與連接有剎車示警開關(73)的調節板(79)連接;調節板(79)上有長條槽孔以利進行剎車示警開關的進出和角度調整,能在螺釘上移動以使剎車示警開關的觸點頂在止動件(30A)上;或者安裝后的剎車示警開關(73)的觸點面向外星輪外緣。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消隙機構是將與撥爪活動連接的受力桿(6A、6C)制成重心偏車后下方,利用偏心力以驅動滾柱移向外星輪間隙小端直至消隙為止;消隙機構或是消隙拉簧一端掛在受力桿(M)上,另一端掛在止動件(30A)上;消隙機構或是與外星輪外弧面貼合的板簧(75)上有長槽孔,螺釘將其固定于外星輪上,板簧(75)工作端頂在受力桿(6A)徑向外露端上;消隙機構或是受力桿(6C、6E)自由端上的孔能掛消隙拉簧,拉簧另一端掛在傳動件(3)上;消隙機構或是扭簧(47)裝在自行車中接頭上,其一端頂在自行車平叉上,另一端頂在撥爪的徑向外露端上;消隙機構或是傳動件(58B)側面安裝的柱(72)能掛上與撥爪連接的消隙彈簧。
全文摘要
一種自行車腳閘驅動和操縱裝置,現有腳閘自行車不受歡迎,因上車須將左曲柄移至前方以避危險,下車時若左曲柄在后方須先前行一段路才好下車;滑鏈脫鏈時制動即失效。本發明在中接頭和曲柄之間的中軸上安置超越離合器,外星輪工作面小端按前踏時中軸的轉向向大端過渡;外星輪與車架之間有能觸及對方的止動部件以保障裝置正常工作;輕握操縱把手,收緊的前端鋼繩或長拉桿帶動操縱桿頂壓撥爪撥動滾柱移向間隙大端,就好上下車;前踏腳蹬滾柱滾向間隙大端而超越,自行車前行;倒踏時滾柱滾向間隙小端而結合,使外星輪傳動端前移帶動后閘減速或制動。腳閘制動輕松有力方便,可解在大坡、長坡、重載、急剎和寒冷地帶手按閘制動之辛勞;對多人乘坐的串列車的制動更重要。
文檔編號B62L5/10GK103224001SQ20121002597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27日
發明者李有為 申請人:李有為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经县| 共和县| 大理市| 黔西县| 三江| 沧源| 贵定县| 武胜县| 科技| 旌德县| 子长县| 鹤山市| 晋中市| 永寿县| 金溪县| 金湖县| 钟山县| 苏尼特右旗| 应城市| 辽中县| 阳高县| 西华县| 西盟| 九寨沟县| 大足县| 汉沽区| 淮滨县| 波密县| 文登市| 石首市| 深圳市| 温宿县| 黑水县| 瓦房店市| 贺州市| 达孜县| 福清市| 镶黄旗| 上栗县| 临海市|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