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自行車減震器的控制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在諸如自行車的車輛上使用的減震器。
背景技術:
減震器已知被使用于自行車。這些減震器包括前叉減震器以及后減震器。后減震器有時以單個后減震器的形式安裝在樞轉后懸架部件和框架的固定部之間。減震器有時為具有大體上細長的形狀以及位于各端的安裝固定件的嵌入式減震器。減震器可具有多種機械特征和操作特征,其中ー些特征可以調節。可以調節的特征的示例包括回彈阻尼和壓縮鎖定。然而,不方便提供對這兩者調節的控制
發明內容
鑒于對減震器的控制的當前需要,提出各種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簡述。在下列概述中可進行ー些簡化和省略,目的在于突出并且引入各種示例性實施方式的ー些方面,而不會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后述部分中將進行足以允許本領域技術人員實現并利用發明構思的優選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提供一種用于嵌入式自行車減震器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包括控制構件,該控制構件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到所述減震器的殼體,并且具有內孔,所述孔的一端封閉,而所述孔的另一端開ロ,所述控制構件旋轉以調節所述減震器的第一特征;以及活塞,該活塞以可滑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控制構件的所述內孔中,并且在所述內孔中移位以調節所述減震器的第二特征。
為了更好地理解各種示例性實施方式,參照附圖進行說明,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減震器的側視圖;圖2示出了處于“鎖定”狀態的減震器的剖視圖;圖3示出了處于“鎖定”狀態的減震器的剖視圖;圖4示出了處于“非鎖定”狀態的減震器的剖視圖;圖5示出了處于“非鎖定”狀態的減震器的剖視圖;圖6示出了旋鈕;圖7示出了旋鈕的剖視圖;以及圖8示出了旋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將參照附圖進ー步詳細地描述實施方式的ー些示例。圖I示出了減震器10 (本文還稱為“避震器”)的實施方式,該減震器10包括用于調節該減震器10的諸如回彈阻尼和壓縮鎖定之類的特征。減震器10包括殼體13,該殼體13大體上包括上安裝固定件12、下安裝固定件14、上管28和下管26。固定件12、14大體上為管狀套管,這些套管分別安裝自行車的框架和懸架部件。上管28大體上包括正氣室32和負氣室34,并且下管26大體上包括阻尼機構15。上管28和下和寬6能以壓縮或伸展的方式伸縮地運動,以向懸架部件提供震動控制。上管和下管布置可被當作嵌入式減震器。正氣室32和負氣室34由氣體活塞24分開,氣體活塞24以螺紋的方式附接到下管26并插入上管28中。鎖環30以螺紋的方式附接到上管28的一端,并用于封閉上管28的那一端。正氣室32和負氣室34填充有加壓氣體,以形成阻止氣體活塞24朝向鎖環30進行軸向運動的氣彈簧。以下描述阻尼機構15。阻尼器軸40以螺紋的方式附接到鎖環30的一端,并且穿過氣體活塞24中的孔。阻尼器軸40的另一端以螺紋的方式附接到阻尼器活塞42,該阻尼 器活塞42以可滑動的方式安裝在下管26內。阻尼器軸40是中空的,并且具有與該阻尼器軸40的軸線垂直的橫向鉆孔44。阻尼器活塞42具有面向鎖環30的回彈側,并且具有面向相反方向的壓縮側。位于阻尼器軸40的一端的止回閥52防止油從阻尼器活塞42的壓縮側流出。位于阻尼器軸的一端的止回閥52防止油通過中空阻尼器軸40從阻尼器活塞42的壓縮側流向阻尼器活塞的回彈側。阻尼器活塞42在其兩個面之間具有小孔56,并且每個孔56均在一端由可彈性變形的墊片58覆蓋,所述墊片58位于阻尼器活塞42的回彈側。分離活塞60設置在下管26內,在阻尼器活塞42和下管26的封閉端之間。分離活塞60以可滑動的方式安裝在下管26內。由分離活塞60的ー側、氣體活塞24、和下管26的內壁限制的容積填充有不可壓縮流體,優選地為阻尼油。下管26的其余部分的容積(即,由分離活塞60的另ー側、下管26的內壁和下管26的封閉端限制的容積)填充有高度加壓氣體。分離活塞60用于使活塞60的一側的油與活塞60的另ー側的油分離。因為分離活塞60可在下管26內自由地軸向移動,因此其還用于將阻尼油加壓至與加壓氣體相同的壓力。如圖5所示,當避震器10被壓縮時(即,當鎖環30朝向下管26移動時),阻尼器活塞42朝向分離活塞60移動,并且阻尼油流過阻尼器活塞42中的孔56,使墊片58偏轉,從而經過墊片58至阻尼器活塞42的另ー側。孔56的小尺寸與墊片58的抗偏轉性產生對該流動的阻力,因此產生對避震器10的壓縮的阻力。該阻カ被稱為“壓縮阻尼”。當從避震器10移除壓縮カ吋,正氣室32中的氣體壓力推動鎖環30、上管28、阻尼器軸40和阻尼器活塞42從下管26延伸而回至它們的初始位置,如圖4所示。該推力推動位于阻尼器活塞42的回彈側的油通過阻尼器軸40中的橫向鉆孔44,通過阻尼器軸40的中空容積,經過止回閥52并進入阻尼器活塞42的壓縮側的容積中。控制組件11大體上包括控制構件,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構件為旋鈕22、回彈套筒46、鎖定活塞88和鎖定桿48。旋鈕22以可旋轉的方式影響避震器10的回彈阻尼特征的調節。旋鈕22設置在鎖環30的孔66中。旋鈕22具有抓持表面70并且騎車者能夠借助抓持并旋轉該表面70使該旋鈕22旋轉。旋鈕保持螺釘72旋入鎖環30中并且接合旋鈕22中的凹槽74,以防止旋鈕22軸向移動。參看圖6,凹槽74不完全圍繞旋鈕22的外周,而是具有限定端部。這些端部用作將旋鈕22的旋轉限制到預定范圍的止動件。參照圖2至圖8,旋鈕22具有凸輪76,該凸輪76接觸墊圈79,該墊圈79進而接觸設置在阻尼器軸40內的回彈套筒46。下管26中的阻尼油的壓カ朝向鎖環30推動回彈套筒46,并且回彈套筒46將墊圈79推靠在凸輪76上。當騎車者旋轉旋鈕22吋,凸輪76也將旋轉,從而允許回彈套筒向上移動,或者迫使該回彈套筒向下移動,這取決于旋鈕22的旋轉方向。回彈套筒46的遠端具有漸縮的外徑,并且定位成與阻尼器軸40中的橫向鉆孔44緊鄰。回彈套筒46限制油通過橫向鉆孔44的流動。通過選擇性地改變回彈套筒46的錐形端的相對于橫向鉆孔44的軸向位置(即使具有小或精確的改變度),油的流動阻カ也能夠被改變。例如,當回彈套筒46的非錐形部與橫向鉆孔44相鄰時,油的流動阻カ將比當套筒46的錐形部與橫向鉆孔44相鄰時大。油從阻尼器活塞42的回彈側向阻尼器活塞42的壓縮側的流動阻カ被稱為“回彈阻尼”。控制組件11還包括設置在鎖環30中的螺紋孔中的棘爪球78和棘爪簧80。彈簧保持螺釘82旋入螺紋孔中,并且用于保持棘爪球78和棘爪簧80。棘爪簧80將棘爪球78推靠在旋鈕22的表面上。如圖6所示,旋鈕22具有多個淺凹部84,所述多個淺凹部84繞旋鈕22周向設置。當騎車者旋轉旋鈕22時,棘爪球78與淺凹部84的相互作用產生制動作用,該制動作用能在多個預定角位置中的任何ー個角位置中充分保持旋鈕22。 參照圖2至圖5,鎖定活塞88設置在旋鈕22的孔85中,并且通過帶凸緣的套管86。鎖定活塞88在一端具有放大的頭部,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圓錐。復位彈簧98在圖2至5中向右偏壓鎖定活塞88。另外,可以設置輔助彈簧62,以在圖2至圖5中向右偏壓鎖定活塞88。輔助彈簧62設置在鎖環30中的孔66的一端。輔助彈簧帽68裝配在輔助彈簧62的一端中。插塞90旋入旋鈕22的一端中,并且帶孔螺釘92旋入插塞90中。孔85的內部在鎖定活塞88和插塞90之間的容積形成控制室87,該控制室87容納液壓流體。所述室87與液壓控制線路20流體連通。在本領域中通常稱作“匣(banjo) ”的裝配件94設置在旋鈕22周圍,并且控制線路20的第一端圍繞匣94上的帶倒鉤突起設置。帶倒鉤突起上的倒鉤用于在安裝之后軸向保持控制線路20。匣94與控制線路20 —起繞旋鈕22的縱軸線可自由地旋轉。這樣,匣94和控制線路20可被取向在任何期望的角位置,同時仍保持與避震器10的控制線路的期望的流體連通。控制線路20的第二端(未示出)連接至示意性地描述為致動器100的液壓致動器,諸如為美國專利公報No. 2010/0059964A1中描述的安裝在車把上的致動器(未示出),該專利公報的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旋鈕22中的橫向鉆孔96允許流體在控制線路20和旋鈕22的內部之間連通。實質上,旋鈕22和室87中以及控制線路20和安裝在把手上的致動器100中的所有液壓流體都可被認為是ー個連續的流體容積。鎖定桿48設置在回彈套筒46內,并且在第一端具有螺紋孔而在另一端具有斜面。鎖定帽50旋到鎖定桿48的第一端。下管26中的阻尼油的壓カ朝向鎖環30推動鎖定桿48。安裝在把手上的致動器100具有兩個位置第一位置,在該第一位置,允許流體占據致動器100中的容積;和第二位置,在該第二位置,該流體中的ー些或全部被迫從致動器移位。隨著安裝在把手上的致動器100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從致動器100移位的流體迫使流體進入控制線路20然后進入旋鈕22內的容積。流體向左推動鎖定活塞88,使得鎖定活塞88上的圓錐持續向左移動,抵抗阻尼機構中的加壓油的力迫使鎖定桿48向下,并且向左推動輔助彈簧帽68,同此壓縮輔助彈簧62。鎖定活塞88上的圓錐和鎖定桿48的端部之間的接觸可被認為是凸輪接觸,該凸輪接觸將鎖定活塞88的沿ー個方向的運動轉換成鎖定桿48的沿另ー個方向的運動。
盡管示出了其中鎖定活塞88是鎖定桿48的分離部件的實施例,但這兩個零件可以是單個一體件,或者可以被連接成通過與示出的凸輪關系的不同連接而使其中一個零件的運動影響另ー個零件的運動。當安裝在把手上的致動器100完成從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運動時,鎖定桿48接觸鎖定活塞88的非錐形部,如圖4所示。在該狀態下,鎖定帽50與阻尼器活塞42中的孔56間隔開,并且油可以流過孔56從而使得避震器壓縮。隨著安裝在把手上的致動器100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復位彈簧98和輔助彈簧62在圖2至圖5中向右推動鎖定活塞68,流體從旋鈕22內的容積排出,并且流體返回到安裝在把手上的致動器100的內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鎖定桿48接觸鎖定活塞88的非錐形部時,復位彈簧98獨自的力不足以克服該摩擦力以便使鎖定活塞88返回。輔助彈簧62的カ是復位彈簧98的カ的附加,并且它們的合力足以使鎖定活塞88抵抗由壓靠該鎖定活塞88 的鎖定桿48造成的抵抗摩擦カ而移動。隨著鎖定活塞88向右移動,鎖定桿48再一次接觸鎖定活塞88的錐形部。在這一點上,由鎖定桿48施加在鎖定活塞88上的力具有向右推動該鎖定活塞88的沿軸向的分量,并且阻止軸向運動的摩擦分量減小。如圖3所示,隨著鎖定活塞88繼續向右移動,輔助彈簧帽68接觸鎖定桿48并且輔助彈簧68不再向鎖定活塞88上施加力。復位彈簧98因此單獨地繼續將鎖定桿48推至其在圖2中所示的原位置,因為安裝在把手上的致動器100完全其從第二位置向其第一位置的移動。在該位置,鎖定帽50覆蓋阻尼器活塞42中的孔56,以防止油流過孔并因此防止避震器壓縮。在該狀態下,避震器10據說是被“鎖定”。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設置大體上為筒狀的可旋轉旋鈕22,該旋鈕安裝為相對于避震器殼體進行旋轉運動。旋鈕22在一端具有能夠被手動旋轉的抓持表面,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凸輪76,該凸輪影響避震器10的特征的變化。例如,凸輪76可接觸回彈套筒46或避震器10中的其它回彈相關部件,以借助旋鈕22的旋轉來影響第一特征(在該實施例中為回彈阻尼的特征)的調節。根據ー些實施方式,這種調節是能夠由可旋轉插塞調節的許多避震器特征中的一個特征的示例。而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旋鈕22具有內孔85,該內孔85具有靠近旋鈕22的ー個封閉端或堵塞端以及靠近凸輪76的一個開ロ端。活塞88可在內孔85內移動,并且與封閉端相対,以在旋鈕22內形成控制室8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活塞88大體上為筒狀,并且與旋鈕22本身同軸。控制線路20與控制室87流體連通,并且與液壓致動器100流體連通,以將活塞移動以接觸鎖定桿48或避震器10中的其它壓縮鎖定相關部件,以借助致動液壓致動器100來影響第二特征(在該實施例中為壓縮鎖定的特征)的調節。根據ー些實施方式,這種調節是能夠由液壓致動器100和活塞88調節的許多避震器特征中的一個特征的示例。根據控制線路20的長度,致動器100可被認為遠離避震器10自身。而且,根據控制線路的長度,例如可以是旋鈕22的第一調節致動器可遠離第二調節致動器,該第二調節致動器例如可以是液壓致動器100。而且,在一些實施方式的一些示例中,第一避震器特征由機械致動器調節,第二避震器特征由液壓致動器調節。而且,控制線路的連接點可使用旋轉特征,因此控制線路相對于旋鈕22的取向是可移動的。雖然已具體地參照ー些各種各樣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某些示例性方面詳細地描述了這些實施方式,但是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能夠采用其他實施方式并且本發明的細節能夠在各種顯著方面進行修改。如對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能夠實現變化和修改同 時保持在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因此,上述公開內容、說明和附圖僅用于說明性目的并且絕不限制本發明,本發明僅由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嵌入式自行車減震器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包括 控制構件,該控制構件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到所述減震器的殼體,并且具有內孔,其中所述孔的一端封閉且另一端開ロ,所述控制構件旋轉以調節所述減震器的第一特征;以及 活塞,該活塞以可滑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控制構件的所述內孔中,并且在所述內孔中移位以調節所述減震器的第二特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控制構件是借助相對于所述殼體旋轉來致動的大體上為筒狀的旋鈕,所述活塞大體上為筒狀并且與所述旋鈕同軸。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第一特征是回彈阻尼特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第二特征是壓縮鎖定特征。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控制構件是借助相對于所述殼體旋轉來致動的旋鈕。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內孔包括由該孔的封閉端和所述活塞的端部限定的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容納液壓流體,所述控制構件具有構造成與所述控制室流體連通的液壓控制線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還包括 流體連接器,該流體連接器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到所述控制室,以提供所述液壓線路與所述控制室的可旋轉的流體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活塞被遠離所述減震器殼體致動會調節所述減震器的所述第二特征。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還包括 復位彈簧,該復位彈簧安裝成朝向所述控制構件的所述內孔的封閉端偏壓所述活塞。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活塞具有一位移范圍,并且所述控制組件還包括 輔助彈簧,該輔助彈簧安裝成在所述活塞的一部分位移范圍期間朝向所述控制構件的所述內孔的封閉端偏壓所述活塞。
11.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還包括回彈套筒,所述第一特征是回彈阻尼特征,所述控制構件具有設置在所述內孔的開ロ端附近的凸輪表面,所述凸輪表面以可滑動的方式接觸所述回彈套筒。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還包括鎖定桿,所述第二特征是壓縮鎖定特征,所述活塞具有與所述控制室相反的錐形端,該錐形端以可滑動的方式接觸所述鎖定桿的端部。
13.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還包括鎖定桿,所述活塞具有與所述控制室相反的錐形端,該錐形端以可滑動的方式接觸所述鎖定桿的端部。
1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控制構件的旋轉以機械方式調節所述減震器的所述第一特征。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還包括液壓控制構件,該液壓控制構件以流體連通的方式遠離所述減震器殼體安裝,以致動所述活塞。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活塞被液壓致動會以機械方式調節所述減震器的所述第二特征。
1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控制構件是借助相對于所述殼體旋轉來致動的大體上為筒狀的旋鈕,所述活塞大體上為筒狀并且與所述旋鈕同軸。
1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第一特征是回彈阻尼特征。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第二特征是壓縮鎖定特征。
2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組件,其中,所述控制構件是借助相對于所述殼體旋轉來致動的旋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嵌入式自行車減震器的控制組件。該控制組件能包括控制構件,該控制構件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到所述減震器的殼體,并且具有內孔,其中所述孔的一端封閉且另一端開口。所述控制組件還包括活塞,該活塞以可滑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控制構件的所述內孔中。所述控制構件旋轉以調節所述減震器的第一特征,并且所述活塞在所述內孔中移位以調節所述減震器的第二特征。
文檔編號B62K25/04GK102673710SQ20121006413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4日
發明者克里斯多佛·希普曼, 凱文·韋斯林, 史蒂文·奧爾茲, 布賴恩·喬丹 申請人:什拉姆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