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運輸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雙向雙驅拖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風力發電機運輸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運輸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雙向雙驅拖車。
背景技術:
目前運輸風力發電機的主機時,一般將主機直接固定在平板車上,該平板車不具備轉向和調整整車高度的功能,且平板車由普通的牽引車牽引,而牽引車具備轉向功能。在實際運輸過程中,我們發現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來運輸主機存在如下不足I、由于平板車的高度比較高,主機放在平板車上以后整車高度就更高,而平板車 又不能調整整車高度,這樣就很難通過一些限高路段,通過性較差;2、由于平板車不具備轉向功能,該平板車只由一個具備轉向的普通牽引車牽引,而普通牽引車的轉向角度又比較有限,這樣就導致平板車的轉彎半徑比較大,也就要求道路的彎道半徑不能太小。如果道路的彎道半徑過小,想要通過時就需要對道路的彎道半徑進行改造,而改造道路涉及的問題很多,比如拆遷賠償、施工,這樣就導致改造周期長,成本聞;3、由于平板車只由一個普通的牽引車牽引,牽引力較小,而主機又比較重,爬坡時就顯得很費力,爬坡能力差,這樣就要求道路的坡度不能過大。一旦道路的坡度超過6°,現有的平板車就無法爬上去,這時又需要對道路的坡度進行改造,這也同樣會涉及拆遷賠償、施工等方面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運輸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雙向雙驅拖車,以便在需要時調整整車高度,并有效減小轉彎半徑,提升爬坡能力。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運輸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雙向雙驅拖車,包括自行式運梁車(I),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自行式運梁車(I)前、后對稱設置,這兩個自行式運梁車之間設有水平板(2),在水平板(2)的前、后端對稱設有一個液壓鵝頸(3),且前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牽引銷與前面一個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且后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牽引銷與后面一個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本實用新型在采用兩個前、后對稱設置的自行式運梁車(1),這兩個自行式運梁車之間設有水平板(2),在水平板(2)的前、后端對稱設有一個液壓鵝頸(3),且前面一個液壓鵝頸⑶的牽引銷與前面一個自行式運梁車⑴上的鞍座(Ia)相鉸接,且后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牽引銷與后面一個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其中,液壓鵝頸(3)為外購件,其結構與性能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它主要由鞍座連接部分、水平板連接部分和液壓油缸構成,其中鞍座連接部分上設有牽引銷,該牽引銷與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而鞍座(Ia)可前后擺動。所述水平板連接部分與水平板相連,且水平板連接部分通過轉銷與鞍座連接部分鉸接在一起。所述液壓油缸的缸體與鞍座連接部分相鉸接,液壓油缸的活塞桿與水平板連接部分相鉸接。當兩個液壓鵝頸(3)的液壓油缸活塞桿一起伸出時,前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鞍座連接部分向前擺動,且后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鞍座連接部分向后擺動,從而帶動兩個液壓鵝頸(3)的水平板連接部分豎直向上移動,進而帶動水平板(2)豎直向上移動,最終增大整車高度。當兩個液壓鵝頸(3)的液壓油缸活塞桿一起收回時,前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鞍座連接部分向后擺動,且后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鞍座連接部分向前擺動,從而帶動兩個液壓鵝頸(3)的水平板連接部分豎直向下移動,進而帶動水平板(2)豎直向下移動,最終減小整車高度,這樣就能順利地通過限高路段,提高通過性。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兩個自行式運梁車(I),運輸過程中可采用同向駕駛、車頭變車尾等方式來配合駕駛這兩個自行式運梁車(I),這樣就能大幅增加本實用新型的轉向角度,從而減小本拖車的轉彎半徑,降低對道路的彎道半徑要求,這樣也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經常對道路的彎道半徑進行改造,進而避免了改造道路帶來的麻煩。 另外,由于本拖車采用了兩個自行式運梁車(I),與現有結構只采用一個牽引車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牽引力有了較大的提高,這樣就可有效提升本實用新型的爬坡能力,使本拖車能夠輕松地爬坡,且本拖車能通過的道路坡度由原來的6°提高到現在的14°,這樣也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經常對道路的坡度進行改造,從而避免了改造道路帶來的麻煩。與傳統的運輸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能根據需要減小整車高度,進而順利地限高路段,并同時有效減小了轉彎半徑,提升了爬坡能力,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通過性,降低對道路的彎道半徑和坡度要求,同時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經常對道路的彎道半徑和坡度進行改造,能方便、快捷地運輸風力發電機的主機,非常好地克服了傳統主機運輸方式的不足,具有很好的技術及經濟價值,且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比較低,特別適于在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運輸中大力推廣運用。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根據需要減小整車高度,進而順利地限高路段,并同時有效減小了轉彎半徑,提升了爬坡能力,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通過性,降低對道路的彎道半徑和坡度要求,同時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經常對道路的彎道半徑和坡度進行改造,能方便、快捷地運輸風力發電機的主機,非常好地克服了傳統主機運輸方式的不足,具有很好的技術及經濟價值,且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比較低,特別適于在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運輸中大力推廣運用。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自行式運梁車I、水平板2和液壓鵝頸3構成,其中兩個自行式運梁車I前、后對稱設置,該自行式運梁車I具有3軸車輪,靠近自行式運梁車I駕駛室的為第一軸車輪,中間的為第二軸車輪,遠離自行式運梁車I駕駛室的為第三軸車輪。[0018]在兩個所述自行式運梁車I之間設有水平板2,該水平板2的前端和后端對稱設有一個液壓鵝頸3。所示液壓鵝頸3為外購件,其結構與性能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它主要由鞍座連接部分3a、水平板連接部分3b和液壓油缸3c構成,其中鞍座連接部分3a上設有牽引銷(圖中未標記),該牽引銷與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鞍座Ia位于自行式運梁車I的第二軸車輪上方,且鞍座Ia可前后擺動。所述水平板連接部分3b與水平板2相連,且水平板連接部分3b通過轉銷與鞍座連接部分鉸3a接在一起。所述液壓油缸3c的缸體與鞍座連接部分3a相鉸接,液壓油缸3c的活塞桿與水平板連接部分3b相鉸接。并且,前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牽引銷(圖中未標記)與前面一個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且后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牽引銷(圖中未標記)與后面一個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同時,前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水平板連接部分3b與水平板2的前端面固定相連,所述后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水平板連接部分3b與水平板2的后端面固定相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用于運輸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雙向雙驅拖車,包括自行式運梁車(1),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自行式運梁車(I)前、后對稱設置 ,這兩個自行式運梁車之間設有水平板(2),在水平板(2)的前、后端對稱設有一個液壓鵝頸(3),且前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牽引銷與前面一個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且后面一個液壓鵝頸(3)的牽引銷與后面一個自行式運梁車(I)上的鞍座(Ia)相鉸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于運輸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雙向雙驅拖車,包括自行式運梁車,兩個所述自行式運梁車前、后對稱設置,這兩個自行式運梁車之間設有水平板,在水平板的前、后端對稱設有一個液壓鵝頸。本實用新型能根據需要減小整車高度,進而順利地限高路段,并同時有效減小了轉彎半徑,提升了爬坡能力,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通過性,降低對道路的彎道半徑和坡度要求,同時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經常對道路的彎道半徑和坡度進行改造,能方便、快捷地運輸風力發電機的主機,非常好地克服了傳統主機運輸方式的不足,具有很好的技術及經濟價值,且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比較低,特別適于在風力發電機主機的運輸中大力推廣運用。
文檔編號B62D53/04GK202557640SQ201220199678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羅慶, 肖宏 申請人:重慶市亞捷運輸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