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三輪摩托車的車體結構,具體涉及到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
背景技術:
現市場上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后橋結構都為半浮式后橋結構,參見圖5,橋管16兩端分別焊接有襯套15,襯套15軸端焊接有軸承座13,聯軸器11 一端與發動機輸出軸連接,另一端穿過襯套15并伸出軸承座13,軸承座13與聯軸器11之間設置軸承14,聯軸器11外伸端周向固定連接花鍵套12,制動轂與花鍵套12固定連接,制動總成與襯套15通過螺栓固定。這種半浮式后橋結構簡單,但此種結構在工作時,聯軸器不但要承受來自輪的沖擊力,還要承受來自發動機的扭カ以及制動器工作時產生的反制動力,聯軸器工作環境較差,受カ負荷較重,故聯軸器使用壽命較短,且一旦聯軸器斷裂,三輪摩托車就有傾覆的風險。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ー種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它既能保護聯軸器,還有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特點。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來實現的一種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包括橋管、聯軸器、聯軸器套管,橋管的左右兩端分別焊接固定有聯軸器套管,各聯軸器套管上焊接固定有連接座,各連接座通過螺栓連接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設有多個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所述固定套的軸段上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與軸承座配合,聯軸器穿過聯軸器套管和連接座井伸出固定套與內花鍵套花鍵配合,內花鍵套一端插入固定套中與固定套間隙配合,內花鍵套與軸承座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內花鍵套與聯軸器通過軸定位裝置軸定位固定,軸承座上設有多個安裝制動轂的安裝孔,制動轂通過螺栓周向固定在軸承座上。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設為法蘭盤,在法蘭盤上分別設有兩組螺紋孔,一組為用于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另ー組為用于連接連接座的螺紋孔,螺紋孔的數量分別至少為四個。所述固定套的法蘭盤設有止ロ,連接座上設有與法蘭盤的止ロ相対的止ロ,固定套的法蘭盤與連接座通過止ロ配合。所述固定套在軸段上設有對軸承定位的定位階梯和定位卡槽,軸承裝配在固定套的軸段上,通過定位階梯和安裝在定位卡槽中的卡環形成軸定位。所述內花鍵套上設有徑向的銷孔,聯軸器上設有定位孔,內花鍵套與聯軸器通過定位銷形成軸定位。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在橋管兩端分別焊接有聯軸器套管,聯軸器套管焊接有連接座,連接座螺栓連接固定套,軸承座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與固定套配合,聯軸器穿過聯軸器套管井伸出固定套,聯軸器一端與發動機輸出軸相連而另一端伸出固定套,制動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固定套上,這樣固定套承受來自輪的沖擊カ和制動器工作時產生的反制動力,只需固定套采用鑄鋼,而橋管采用普通焊接管即可,降低了生產成本,還保護了聯軸器,提高了聯軸器的使用壽命。內花鍵套插入固定套中,內花鍵套通過定位銷與聯軸器花鍵連接,內花鍵套與固定套間隙配合,內花鍵套與軸承座通過螺栓連接固定,軸承座上用固定螺栓周向連接制動轂,如此本實用新型運行過程中,即使聯軸器斷裂,三輪車也不存在傾覆的風險,故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安全可靠的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用新型中連接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用新型中固定套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實用新型中固定套的A向結構示意圖;圖5為現有技術的半浮式后橋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為固定套,1-1為定位階梯,1-2為止ロ,1-3為定位卡槽,1-4為用于連接連接座的螺紋孔,1-5為用于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2為聯軸器套管,3為聯軸器,4為內花鍵套,5為軸承座,6為制動轂,7為軸承,8為制動器,9為橋管,10為連接座,10-1為止ロ。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 一種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包括固定套1、定位臺階1-1、止ロ 1-2、定位卡槽1-3、用于連接連接座的螺紋孔1-4、用于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1-5、聯軸器套管2、聯軸器3、內花鍵套4、軸承座5、制動轂6、軸承7、制動器8、橋管9、連接座10及止ロ 10-1。各聯軸器套管2上分別焊接固定有連接座10,各連接座10通過螺栓連接有固定套1,固定套I上設有多個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1-5,由于三輪摩托車后橋結構為對稱結構,為簡化起見,在本具體實施例中,以三輪摩托車后橋結構左側為例進行說明。橋管9的一端與聯軸器套管2的一端焊接固定,聯軸器套管2的另一端與連接座10的一端通過止ロ焊接固定,連接座10的另一端上設有用于連接固定套的螺紋孔和止ロ,用于連接固定套的螺紋孔數量至少為四個。所述固定套I的一端設為法蘭盤,法蘭盤上設有與連接座10相対的止ロ,法蘭盤上分別設有兩組螺紋孔,一組為用于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1-5,制動器8通過螺栓周向連接固定在固定套I上,另ー組為用于連接連接座10的螺紋孔1-4,用于連接連接座10的螺紋孔1-4與連接座10上的用于連接固定套的螺紋孔對應,螺紋孔的數量分別至少為四個,在本實施例中,兩組螺紋孔的數量均為四個,固定套I的法蘭盤與連接座10通過止ロ配合防止徑向躥動,螺栓穿過對應的螺紋孔連接固定連接座10和固定套I。固定套I的軸段上通過軸承7可轉動的與軸承座5配合,所述軸承7在本實施例的數量為兩個,軸承7并排套在固定套I的軸段上,固定套I在軸段上設有對軸承7定位的定位階梯1-1和定位卡槽1-3,軸承裝配在固定套I的軸段上,通過定位階梯1-1和安裝在定位卡槽1-3中的卡環形成軸定位。聯軸器3穿過聯軸器套管2和連接座10井伸出固定套I與內花鍵套4花鍵配合,所述內花鍵套4上設有徑向的銷孔,聯軸器3上設有對應的定位孔,內花鍵套4通過定位銷與聯軸器3形成軸定位,內花鍵套4 一端插入固定套I中與固定套I間隙配合,內花鍵套4與軸承座5通過螺栓連接固定。軸承座5上設有多個安裝制動轂6的安裝孔,在本實施例中的安裝孔為四個,制動轂6通過螺栓周向固定在軸承座5上。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發動機扭カ通過發動機輸出軸傳遞給聯軸器3,聯軸器3帶動軸定位的內花鍵套4隨聯軸器3同軸旋轉,內花鍵套4與軸承座5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故軸承座5隨花鍵套4同軸旋轉,又由于制動轂6通過螺栓周向固定在軸承座5上,故制動轂6旋轉,達到的最終效果是制動轂6帶動的輪隨著聯軸器3做同軸運動,三輪摩托車運行。在三輪摩托車運行的過程中,后橋結構上的輪受到的沖擊カ傳遞到制動轂6,制動轂6將沖擊力通過螺栓傳遞給軸承座5,軸承座5通過軸承7最終將沖擊力傳遞給固定套1,當制動器8工作時,制動器8產生的反制動カ通過連接螺栓傳遞給固定套1,保護了聯軸器。綜上所述,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后橋結構,三輪摩托車在運行過程中,聯軸器3只起著傳遞發動機扭力的作用,而不用承擔來自輪的沖擊カ及制動時產生的反制動力,聯軸器3負荷較輕,使用壽命將會明顯延長。三輪摩托車運行過程中大部分受カ均作用于固定套I上,故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固定套I采用鑄鋼,橋管采用普通焊管即可,以此達到節約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在三輪摩托車運行過程中,由于軸承座是通過軸承支承固定套,即使聯軸器斷裂,三輪摩托車也不存在傾覆的風險,故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安全可靠的優點。
權利要求1.一種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包括橋管(9)、聯軸器(3)、聯軸器套管(2),橋管(9)的左右兩端分別焊接固定有聯軸器套管(2),其特征在于各聯軸器套管(2 )上分別焊接固定有連接座(10 ),各連接座(10 )通過螺栓連接有固定套(I),固定套(I)上設有多個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1-5),所述固定套(I)的軸段上通過軸承(7)可轉動的與軸承座(5)配合,聯軸器(3)穿過聯軸器套管(2)和連接座(10)井伸出固定套(I)與內花鍵套(4)花鍵配合,內花鍵套(4) 一端插入固定套(I)中與固定套(I)間隙配合,內花鍵套(4)與軸承座(5)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內花鍵套(4)與聯軸器(3)通過軸定位裝置軸定位固定,軸承座(5)上設有多個安裝制動轂(6)的安裝孔,制動轂(6)通過螺栓周向固定在軸承座(5)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I)的一端設為法蘭盤,在法蘭盤上分別設有兩組螺紋孔,一組為用于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1-5),另ー組為用于連接連接座的螺紋孔(1-4),螺紋孔的數量分別至少為四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I)的法蘭盤設有止ロ,連接座(10)上設有與法蘭盤的止ロ相対的止ロ,固定套(I)的法蘭盤與連接座(10)通過止ロ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I)在軸段上設有對軸承(7)定位的定位階梯(1-1)和定位卡槽(1-3),軸承裝配在固定套(I)的軸段上,通過定位階梯(1-1)和安裝在定位卡槽(1-3)中的卡環形成軸定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花鍵套(4)上設有徑向的銷孔,聯軸器(3)上設有定位孔,內花鍵套(4)與聯軸器(3)通過定位銷形成軸定位。
專利摘要一種后置發動機三輪摩托車的全浮式后橋結構,包括橋管、聯軸器、聯軸器套管,橋管兩端分別固定有聯軸器套管,聯軸器套管上固定有連接座,連接座連接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設有安裝制動器的螺紋孔,固定套的軸段上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與軸承座配合,聯軸器穿過聯軸器套管并伸出固定套與內花鍵套花鍵配合,內花鍵套一端插入固定套中與固定套間隙配合,內花鍵套與軸承座連接固定,內花鍵套與聯軸器軸定位固定,制動轂通過螺栓周向固定在軸承座上。本實用新型運行時,輪受到的沖擊力通過軸承座傳遞給固定套,制動器產生的反制動力作用于固定套上,聯軸器只傳遞發動機的扭力,達到了保護聯軸器的目的,此外還有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特點。
文檔編號B62K5/027GK202863647SQ20122046391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明者舒發久 申請人:重慶宗申三輪摩托車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