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調節長度的童車拉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兒童玩具車上的配件,具體地說是一種可調節長度的童車拉手。
背景技術:
現有市場上的一些童車拉手,結構設計不合理,大多的拉手都為一體結構,不能調節。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調節長度的童車拉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一些童車拉手,結構設計不合理,大多的拉手都為一體結構,不能調節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連接桿、調節桿、拉手和連接機構,所述的連接桿下部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的連接桿上部設有三個通孔,分別為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的調節桿下部設有第五通孔,在調節桿的上部外側設有外螺紋,所述的拉手為內部設有凹腔,在凹腔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的拉手通過內螺紋連接于調節桿上部的外螺紋上,所述的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機構,第一連接機構包括第一螺桿、第一梢釘、第二螺桿和第二梢釘,所述的第一螺桿和第二螺桿前端分別設有第一梢孔和第二梢孔,所述的調節桿下部通過第一連接結構連接于連接桿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合理和調節方便。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連接桿14、調節桿4、拉手I和連接機構,所述的連接桿14下部設有第一通孔11,所述的連接桿14上部設有三個通孔,分別為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8和第四通孔6,所述的調節桿4下部設有第五通孔5,在調節桿4的上部外側設有外螺紋3,所述的拉手I為內部設有凹腔,在凹腔內壁上設有內螺紋2,所述的拉手I通過內螺紋2連接于調節桿4上部的外螺紋3上,所述的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機構,第一連接機構包括第一螺桿12、第一梢釘7、第二螺桿15和第二梢釘10,所述的第一螺桿12和第二螺桿15前端分別設有第一梢孔13和第二梢孔16,所述的調節桿5下部通過第一連接結構連接于連接桿14內。所述的調節桿4下部插于連接桿14上部內,并且第五通孔5與第四通孔6對齊,所述的第一螺桿12穿過第五通孔5與第四通孔6后,所述的第一梢釘7置于第一梢孔13內,將調節桿4連接于連接桿14內。所述的調節桿4下部插于連接桿14上部內,并且第五通孔6與第三通孔8對齊,所述的第一螺桿12穿過第五通孔5與第三通孔8后,所述的第一梢釘7置于第一梢孔13內,將調節桿4連接于連接桿14內。 所述的調節桿4下部插于連接桿14上部內,并且第五通孔6與第二通孔9對齊,所述的第一螺桿12穿過第五通孔5與第二通孔9后,所述的第一梢釘7置于第一梢孔13內,將調節桿4連接于連接桿14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節長度的童車拉手,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包括連接桿、調節桿、拉手和連接機構,所述的連接桿下部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的連接桿上部設有三個通孔,分別為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的調節桿下部設有第五通孔,在調節桿的上部外側設有外螺紋,所述的拉手為內部設有凹腔,在凹腔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的拉手通過內螺紋連接于調節桿上部的外螺紋上,所述的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機構,第一連接機構包括第一螺桿、第一梢釘、第二螺桿和第二梢釘,所述的第一螺桿和第二螺桿前端分別設有第一梢孔和第二梢孔,所述的調節桿下部通過第一連接結構連接于連接桿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節長度的童車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桿下部插于連接桿上部內,并且第五通孔與第四通孔對齊,所述的第一螺桿穿過第五通孔與第四通孔后,所述的第一梢釘置于第一梢孔內,將調節桿連接于連接桿內。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節長度的童車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桿下部插于連接桿上部內,并且第五通孔與第三通孔對齊,所述的第一螺桿穿過第五通孔與第三通孔后,所述的第一梢釘置于第一梢孔內,將調節桿連接于連接桿內。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節長度的童車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桿下部插于連接桿上部內,并且第五通孔與第二通孔對齊,所述的第一螺桿穿過第五通孔與第二通孔后,所述的第一梢釘置于第一梢孔內,將調節桿連接于連接桿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節長度的童車拉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連接桿、調節桿、拉手和連接機構,所述的連接桿下部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的連接桿上部設有三個通孔,分別為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的調節桿下部設有第五通孔,在調節桿的上部外側設有外螺紋,所述的拉手為內部設有凹腔,在凹腔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的拉手通過內螺紋連接于調節桿上部的外螺紋上,所述的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機構,第一連接機構包括第一螺桿、第一梢釘、第二螺桿和第二梢釘,所述的第一螺桿和第二螺桿前端分別設有第一梢孔和第二梢孔,所述的調節桿下部通過第一連接結構連接于連接桿內。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設計合理,調節方便的特點。
文檔編號B62B9/20GK202783316SQ20122048572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2日
發明者朱一軍 申請人:朱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