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手柄與握把的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摩托車手柄與握把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摩托車手柄分為左手柄和右手柄,手柄通過手柄座安裝到手把管上,手柄與手柄座鉸接,手柄座也稱為后視鏡座。在手把管上還裝有握把和閘把座,其中,位于右側的握把內裝有加油器。傳統摩托車在離合器全開或手剎完全制動時,手柄與握把的距離較近,無法容納下食指,僅靠虎口夾緊握把,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搭放在手柄上以控制手把管。在長途行駛和復雜路況下行駛時,既要控制離合器、油門、手剎,又要握緊握把以控制方向,操作起來非常困難,給行駛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當離合器全開或手剎完全制動時,在手柄與握把之間能騰出足夠的空間容納食指,以保證握緊手柄。為此,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摩托車手柄與握把的安裝結構,包括手柄和握把,所述手柄鉸接在手柄座上,手柄座、閘把座和握把安裝在手把管上,關鍵在于:當向下按壓手柄,使手柄繞手柄與手柄座的鉸接點轉動到極限位置時,所述手柄與握把之間的空間內包含有一個大于或等于Φ25的圓形空間。所述圓形空間為Φ 25,圓形空間與握把的外壁相切,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優化布置,使整體結構更為緊湊。有益效果:在保證實現各零件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增大手柄與握把之間的空間,以確保當離合器全開或手剎完全制動時,操作者的食指能伸入手柄與握把之間,輔助握緊握把,Φ25的圓形空間根據人機工效學設計,能滿足操作要求,使制動時更加輕松舒適,提高駕乘的安全性。
圖1是摩托車左手柄與左握把的安裝結構。圖2是摩托車右手柄與右握把的安裝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1所示為左手柄與左握把的安裝結構,圖2所示的右手柄與右握把的安裝結構。結合圖1、圖2可知,手柄I的內側端鉸接在手柄座3的上端,手柄座3的下端套裝在手把管(圖中未示出)上。閘把座4和握把2也套裝在手把管上,手柄座3、閘把座4和握把2在手把管上由內側端向外依次套裝。位于右側的握把2內裝有加油器。以上所述與傳統結構一致,在此不再贅述。[0011]區別在于:當向下按壓手柄1,使手柄I繞手柄I與手柄座3的鉸接點轉動到極限位置時,手柄I與握把2之間的空間5內包含有一個大于或等于Φ25的圓形空間。此時,處于離合器全開或手剎完全制動的狀態,手柄I與握把2的距離最近,手柄I與握把2之間仍然有預留的圓形空間供操作者的食指伸入。最好是,圓形空間5為Φ25,圓形空間與握把2的外壁相切。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手柄與握把的安裝結構,包括手柄(I)和握把(2),所述手柄(I)鉸接在手柄座(3)上,手柄座(3)、閘把座(4)和握把(2)安裝在手把管上,其特征在于:當向下按壓手柄(I),使手柄(I)繞手柄(I)與手柄座(3)的鉸接點轉動到極限位置時,所述手柄(I)與握把(2)之間的空間內包含有一個大于或等于Φ25的圓形空間。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手柄與握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空間為Φ25,圓形空間與握把(2)的外壁相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手柄與握把的安裝結構,包括手柄和握把,所述手柄鉸接在手柄座上,手柄座、閘把座和握把安裝在手把管上,當向下按壓手柄,使手柄繞手柄與手柄座的鉸接點轉動到極限位置時,所述手柄與握把之間的空間內包含有一個大于或等于φ25的圓形空間。在保證實現各零件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增大手柄與握把之間的空間,以確保當離合器全開或手剎完全制動時,操作者的食指能伸入手柄與握把之間,輔助握緊握把,φ25的圓形空間根據人機工效學設計,能滿足操作要求,使制動時更加輕松舒適,提高駕乘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K23/06GK202987420SQ20122070470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伍毅, 亢宗貴 申請人:重慶銀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