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可以利用它來取代傳統的人力,用于承載設備攀爬高空設施和設備,以應用于檢測、維修、給養等工作。本實用新型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包括一個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通過轉軸安裝有一個第一攀爬部,所述支架還通過可調長度及角度的調整桿安裝有至少一個第二攀爬部;所述各個攀爬部中至少有一個帶有驅動單元。在工作時,通過改變調整桿的長度及角度,可以使第二攀爬部相對于第一攀爬部的位置發生改變,使各個攀爬部將所攀爬的風電塔、煙囪等攀爬目標夾住、圍住并緊密接觸,從而產生相對攀爬目標的正壓力,由此壓力產生垂向摩擦力(即附著力),此時利用驅動單元即可驅動攀爬部進行攀爬。
【專利說明】一種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器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應高空設備進行檢測、監測、養護、維修、給養、供給等工作是采用人力攀爬技術,存在下述主要缺點:1、從業人員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獲得相應從業資質或認證,而相應的人力資源較為缺乏,人力成本較高;2、人力攀爬的對象截面形狀受限,很難適應所有的高空設備,而且人工攀爬時不能攜帶重物或大型設備,因此作業對象及內容受限;3、在發生緊急事件時,由于高空設備的地理位置及所需專業人員的問題,不易迅速組織隊伍應對;4、高空作業威脅人身安全,用工單位須承擔其風險;5、人工效率低,勞動強度高,而且作業時受環境和氣候的制約和影響,難以保證施工時間等,同時作業質量良莠不齊,不可控;6、作業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可以利用它來取代傳統的人力,用于承載設備攀爬高空設施和設備,以應用于檢測、維修、給養等工作。
[0004]本實用新型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包括一個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通過轉軸安裝有一個第一攀爬部,所述支架還通過可調長度及角度的調整桿安裝有至少一個第二攀爬部;所述各個攀爬部中至少有一個帶有驅動單元。
[0005]在工作時,通過改變調整桿的長度及角度,可以使第二攀爬部相對于第一攀爬部的位置發生改變,使各個攀爬部將所攀爬的風電塔、煙?等攀爬目標夾住、圍住并緊密接觸,從而產生相對攀爬目標的正壓力,由此壓力產生垂向摩擦力(即附著力),此時利用驅動單元即可驅動攀爬部進行攀爬。具體來說,所述攀爬部可以為滾輪,驅動單元可以為電機。
[0006]進一步地,所述支架還安裝有一個重力杠桿平衡懸臂,重力杠桿平衡懸臂可以額外提供更多的正壓力,且可以搭載作業設備。所述重力杠桿平衡懸臂設置在靠近第二攀爬部的一側,以使機器人的重心更加穩定。
[0007]具體來說,所述調整桿包括收緊拉桿和調整頂桿,所述收緊拉桿、調整頂桿的兩端均通過轉軸分別與第二攀爬部及支架連接;所述收緊拉桿、調整頂桿與支架之間形成三角形結構。此時只需要調整收緊拉桿、調整頂桿的長度,即可改變收緊拉桿、調整頂桿的角度,從而調整第二攀爬部的位置,保證整個機器人保持平衡。
[0008]本實用新型利用可攀爬的機器人替代人,僅需機器人的產品合格證即可,數量容易得到保證;機器人可以攀爬各種截面形狀的柱體,且可以全天候隨時待命及作業,能攜帶重物和大型設備,作業效率高,無人身安全隱患,作業人員僅需在地面遠距離操控,勞動強度低,作業質量可控,降低了作業成本,具有很好的實用性,非常適合于風電塔、煙囪等高空設備的作業。【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實施例1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的側視圖。
[0010]圖2是實施例1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的俯視圖。
[0011]圖3是實施例2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的部分結構側視圖。
[0012]圖4是實施例3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的部分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實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4]實施例1:
[0015]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包括一個“ gamma”形支架1,所述支架I的一端通過轉軸安裝有一個第一滾輪2,所述支架I還通過可調長度及角度的調整桿安裝有兩個第二滾輪3 ;所述各個滾輪中至少有一個帶有驅動電機。
[0016]支架I在靠近第二滾輪3的一側還安裝有一個重力杠桿平衡懸臂4,重力杠桿平衡懸臂4可以搭載作業設備,而且由于第一滾輪2、第二滾輪3以及重力杠桿平衡懸臂4的端部(即承載作業設備處)構成了一個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重心肯定在三角形內部,因此通過增加重力杠桿平衡懸臂4可以以使機器人的重心偏向于第二滾輪3 —側,可以為第二滾輪3額外提供更多的正壓力,使機器人的攀爬狀態更加穩定。
[0017]調整桿包括收緊拉桿5和調整頂桿6,所述收緊拉桿5、調整頂桿6的兩端均通過轉軸分別與第二滾輪3及支架I連接;收緊拉桿5、調整頂桿6與支架I之間形成三角形結構。改變收緊拉桿5、調整頂桿6的長度,就可以同時改變收緊拉桿5、調整頂桿6的角度,從而調整第二滾輪3的位置。
[0018]在工作時,通過改變收緊拉桿5和調整頂桿6的長度及角度,可以使第二滾輪3相對于第一滾輪I的位置發生改變,使各個滾輪將所攀爬的風電塔、煙?等攀爬目標9圍住并緊密接觸,從而產生相對攀爬目標9的正壓力,由此壓力產生垂向摩擦力(即附著力),此時利用驅動電機即可驅動滾輪2、3進行攀爬。
[0019]當然,為了提高機器人的穩定性和操控性,可以在支架I上安裝多個第二滾輪3,此處不再贅述。
[0020]實施例2:
[0021]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包括一個水平且可以調整長度的支架1,所述支架I的兩端均通過轉軸安裝有一個滾輪2、3,所述各個滾輪中至少有一個帶有驅動電機;即在本實施例中,調整桿與支架I合并為一體,通過調節支架I的長度,即可使滾輪2、3將所攀爬的風電塔、煙?等攀爬目標夾住并緊密接觸,從而產生相對攀爬目標的正壓力,由此壓力產生垂向摩擦力(即附著力),此時利用驅動電機即可驅動滾輪2、3進行攀爬。
[0022]實施例3:
[0023]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包括一個正方形的支架1,支架I的各條邊均可以調整長度;所述支架I的一條邊通過轉軸安裝有一個滾輪2,與其相對的邊安裝有兩個滾輪3,所述各個滾輪中至少有一個帶有驅動電機;即在本實施例中,調整桿與支架I合并為一體,通過調節支架I的長度,即可使滾輪2、3將所攀爬的風電塔、煙囪等攀爬目標圍住并緊密接觸,從而產生相對攀爬目標的正壓力,由此壓力產生垂向摩擦力(即附著力),此時利用驅動電機即可驅動滾輪2、3進行攀爬。
[0024]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為了更好的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專利,不能理解為是對本專利包括范圍的限制;只要是根據本專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變更或修飾,均落入本專利包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通過轉軸安裝有一個第一攀爬部,所述支架還通過可調長度及角度的調整桿安裝有至少一個第二攀爬部;所述各個攀爬部中至少有一個帶有驅動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安裝有一個重力杠桿平衡懸臂。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空作業載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桿包括收緊拉桿和調整頂桿,所述收緊拉桿、調整頂桿的兩端均通過轉軸分別與第二攀爬部及支架連接;所述收緊拉桿、調整頂桿與支架之間形成三角形結構。
【文檔編號】B62D57/024GK203391890SQ201320431091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9日
【發明者】崔相如, 李德泉 申請人:崔相如, 李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