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下車身總成;儀表板橫梁總成;過渡安裝支架,所述儀表板橫梁總成通過所述過渡安裝支架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通過設置過渡安裝支架,并且通過將儀表板橫梁總成經由過渡安裝支架設在下車身總成上,從而可以提高儀表板橫梁總成和下車身總成之間的調節余量,進而提高儀表板橫梁總成與下車身總成的裝配效率和裝配精度。
【專利說明】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的儀表板橫梁總成是儀表板系統內部骨架,起到支撐儀表板系統的作用。現有技術中,儀表板橫梁總成的安裝調節余量小,無法快速精確定位,影響整車的裝配效率和裝配精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種汽車,該汽車的儀表板橫梁總成安裝時的調節余量大,裝配效率和裝配精度高。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包括下車身總成;儀表板橫梁總成;過渡安裝支架,所述儀表板橫梁總成通過所述過渡安裝支架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汽車,通過設置過渡安裝支架,并且通過將儀表板橫梁總成經由過渡安裝支架設在下車身總成上,從而可以提高儀表板橫梁總成和下車身總成之間的調節余量,進而提高儀表板橫梁總成與下車身總成的裝配效率和裝配精度。
[0007]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汽車還可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0008]所述儀表板橫梁總成包括至少兩個沿左右方向間隔設置的安裝支腿,所述過渡安裝支架為至少兩個且與所述至少兩個安裝支腿一一對應,其中所述過渡安裝支架可拆卸地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所述安裝支腿可拆卸地設在所述過渡安裝支架上。
[0009]所述過渡安裝支架包括: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從所述第一板的內側向上延伸,所述安裝支腿設在第二板上,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構成為大體L形。
[0010]所述下車身總成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一板延伸方向相同的安裝部,所述第一板設在所述安裝部上。
[0011]所述下車身總成與所述過渡安裝支架通過焊接螺栓和與之匹配的螺母相連,所述安裝支腿與所述過渡安裝支架通過焊接螺母和與之相匹配的螺栓相連。
[0012]所述焊接螺栓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且朝向所述過渡安裝支架延伸,所述過渡安裝支架上和所述下車身總成上分別設有供所述焊接螺栓穿過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焊接螺母焊接在所述安裝支腿上的遠離所述過渡安裝支架的表面上,所述過渡安裝支架上和所述安裝支腿上分別設有供所述螺栓穿過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0013]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積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積,所述第三通孔的面積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面積。
[0014]所述第一通孔為矩形,所述第三通孔為長圓形。
[0015]所述第一板的邊緣設有向外垂直其設置的第一翻邊,所述第二板的邊緣設有向上垂直其設置的第二翻邊。
[0016]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一體形成。
[0017]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一個過渡安裝支架與一個安裝支腿、下車身總成的連接示意圖,以及另一個過渡安裝支架與另一個安裝支腿、下車身總成的分開示意圖;
[0021]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安裝支腿、過渡安裝支架和下車總成的組合后的首丨J視圖;
[0022]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過渡安裝支架的立體圖;
[0023]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過渡安裝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0024]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過渡安裝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0025]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過渡安裝支架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
“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8]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9]下面參考圖1至圖6,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100。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100包括:下車身總成10、儀表板橫梁總成20和過渡安裝支架30。
[0030]如圖1所示,儀表板橫梁總成20通過過渡安裝支架30設在下車身總成10上。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100,通過設置過渡安裝支架30,并且通過將儀表板橫梁總成20經由過渡安裝支架30設在下車身總成10上,從而可以提高儀表板橫梁總成20和下車身總成30之間的調節余量,進而提高儀表板橫梁總成與下車身總成10的裝配效率和裝配精度。
[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具體地,如圖1所示,儀表板橫梁總成20包括至少兩個沿左右方向間隔設置的安裝支腿21,相應地,過渡安裝支架30也包括至少兩個且兩個過渡安裝支架30與兩個安裝支腿21 —一對應。其中兩個安裝支腿21分別通過兩個過渡安裝支架30設在下車身總成10上,即兩個安裝支腿21的上端與儀表板橫梁22連接,兩個安裝支腿21的下端與相應的過渡安裝支架30連接,過渡安裝支架30與下車身總成10連接。
[0032]其中過渡安裝支架30可拆卸地設在下車身總成10上,安裝支腿21可拆卸地設在過渡安裝支架30上。也就是說,安裝支腿21與下車身總成10的連接安裝過程中,既可以通過調節過渡安裝支架30與安裝支腿21連接的一端,來調整安裝支腿21與下車身總成10的定位位置,也可以通過調節過渡安裝支架30與下車身總成10連接的一端,來調整安裝支腿21與下車身總成10的定位位置。由此,快速實現安裝支腿21與下車身總成10的連接,提高安裝支腿21與下車身總成10的裝配效率。
[003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圖4-圖7所示,過渡安裝支架30可以包括: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構造成為大體L形。
[0034]具體地,如圖2所示,過渡安裝支架30的第二板32位于安裝支腿21的外側,第一板31設在下車身總成10上,第二板32從第一板31的內側向上延伸,安裝支腿21設在第二板32上。換句話說,第一板31的下表面與下車身總成10的上表面緊密貼合,第二板32的內側面與安裝支腿21的外側面緊密貼合。由此,操作人員可以從下車身總成10的左右兩側將過渡安裝支架30連接在安裝支腿21和下車身總成10之間,實現安裝支腿21與下車身總成10的連接。可以理解的是,這里所說的“內外”是相對于汽車100的車廂內外而言,指向車廂內側的方向為“內”,遠離車廂內側的方向為“外”。
[0035]進一步地,如圖2和圖3所示,下車身總成10上形成有與第一板31延伸方向相同的安裝部11,第一板31設在安裝部11上。其中,第一板31向下向外延伸,安裝部11向下向外傾斜,由此,可以提高第一板31與下車身總成10上的安裝部11的配合穩定性。其中,第二板32向上向外傾斜延伸,且與安裝支腿21的外側面平行,由此可以提高第二板32與安裝支腿21的連接穩定性。
[0036]可選地,下車身總成10與過渡安裝支架30通過焊接螺栓40和與之相匹配的螺母相連,安裝支腿21與過渡安裝支架30通過焊接螺母50和與之相匹配的螺栓相連。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焊接螺栓40設在下車身總成10上且朝向過渡安裝支架30延伸,過渡安裝支架30上和下車身總成10上分別設有供焊接螺栓40穿過的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111 ;焊接螺母50焊接在安裝支腿21上的遠離過渡安裝支架30的表面上,也就是安裝支腿21的內側面,過渡安裝支架30上和支腿上分別設有供螺栓穿過的第三通孔321和第四通孔211。[0037]例如圖2和圖3所示,焊接螺栓40的一端焊接在下車身總成10的安裝部11上,另一端穿過安裝部11和過渡安裝支架30的第一板31,且在焊接螺栓40的自由端上設與之相匹配的螺母,從而實現第一板31與安裝部11之間的連接;焊接螺母50焊接在安裝支腿21的內側面,與該焊接螺母50相匹配的螺栓穿過過渡安裝支架30的第二板32和安裝支腿21,從而實現第二板32與安裝支腿21的連接。
[0038]進一步地,第一通孔311的面積大于第二通孔111的面積,第三通孔321的面積大于第四通孔211的面積。換句話說,焊接螺栓40與第一通孔311為間隙配合,與焊接螺母50相匹配的螺栓與第三通孔321也為間隙配合,在安裝支腿21和下車身總成10的安裝連接過程中,過渡安裝支架30可實現前后和上下方向的移動,由此,快速實現儀表板橫梁總成20與下車身總成10的連接,提高了儀表板橫梁總成20與下車身總成10的調節余量和裝配效率。
[003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至圖7所示,第一通孔311為矩形,第三通孔321為長圓形。由此,過渡安裝支架30相對于安裝支腿21和下車身總成10在前后和上下方向的更加方便地移動。
[0040]有利地,如圖4至圖7所不,第一板31的邊緣設有向外垂直其設置的第一翻邊312,第二板32的邊緣設有向上垂直其設置的第二翻邊322。由此,可以加強整個過渡安裝支架30的剛度,進而可以提高過渡安裝支架30對儀表板橫梁總成20上的重量的承載能力,提高汽車100的安全性。
[0041]此外,由于儀表板橫梁總成20與下車身總成10的裝配精度和裝配效率高,由此還可以提高汽車100的安全性。
[0042]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43]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實用新型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車身總成; 儀表板橫梁總成; 過渡安裝支架,所述儀表板橫梁總成通過所述過渡安裝支架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儀表板橫梁總成包括至少兩個沿左右方向間隔設置的安裝支腿,所述過渡安裝支架為至少兩個且與所述至少兩個安裝支腿一一對應,其中所述過渡安裝支架可拆卸地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所述安裝支腿可拆卸地設在所述過渡安裝支架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安裝支架包括: 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 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從所述第一板的內側向上延伸,所述安裝支腿設在所述第二板上,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構造成為大體L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車身總成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一板延伸方向相同的安裝部,所述第一板設在所述安裝部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車身總成與所述過渡安裝支架通過焊接螺栓和與之相匹配的螺母相連,所述安裝支腿與所述過渡安裝支架通過焊接螺母和與之相匹配的螺栓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螺栓設在所述下車身總成上且朝向所述過渡安裝支架延伸,所述過渡安裝支架上和所述下車身總成上分別設有供所述焊接螺栓穿過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焊接螺母焊接在所述安裝支腿上的遠離所述過渡安裝支架的表面上,所述過渡安裝支架上和所述安裝支腿上分別設有供所述螺栓穿過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積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積,所述第三通孔的面積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面積。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為矩形,所述第三通孔為長圓形。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的邊緣設有向外垂直其設置的第一翻邊,所述第二板的邊緣設有向上垂直其設置的第二翻邊。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一體形成。
【文檔編號】B62D25/14GK203651921SQ201320681187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張金虎, 趙建生, 邵甲偉, 李飛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