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柱總成加強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所述加強板上設置有一條或多條凹筋,所述凹筋與所述加強板一體成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通過在加強板上設置凹筋,使汽車受碰時,加強板能沿著凹筋凹陷的防線彎折變形,只要根據具體受力情形將凹筋設置的位置對應人體的髖部位置,就可以有效的保護人體的重要部位,保證乘員的生命安全。
【專利說明】中立柱總成加強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中立柱結構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中立柱總成加強板。
【背景技術】
[0002]汽車車身上均設置有中立柱總成1,由局部側圍外板11、中立柱總成加強板12'、鎖扣加強板13和側圍后內板14依次焊接而成,如圖1所示。
[0003]汽車發生側碰時,中立柱總成首先受到沖擊,產生變形吸收一部分能量。然后沖擊力從中立柱總成向下傳給門檻梁,門檻梁再傳遞給地板上的橫梁,之后傳遞給另一側車身,再向上將沖擊力傳遞給頂蓋橫梁。
[0004]中立柱總成在碰撞過程中,如在人體頭、胸、腹部位所對應的區域產生較大變形,將會對人體造成擠壓傷害,危及生命。而人體的髖部有骨盆支撐,其抵抗沖擊的強度遠遠大于胸、腹部。利用人體這個特點,在增加中立柱總成強度的同時,控制和誘導其變形區域,有針對性地保護人體重要部位盡可能保護乘員生命安全。
[0005]而中立柱總成加強板是側碰時的主要吸能部件,現有技術中,通過控制中立柱總成加強板的結構形式來控制中立柱總成的變形區域。現有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有如下幾種:
[0006]一、中立柱加強板分為上下兩段零件,上段多采用強度較高的材料,而下段為強度低的材料,上下兩段成型后再拼焊在一起。這種結構增加了沖壓和焊接的工序,零件制造成本聞。
[0007]二、利用激光技術,將多段不用厚度的板材先拼焊在一起,然后再熱沖壓成型為一個零件。這種結構雖然可以達到控制和誘導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在碰撞過程中的變形方式,但是增加了激光拼焊的工序,零件制造成本高。
[0008]三、利用熱沖壓成型技術,使得同一厚度的板材沖壓出來的零件具有不同的強度,這種方式也可以實現控制中立柱總成的變形區域,但是其制造成本遠高于第一種和第二種中立柱總成加強板。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立柱總成加強板,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降低零件制造成本。
[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所述加強板上設置有一條或多條凹筋,所述凹筋與所述加強板一體成型。
[0011]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加強板上還設置有潰縮孔,所述潰縮孔設置在所述凹筋的下方。
[0012]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潰縮孔為腰形孔。
[0013]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凹筋的深度是5_7mm,所述凹筋底部的圓角半徑是ll_13mm,所述凹筋的過渡半徑是29_31mm。[0014]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凹筋的深度是6mm,所述凹筋底部的圓角半徑是12mm,所述凹筋的過渡半徑是30mm。
[0015]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凹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加強板的底部之間的距離是200-220mm。
[0016]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凹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加強板的底部之間的距離是210mm。
[0017]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腰形孔的數量是3個或4個。
[0018]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腰形孔的長軸尺寸為28-32mm,所述腰形孔的短軸尺寸為18_22mm。
[0019]如上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中,優選的是:所述腰形孔的長軸尺寸為30mm,所述腰形孔的短軸尺寸為20mm。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通過在加強板上設置凹筋,使汽車受碰時,加強板能沿著凹筋凹陷的防線彎折變形,只要根據具體受力情形將凹筋設置的位置對應人體的髖部位置,就可以有效的保護人體的重要部位,保證乘員的生命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現有技術中中立柱總成的結構分解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的局部示意圖;
[0024]圖4為圖3中A-A向剖視圖;
[0025]圖5為潰縮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002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的局部示意圖,圖4為圖3中A-A向剖視圖。
[002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中立柱總成加強板12,該加強板12整體呈板狀,其中:加強板12上設置有一條或多條凹筋121,凹筋121與加強板12 —體成型。如圖2所示,凹筋121通過沖壓工藝在加工加強板12時形成,凹筋121的數量可以根據車型的不同以及受碰力大小來設置,可以為一條,也可以為多條。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設置一條凹筋121時,當汽車發生側碰,加強板12會沿著這條凹筋凹陷,那么變形量會較大,但變形的面積較小。若設置多條凹筋,當汽車發生側碰時,加強板沿著多條凹筋凹陷,此時的加強板變形量不大,但變形的面積會較大。不同的車型對變形的需求不同,因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設定。
[0029]本實施例中,凹筋121的深度H是5-7mm,優選為6mm。凹筋121的深度H是指凹筋121凹陷進去的底部距離加強板12的主平面之間的距離,如圖4所示,凹筋的深度可通過在沖壓過程中調整沖壓力來實現。凹筋121在沖壓成型的過程中,受模具形狀的影響,底部會形成圓角,該圓角的半徑Rl為ll_13mm,優選為12mm,同時,在沖壓成型的過程中,凹陷部分與加強板12的主平面之間會形成過渡圓角,即凹筋121的過渡半徑R2,該過渡半徑R2為29-31mm,優選為30mm。底部圓角和過渡圓角的設置能夠便于模具設置以及使沖壓成型的工藝更便于實施。
[0030]凹筋121在加強板12上的位置可在設計整車時,通過計算人體髖部的位置來獲得。本實施例中,凹筋121的中心軸線與加強板的底部之間的距離L是200-220mm,優選為210mm,如圖3所示,上述凹筋121的位置是根據普通小型車型大小以及成人平均身形來設定的。
[0031]當汽車發生側碰時,中立柱總成加強板12受到沖擊,沿著凹筋121凹陷的方向向車內彎折變形,吸收碰撞能量,從而使人體的頭、胸和腹部的位置對應的加強板12向車內的侵入量較小,有效地保護乘員的生命安全。
[0032]優選的是,在凹筋121的下方設置有潰縮孔122,如圖3所示。潰縮孔122可以進一步起到吸能的作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潰縮孔122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例如潰縮孔122可以是圓形或不規則的形狀。本實施例中,潰縮孔122為腰形孔,圖5為潰縮孔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腰形孔的長軸尺寸為28-32mm,優選為30mm,短軸尺寸為18_22mm,優選為20mm。本實施例中的腰形孔,可以理解為由一個矩形和兩個半圓形組成,兩個半圓形分別位于矩形的兩端。長軸的長度等于矩形的長邊與兩個半圓的半徑相加,短軸的長度即是矩形寬邊的尺寸。
[0033]進一步地,可以根據所需潰縮力的大小來設置潰縮孔的數量,本實施例中,潰縮孔的數量是三個或四個,分布在凹筋121的下方。
[003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通過在加強板上設置凹筋,使汽車受碰時,加強板能沿著凹筋凹陷的防線彎折變形,只要根據具體受力情形將凹筋設置的位置對應人體的髖部位置,就可以有效的保護人體的重要部位,保證乘員的生命安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僅在加強板上設置凹筋,與現有技術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
[0035]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板上設置有一條或多條凹筋,所述加強板沿著所述凹筋形成凹陷,所述凹筋與所述加強板一體成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板上還設置有潰縮孔,所述潰縮孔設置在所述凹筋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潰縮孔為腰形孔。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筋的深度是5-7mm,所述凹筋底部的圓角半徑是ll_13mm,所述凹筋的過渡半徑是29_31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筋的深度是6mm,所述凹筋底部的圓角半徑是12mm,所述凹筋的過渡半徑是30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加強板的底部之間的距離是200-220m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加強板的底部之間的距離是210mm。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形孔的數量是3個或4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形孔的長軸尺寸為28-32_,所述腰形孔的短軸尺寸為18-22_。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中立柱總成加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形孔的長軸尺寸為30mm,所述腰形孔的短軸尺寸為20mm。
【文檔編號】B62D25/04GK203681660SQ201320685000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明者】張林林, 施云翔, 李相鋒 申請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