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特指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屬于摩托車配件【技術領域】,包括架體,架體上方設有與車身連接的懸掛座,所述架體的一側設置有彈簧連接柱和踏臂,所述的踏臂呈圓弧狀,且與所述的架體傾斜連接,所述踏臂與所述架體底部的夾角小于45°,以架體的底部作為支點,踏臂在小于45°的角度下,可以輕松支撐起摩托車,實現豎立停靠。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因踏臂呈圓弧狀,且與所述的架體傾斜連接,充分利用杠桿原理,不受車身的自身重量影響,都能實現輕松蹬踩踏臂就能支撐起摩托車完成駐車,快捷省力;另外可以防止摩托車以主腳架為支點前后搖晃,提高駐車后摩托車的停靠穩定性,消除了摩托車傾倒或搖晃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摩托車配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駐車方便省力,防止傾倒的摩托車腳架,特指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以其靈活性的優點,而被越來越多的人用來作為代步工具,因操作便利性及具備環保的優勢,使其占有率年年提高。為了摩托車停靠方便,一般摩托車上都設置有主腳架和副腳架,使用副腳架時,依靠摩托車自身的重力,摩托車傾斜停靠,雖然使用副腳架傾斜停靠快捷方便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摩托車上會配有主腳架,雖然駐車較慢,但是停靠后的摩托車相對穩定,不易傾倒,然而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使用主腳架停車時,將摩托車尾部頂起,讓主腳架豎立才能實現停靠,由于受主腳架的結構限制,踏臂的設計不合理,沒有充分發揮杠桿原理,在停靠時蹬踩踏臂比較費力,力度不夠的話,主腳架無法支撐起摩托車,無法停靠,不適合所有人群,另外,當使用主腳架停靠完畢后,由于主腳架的支撐,摩托車會以主腳架為支點前后擺動,同樣存在不穩定因素,給摩托車停靠帶來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為駐車提供快捷方便省力、駐車后穩定不易傾倒的摩托車的主腳架。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包括架體,架體上方設有與車身連接的懸掛座,所述架體的一側設置有彈簧連接柱和踏臂,其中,所述的踏臂呈圓弧狀,且與所述的架體傾斜連接。
[0005]據上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中,所述踏臂與所述架體底部的夾角小于45°,以架體的底部作為支點,踏臂在小于45°的角度下,可以輕松支撐起摩托車,實現豎
立停靠。
[0006]據上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中,所述踏臂與所述架體的連接部至所述踏臂的末端,其圍度逐漸減小,可以節省原材料,而且整體有層次感,顯得美觀。
[0007]據上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中,所述踏臂的末端設置有踏片,增大腳與踏臂的接觸面積,減小蹬踩踏臂時,踏臂作用在腳上的力,避免腳部受傷,所述的踏片設置有第一踩踏部和第二踩踏部。
[0008]據上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中,所述的第一踩踏部與所述的踏片平行連接,增大連接處的牢固度,在蹬踩踏臂的過程中,主腳架從水平狀態轉變成豎直狀態,而所述的第一踩踏部正好和主腳架的狀態相反,從豎直狀態轉變成水平狀態,方便腳部用力而不會出現滑落現象。
[0009]據上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中,所述的第二踩踏部與所述的第一踩踏部的夾角在120°~180°之間,在駐車狀態下,第二踩踏部緊貼地面,防止摩托車以主腳架為支點前后搖晃。
[0010]據上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中,所述的第二踩踏部呈契形,駐車狀態下,第二踩踏部嵌入地面或壓緊地面,增強支撐力度,提高摩托車的穩定度。
[0011]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結構簡單,因踏臂呈圓弧狀,且與所述的架體傾斜連接,充分利用杠桿原理,不受車身的自身重量影響,都能實現輕松蹬踩踏臂就能支撐起摩托車完成駐車,快捷省力;另外可以防止摩托車以主腳架為支點前后搖晃,提高駐車后摩托車的停靠穩定性,消除了摩托車傾倒或搖晃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0_架體,11-懸掛座,12-彈簧連接柱,13-踏臂,14-踏片,15-第一踩踏部,16-第二踩踏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包括架體10,架體10上方設有與車身連接的懸掛座11,所述架體10的一側設置有彈簧連接柱12和踏臂13,其中,所述的踏臂13呈圓弧狀,且與所述的架體10傾斜連接。
[0015]進一步優化,所述踏臂13與所述架體10底部的夾角為40°,以架體10的底部作為支點,踏臂13在40°的角度下,腳部使用的力最小,可以輕松支撐起摩托車,實現豎立停
O
[0016]進一步優化,所述踏臂13與所述架體10的連接部至所述踏臂13的末端,其圍度逐漸減小,可以節省原材料,而且整體有層次感,顯得美觀。
[0017]進一步優化,所述踏臂13的末端設置有踏片14,增大腳與踏臂13的接觸面積,減小蹬踩踏臂13時,踏臂13作用在腳上的力,避免腳部受傷,所述的踏片14設置有第一踩踏部15和第二踩踏部16。
[0018]進一步優化,所述的第一踩踏部15與所述的踏片14平行連接,增大連接處的牢固度,在蹬踩踏臂13的過程中,主腳架從水平狀態轉變成豎直狀態,而所述的第一踩踏部15正好和主腳架的狀態相反,從豎直狀態轉變成水平狀態,方便腳部用力而不會出現滑落現象。
[0019]進一步優化,所述的第二踩踏部16與所述的第一踩踏部15的夾角為150°,在駐車狀態下,第二踩踏部16緊貼地面,防止摩托車以主腳架為支點前后搖晃。
[0020]進一步優化,所述的第二踩踏部16呈契形,駐車狀態下,第二踩踏部16嵌入地面或壓緊地面,增強支撐力度,提高摩托車的穩定度。
[0021]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包括架體,架體上方設有與車身連接的懸掛座,所述架體的一側設置有彈簧連接柱和踏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臂呈圓弧狀,且與所述的架體傾斜連接,所述踏臂與所述架體底部的夾角小于45°,所述踏臂的末端設置有踏片,所述的踏片設置有第一踩踏部和第二踩踏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臂與所述架體的連接部至所述踏臂的末端,其圍度逐漸減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踩踏部與所述的踏片平行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踩踏部與所述的第一踩踏部的夾角在120°?180°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的主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踩踏部呈契形。
【文檔編號】B62H1/02GK203766940SQ20132076121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6日
【發明者】劉迎杰 申請人:浙江鉆豹電動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