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童車車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童車車把裝置,包括車把桿、車輪、車輪軸、車輪罩,車輪軸橫穿在車輪上,其中,還包括連接固定板;所述的車把桿分為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之間通過連接固定板連接;左車把桿的上端彎折形成左車把手,下端和車輪軸的一端固定,右車把桿的上端彎折形成右車把手,下端和車輪軸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的車輪罩的兩端分別卡接在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拆卸維修方便,兒童使用時平衡性好,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童車車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童車部件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童車車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市場上童車車把處的設計是一根車把桿末端分支成兩段安裝固定在車輪軸上,頂端也分支成兩段,構成了左右車把手,如圖1所示。這種現有的設計雖然用料省,質量輕,但是在使用時難以保證童車的平衡性,兒童容易摔倒。另一方面,車把桿活動安裝在車身的連接桿上,拆卸維修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保持童車平衡,拆裝方便的童車車把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是現有的童車車使用時難以保證童車的平衡性,兒童容易摔倒,另一方面,車把桿活動安裝在車身的連接桿上,拆卸維修麻煩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車把桿、車輪、車輪軸、車輪罩,車輪軸橫穿在車輪上,其中,還包括連接固定板;所述的車把桿分為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之間通過連接固定板連接;左車把桿的上端彎折形成左車把手,下端和車輪軸的一端固定,右車把桿的上端彎折形成右車把手,下端和車輪軸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的車輪罩的兩端分別卡接在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上。
[0006]所述的連接固定板包括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和連接上水平板和下水平板之間的豎直板,上水平板和下水平板上設有通孔,通孔上穿有螺桿。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是獨立的,之間靠連接固定板連接,這樣能夠合理的保持童車在使用時的平衡度,其部件損壞也容易更換。連接固定板上安裝有螺桿,利用螺桿將童車車身和車把裝置連接起來,維修拆卸方便,還能實現車頭的折疊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10]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2]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車把桿、車輪6、車輪軸5、車輪罩4,其中,還包括連接固定板3,車輪軸5橫穿在車輪6上。
[0013]車把桿分為左車把桿I和右車把桿2,左車把桿I和右車把桿2之間通過連接固定板3連接。左車把桿I的上端彎折形成左車把手1-1,下端1-2和車輪軸5的一端固定,右車把桿2的上端彎折形成右車把手2-1,下端2-2和車輪軸5的另一端固定。左車把桿I和右車把桿2是相互獨立地安裝在車輪的兩側,這樣能夠合理的保持童車在使用時的平衡度,其部件損壞也容易更換。
[0014]車輪罩4的兩端分別卡接在左車把桿I和右車把桿2上。
[0015]連接固定板3包括上水平板3-1和下水平板3-2,連接上水平板3_1和下水平板3-2的豎直板,上水平板3-1和下水平板3-2上設有通孔,通孔上穿有螺桿7。利用螺桿7將童車車身和本實用新型的車把裝置連接起來,維修拆卸方便,還能實現車頭的折疊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童車車把裝置,包括車把桿、車輪、車輪軸、車輪罩,車輪軸橫穿在車輪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固定板;所述的車把桿分為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之間通過連接固定板連接;左車把桿的上端彎折形成左車把手,下端和車輪軸的一端固定,右車把桿的上端彎折形成右車把手,下端和車輪軸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的車輪罩的兩端分別卡接在左車把桿和右車把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童車車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固定板包括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和連接上水平板和下水平板之間的豎直板,上水平板和下水平板上設有通孔,通孔上穿有螺桿。
【文檔編號】B62K21/16GK203652037SQ201320769974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30日
【發明者】石四法 申請人:平湖市貝思達童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