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驅動后轉向側傾自動平衡三輪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前驅動后轉向側傾自動平衡三輪自行車,它具有車身低、穩定性和安全性好、舒適、平穩,長時間騎行不會感到疲勞等特點,適合不同年齡的人騎行。它包括后轉向機構、座椅平衡機構、車架、鏈傳動變速機構。腳蹬和變速齒輪組位于前輪斜上方支架上,通過鏈傳動給前輪提供動力;兩后輪分別利用立軸安裝在車架上,座椅安裝在車架和橫梁上,座椅下裝有平衡彈簧,保持座椅舒適穩定;轉向通過轉向盤、直齒連桿機構來控制完成;轉彎自動傾斜通過連接在車架一側的立軸轉向推拉桿來實現。本實用新型既可作為一般的交通工具使用,也可作為休閑、鍛煉工具來使用。
【專利說明】前驅動后轉向側傾自動平衡三輪自行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它是一種前驅動后轉向側傾自動平衡三輪自行車。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因靈活方便、價格低廉,即可代步載貨、又可鍛煉身體,所以,無論是在城鎮還是在農村,它都是備受人們喜愛和廣泛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0003]傳統的自行車結構已被人們所熟知,即后驅動、兩輪、把式前轉向。長期以來,人們在自行車的結構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進設計,如中國專利03257252.2,03216859.4,02294409.5分別公開的免蹬手驅動自行車、彈簧助力自行車和輪傳動加速驅動自行車,在驅動方式、變速機構、省力等方面作了很多技術改進,但并沒改變傳統自行車的結構模式。在舒適休閑方面,中國專利03232946.6,03257220.4還公開了兩種休閑助力自行車和前驅動后轉向自行車,這兩種自行車,前者除將前輪作為驅動輪、在普通鞍座后增加靠背外,仍為兩輪結構;后者,車體基本由兩輪、前斜梁、后斜梁、橫梁、前驅動機構和轉向機構構成,而轉向系統則較為復雜,車把、連桿、萬向節、扇形齒輪、調整螺栓等,不但增加了自行車的成本,也給使用和維修帶來諸多不便。
[0004]總之,無論是目前常見的自行車,還是經技術改進后的自行車,其兩輪、把式轉向等最傳統的、基本的結構形式一直保持至今。所以,自行車對騎行者來說,雖然經一定的學習過程,即可熟練地掌握其平衡方法,但從舒適、平穩、安全的角度和舒適使用人群的范圍來衡量,自行車的結構形式仍存在著一些不足,長時間騎行時也很容易引起使用者疲勞。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改變傳統自行車的結構模式,提供一種穩定性好、舒適,只要相應改變其幾何尺寸,即可適應任何年齡段人群使用的前驅動后轉向側傾自動平衡三輪自行車。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前驅動后轉向側傾自動平衡三輪自行車包括后轉向機構、座椅平衡機構、車架、鏈傳動和變速機構、自動傾斜機構。其特征在于:腳蹬(2)和變速齒輪組(I)與前輪(3 )同軸套裝在車架(4)上,兩個后輪(8 )分別利用立軸(9 )安裝在車架(4)上,兩根立軸(9)的橫向之間設有橫梁(18),頭枕(2 2)與座椅調節靠背(7)之間利用平衡銷軸(2 I )聯接,座椅(7)安裝在車架(4)上,轉向盤(5)位于座椅下方,轉向齒輪軸(13 )連接在車架(4)上,直齒(15 )與連桿(12 )連接,末端用銷軸聯接到立軸(9 )上,由直齒連桿機構用來控制轉向。在車架(4)和橫梁(18)之間,裝有回中彈簧(20),兩根復位彈簧(20) —端掛在車架(4)上,另一端分別掛在側傾軸(19)左右兩側的橫梁(18)上。回中鎖止片(17)焊接在車架(4)用側傾軸(19)連接到橫梁(18),回中鎖止器(16)固定于橫梁⑷。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因本實用新型有三個車輪、車身低,所以其穩定性和安全性更加良好,更適合不同人群騎行;座椅以及平衡彈簧、前驅動和手柄式后轉向結構會使騎行者感到更加舒適和平穩,及時長時間騎行也不會感到疲勞。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并不復雜,外形新穎,美觀,造價與現有自行車基本相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轉向機構局部俯視圖。
[0010]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轉向回位機構的局部剖視圖。
[0011]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側傾自動調整機構的局部剖視圖。
[0012]圖5是圖4中A-A處剖視圖。
[0013]圖中1-變速齒輪組、2_腳蹬、3-前輪、4-車架、5-轉向盤、6-座椅支撐面、7-座椅調節靠背、8-后輪、9-立軸、10-轉向橫拉桿、11-傾斜推拉桿、12-連桿、13-轉向齒輪軸、14-直齒盒、15-直齒、16-回中鎖止器、17_回中鎖止片、18-橫梁、19-側傾軸、20_回中彈簧、21_平衡銷軸、22_頭枕、23_支撐彈簧、24-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1:
[0015]本實用新型的前后車輪3和8、腳蹬2、鏈傳動機構和變速齒輪組I等零部件可利用現有技術中使用的零部件,車閘同樣安裝在支架上。頭枕22與座椅調節靠背7之間利用平衡銷軸2 I聯接,會使騎行更加平穩,特別是轉彎時,人體可相對車體擺動,避免了離心力對人體的作用。轉向依靠轉向盤5來完成,以向右轉為例,向右轉時,向右轉轉向盤5,通過直齒15嚙合,帶動連桿12向前運動,拉動右后輪軸以立軸9為圓心順時針擺動,右后輪軸上的轉向橫拉桿10帶動左后輪順時針擺動,完成右轉動作。在轉彎的同時,右后輪軸上的傾斜推拉桿11將車架向左側推出,使車體向右傾斜,轉完后,在復位彈簧20彈力的作用下,車體自動復位。左轉時反方向轉動轉向盤即可。
[0016]實施例2:
[0017]平衡頭枕亦可采用半圓形或其他形狀的支架來代替,只要保證座椅6相對車架4能夠擺動即可。
[0018]實施例3:
[0019]根據不同的設計思想或不同的動作習慣,轉向機構的推,拉或擺動方向可以通過增加設置連桿的方法來解決。
【權利要求】
1.前驅動后轉向側傾自動平衡三輪自行車,它包括后轉向機構、座椅平衡機構、車架、鏈傳動變速機構,腳蹬(2)和變速齒輪組(I)同軸套裝在車架上,兩個后輪(8)分別利用立軸(9 )安裝在車架(4 )上,兩根立軸(9 )的橫向之間設有橫梁(18 ),座椅(7 )安裝在車架(4 )上,轉向盤(5)位于座椅下方,轉向齒輪軸(13)連接在車架(4)上,其特征在于:直齒(15)與連桿(12)連接,末端用銷軸聯接到立軸(9)上,由直齒連桿機構用來控制轉向,在車架(4)和橫梁(18)之間,裝有回中彈簧(20),兩根回中彈簧(20)—端掛在車架(4)上,另一端分別掛在側傾軸(19)左右兩側的橫梁(18)上,回中鎖止片(17)焊接在車架(4)用側傾軸(19)連接到橫梁(18),回中鎖止器(16)固定于橫梁(4)。
2.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前驅動后轉向側傾自動平衡三輪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在座椅(7 )的調節靠背上裝有頭枕(2 2 ),它們之間利用平衡銷軸(2 I )聯接。
【文檔編號】B62K5/02GK204197142SQ201420576468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明者】張詩晗 申請人:張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