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在陸地上用船槳劃行的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
背景技術:
傳統用船槳劃行的船都是在水上劃行,陸地上沒有用船槳劃行的代步船、觀光船和游樂船。其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在陸地上劃行的船槳和接觸載體。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涉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在陸地上用船槳劃行的用作游樂、代步、體育鍛煉、陸地劃船比賽和觀光的交通工具的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及其制造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的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主要包括船體、陸地船槳、槳撐、任意轉動軸承或球轉套、萬向行駛輪、制動器、圍邊;
所述的船體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行駛輪,在靠近槳撐的前邊的船體的底部有制動孔,在船體內有制動器的制動壓柄穿過回位彈簧和制動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與制動器的地面接觸器連接,在安裝萬向行駛輪和地面接觸器的船體底部的外圍固定有圍邊,在船體兩側的船舷上固定有槳撐,在槳撐的上端固定有軸承安裝環圈,在軸承安裝環圈的內孔中安裝有任意轉動軸承或球轉套,陸地船槳通過軸承桿穿過任意轉動軸承的內轉動軸套后或穿過球轉套的球形套后固定在槳撐上端的任意轉動軸承內或固定在槳撐上端的球轉套內。
所述的船體與水中劃行行駛的船的船體的形狀和結構一致,船體的底部是平底,船體的兩側是船舷。
所述的萬向行駛輪包括固定座、平面滑轉軸承或錐形軸承、輪架、軸銷、滾輪;所述的輪架的上部與中部交匯處以下的部分的成夾式的倒U形片狀或輪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成彎曲的方柱狀,輪架的下面部分有軸銷孔、上面部分有軸承位,輪架的下面部分的軸銷孔處的豎向中心線與輪架的上面部分的軸承位的豎向中心線平行而不在同一直線上;在軸銷孔內安裝有軸銷,滾輪通過軸銷安裝在輪架的下面部分上,輪架的上面部分的軸承位上套有平面滑轉軸承或錐形軸承;在固定座的下面一面有軸承安裝孔,平面滑轉軸承的固定座圈或錐形軸承的固定座圈固定在軸承安裝孔中;所述的輪架的上部與中部交匯處以下的部分的成夾式的倒U形片狀時,軸銷安裝在輪架的倒U形片的下面部分的兩邊的夾片上,滾輪通過軸銷安裝在倒U形片的兩邊的夾片內;所述的輪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成彎曲的方柱狀時,軸銷伸出輪架的兩邊,滾輪安裝在輪架兩邊的軸銷上。所述的平面滑轉軸承與汽車的在轉向節下面的、套裝在轉向立軸銷上的平面滑轉軸承的結構一樣。所述的錐形軸承是帶有錐度的滾柱軸承,是工業上常用的軸承。
所述的陸地船槳是使船體前進或后退的人工動力槳,包括手把、上把桿、軸承桿、下把桿、連接銷、觸地轉動器;所述的手把固定在上把桿的上端與上把桿垂直,上把桿的下端和下把桿的上端通過軸承桿連接,在下把桿的下端固定有連接銷,連接銷連接下把桿的下端和觸地轉動器的上端,在下把桿的下端與觸地轉動器的上端之間安裝有滑轉片或沒有安裝滑轉片,觸地轉動器在連接銷上與下把桿能夠相互轉動;所述的連接銷穿過觸地轉動器的轉動孔后伸入橫孔內再穿過滑轉墊片,連接銷穿過滑轉墊片后露出橫孔的部分用螺母固定或插入開口銷固定;所述的連接銷與觸地轉動器的轉動孔配合時,轉動孔與連接銷之間有滑轉套或沒有滑轉套。
所述的觸地轉動器分成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述的觸地轉動器的上面部分成柱體形狀;所述的觸地轉動器的下面部分的正面是上面窄、下面寬,觸地轉動器的下面部分的側面是上面厚、下面薄的形狀;在觸地轉動器的上面部分的豎向的中心線處有轉動孔,連接銷在轉動孔內能夠自由轉動;在觸地轉動器的上面部分與觸地轉動器的下面部分的交匯處的橫向的中心部位有洞穿的橫孔,轉動孔與橫孔相通。
所述的手把與上把桿是一個整體,或者是分開的組合體。所述的軸承桿是單獨立的單元體,或者,軸承桿與上把桿是一個整體或軸承桿與下把桿是一個整體;所述的軸承桿是單獨立的單元體時,軸承桿的兩端有螺紋,軸承桿通過螺紋連接上把桿和下把桿;所述的軸承桿與上把桿是一個整體時,軸承桿的下端有螺紋,軸承桿通過螺紋連接下把桿;所述的軸承桿與下把桿是一個整體時,軸承桿的上端有螺紋,軸承桿通過螺紋連接上把桿。
所述的連接銷與下把桿是一個整體,或者是分開的組合體;連接銷與下把桿是分開的組合體時,下把桿的下端有鑲入孔或螺紋孔;下把桿的下端有鑲入孔時,連接銷與鑲入孔采用過盈配合;下把桿的下端有螺紋孔時,連接銷的上端有螺紋,連接銷與鑲入孔采用螺紋配合。
所述的陸地船槳只能夠在陸地上劃行的船上使用,不能夠用于水中劃行的船上使用。
所述的槳撐是傳送動力給船體的動力傳遞桿,支撐和連接陸地船槳;槳撐的下端固定在船體兩側的船舷上、上端固定有安裝任意轉動軸承或球形套的安裝環圈。
所述的圍邊是固定在船體的底部或固定在船體的下面部分遮擋萬向行駛輪和地面接觸器的圈體,是避免人的腳伸入萬向行駛輪的下面和地面接觸器的下面造成傷害的保護體。
所述的任意轉動軸承是軸承的轉動中心線與軸承座圈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或不在同一直線上的軸承,任意轉動軸承與工業設備上使用的萬向軸承(又名萬向擺動軸承)的原理和結構一致;任意轉動軸承的內轉動軸套在軸承座圈內不擺動時,軸承的轉動中心線與軸承座圈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任意轉動軸承的內轉動軸套在軸承座圈內橫向擺動時,軸承的轉動中心線與軸承座圈的中心線不在同一直線上,內轉動軸套的中心線與軸承座圈的中心線能夠成小于45°的任意角度的變化。
所述的球轉套包括球轉座、球形套和球形滑轉襯套,在球轉座內安裝有球形套和球形滑轉襯套,球形滑轉襯套在球轉座與球形套之間;所述的球轉座的內部是球形腔體,球轉座的兩端有孔穿過球轉座內部的球形空心腔體;所述的球形滑轉襯套的外形是光滑的、有穿過孔的外球形面,球形滑轉襯套的內部是光滑的、有穿過孔的內球形面,所述的穿過孔是從球體的中心穿過的通孔;所述的球形套是有從球體的中心穿過的通孔的球體;所述的球形套在球轉座內能夠任意轉動和繞球形套的中心任意擺動。
所述的制動器包括制動壓柄、回位彈簧和地面接觸器,制動壓柄的下端穿過回位彈簧后與地面接觸器的上面一面固定連接;制動器安裝在船體上時,回位彈簧的上端頂壓在制動壓柄的柄部,下端壓在轉動孔部位的船體底部的上面一面。所述的制動壓柄是上面有柄部、下面有桿部的連體桿,柄部比桿部的外形大,桿部不柄部長;所述的回位彈簧是螺旋彈簧;所述的地面接觸器是與地面接觸的耐磨體。
在搖動陸地船槳產生的動力推動船體前進或拉動船體后退時,船體帶動萬向行駛輪的滾輪在地面上滾動,此時,輪架的軸承位部分在輪架的軸銷孔處的前進方向的前面或后退方向的后面。
劃船時,雙腳一前一后的站立,后腳在槳撐的連線的后面,前腳的腳尖在槳撐的連線上;雙手同時握住固定在船舷兩側的陸地船槳的手把,左手握固定在船舷右側的槳撐上的陸地船槳的手把,右手握固定在船舷左側的槳撐上的陸地船槳的手把;雙手同時用力,先下壓手把使陸地船槳的下端離開地面,再向后拉動陸地船槳的手把至靠近胸部的部位后向上抬起手把使陸地船槳下面部分的觸地轉動器與地面接觸,再向前推動手把,向前推動手把的作用力傳遞給地面時,地面的反作用力傳遞給陸地船槳,陸地船槳再傳遞到槳撐上形成向前的推力,傳遞到槳撐上的向前的推力推動船體向前移動;船體在向前移動時,船體帶動萬向行駛輪的輪架自動轉動而使輪架的軸承位部分在前、固定在輪架上的滾輪在后,并使滾輪在地面上滾動而減少行駛阻力;當推動手把的雙手推動到最前面時,再次下壓手把而使陸地船槳的下端離開地面,如此周而復始的下壓手把、向后拉動手把、向上抬起手把和向前推動手把,實現陸地上向前劃船;在觸地轉動器的下端與地面接觸時,觸地轉動器繞固定在下把桿下端的連接銷轉動,繼而使觸地轉動器的正面的下面寬的部分與地面接觸而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在向前劃動的過程中需要改變行駛的方向時,加大左手向前的推力、船體的船頭則向右擺動,加大右手向前的推力、船體的船頭則向左擺動。向后倒退劃船時,在船體中的站姿和握手把的方式與劃船前進時的站姿和握手把的方式一樣,先下壓手把使陸地船槳的下端離開地面,再向前推動手把至最前面的位置時抬起手把使陸地船槳的下端與地面接觸后,再拉動手把,拉動手把的力傳遞給地面,地面的反作用力傳遞給陸地船槳,陸地船槳再傳遞到槳撐上拉動船體后退;船體在后退時,船體帶動萬向行駛輪的輪架自動轉動而使輪架的軸承位部分在后、固定在輪架上的滾輪在前,并使滾輪在地面上滾動而減少后退的阻力;當推動手把的雙手拉動到胸前時,再次下壓手把而使陸地船槳的下端離開地面,如此周而復始的下壓手把、向前推動手把、向上抬起手把和把向后拉動手,實現陸地上向后倒劃船。在向后劃動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后退的方向時,加大左手向后的拉力、船體的船尾則向右擺動,加大右手向后的拉力、船體的船尾則向左擺動。在劃船鍛煉的過程中,在推動或拉動手把時,人的上身部分隨手把的前移或后退而自然地做身體的前后運動,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在休閑劃船和娛樂劃船的過程中,在推動或拉動手把時,人的上身部分不隨手把的前移或后退而不做身體的前后運動,或者,人的上身部分隨手把的前移或后退而自然地做身體的前后運動。
船體在前進或后退的過程中需要停下來時,用腳踏在制動壓柄的柄部的上面下壓制動壓柄,制動壓柄克服回位彈簧的外張力后繼續下行推動地面接觸器下行與地面接觸而產生摩擦力,地面接觸器與地面接觸時產生的摩擦力阻止了船體前進或后退,起到了制動的作用。需要解除制動時,松開壓在制動壓柄的柄部上的腳,地面接觸器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回位而解除制動。
為了減小觸地轉動器在轉動時的摩擦阻力和實現自由轉動的目的,所述的滑轉片和滑轉墊片都是平面滑轉軸承或兩張以上的墊片組合在一起的組合體,組合在一起的墊片之間能夠相互滑轉;所述的滑轉套是管式的直套或管式滑轉軸承,管式滑轉軸承與工業上使用的直線軸承(又名:導軌軸承)的結構相同。
所述的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的劃船方式與船在水中的劃船方式一樣,采用雙手對左右兩邊的陸地船槳的用力的大小不均來控制行駛的方向,船行駛的方向是偏向對陸地船槳用力的大的一邊的相反方向,即船行駛的方向是偏向對陸地船槳用力的小的一邊。
所述的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的實用性強,既能夠用于娛樂和休閑的人在陸地上劃船取樂,也能夠作為人們日常的體育鍛煉工具,還能夠用于陸地劃船比賽,也還能夠作為旅游景點的觀光的交通工具。
為了使船體在地面上行駛時平穩,采用萬向行駛輪承擔船體及其承載的重量。
為了使在陸地上劃行的船在陸地上有水中的氣息,在船體的底部固定有桅桿,在桅桿上掛有能夠升降的風帆;在行駛中遇到逆風時降下風帆降低阻力,在行駛中遇到順風時升起風帆增加行駛的動力和減少駕船人的體力付出。在船體的底部沒有固定桅桿時,也不會影響在陸地上劃行的船的自身形象和品質。
為了使在陸地上劃行的船的外形美觀和大氣,在船體的上面制造有龍頭、龍身和龍尾而成為龍船或在船體的上面制造有鳳頭、鳳身和鳳尾而成為鳳船或在船體的上面制造有房頂、房圈而成為房船。在船體的上面沒有制造龍頭、龍身和龍尾或沒有制造鳳頭、鳳身和鳳尾或沒有制造房頂、房圈時,也不會影響在陸地上劃行的船的自身形象和品質。
為了使在陸地上劃行的船的外觀大方,在船體的表面上雕刻有圖案或繪制有圖案。
為了使在陸地上劃行的船的結構簡潔和增加視野的角度,在船體的上面有或沒有裝飾的物件或圖案。
一種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制造時,船體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陸地船槳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槳撐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萬向行駛輪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圍邊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
所述的船體制造成為與水中劃行行駛的船的船體的形狀和結構一致,船體的底部制造成為平底,船體的兩側制造成為船舷。
所述的萬向行駛輪制造成為固定座、平面滑轉軸承或錐形軸承、輪架、軸銷、滾輪幾個部分;所述的輪架的上部與中部交匯處以下的部分制造成為夾式的倒U形片狀或輪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制造成為彎曲的方柱狀,輪架的下面部分制造有軸銷孔、上面部分有軸承位,輪架的下面部分的軸銷孔處的豎向中心線與輪架的上面部分的軸承位的豎向中心線平行而不在同一直線上;在軸銷孔內安裝有軸銷,滾輪通過軸銷安裝在輪架的下端,輪架的上面部分的軸承位上套有平面滑轉軸承或錐形軸承;在固定座的下面一面有軸承安裝孔,平面滑轉軸承的軸承座圈或錐形軸承的軸承座圈固定在軸承安裝孔中;所述的輪架的上部與中部交匯處以下的部分制造成為夾式的倒U形片狀時,軸銷安裝在輪架的倒U形片的下面部分的兩邊的夾片上,滾輪通過軸銷安裝在倒U形片的兩邊的夾片內;所述的輪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制造成為彎曲的方柱狀時,軸銷伸出輪架的兩邊,滾輪安裝在輪架兩邊的軸銷上。所述的平面滑轉軸承與汽車的在轉向節下面的、套裝在轉向立軸銷上的平面滑轉軸承的結構一樣。所述的錐形軸承是帶有錐度的滾柱軸承,是工業上常用的軸承。
所述的陸地船槳制造成為使船體前進或后退的人工動力槳,制造成為手把、上把桿、軸承桿、下把桿、連接銷、觸地轉動器、滑轉片、滑轉墊片幾個部分;所述的手把固定在上把桿的上端,上把桿的下端和下把桿的上端通過軸承桿連接,在下把桿的下端固定有連接銷,連接銷連接下把桿的下端和觸地轉動器的上端,在下把桿的下端與觸地轉動器的上端之間安裝有滑轉片或沒有安裝滑轉片,觸地轉動器在連接銷上與下把桿能夠相互轉動;所述的連接銷穿過觸地轉動器的轉動孔后伸入橫孔內再穿過滑轉墊片,在連接銷穿過滑轉墊片后露出橫孔的部分上用螺母固定或插入開口銷固定。
所述的觸地轉動器制造成為上下兩部分,觸地轉動器的上面部分制造成為柱體形狀,觸地轉動器的下面部分的正面制造成為上面窄、下面寬,觸地轉動器的下面部分的側面制造成為上面厚、下面薄的形狀;在觸地轉動器的上面部分的豎向的中心線處制造有轉動孔,連接銷在轉動孔內能夠自由轉動;在觸地轉動器的上面部分與觸地轉動器的下面部分的交匯處的橫向的中心部位制造有洞穿的橫孔,轉動孔與橫孔相通。
手把與上把桿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或者分開制造后再組合一起。軸承桿制造成為單獨的單元體,或者,軸承桿與上把桿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或軸承桿與下把桿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所述的軸承桿制造成為單獨的單元體時,軸承桿的兩端制造有螺紋,軸承桿通過螺紋連接上把桿和下把桿;所述的軸承桿與上把桿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時,軸承桿的下端制造有螺紋,軸承桿通過螺紋連接下把桿;所述的軸承桿與下把桿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時,軸承桿的上端制造有螺紋,軸承桿通過螺紋連接上把桿。
連接銷與下把桿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或者分開制造后再組合一起;連接銷與下把桿分開制造后再組合一起時,下把桿的下端制造有鑲入孔或螺紋孔;下把桿的下端制造有鑲入孔時,連接銷與鑲入孔采用過盈配合;下把桿的下端制造有螺紋孔時,連接銷的上端制造有螺紋,連接銷與鑲入孔采用螺紋配合。
為了減小觸地轉動器在轉動時的摩擦阻力和實現自由轉動的目的,滑轉片和滑轉墊片制造成為平面滑轉軸承,或者,制造成為兩張以上的墊片組合在一起的組合體;滑轉套制造成為管式的直套或管式滑轉軸承。
槳撐制造成為傳送動力給船體的動力傳遞桿,支撐和連接陸地船槳;槳撐的下端固定在船體兩側的船舷上、上端固定有安裝任意轉動軸承或球形套的安裝環圈。
圍邊制造成為固定在船體的底部或固定在船體的下面部分遮擋萬向行駛輪和地面接觸器的保護圈體。
任意轉動軸承制造成為軸承的轉動中心線與軸承座圈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或不在同一直線上,任意轉動軸承制造的結構與工業設備上使用的萬向軸承的結構一致。
球轉套制造成為球轉座、球形套和球形滑轉襯套三部分,在球轉座內安裝有球形套和球形滑轉襯套,球形滑轉襯套在球轉座與球形套之間;所述的球轉座的內部制造成為球形腔體,球轉座的兩端制造有孔穿過球轉座的內部的球形空心腔體;所述的球形滑轉襯套的外形制造成為光滑的、有穿過孔的外球形面,球形滑轉襯套的內部制造成為光滑的、有穿過孔的內球形面,所述的穿過孔制造成為從球體的中心穿過的通孔;所述的球形套制造成為有從球體的中心穿過的通孔的球體;所述的球形套在球轉座內能夠任意轉動和繞球形套的中心任意擺動。
制動器制造成為制動壓柄、回位彈簧和地面接觸器三部分,制動壓柄的下端穿過回位彈簧后與地面接觸器的上面一面固定連接;制動器安裝在船體上時,回位彈簧的上端頂壓在制動壓柄的柄部,下端壓在制動孔部位的船體底部的上面一面。所述的制動壓柄制造成為上面有柄部、下面有桿部的連體桿,柄部比桿部的外形大,桿部不柄部長;所述的回位彈簧制造成為螺旋彈簧;所述的地面接觸器采用耐磨的材料制造成為與地面接觸的耐磨體。
在船體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行駛輪,在靠近槳撐的前邊的船體的底部有制動孔,在船體內有制動器的制動壓柄穿過回位彈簧和制動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與制動器的地面接觸器連接,在安裝萬向行駛輪和地面接觸器的船體底部的外圍固定有圍邊,在船體兩側的船舷上固定有槳撐,在槳撐的上端固定有軸承安裝環圈,軸承安裝環圈的內孔中安裝有任意轉動軸承,陸地船槳通過軸承桿穿過任意轉動軸承的內轉動軸套后固定在槳撐上端的任意轉動軸承內。
所述的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的結構簡潔、制造和使用方便,劃船的方式與水中劃船的方式一樣;在陸地上休閑、娛樂、代步、觀光和鍛煉身體時劃船安全,不會出現翻船和溺水的現象;適合各種年齡的人休閑、娛樂、代步、觀光和鍛煉身體,產業化的市場前景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的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2是萬向行駛輪的主視圖的外觀示意圖。
圖3是萬向行駛輪的左視圖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陸地船槳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5是觸地轉動器的左視圖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觸地轉動器的主視圖的外觀示意圖。
圖中所示:船體1、圍邊2、萬向行駛輪3、槳撐4、軸承安裝環圈5、陸地船槳6、滾輪7、軸銷8、輪架9、固定座10、平面滑轉軸承11、手把12、上把桿13、軸承桿14、下把桿15、連接銷16、觸地轉動器17、橫孔18、滑轉墊片19、轉動孔20、制動壓柄21、地面接觸器22、回位彈簧23。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主要包括船體1、陸地船槳6、槳撐4、任意轉動軸承或球轉套、萬向行駛輪3、制動器、圍邊2;
所述的船體1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行駛輪3,在靠近槳撐4的前邊的船體1的底部有制動孔,在船體1內有制動器的制動壓柄21穿過回位彈簧23和制動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與制動器的地面接觸器22連接,在安裝萬向行駛輪3和地面接觸器22的船體1的底部的外圍固定有圍邊2,在船體1兩側的船舷上固定有槳撐4,在槳撐4的上端固定有軸承安裝環圈5,在軸承安裝環圈5的內孔中安裝有任意轉動軸承或球轉套,陸地船槳6通過軸承桿14穿過任意轉動軸承的內轉動軸套后或穿過球轉套的球形套后固定在槳撐4上端的任意轉動軸承內或固定在槳撐4上端的球轉套內。
在制造時,船體1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陸地船槳6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槳撐4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萬向行駛輪3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圍邊2采用金屬、塑料、橡膠、尼龍和木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制造。
所述的船體1制造成為與水中劃行行駛的船的船體1的形狀和結構一致,船體1的底部制造成為平底,船體1的兩側制造成為船舷。
所述的萬向行駛輪3制造成為固定座10、平面滑轉軸承11或錐形軸承、輪架9、軸銷8、滾輪7幾個部分;所述的輪架9的上部與中部交匯處以下的部分制造成為夾式的倒U形片狀或輪架9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制造成為彎曲的方柱狀,輪架9的下面部分制造有軸銷孔、上面部分有軸承位,輪架9的下面部分的軸銷孔處的豎向中心線與輪架9的上面部分的軸承位的豎向中心線平行而不在同一直線上;在軸銷孔內安裝有軸銷8,滾輪7通過軸銷8安裝在輪架9的下端,輪架9的上面部分的軸承位上套有平面滑轉軸承11或錐形軸承;在固定座10的下面一面有軸承安裝孔,平面滑轉軸承11的軸承座圈或錐形軸承的軸承座圈固定在軸承安裝孔中;所述的輪架9的上部與中部交匯處以下的部分制造成為夾式的倒U形片狀時,軸銷8安裝在輪架9的倒U形片的下面部分的兩邊的夾片上,滾輪7通過軸銷8安裝在倒U形片的兩邊的夾片內;所述的輪架9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制造成為彎曲的方柱狀時,軸銷8伸出輪架9的兩邊,滾輪7安裝在輪架9兩邊的軸銷8上。
所述的陸地船槳6制造成為使船體1前進或后退的人工動力槳,制造成為手把12、上把桿13、軸承桿14、下把桿15、連接銷16、觸地轉動器17、滑轉片、滑轉墊片19幾個部分;所述的手把12固定在上把桿13的上端,上把桿13的下端和下把桿15的上端通過軸承桿14連接,在下把桿15的下端固定有連接銷16,連接銷16連接下把桿15的下端和觸地轉動器17的上端,在下把桿15的下端與觸地轉動器17的上端之間安裝有滑轉片或沒有安裝滑轉片,觸地轉動器17在連接銷16上與下把桿15能夠相互轉動;所述的連接銷16穿過觸地轉動器17的轉動孔20后伸入橫孔18內再穿過滑轉墊片19,在連接銷16穿過滑轉墊片19后露出橫孔18的部分上用螺母固定或插入開口銷固定。
所述的觸地轉動器17制造成為上下兩部分,觸地轉動器17的上面部分制造成為柱體形狀,觸地轉動器17的下面部分的正面制造成為上面窄、下面寬,觸地轉動器17的下面部分的側面制造成為上面厚、下面薄的形狀;在觸地轉動器17的上面部分的豎向的中心線處制造有轉動孔20,連接銷16在轉動孔20內能夠自由轉動;在觸地轉動器17的上面部分與觸地轉動器17的下面部分的交匯處的橫向的中心部位制造有洞穿的橫孔18,轉動孔20與橫孔18相通。
手把12與上把桿13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或者分開制造后再組合一起。軸承桿14制造成為單獨的單元體,或者,軸承桿14與上把桿13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或軸承桿14與下把桿15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所述的軸承桿14制造成為單獨的單元體時,軸承桿14的兩端制造有螺紋,軸承桿14通過螺紋連接上把桿13和下把桿15;所述的軸承桿14與上把桿13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時,軸承桿14的下端制造有螺紋,軸承桿14通過螺紋連接下把桿15;所述的軸承桿14與下把桿15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時,軸承桿14的上端制造有螺紋,軸承桿14通過螺紋連接上把桿13。
連接銷16與下把桿15制造成為一個整體,或者分開制造后再組合一起;連接銷16與下把桿15分開制造后再組合一起時,下把桿15的下端制造有鑲入孔或螺紋孔;下把桿15的下端制造有鑲入孔時,連接銷16與鑲入孔采用過盈配合;下把桿15的下端制造有螺紋孔時,連接銷16的上端制造有螺紋,連接銷16與鑲入孔采用螺紋配合。
為了減小觸地轉動器17在轉動時的摩擦阻力和實現自由轉動的目的,滑轉片和滑轉墊片19制造成為平面滑轉軸承11,或者,制造成為兩張以上的墊片組合在一起的組合體;滑轉套制造成為管式的直套或管式滑轉軸承,管式滑轉軸承與工業上使用的直線軸承(又名:導軌軸承)的結構相同。
槳撐4制造成為傳送動力給船體1的動力傳遞桿,支撐和連接陸地船槳6;槳撐4的下端固定在船體1兩側的船舷上、上端固定有安裝任意轉動軸承或球形套的安裝環圈5。
圍邊2制造成為固定在船體1的底部或固定在船體1的下面部分遮擋萬向行駛輪3和地面接觸器17的保護圈體。
任意轉動軸承制造成為軸承的轉動中心線與軸承座圈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或不在同一直線上,任意轉動軸承制造的結構與工業設備上使用的萬向軸承的原理和結構一致。
球轉套制造成為球轉座、球形套和球形滑轉襯套三部分,在球轉座內安裝有球形套和球形滑轉襯套,球形滑轉襯套在球轉座與球形套之間;所述的球轉座的內部制造成為球形腔體,球轉座的兩端制造有孔穿過球轉座的內部的球形空心腔體;所述的球形滑轉襯套的外形制造成為光滑的、有穿過孔的外球形面,球形滑轉襯套的內部制造成為光滑的、有穿過孔的內球形面,所述的穿過孔制造成為從球體的中心穿過的通孔;所述的球形套制造成為有從球體的中心穿過的通孔的球體;所述的球形套在球轉座內能夠任意轉動和繞球形套的中心任意擺動。
制動器制造成為制動壓柄21、回位彈簧23和地面接觸器22三部分,制動壓柄21的下端穿過回位彈簧23后與地面接觸器22的上面一面固定連接;制動器安裝在船體1上時,回位彈簧23的上端頂壓在制動壓柄21的柄部,下端壓在制動孔部位的船體1底部的上面一面。所述的制動壓柄21制造成為上面有柄部、下面有桿部的連體桿,柄部比桿部的外形大,桿部不柄部長;所述的回位彈簧23制造成為螺旋彈簧;所述的地面接觸器22采用耐磨的材料制造成為與地面接觸的耐磨體。
所述的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的劃船方式與船在水中的劃船方式一樣,采用雙手對左右兩邊的陸地船槳6的用力的大小不均來控制行駛的方向,船行駛的方向是偏向對陸地船槳6用力的大的一邊的相反方向,即船行駛的方向是偏向對陸地船槳6用力的小的一邊。
所述的陸地安全觀光游樂船的實用性強,既能夠用于娛樂和休閑的人在陸地上劃船取樂,也能夠作為人們日常的體育鍛煉工具,還能夠用于陸地劃船比賽,也還能夠作為旅游景點的觀光的交通工具。
在搖動陸地船槳6產生的動力推動船體1前進或拉動船體1后退時,船體1帶動萬向行駛輪3的滾輪7在地面上滾動,此時,輪架9的軸承位部分在輪架9的軸銷孔處的前進方向的前面或后退方向的后面。
劃船時,雙腳一前一后的站立,后腳在槳撐4的連線的后面,前腳的腳尖在槳撐4的連線上;雙手同時握住固定在船舷兩側的陸地船槳6的手把12,左手握固定在船舷右側的槳撐4上的陸地船槳6的手把12,右手握固定在船舷左側的槳撐4上的陸地船槳6的手把12;雙手同時用力,先下壓手把12使陸地船槳6的下端離開地面,再向后拉動陸地船槳6的手把12至靠近胸部的部位后向上抬起手把12使陸地船槳6下面部分的觸地轉動器17與地面接觸,再向前推動手把12,向前推動手把12的作用力傳遞給地面時,地面的反作用力傳遞給陸地船槳6,陸地船槳6再傳遞到槳撐4上形成向前的推力,傳遞到槳撐4上的向前的推力推動船體1向前移動;船體1在向前移動時,船體1帶動萬向行駛輪3的輪架9自動轉動而使輪架9的軸承位部分在前、固定在輪架9上的滾輪7在后,并使滾輪7在地面上滾動而減少行駛阻力;當推動手把12的雙手推動到最前面時,再次下壓手把12而使陸地船槳6的下端離開地面,如此周而復始的下壓手把12、向后拉動手把12、向上抬起手把12和向前推動手把12,實現陸地上向前劃船;在觸地轉動器17的下端與地面接觸時,觸地轉動器17繞固定在下把桿15下端的連接銷16轉動,繼而使觸地轉動器17的正面的下面寬的部分與地面接觸而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在向前劃動的過程中需要改變行駛的方向時,加大左手向前的推力、船體1的船頭則向右擺動,加大右手向前的推力、船體1的船頭則向左擺動。向后倒退劃船時,在船體1中的站姿和握手把12的方式與劃船前進時的站姿和握手把12的方式一樣,先下壓手把12使陸地船槳6的下端離開地面,再向前推動手把12至最前面的位置時抬起手把12使陸地船槳6的下端與地面接觸后,再拉動手把12,拉動手把12的力傳遞給地面,地面的反作用力傳遞給陸地船槳6,陸地船槳6再傳遞到槳撐4上拉動船體1后退;船體1在后退時,船體1帶動萬向行駛輪3的輪架9自動轉動而使輪架9的軸承位部分在后、固定在輪架9上的滾輪7在前,并使滾輪7在地面上滾動而減少后退的阻力;當推動手把12的雙手拉動到胸前時,再次下壓手把12而使陸地船槳6的下端離開地面,如此周而復始的下壓手把12、向前推動手把12、向上抬起手把12和把向后拉動手,實現陸地上向后倒劃船。在向后劃動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后退的方向時,加大左手向后的拉力、船體1的船尾則向右擺動,加大右手向后的拉力、船體1的船尾則向左擺動。在劃船鍛煉的過程中,在推動或拉動手把12時,人的上身部分隨手把12的前移或后退而自然地做身體的前后運動,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在休閑劃船和娛樂劃船的過程中,在推動或拉動手把12時,人的上身部分不隨手把12的前移或后退而不做身體的前后運動,或者,人的上身部分隨手把12的前移或后退而自然地做身體的前后運動。
船體1在前進或后退的過程中需要停下來時,用腳踏在制動壓柄21的柄部的上面下壓制動壓柄21,制動壓柄21克服回位彈簧23的外張力后繼續下行推動地面接觸器22下行與地面接觸而產生摩擦力,地面接觸器22與地面接觸時產生的摩擦力阻止了船體1前進或后退,起到了制動的作用。需要解除制動時,松開壓在制動壓柄21的柄部上的腳,地面接觸器在回位彈簧23的作用下回位而解除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