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滑板車后輪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普通滑板車、電動滑板車、折疊滑板車在后輪處沒有獨立的減震機構,在騎行使用的時候沒有減震效果。減震設備都用于附帶加配的座椅上。這種裝置首先不能很好的提供減震效果,沒有從更直接的地方去著手減震。其次,附加的設備會使得整個車體變得更為龐大,重量過大使車整體顯得更加笨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滑板車后輪減震裝置,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新型滑板車后輪減震裝置,包括上安裝板、下安裝板和位于所述上、下安裝板之間的多個減震彈簧,所述減震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上安裝板和所述下安裝板上,所述上安裝板上具有相對設置的兩根導向螺栓,所述導向螺栓的上端固定于所述上安裝板上,所述下安裝板上具有能使所述導向螺栓的下端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導向螺栓之間滑動連接,所述導向螺栓的下部具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能與所述下安裝板的底面抵觸。
進一步,所述上安裝板和所述下安裝板之間具有三個減震彈簧,所述三個減震彈簧呈等腰三角形排布。
進一步,還包括多個導向組件,每個所述導向組件對應一個減震彈簧,所述導向組件包括導向套管和導向柱,所述導向套管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安裝板上,所述導向柱的上端于所述上安裝板上,所述導向柱的下端從所述導向套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導向套管中,所述導向套管、所述導向柱和所述減震彈簧同軸線。
進一步,所述導向柱為上大下小的圓錐體,所述導向柱的側壁緊靠所述導向柱下端面處繞其軸線均布多個導向塊,所述導向塊的外端面與所述導向套管的內壁抵近。
進一步,所述下安裝板上位于所述導向套管內的位置上具有橡膠靜音墊,所述橡膠靜音墊能與所述導向柱的底面抵觸。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更加方便;具有裝置簡單,加工成本低、舒適程度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裝置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后視圖;
圖3是彈簧單元裝置示意圖;
圖4是導向組件半剖裝置示意圖;
圖中:1-上安裝板;2-下安裝板;3-減震彈簧;4-導向螺栓;5-導向組件;6-導向套管;7-導向柱;8-導向塊;9-橡膠靜音墊;10-限位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滑板車后輪減震裝置,包括上安裝板1、下安裝板2和位于上、下安裝板2之間的多個減震彈簧3,減震彈簧3的兩端分別固定于上安裝板1和下安裝板2上,上安裝板1上具有相對設置的兩根導向螺栓4,導向螺栓4的上端固定于上安裝板1上,下安裝板2上具有能使導向螺栓4的下端穿過的通孔,通孔與導向螺栓4之間滑動連接,導向螺栓4的下部具有限位螺母10,限位螺母10能與下安裝板2的底面抵觸。
該減震裝置安裝于滑板車后輪處,其中上安裝板1固定于滑板車踏板上,下安裝板2與滑板車的后輪架固定,減震彈簧3起到減震的作用。導向螺栓4的設置起到導向的作用,其中限位螺母10起到限制減震彈簧3拉伸長度的作用,避免減震彈簧3過渡拉伸造成的彈性失效。
上安裝板1和下安裝板2之間具有三個減震彈簧3,三個減震彈簧3呈等腰三角形排布。該排布方式使受力更均勻,不會產生單面長期受力,提高減震機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還包括多個導向組件5,每個導向組件5對應一個減震彈簧3,導向組件5包括導向套管6和導向柱7,導向套管6的下端固定于下安裝板2上,導向柱7的上端于上安裝板1上,導向柱7的下端從導向套管6的上端伸入導向套管6中,導向套管6、導向柱7和減震彈簧3同軸線。
導向柱7為上大下小的圓錐體,導向柱7的側壁緊靠導向柱7下端面處繞其軸線均布多個導向塊8,導向塊8的外端面與導向套管6的內壁抵近。圓錐體結構導向塊8的設置減少了導向柱7側壁與導向套管6內壁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小兩者之間在相對滑動時因摩擦而產生的噪音。
下安裝板2上位于導向套管6內的位置上具有橡膠靜音墊9,橡膠靜音墊9能與導向柱7的底面抵觸。橡膠靜音墊9的設置可以減小導向柱7與下安裝板2碰撞產生的噪音。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