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嬰兒車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采用鎂合金材料構件的嬰兒車。
背景技術:
目前嬰兒車越來越朝著質量輕、便于攜帶的方向發展,現有技術中的嬰兒車采用鋁合金或者鋁管來制作嬰兒車骨架結構,鋁合金構件雖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但是由于可折疊的嬰兒車除了要求達到一定的結構強度,還要求嬰兒車的整體重量越輕越好。組成可折疊嬰兒車骨架的構件數量較多,導致其骨架材料雖為鋁合金卻依然偏重,不方便隨身攜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嬰兒車重量偏重,不方便攜帶的缺點,提供了一種采用鎂合金材料構件的嬰兒車,并對上述構件的與嬰兒車其它結構的連接方式、嬰兒車的折疊方式等作出了改進。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嬰兒車,包括鎂合金前腳組、鎂合金后腳組,還包括鎂合金上連接件,所述的鎂合金上連接件包括轉動關節,所述的轉動關節與上連接件為一體成型,鎂合金前腳組、鎂合金后腳組均連接在轉動關節上,鎂合金前腳組、鎂合金后腳組與轉動關節之間能夠相互轉動。
作為優選,還包括內飾板,所述的內飾板固定在后腳組、上連接件內側。
作為優選,后腳組、上連接件上均設有螺絲座,內飾板上設有螺絲孔。
作為優選,鎂合金上連接件上還設有側扶手轉軸,還包括側扶手,所述的側扶手能夠繞側扶手轉軸轉動。
作為優選,鎂合金后腳組的下端還固定設有后腳座,嬰兒車的后輪安裝在所述的后腳座上,所述的后腳組伸入后腳座內,鎂合金后腳組上固定設有插頭,還包括支撐管,所述的插頭伸入所述的支撐管內。
作為優選,鎂合金上連接件上鉸接有拉桿,鎂合金前腳組上鉸接有前連桿,鎂合金后腳組上鉸接有后連桿,所述的拉桿與前連桿、后連桿相連,轉動關節上鉸接有座位支桿,還包括帶動連桿,所述的帶動連桿兩端分別連接在座位支桿和前連桿上,座位支桿與轉動關節之間連接有轉動銷,拉桿抵靠在所述的轉動銷上。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在保證了嬰兒車骨架結構強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減輕了嬰兒車的重量,嬰兒車可折疊,使嬰兒車更加便于攜帶,同時鎂合金鑄件也使嬰兒車更加新穎和美觀。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外形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正視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4是圖3沿A-A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5也是實施例1的外形示意圖。
圖6是后腳組與后腳座的連接示意圖。
圖7也是實施例1的外形示意圖。
圖8是圖7中Ⅰ處的局部示意圖。
圖9是圖5中Ⅱ處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嬰兒車,如圖1、圖2、圖5、圖7所示,包括前腳組1、后腳組2,前腳組1、后腳組2均為鎂合金壓壓鑄成型。還包括上連接件3,所述的上連接件3也為鎂合金壓鑄成型。
所述的上連接件3包括轉動關節4,所述的轉動關節4與上連接件3為一體壓鑄成型,前腳組1、后腳組2均連接在轉動關節4上,前腳組1、后腳組2與轉動關節4之間能夠相互轉動。
如圖3、圖4所示,還包括內飾板6,所述的內飾板6固定在后腳組2、上連接件3內側。如圖6所示,后腳組2、上連接件3上均設有螺絲座8,內飾板6上設有螺絲孔。螺絲穿過螺絲孔連接在螺絲座8上將內飾板6固定。
如圖7、圖8所示,上連接件3上還設有側扶手轉軸9,還包括側扶手10,所述的側扶手10能夠繞側扶手轉軸9轉動。
后腳組2的下端還固定設有后腳座11,嬰兒車的后輪安裝在所述的后腳座11上,所述的后腳組2伸入后腳座11內。后腳組上固定設有插頭7,還包括支撐管5,所述的插頭7伸入所述的支撐管5內。
如圖4、圖9所示,鎂合金上連接件3上鉸接有拉桿12,鎂合金前腳組1上鉸接有前連桿14,鎂合金后腳組2上鉸接有后連桿13,所述的拉桿12、前連桿14和后連桿13連接于同一點,轉動關節4上鉸接有座位支桿16,還包括帶動連桿15,所述的帶動連桿15兩端分別連接在座位支桿16和前連桿14上,座位支桿16與轉動關節4之間連接有轉動銷,拉桿12抵靠在所述的轉動銷上。
拉桿12繞所述的轉動銷發生轉動,帶動前連桿14和后連桿13,使鎂合金前腳組1、鎂合金后腳組2互相靠攏,同時前連桿14帶動座位支桿16靠攏,嬰兒車骨架即實現折疊。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