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輸車,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活動頂壓側簾式運輸車。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運輸瓶裝、箱裝類飲料及食品等貨物時,多采用廂車,運輸過程中車廂內空間封閉,防止貨物受曬和受損,但是,這類運輸車存在如下問題:
運輸過程中貨物搖晃,對車廂側壁的壓迫力大,容易造成車廂損壞。
其次,車廂內部空間固定,裝不滿或裝不下的情況時有發生,適用性低。
再次,車廂結構強度要求高,導致整車裝備質量過大,即載質量利用系數低,運營效率不高。
再次,裝卸效率低、成本高。貨物須人力搬運,裝卸時間長,費用大。
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設計科學、運輸貨物穩定、側簾受壓小、整車質量輕的活動頂壓側簾式運輸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活動頂壓側簾式運輸車,它包括車架和車廂,所述車廂的頂板內側面傾斜呈V型設置,所述車廂的底板內側傾斜呈V型設置。
基上所述,所述車架上端面呈V型設置,所述車廂的底板沿所述車架上端面鋪設。
基上所述,所述車架中部設置倒V型中限位支架。
基上所述,所述車廂的四角處設置豎向的導向滑道,所述車廂的頂板通過導柱配合安裝在所述導向滑道內。
基上所述,它還包括兩組油缸和油缸支架,分別布置在所述車廂內的前部和后部,每組中的所述油缸支架安裝在所述車廂的底板上,所述油缸的下端與對應的油缸支架鉸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桿與所述車廂的頂板鉸接。
基上所述,所述車廂的后部安裝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可沿滑道前后移動,所述滑道設置于所述底板上和/或所述頂板上,所述后支架上相對所述滑道設置鎖緊機構。
基上所述,它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車廂中部兩側的中支架,所述油缸支架固定在所述中支架上。
基上所述,它還包括安裝在所述頂板下側的桁架。
基上所述,所述頂板的左右兩側設置軌道,車廂兩側的簾布可沿對應側的軌道前后滑動,所述車廂上對應所述簾布設置固定裝置。
基上所述,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安裝在所述簾布前后兩端的篷桿,所述頂板上對應所述篷桿設置固定套管,所述篷桿的上端可穿入所述固定套管中,所述篷桿的下端與鎖手鉸接,鎖手處對應設置鎖扣。
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車廂底板呈V型,裝載貨物向中間靠攏,避免壓迫側簾,保證側簾的安全和使用壽命,頂部內側呈V型,與貨物整體形狀契合,并對貨物進行頂壓,貨物運輸過程中更加穩定。
2、車廂頂板可以上下移動,調整內部空間大小,適應不同種類的貨物。
3、后部的后支架能夠前后移動,將貨物壓緊,避免貨物晃動。
4、桁架保證了頂板的結構強度,簾布可前后移動,移開后方便叉車進行裝卸,解決裝卸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活動頂壓側簾式運輸車的結構示意圖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廂體頂板、底板和車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活動頂壓側簾式運輸車的頂板下壓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活動頂壓側簾式運輸車的頂板撐起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車架;2.車廂;3.頂板;4.底板;5.車架上端面;6.簾布;7. 倒V型中限位支架;9.導柱;10.油缸;11.油缸支架;12.活塞桿;13.后支架;14.中支架;15.桁架;16.篷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活動頂壓側簾式運輸車,它包括車架1和車廂2,所述車廂2的頂板3內側面傾斜呈V型設置,所述車架上端面5呈V型設置,所述車廂的底板4沿所述車架上端面鋪設,使得所述車廂的底板4內側傾斜呈V型設置。貨物向內側聚攏,避免壓迫側簾,側簾受壓小,不易損壞,也不需要高強度結構,減輕了整車質量,提升了運載能力。
為避免車架改變帶來的結構不穩定的問題,所述車架中部設置倒V型中限位支架7,支撐上部的V型結構,整體結構更加牢固。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車廂2的四角處設置豎向的導向滑道,所述車廂的頂板通過導柱9配合安裝在所述導向滑道內。它還包括兩組油缸10和油缸支架11,分別布置在所述車廂2內的前部和后部,每組中的所述油缸支架11安裝在所述車廂2的底板4上,所述油缸10的下端與對應的油缸支架11鉸接,所述油缸10的活塞桿12與所述車廂2的頂板3鉸接。車廂2的頂板3可以上下移動,調整內部的裝載空間,適應不同種類的產品,在裝載完成后,調整頂板3高度,壓緊貨物,避免貨物的晃動。
如圖3和圖4所示,具體實現時,該運輸車在載貨車底盤上布置相關部件及控制單元;啟動車輛,接通取力器開關,按下操縱手柄上“舉升”按鈕,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伸出,頂板3舉升,按托盤裝載貨物;裝載后,按下操縱手柄“下降”按鈕,活塞桿收縮,頂板3下降并壓緊貨物;裝載完成后插入篷桿16,張緊側簾布并扣上鎖扣,完成裝載。反之,頂板3舉升后,完成卸貨。
所述車廂2的后部安裝后支架13,所述后支架13可沿滑道前后移動,所述滑道設置于所述底板4上和/或所述頂板3上,所述后支架13上相對所述滑道設置鎖緊機構。用于壓緊貨物,避免貨物晃動,跌落。
它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車廂2中部兩側的中支架14,所述油缸支架11固定在所述中支架14上。采用中支架14、后支架13的形式對貨物進行支撐,避免貨物傾倒,避免貨物對側簾造成損壞。
為增強頂板3的結構,在頂板3下側安裝桁架15,用以提高頂板3中縱梁的抗彎能力。
為了方便裝卸,在所述頂板3的左右兩側設置軌道,車廂兩側的簾布6可沿對應側的軌道前后滑動,所述車廂2上對應所述簾布6設置固定裝置,卸貨時拉開簾布6,實現叉車的直接裝卸,裝卸效率大大提升。
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安裝在所述簾布6前后兩端的篷桿16,所述頂板3上對應所述篷桿設置固定套管,所述篷桿16的上端可穿入所述固定套管中,所述篷桿16的下端與鎖手鉸接,鎖手處對應設置鎖扣,用于張緊簾布。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