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高可調性的自行車。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自行車類產品的研發及技術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后,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為環保的交通工具用來代步、出行,越來越多的人將自行車作為健身器材用來騎行鍛煉、自行車出游,由于環保以及交通的問題,自行車再度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居民喜愛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車行業的重心正從傳統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運動型、山地型、休閑型轉變,自行車是一種較普遍的運動、健身、休閑和娛樂性產品,目前,傳統的自行車,行駛效率低下,車型較大且笨重,跟不上社會發展腳步,滿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高可調性的自行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高可調性的自行車包括前輪、前軸、前輪支桿、連接固定器、固定桿、調節器、后輪支桿、固定器、活動軸、第一調節桿、軸承、第二調節桿、車座支桿、車座、后輪和后軸,所述前輪內安裝前軸,所述前軸上安裝固定前輪支桿,所述前輪支桿通過連接固定器與固定桿固定,所述固定桿通過調節器與后輪支桿固定連接,所述后輪支桿上安裝固定器,所述固定器通過活動軸與第一調節桿固定,且第一調節桿通過軸承與第二調節桿連接,所述第一調節桿上安裝車座支桿,所述車座支桿上安裝車座,所述后輪支桿與后輪連接,所述后輪內安裝后軸。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新型高可調性的自行車結構穩固,可靠性高,機構調節度較高,操控空間更大,并且新型高可調性的自行車操作簡單,運作平穩。
優選的:所述前輪支桿、固定桿、后輪支桿、第一調節桿以及第二調節桿共同組成該車車架機構。
優選的:所述第一調節桿以及第二調節桿使用高強度鋼材制成。
優選的:所述車座支桿為可調節支撐機構。
優選的:所述軸承為滾珠軸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前輪;2、前軸;3、前輪支桿;4、連接固定器;5、固定桿;6、調節器;7、后輪支桿;8、固定器;9、活動軸;10、第一調節桿;11、軸承;12、第二調節桿;13、車座支桿;14、車座;15、后輪;16、后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技術實現要素: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前輪1、前軸2、前輪支桿3、連接固定器4、固定桿5、調節器6、后輪支桿7、固定器8、活動軸9、第一調節桿10、軸承11、第二調節桿12、車座支桿13、車座14、后輪15和后軸16。其中,
前輪1內安裝前軸2,前軸2上安裝固定前輪支桿3,前輪支桿3通過連接固定器4與固定桿5固定,固定桿5通過調節器6與后輪支桿7固定連接,后輪支桿7上安裝固定器8,固定器8通過活動軸9與第一調節桿10固定,且第一調節桿10通過軸承11與第二調節桿12連接。
本實施例中,前輪支桿3、固定桿5、后輪支桿7、第一調節桿10以及第二調節桿12共同組成該車車架機構,且第一調節桿10以及第二調節桿12使用高強度鋼材制成,這樣設置,使該車結構更加穩固。
第一調節桿10上安裝車座支桿13,車座支桿13上安裝車座14。
軸承11為滾珠軸承,這樣設置,更方便潤滑,車座支桿13為可調節支撐機構,調節方便快捷。
后輪支桿7與后輪15連接,后輪15內安裝后軸16。
工作原理:在使用者使用新型高可調性的自行車作為代步交通工具使用時,新型高可調性的自行車需要在上路行駛前進行調整,前輪支桿3、固定桿5、后輪支桿7、第一調節桿10以及第二調節桿12共同組成該車車架機構,因此,通過調整前輪支桿3、固定桿5、后輪支桿7、第一調節桿10以及第二調節桿12,從而改變該車形態,同時,在通過車座支桿13調整車座14的相對位置,完成對該車的調整,該車能根據使用者要求變化跟中形態,使使用者使用時更加方便。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