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艇運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船艇拖車。
背景技術:
皮劃艇是一種常見的水上運動器材,由于其娛樂性強,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歡。目前,皮劃艇的搬運一般通過人工手動的方式,由于皮劃艇體積較大,人工手動的搬運方式不僅麻煩,而且也會造成皮劃艇表面劃花。
專利號為ZL201520138457.9(授權公告號為CN 204488837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皮劃艇推車》公開了一種用于運輸皮劃艇的工具,其包括車架和設置在車架上的兩個車輪,所述車架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車桿和橫桿,所述橫桿的兩端均設有用于放置皮劃艇的擱置臺,所述車桿上設有兩個固定板,所述的兩個固定板上均安裝有角度調節機構,所述角度調節機構包括固定塊以及設置在固定塊兩側且與固定塊轉動配合的調節旋鈕,所述調節旋鈕的外壁上設有卡槽,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把手以及設置在把手底部的兩根圓桿,所述的兩根圓桿的底端固定在固定塊兩側的調節旋鈕的卡槽中。使用時將皮劃艇放在擱置臺上,再根據皮劃艇的大小調節角度調節機構,轉動調節旋鈕到所需位置,并通過固定機構的把手將皮劃艇夾緊。
與傳統的人工手動搬運方式相比,上述專利中推車解放了人力,方便了皮劃艇的運輸,但是在使用該推車的過程中,皮劃艇放置在擱置臺上,僅通過固定機構的把手來夾持皮劃艇,固定不牢固;此外,雖然能通過上述角度調節機構來調節兩側把手的間距,進而來夾持不同大小的皮劃艇,但是兩側固定機構下端的圓桿之間的距離還是未能根據皮劃艇的規格來進行有效調整,即該推車僅能能對不同規格的皮劃艇的上部進行固定,未能從根本上對不同規格的皮劃艇進行夾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而提供一種能對皮劃艇進行有效固定,并能適用于不同規格皮劃艇的船艇拖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船艇拖車,包括連接軸和分別設置在該連接軸兩端的車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軸上套設有一對與皮劃艇分別連接的支撐組件,各支撐組件均能沿連接軸來回滑移;各支撐組件均包括支撐桿和支撐體,該支撐桿的一端通過一連接結構套設于連接軸并通過一調節件鎖定,另一端設置有上述支撐體,且該支撐體的一端為插入皮劃艇排水孔的插入部,另一端為將該支撐體限位在排水孔中并支撐皮劃艇的支撐部,并且,該支撐部上設置有供繩索穿過的通孔。
為使各支撐組件能更好地沿連接軸滑移,從而使該拖車能適用于不同規格的皮劃艇,作為優選,所述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支撐桿端部的連接套和沿連接軸長度方向凹設在連接軸表面的滑槽,上述連接套插套在連接軸上,并且該連接套的內壁上凸設有一與上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塊,該滑塊嵌裝于上述滑槽中而使所述連接套能沿連接軸來回滑移。
為使支撐桿能與連接軸更加穩固的連接,同時便于通過調節件對連接套進行調節,作為優選,所述調節件為調節旋鈕,該調節旋鈕包括旋鈕體和設置在該旋鈕體上的旋桿,所述連接軸的表面還凹設有一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連接槽,對應地,所述連接套的內壁上還凸設有與該連接槽相匹配的連接塊,上述連接塊嵌入連接槽中,而上述旋桿穿過連接套套壁和連接塊而連接軸相抵。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旋桿的自由端設置有塑膠墊塊,從而能增大旋桿端部與連接軸的接觸摩擦力,從而進一步增強連接套與連接軸的連接穩固性。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體包括支撐套和設置在該支撐套開口端的支撐片,所述支撐套的內部形成有供支撐桿插入的容腔,該容腔由支撐套的開口端向內延伸而成,該支撐套封閉端的截面與排水孔的大小相匹配,該封閉端形成上述插入部,該支撐套外表面的中下部彎折而使支撐套的截面由該彎折處向支撐套的開口端均勻遞增而形成上述支撐部。
為使支撐套能更加穩固地豎向插設于皮劃艇的排水孔中,作為優選,所述支撐套的外表面上豎向布設有環形凸條。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部的外側端沿向外延伸形成一凸臺,所述通孔開設在該凸臺上,從而能更加方便地通過在通孔中穿設繩索而捆綁固定皮劃艇。
為使車輪穩固地設置在連接軸的端部,作為優選,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對各車輪進行限位的限位組件,該限位組件包括設置在車輪內側的限位環和設置在車輪外側的限位鋼珠,所述限位環套設在連接軸上并通過螺栓固定,所述連接軸的兩側端部均為中空結構,各端部中均設置有帶上述限位鋼珠的彈片,而各端部的的軸壁上均開設有供該限位鋼珠穿出的限位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支撐體的插入部插入皮劃艇的排水孔中,支撐部將支撐體限位在排水孔中并能支撐皮劃艇,同時,支撐部上設置有供繩索穿過的通孔,因而可通過繩索對皮劃艇進行捆綁,從而能穩固地固定皮劃艇,此外,支撐桿的一端通過一連接結構套設于連接軸上并能沿連接軸來回滑移,從而能調節兩支撐桿之間的距離,進而使得該拖車能適用于不同規格大小的皮劃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船艇拖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船艇拖車局部結構分解圖;
圖3為圖2中Ⅰ的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船艇拖車穿設有繩索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船艇拖車使用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5所述,一種船艇拖車,包括連接軸1和分別設置在該連接軸1兩端的車輪2。本實施例中連接軸1為管件,其兩端分別設置有對各車輪2進行限位的限位組件,該限位組件包括設置在車輪2內側的限位環6和設置在車輪2外側的限位鋼珠71。其中,限位環6套設在連接軸1上并通過螺栓61固定,限位鋼珠71通過V型彈片7設置于連接軸1的端部,并通過開設在各端部管壁上的限位孔(未示出)外露而對車輪2進行限位。此外,連接軸1的兩端均蓋設有一端蓋13。
連接軸1上套設有一對與皮劃艇9分別連接的支撐組件3,各支撐組件3均包括支撐桿32和支撐體31,該支撐桿32的一端通過一連接結構套設于連接軸1上并通過一調節件鎖定,另一端設置有上述支撐體31。本實施例中,該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支撐桿32端部的連接套4和沿連接軸1長度方向凹設在連接軸1表面的滑槽11,為使連接套4與支撐桿32的連接更加穩固,本實施例中連接套4與支撐桿32焊接為一體。上述連接套4插套在連接軸1上,并且該連接套4的內壁上凸設有一與上述滑槽11相匹配的滑塊41,該滑塊41嵌裝于上述滑槽11中而使連接套4能沿連接軸1來回滑移,進而改變支撐桿32之間的間隔,使得該拖車能適用于不同規格大小的皮劃艇9。
為使連接套4與連接軸1連接穩固,上述調節件為調節旋鈕5,該調節旋鈕5包括旋鈕體51和設置在該旋鈕體51上的旋桿52,上述連接軸1的表面還凹設有一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連接槽12,對應地,連接套4的內壁上還凸設有與該連接槽12相匹配的連接塊42,上述連接塊42嵌入連接槽12中,而上述旋桿52穿過連接套4套壁和連接塊42而連接軸1相抵。進一步,旋桿52的端部設置有塑膠墊塊521,從而能增大旋桿52端部與連接軸1的接觸摩擦力,從而進一步增強連接套4與連接軸1的連接穩固性。
上述支撐體31的一端為插入皮劃艇排水孔90的插入部31a(本實施例中的排水孔90為沿皮劃艇9寬度方向設置的一對),另一端為將該支撐體31限位在排水孔90中并支撐皮劃艇9的支撐部31b。具體地,支撐體31包括支撐套312和設置在該支撐套312開口端的支撐片315,支撐套312的內部形成有供支撐桿32插入的容腔314,該容腔314由支撐套312的開口端向內延伸而成,即支撐桿32穿設支撐片315上的安裝孔316,然后由開口端穿入容腔314中并直至容腔314的頂端。該支撐套312封閉端的截面與排水孔90的大小相匹配,該封閉端形成上述插入部31a,優選地,上述容腔314的頂端延至支撐套312的封閉端。該支撐套312外表面的中下部彎折而使支撐套312的截面由該彎折處向支撐套312的開口端均勻遞增而形成上述支撐部31b。即使用狀態下,支撐套312的插入部31a插入排水孔90中,而支撐部31b從下端對支撐套312進行限位,從而使得支撐套312穩定地插設在排水孔90中。本實施例中,支撐片315蓋設在支撐套312的開口端,為使支撐體31結構牢固,可將支撐桿32與支撐片315在安裝孔處焊接為一體。本實施例中,為避免支撐套312在排水孔90中滑移,支撐套312的外表面上豎向布設有環形凸條313。此外,各支撐部31b的外側端沿均向外延伸形成一凸臺317,該凸臺317上開設有用于穿設繩索8的通孔311,使用時,將繩索8的兩端分別穿過兩支撐套312上的通孔311,并橫向圍設皮劃艇9,從而能從橫向捆綁皮劃艇9。
本實用新型中的船艇拖車的使用過程如下:根據待運輸皮劃艇9的規格大小(本實施例中為皮劃艇9的寬度大小)來調節兩支撐組件3之間的距離,調節完畢后,將該拖車置于皮劃艇9的下方,將拖車上的支撐套312分別插入對應的排水孔90中,并調整支撐套312位置,使得支撐套312穩固地插設在排水孔90中。最后,取一繩索8,將繩索8的兩端分別穿過各支撐套312上的通孔311后,橫向捆綁皮劃艇9,牽引皮劃艇9的一端即可在拖車車輪2的帶動下移動皮劃艇9,從而實現對皮劃艇9的運輸。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即本實施例中的拖車結構優選地適用于皮劃艇9上延其寬度方向成對設置的排水孔90。當然,除了上述實施方式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多種變形,例如:本實用新型中的拖車也可使其適用于皮劃艇9上延其長度方向設置的排水孔90,此時穿過通孔311的繩索8沿皮劃艇9長度方向縱向捆綁。所有采用等同技術手段替換實現的技術方案均被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