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把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折疊車把。
[
背景技術:
]
在現有技術中,折疊自行車、折疊電動車由于其便于攜帶,能夠解決短途出行以及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歡迎。折疊電動車,就是能夠通過折疊,縮小體積,實現便攜目的的交通工具,其各個部件通過設計者的巧妙發明設計都能夠進行折疊。
對于折疊車把而言,其不但需要考慮到折疊后的體積問題,還需要考慮到騎行時的安全問題,如,由于其存在彎折部件,如果其結構缺少穩定性,在騎行中由于施力而造成車把彎折,則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危及人身安全。
[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折疊車把的安全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一種折疊車把,包括第一把桿和第二把桿,第一把桿尾端固定有第一拼接部,第二把桿尾端固定有第二拼接部,第一和第二拼接部上均具有軸孔,第一和第二拼接部拼疊后通過軸孔套設在一車把轉軸上,第一和第二拼接部可繞車把轉軸旋轉帶動第一、第二把桿打開和合攏,第一拼接部在拼疊面上設置有多個組件槽,組件槽內均設置圓珠彈簧定位組件,第二拼接部在拼疊面的多個位置上設置有與圓珠彈簧定位組件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圓珠彈簧組件配合定位槽使把桿在打開和合攏后得到固定,第一拼接部的側面設置有第一卡槽,第二拼接部的側面設置有第二卡槽,第一把桿上設置有第一活動扳手,第二把桿上設置有第二活動扳手,在第一和第二把桿打開后,第一活動扳手的端頭卡接在第二卡槽中,第二活動扳手的端頭卡接在第一卡槽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卡槽上具有引導扳手端頭進入的斜坡。
該折疊車把還具有如下優化方案:
所述的車把轉軸頂部和底部設置有車把壓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拼接部被限制于兩個車把壓板之間的車把轉軸上。
所述的車把壓板上設置有照明組件。
所述的第一、第二把桿均設置有用于放置活動扳手的凹槽,所述的活動扳手包括扳片,支桿和彈簧,所述的支桿固定在凹槽內,扳片與支桿活動連接,扳片以支桿作為支點進行起扳,扳片的尾部與凹槽底部之間連接有彈簧。
所述的車把轉軸通過車把連接部與把立管連接。
所述的第一把桿和第二把桿尾端相對位置設置有頂絲,第一和第二把桿展開時,兩個把桿的頂絲以及第一、第二拼接部的側邊構成凹槽,所述的車把連接部上設有與該凹槽配合的凸筋。
所述的的車把連接部上設置有掛鉤。
所述的第一把桿和/或第二把桿上設置有剎車組件。
所述的彈簧定位組件包括彈簧和鋼珠。
所述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上下拼接,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拼接面可相對轉動。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折疊車把在折疊后能夠顯著縮小占用空間,在展開時,結構穩定,通過兩邊的扳手雙向鎖定車把,大大減小了由于誤操作而造成的騎行時折疊車把的松脫問題,增加的車把的穩定性,使折疊車的安全性大大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折疊車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一把桿、第一拼接部和車把轉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第二把桿、第二拼接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折疊車把折疊狀態示意圖;
圖5為疊車把的側視圖,
圖中101.第一把桿 102.第一活動扳手 103.定位槽 104.車把轉軸 105.第一拼接部 106.第二把桿 107.第二拼接部 108.第二卡槽 109.組件槽 110.軸孔 111.第二活動扳手 112.剎車組件 113.儀表盤 114.把立管 115.圓珠彈簧定位組件 116.凸筋 117.車把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于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和附圖僅用于解釋說明而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實施例中的折疊車把結構如下:
如圖1所示,主體結構包括第一把桿、第二把桿和把立管,其中,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把桿尾端固定有第一拼接部,第二把桿尾端固定有第二拼接部,第一和第二拼接部上均具有軸孔,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上下拼接,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拼接面可相對轉動。第一和第二拼接部拼疊后通過軸孔套設在一車把轉軸上,車把轉軸頂部和底部設置有車把壓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拼接部被限制于兩個車把壓板之間的車把轉軸上,這是對于車把在軸向上移動的限制,確保車把能夠在行駛中能夠穩定。第一和第二拼接部可繞車把轉軸旋轉帶動第一、第二把桿打開和合攏,在本實施例中,兩個把桿打開后呈180度,形成一直線的車把,在其他情況中,其也可以旋轉其他的角度,來縮小車把兩端之間的直線距離,適應不同年齡的人群。第一拼接部在拼疊面上設置有多個組件槽,組件槽內均設置圓珠彈簧定位組件,彈簧定位組件包括彈簧和鋼珠,這種圓珠彈簧定位組件在很多場合都可以見到,這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清楚的,在圖2中,展現了其主要結構,該結構只是為了展示方便在圖2中展現,其實際設置于第一拼接部內,其作用是增加阻尼和進行定位。第二拼接部在拼疊面的多個位置上設置有與圓珠彈簧定位組件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圓珠彈簧組件配合定位槽使把桿在打開和合攏后得到固定,在本實施例中即設置在能夠在兩個把手呈180度或者0度時進行定位,第一拼接部的側面設置有第一卡槽,第二拼接部的側面設置有第二卡槽,第一把桿上設置有第一活動扳手,第二把桿上設置有第二活動扳手,所述的第一、第二把桿均設置有用于放置活動扳手的凹槽,所述的活動扳手包括扳片,支桿和彈簧,所述的支桿固定在凹槽內,扳片與支桿活動連接,扳片以支桿作為支點進行起扳,扳片的尾部與凹槽底部之間連接有彈簧,用于扳片能夠與卡槽始終保持在卡接狀態,不至于松脫。在第一和第二把桿打開后,第一活動扳手的端頭卡接在第二卡槽中,第二活動扳手的端頭卡接在第一卡槽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卡槽上具有引導扳手端頭進入的斜坡。如圖5所示。
所述的車把轉軸通過車把連接部與把立管連接。第一把桿和第二把桿尾端相對位置設置有頂絲,第一和第二把桿展開時,兩個把桿的頂絲以及第一、第二拼接部的側邊構成凹槽,所述的車把連接部上設有與該凹槽配合的凸筋,該結構能夠使車把不至于整體移動,并且在左右車把體上方各安裝個頂絲,用來調整車把因制造公差帶來的間隙。
所述的車把壓板上設置有照明組件。所述的的車把連接部上設置有掛鉤。所述的第一把桿和/或第二把桿上設置有剎車組件。
雙手拉起左右車把扳手,此時左右車把即可上下旋轉,旋轉至最下端時,在彈簧和珠子的壓力下,會停止在下垂的位置。需要展開時,雙手抬起左右車把,旋轉一定角度后,左右車把總成中的小扳手就會自動落入左右車把體的鑲有金屬片的凹槽內,回到展開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