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上救生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上救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上遇險人員逃生的水上救生艙。
背景技術:
在水上作業、運輸,特別是航海作業中,由于氣候條件,經常會遇到各類觸礁、撞船、風暴或機械故障等意外原因導致沉船事故,現在的救生設備中,救生艇等因體積較大, 造價較高等原因,導致中小船只較少配備,而配備較多的是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用具,但救生衣、救生圈在風浪較大,溫度較低的海上,很難維持逃生者最低生存要求,救生艇與救生閥等設備在海洋中,極易傾覆,不能達到有效的保護遇險人員。進一步的,劇烈震動之后不久,巨浪呼嘯,以催骨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人們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的所有設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濤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灘上一片狼藉,到處都是殘木破板和人畜尸體。地震海嘯給人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他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控制他們的發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便于攜帶、造價低廉、安全可靠的水上救生艙。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水上救生艙,其整體呈球形,由內往外分別為中空層和充氣層,所述中空層根據人體比例設計相應空間尺寸,中空層底部設置有固定人體的固定裝置,所述充氣層包括多個疊置設置的橫向環形氣囊及縱向貫通橫向環形氣囊的縱向環形氣囊,所述縱向環形氣囊與橫向環形氣囊之間設置有連通孔,并在連通孔處設置單向閥,所述水上救生艙中部的兩個橫向環形氣囊之間設置有連接兩個橫向環形氣囊的拉鏈。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充氣層底部設置有氣體發生裝置。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橫向環形氣囊與縱向環形氣囊內設置隔離層,隔離層將橫向環形氣囊與縱向環形氣囊隔成多個腔體,所述隔離層上設置有連通孔,并在連通孔處設置單向閥。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單向閥為薄膜,薄膜覆蓋在連通孔上。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充氣層上部設置有外界與中空層相通的通氣孔,所述通氣孔上設置有過氣不過水的半透膜。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中空部在通氣孔位置設置有開合通氣孔的通氣閥。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設置拉鏈的兩個橫向環形氣囊之間還設有尼龍搭扣。作為本發明的改進,還設有防彈纖維層,防彈纖維層包覆在充氣層外側。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中空層與充氣層的內外壁的材料為涂有合成橡膠或硅膠的尼龍、PVC、PE復合膜或TPU薄膜。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充氣層的外表面開設有用于對充氣層內氣體進行抽取或者添加的過氣口。作為本發明的改進,還包括GMDSS。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當水上作業、運輸出意外事故、或者海嘯及其他自然災害發生時,逃生者可以直接迅速打開水上救生艙的拉鏈露出開口,進入到中空層,并將開口封閉,將自身固定在固定裝置上,之后往充氣層充氣,充氣層一方面可以將逃生者保護起來, 避免外部物體的沖撞,另一方面使整個水上救生艙漂浮在水面上,防止逃生者溺水,逃生者固定在水上救生艙的底部使整體的救生裝置位于不倒狀態,可以免受自身翻轉的傷害,結構新穎、設計合理、安全性高、結構緊湊、重量輕、成本低。
附圖1為本發明的水上救生艙的主視圖;附圖2為本發明的水上救生艙的俯視圖。標號說明1-中空層;2-充氣層;21-橫向環形氣囊;22-縱向環形氣囊;3_單向閥;4-拉鏈;5-隔離層;6-通氣孔;7-通氣閥。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參照附圖1,附圖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水上救生艙,其整體呈類球形,由內往外分別為中空層1和充氣層2,所述中空層1根據人體比例設計相應空間尺寸,中空層1底部設置有固定人體的固定裝置,所述充氣層2包括多個疊置設置的橫向環形氣囊21及縱向貫通橫向環形氣囊21的縱向環形氣囊22,所述縱向環形氣囊22與橫向環形氣囊21之間設置有連通孔,并在連通孔處設置單向閥3,所述水上救生艙中部的兩個橫向環形氣囊21之間設置有連接兩個橫向環形氣囊21的拉鏈4。所述中空層1可以根據人體比例設計相應的尺寸,既能滿足人體方便進入,又能保證人在里面有足夠的站立或坐立空間,在中空層1內可以設置適合人體舒服坐的人體型凹坑,中空層1底部設置有固定人體位于底側的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可以為安全帶或其他綁帶,人體進入中空層1后,將自己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整個水上救生艙呈不倒的狀態。采用相互層疊的橫向環形氣囊21,層疊后整體為類球形,各層橫向環形氣囊21之間可以采用黏結等固定在一起,縱向環形氣囊22繞橫向環形氣囊21的經線路徑一周,并將橫向環形氣囊21分隔成兩個氣囊,縱向環形氣囊22與每個橫向環形氣囊21都設有連通孔,并依靠一個單向閥3控制進氣,首先往縱向環形氣囊22內沖入高壓氣體,由于縱向環形氣囊22內的壓力大于橫向環形氣囊21內的壓力,固氣體推開單向閥3,并充入橫向環形氣囊21內,如果縱向環形氣囊22的壓力小于橫向環形氣囊21的壓力時,由于單向閥3的作用,橫向環形單向氣囊內的氣體就不會傳至縱向環形氣囊22內。縱向環形氣囊可以設置在環形氣囊內部或者外部,本發明不限制縱向環形氣囊的位置,只需縱向氣囊與環形氣囊相連接,實現本發明目的。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多個環繞橫向環形氣囊21徑線路徑的縱向環形氣囊22,本發明不限制橫向環形氣囊21和縱向環形氣囊22的數量。其中,在位于中間部分的兩個橫向環形氣囊21之間設置拉鏈4,拉開拉鏈4后逃生者即可進入中空層1,而在兩個橫向環形氣囊21充氣后,互相擠壓,可以防止水漏入中空層 1,其中,可以在充氣層2的內部貼覆粘結片,進一步防水。本實施例中,所述充氣層2底部設置有氣體發生裝置,本發明的水上救生艙可以從外部人為的充氣,也可以在充氣層2內放置氣體發生器;人為充氣可以通過所述充氣層2的外表面開設有用于對充氣層2內氣體進行抽取或者添加的過氣口對充氣層2進行充氣及抽氣。未充氣時,可將固定裝置從拉鏈4 口翻出,之后逃生者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按壓氣體發生器,整個橫向環形氣囊21與縱向環形氣囊22充氣,將逃生者拉入水上救生艙。本實施例中,還設有防彈纖維層,防彈纖維層包覆在充氣層外側。防彈纖維的強度比鋼鐵高15倍,它不易吸水且在水中不易老化,在苛刻環境如低溫海水中可保持性能穩定,因此是用于海上環境的理想材料。同時它還具有良好的浮力,與傳統鋼鐵吊索相比,采用防彈纖維的吊索重量要輕90%。采用防彈纖維可以有效的防止海上其他物質對海上救生艙的撞擊,可以設置成球體包覆在整個充氣層2的外側,內層起到支撐作用,外側起到防護作用。本實施例中,所述橫向環形氣囊21與縱向環形氣囊22內設置隔離層5,隔離層5 將橫向環形氣囊21與縱向環形氣囊22隔成多個腔體,所述隔離層5上設置有連通孔,并在連通孔處設置單向閥3。在橫向環形氣囊21和縱向從其氣囊內設置隔離層5,隔離層5上設有連通孔,連通孔設有單向閥3,使得整個水上救生艙被分為多個小腔體,當一個腔體漏氣時,可以最小限度的減少漏氣的腔體數量,即使在海嘯或者海上被損壞某個腔體后,依然可以實現水上救生艙的基本功能。本實施例中,所述單向閥3為薄膜,薄膜覆蓋在連通孔上,薄膜四個角固定在隔離層5上,薄膜兩側壓力不等時,當背向連通孔的一側的壓力大時,薄膜貼覆在連通孔上,使兩側的空氣不能流通,當另一側壓力大時,空氣可以流通,實現氣體單向傳遞。本實施例中,所述充氣層2上部設置有外界與中空層1相通的通氣孔6,所述通氣孔6上設置有過氣不過水的半透膜。當逃生者進入中間層時,由于逃生者固定在底部,通氣孔6 —直位于水面以上,一般為3個通氣孔6,外界空氣可以透過通氣孔6流通到中空層1內,使得逃生者在中空層1 就帶也不會缺氧窒息,通氣孔6上設置的半透膜可以有效組織水進入中空腔。所述中空部在通氣孔6位置設置有開合通氣孔6的通氣閥7,逃生者可以利用通氣閥7來開閉通氣孔6。本實施例中,所述設置拉鏈4的兩個橫向充氣氣囊之間還設有尼龍搭扣,進一步實現兩個橫向充氣氣囊的精密配合。本實施例中,所述中空層1與充氣層2的內外壁的材料為涂有合成橡膠或硅膠的尼龍、PVC, PE復合膜、TPU薄膜或TPU復合膜。 尼龍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回彈性,內部涂覆的合成橡膠或硅橡膠保證其氣密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水上救生艙還包括GMDSS。
GMDSS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 ^it^iiSPi^ 安全系統(GMDSS)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技術改善海上遇險與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來進一步完善現行常規海上通信的一套龐大的綜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網絡。該系統主要由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T(海事衛星通信系統) 和C0S-PAS/SARSAT(極軌道衛星搜救系統)、地面無線電通信系統(即海岸電臺)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發系統三大部分構成。逃生者可以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險事件提供給可能予以救助的單位。報警包括船對岸、船對船和岸對船報警3個方向,其中船對岸報警是主要的。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其整體呈球形,由內往外分別為中空層和充氣層,所述中空層根據人體比例設計相應空間尺寸,中空層底部設置有固定人體的固定裝置,所述充氣層包括多個疊置設置的橫向環形氣囊及縱向貫通橫向環形氣囊的縱向環形氣囊,所述縱向環形氣囊與橫向環形氣囊之間設置有連通孔,并在連通孔處設置單向閥,位于水上救生艙中部的兩個橫向環形氣囊之間設置有連接兩個橫向環形氣囊的拉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層底部設置有氣體發生直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環形氣囊與縱向環形氣囊內設置隔離層,隔離層將橫向環形氣囊與縱向環形氣囊隔成多個腔體,所述隔離層上設置有連通孔,并在連通孔處設置單向閥。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水上救生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閥為薄膜,薄膜覆蓋在連通孔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層上部設置有外界與中空層相通的通氣孔,所述通氣孔上設置有過氣不過水的半透膜。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在通氣孔位置設置有開合通氣孔的通氣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還設有防彈纖維層,防彈纖維層包覆在充氣層外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層與充氣層的內外壁的材料為涂有合成橡膠或硅膠的尼龍、PVC, PE復合膜、TPU薄膜或TPU復合膜。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層的外表面開設有用于對充氣層內氣體進行抽取或者添加的過氣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GMDSS。
全文摘要
一種水上救生艙,其整體呈球形,由內往外分別為中空層和充氣層,所述中空層根據人體比例設計相應空間尺寸,中空層底部設置有固定人體的固定裝置,所述充氣層包括多個疊置設置的橫向環形氣囊及縱向貫通橫向環形氣囊的縱向環形氣囊,所述縱向環形氣囊與橫向環形氣囊之間設置有連通孔,并在連通孔處設置單向閥,所述水上救生艙中部的兩個橫向環形氣囊之間設置有連接兩個橫向環形氣囊的拉鏈,結構新穎、設計合理、安全性高、結構緊湊、重量輕、成本低。
文檔編號B63C9/03GK102501952SQ201110369938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溫雪峰 申請人:溫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