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上休閑娛樂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水翼水上自行車。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在生活中所面臨的瑣事和壓力也愈來愈大。水上娛樂就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娛樂方式。然而使用普通水上自行車休閑娛樂時,多為單一娛樂項目,并且較為枯燥,為此需要一種比現有水上自行車更有娛樂性,活動項目更多的水上自行車,增強娛樂效果。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將普通水上自行車和水翼相結合,通過改變水翼迎角的大小,即可以實現單人水上飛行,又可同時進行水上賽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通過將普通水上自行車和水翼相結合,可實現單人水上飛行、水上賽騎,增加了休閑時的娛樂性。為了達到上述效果,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其用途是將普通水上自行車和水翼相結合。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包括左右船形浮筒、重心調整機構、水翼緊固裝置、水翼、車架、螺旋槳驅動機構、傳動機構及轉舵機構。密封的左右船形浮筒置于車架左右支架下方,車架后端支架U形槽內在浮筒內側設置螺旋槳,漿軸連接傳動機構,轉舵機構位于前端車架轉舵套縱向平面內,水翼(兩個)樞軸連接于轉舵機構和螺旋槳下方支座位置處。優選的重心調整機構包括主撐桿、輔助撐桿橫拉桿和坐墊。所述的主撐桿通過穿套固定于車架中心位置,上方固定坐墊,輔助撐桿一端與主撐桿連接成一整體,另一端通過穿套連接于車架兩端對稱位置處,橫拉桿兩端通過樞軸連接于主撐桿與車架主關節,通過主撐桿在車架縱向平面內前后擺動實現重心調整。優選的水翼緊固裝置包括支座和調整螺母,水翼支座樞軸連接于轉舵底部支座,調整螺母兩端分別樞軸連接于車架和水翼,通過所述支座與調整螺母的配合工作達到水翼使用角度的調整。優選的螺旋槳驅動機構包括12片驅動葉片中心軸和驅動葉片,其葉片布置采用對稱式結構,推動力大;中心軸、葉片固定架、六邊形和驅動葉片構成螺旋槳整體;螺旋槳驅動機構與車架采用分離式連接方式,其中車架后端設有兩個U形槽,通過所述的U形槽將螺旋槳中心軸與車架固定連接。優選的傳動機構由驅動軸、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鏈條組成,主動鏈輪緊固于車架主關節驅動軸處,從動鏈輪位于上述螺旋槳中心軸處,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處于同一平面,通過與鏈條的相互嚙合傳動來傳遞運動和動力。優選的轉舵機構由轉舵把手、轉向板、轉向桿和支座組成,轉舵把手、轉向板和轉向桿緊固成一體安裝于車架轉舵套,通過操控轉舵把手來控制方向,使行進自如。轉向桿底端設有兩個支座,便于與水翼樞軸連接。[0011]優選的左右密封浮筒為充氣式,通過繃帶直接緊固于車架。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其用途是將普通水上自行車和水翼相結合,可供單人水上飛行、水上賽騎,增加了休閑時的娛樂性。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I)通過將普通水上自行車與水翼相結合,使實現單人水上飛行和水上賽騎等娛樂項目。(2)驅動葉片采用對稱式布置,驅動力大,速度快。(3)水翼緊固裝置方便改變水翼不同的使用角度,實現多種水上娛樂項目。(4)通過重心調整機構,改善單人飛行時重心不平穩的難題。
圖I為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主視圖;圖2為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俯視圖;圖3為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側視圖;圖4為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的水翼緊固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為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的重心調整機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實施方法如圖I所示,將水翼置于普通水上自行車正下方,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將水翼和普通水上自行車相結合。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包括左右船形浮筒5、重心調整機構10、水翼緊固裝置21、水翼18、車架I、螺旋槳驅動機構2、傳動機構15及轉舵機構3組成。如圖I,配合圖2、圖3,左右兩浮筒5呈船形,兩浮筒5通過繃帶直接固定于車架I ;螺旋槳驅動機構2和轉舵機構15分別連接固定于車架I前端轉舵套和后端U形槽11內,螺旋槳驅動機構2由12片驅動葉片左右對稱布置,葉片均勻分布在螺旋槳中心軸8處;轉舵把手4和轉向板22通過螺栓固定于轉向桿3頂端和底端處;驅動輪中心軸8上的從動鏈輪16與車架主關節7的主動鏈輪15通過傳動鏈構成傳動機構,通過踩踏主動鏈輪處腳踏板驅動螺旋槳工作;水翼通過支座20和螺旋調整機構21分別連接于轉舵機構3和驅車架U形槽11正下方。如圖4,配合圖1,圖3,本實用新型中的水翼緊固裝置包括水翼18、水翼支座19、調整螺母21。水翼支座19通過螺栓連接于水翼上表面,其各支座分別樞軸連接轉舵機構下端支座20和U形槽11下端支座,調整螺母21分別樞軸連接于轉舵機構3和車架11。通過調整螺母21正反螺紋的工作,準確保證水翼調整角為0° -30°。如圖5,配合圖3,本實用新型中重心調整裝置包括主撐桿10,輔助撐桿12,橫拉桿13和坐墊14,主撐桿10—端通過穿套連接于車架1,另一端利用緊固螺栓連接坐墊14,輔助撐桿12 —端與主撐桿10連接成一體,另一端通過穿套連接于車架I左右對稱位置,橫拉桿13通過樞軸連接于主撐桿10和車架主關節7處。橫拉桿13、主撐桿10以及車架I共同組成了雙搖桿機構。[002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一般水上自行車均沒有水翼,若將水翼迎角調整為10度,使用者通過腳踩運動所帶動的主動鏈輪15、從動鏈輪16和鏈條17驅動螺旋槳,根據這一特點,可使用者在踩踏踏板推動自行車前進時,水翼產生向上的升力。根據這一特點實現水上單人飛行的娛樂效果。在水翼的迎角調整為O度時,由于水翼上下面的水流一致,因而,其相當于普通的 水上自行車,但由于該水翼水上自行車采用對稱式驅動葉片,可以使自行車達到較高的前進速度而保持不起飛狀態,這一特性可以實現水上賽騎這一項目,提高了娛樂性。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發明的專利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左右船形浮筒、重心調整機構、水翼緊固裝置、水翼、螺旋槳驅動機構、傳動機構、車架及轉舵機構;左右船形浮筒通過繃帶與車架連接成一整體;螺旋槳驅動機構和轉舵機構位于兩浮筒之間的車架上;傳動機構與驅動輪之間通過鏈傳動帶動;水翼連接于轉舵機構與車架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重心調整機構包括主撐桿、輔助撐桿、橫拉桿和坐墊;主撐桿穿套連接于車架中心位置,上端利用緊固螺栓連接坐墊;所述的輔助撐桿一端穿套連接于車架中心位置對稱處,另一端與主撐桿緊固成一體;橫拉桿樞軸連接于主撐桿和車架主關節。
3.根據權利書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水翼緊固裝置包括支座和調整螺母;水翼支座樞軸連接于車架,調整螺母兩端分別樞軸連接于車架和水翼。
4.根據權利書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水翼截面為不對稱圖形,根據翼型分類屬于高升力翼型。
5.根據權利書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螺旋槳驅動機構包括螺旋槳中心軸和驅動葉片;12片驅動葉片左右對稱布置,其通過螺栓緊固于螺旋槳中心軸上。
6.根據權利書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車架包括轉舵套、主關節和U形槽;轉舵套位于車架前端縱向平面內,其用于安裝轉舵機構;主關節連接于車架中心位置;U形槽底部套在車架后端,浮筒內側,用于安裝,調整驅動輪。
7.根據權利書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轉舵機構包括轉舵機構包括轉舵把手、轉向板、轉向桿和支座;轉舵把手、轉向板和轉向桿通過螺栓緊固成一體;轉向桿固定于轉舵套;支座位于轉向桿底端,用于與水翼樞軸連接。
專利摘要使用普通水上自行車休閑娛樂時,多為單一娛樂項目,并且較為枯燥,為了提高水上自行車的娛樂性,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包括左右船形浮筒、重心調整機構、水翼緊固裝置、水翼、車架、螺旋槳驅動機構、傳動機構及轉舵機構等組成。為了達到上述效果,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將普通水上自行車和水翼相結合,使用時,通過水翼上下流速的不同,從而產生升力,利用改變水翼迎角的大小并且借助浮筒與水翼的相互協調工作,使自行車浮筒脫離水面飛行。由于采用了上述機構,一種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車通過改變水翼迎角的大小即可以實現單人水上飛行,有可以進行水上賽騎,增加了休閑的娛樂性。
文檔編號B63B35/73GK202728539SQ20122015761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6日
發明者謝云波, 徐洪, 高策, 葛舜裴, 馬兆飛, 鄭斌, 于兵強, 虞憲富 申請人:浙江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