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舵角反饋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舵角反饋裝置,屬于船舶推進器裝置領域。所述舵角反饋裝置包括舵角反饋傳動組件,舵角反饋傳動組件包括:用于與回轉支承固定連接的支架、齒輪軸、以及分別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相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上設置有第一桿和通孔,所述第二齒輪上對應所述通孔設置有第二桿,所述通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桿的直徑,所述第二桿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第一桿通過處于拉伸狀態的彈性部件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分別與所述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相鄰的兩個齒的齒面相抵觸。本發明,采用兩個小齒輪分別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相鄰的兩個齒的齒面相嚙合,消除了齒輪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嚙合換向傳動的間隙。
【專利說明】一種舵角反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船舶推進器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舵角反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船舶上的全回轉推進器是一種新型的船舶推進器,它除了能像普通推進器一樣產生推力外,還能夠在360°范圍內改變推力方向,進而幫助船舶實現360°的轉向。全回轉推進器通常應用于具有動力定位要求的船舶或鉆井平臺上,船舶或鉆井平臺的動力定位系統通常包括位置測算系統和動力定位控制系統,其中,位置測算系統用于測算船舶為保持目標位置所需要的推力和推力的方位角,而動力定位系統根據該推力和推力的方位角控制全回轉推進器調整舵角并發出推力。
[0003]全回轉推進器通常需要配合舵角反饋裝置共同使用,該舵角反饋裝置用于將當前全回轉推進器的舵角位置反饋給動力定位控制系統,以便動力定位控制系統發出轉舵指令,達到動力定位系統所需要的舵角。現有的舵角反饋裝置包括一個小齒輪、齒輪軸和反饋電位計,該小齒輪與全回轉推進器的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嚙合,回轉支承的轉動角度就是實際的轉舵角度,當回轉支承轉動時,小齒輪也隨之轉動,安裝在該小齒輪的齒輪軸上的位置傳感器(例如反饋電位計)即可檢測到小齒輪的轉動角度,并將小齒輪的轉動角度傳遞至動力定位控制系統,使得動力定位系統能夠根據小齒輪的轉動角度計算出回轉支承的轉舵角度。
[0004]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0005]在現有的舵角反饋裝置中,當回轉支承正轉或反轉時,小齒輪的齒的一側和外圈齒輪的齒接觸,而小齒輪的齒的另一側與外圈齒輪的齒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當回轉支承換向時,回轉支承需要先轉動一定的角度后,才能使得外圈齒輪的齒與小齒輪的齒的另一側接觸,進而再帶動小齒輪一起運動,由于小齒輪不能夠及時跟隨換向后的回轉支承一起運動,因此小齒輪無法準確反映全回轉推進器的轉舵角度,這會直接導致舵角反饋裝置的檢測精度降低,無法滿足動力定位的高精度要求。
【發明內容】
[000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舵角反饋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07]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舵角反饋裝置,包括舵角反饋傳動組件、聯軸器和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所述舵角反饋傳動組件包括:用于與回轉支承的懸掛支架固定連接的支架、齒輪軸、以及分別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相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齒輪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同軸安裝在所述齒輪軸的一端,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齒輪軸間隙連接,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齒輪軸固定連接,所述齒輪軸的另一端通過所述聯軸器和所述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連接。
[0008]所述第一齒輪上設置有第一桿和通孔,所述第二齒輪上對應所述通孔設置有第二桿,所述通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桿的直徑,所述第二桿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第一桿通過處于拉伸狀態的彈性部件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分別與所述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相鄰的兩個齒的齒面相抵觸。
[0009]可選地,所述第一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的結構相同。
[0010]可選地,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齒輪軸通過鍵聯接。
[0011]可選地,所述第一桿、所述第二桿、所述通孔和所述彈性部件均為兩個。
[0012]可選地,所述支架與所述齒輪軸之間設置有銅套。
[0013]具體地,所述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包括:傳動機構、數據讀取機構和傳感機構,所述傳動機構的輸入端與所述齒輪軸通過所述聯軸器連接,所述傳動機構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數據讀取機構和所述傳感機構連接。
[0014]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支座、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第三傳動軸、第四傳動軸、第三齒輪、第四齒輪、第五齒輪、第六齒輪、第七齒輪和用于支撐所述第三傳動軸和所述第四傳動軸的支座。
[0015]所述第一傳動軸、所述第二傳動軸、所述第三傳動軸和所述第四傳動軸平行設置,所述第一傳動軸與所述齒輪軸的另一端通過所述聯軸器連接,所述第三齒輪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傳動軸上。
[0016]所述第四齒輪和所述第五齒輪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二傳動軸上,且所述第四齒輪與所述第三齒輪嚙合,所述第五齒輪與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三傳動軸上的所述第六齒輪嚙合,所述第六齒輪與固定安裝在所述第四傳動軸上的所述第七齒輪嚙合。
[0017]所述數據讀取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用于顯示舵角所處的方位的指示器,所述指示器包括指示盤、指針和輸入軸,所述指示盤上標有刻度,所述指針固定在所述指示器的輸入軸上并隨所述指示器的輸入軸轉動,所述第四傳動軸與所述指示器的輸入軸固定連接。
[0018]所述傳感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三傳動軸上的用于與動力定位控制系統電連接的第一反饋電位計。
[0019]具體地,當所述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的齒數為X,所述第一齒輪的齒數為Y,所述第三齒輪的齒數為A,所述第四齒輪的齒數為B,所述第五齒輪的齒數為C,所述第六齒輪的齒數為 D 時,X/Y=BD/ (AC)。
[0020]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還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支座上的第五傳動軸和第六傳動軸、以及與所述第六齒輪結構相同的第八齒輪和第九齒輪,所述第八齒輪和所述第九齒輪分別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五傳動軸和所述第六傳動軸上,且所述第八齒輪和第九齒輪分別與所述第五齒輪嚙合,所述第五傳動軸和所述第六傳動軸上還分別安裝有用于顯示儀表電連接的第二反饋電位計和用于備用的第三反饋電位計。
[0021]具體地,所述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的外部設置有殼體,所述殼體對應所述指示器的指示盤的位置設置有可視孔,所述支座安裝于所述殼體內部,且所述殼體固定在支撐裝置上。
[002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舵角反饋裝置通過彈性部件將兩個小齒輪的位置錯開,使得兩個小齒輪能夠分別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相鄰的兩個齒的齒面相嚙合,從而消除了單個小齒輪的兩側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嚙合之間的間隙,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無論正轉或反轉,均會帶動一個小齒輪轉動,從而帶動齒輪軸轉動,進而使得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可以及時、準確地反應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的轉動,有效提高了舵角反饋裝置的檢測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4]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舵角反饋裝置的結構和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5]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舵角反饋傳動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6]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舵角反饋傳動組件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7]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五齒輪與第六齒輪、第七齒輪、第八齒輪和第九齒輪配合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0]圖中:1_舵角反饋傳動組件、2-聯軸器、3-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4-支架、5-支撐桿、6-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01-回轉支承的懸掛支架、7-第一齒輪、701-第一桿、702-通孔、8-第二齒輪、8a_鍵槽、801-第二桿、9-齒輪軸、10-彈性部件、11-鍵、12-指不器、13-第二反饋電位計、14-支座、15-第一傳動軸、16-第二傳動軸、18-第四傳動軸、19-第三齒輪、20-第四齒輪、21-第五齒輪、22-第六齒輪、23-第七齒輪、24-第八齒輪、25-第九齒輪、26-第五傳動軸、27-墊圈、28-殼體、29-螺母、30-銅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32]實施例
[003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舵角反饋裝置,如圖1所示,該舵角反饋裝置包括舵角反饋傳動組件1、聯軸器2和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結合圖2和圖3,舵角反饋傳動組件I包括:用于與回轉支承的懸掛支架601固定連接的支架4、齒輪軸9、以及分別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相嚙合的第一齒輪7和第二齒輪8,齒輪軸9可轉動地安裝在支架4上,第一齒輪7和第二齒輪8同軸安裝在齒輪軸9的一端,第一齒輪7和齒輪軸9間隙連接,第二齒輪8與齒輪軸9固定連接,齒輪軸9的另一端通過聯軸器2和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的傳動軸傳動連接。
[0034]第一齒輪7上設置有第一桿701和通孔702,第二齒輪8上對應通孔702設置有第二桿801,通孔702的孔徑大于第二桿801的直徑,第二桿801穿過通孔702與第一桿701通過處于拉伸狀態的彈性部件10連接,使得第一齒輪7和第二齒輪8分別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相鄰的兩個齒的齒面相抵觸,參見圖4。[0035]具體地,第一桿701和通孔702的中心線分別垂直于第一齒輪7的端面,第二桿801的中心線也垂直于第二齒輪8的端面。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桿701和第二桿801可以為螺桿。
[0036]具體地,在全回轉推進器運行過程中,其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是受回轉原動機驅動的,具體地,該外圈齒輪6外側設置有一個與外圈齒輪6嚙合的小齒輪,該小齒輪安裝在回轉齒輪軸的一端,該小齒輪能夠隨回轉齒輪軸的轉動而轉動,該回轉齒輪軸的另一端通過聯軸器與回轉原動機驅動的輸出軸傳動連接,通過回轉原動機驅動的驅動,該小齒輪帶動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轉動,從而實現驅動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的目的,在安裝回轉原動機的時候,回轉支承的懸掛支架為回轉原動機提供了安裝位,本發明提供的支架4可以安裝于該安裝位上,用于固定舵角反饋傳動組件I及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
[0037]可選地,第一齒輪7和第二齒輪8的輪廓相同。在第一齒輪7和第二齒輪8隨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的轉動的過程中,能夠保證第一齒輪7和第二齒輪8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的嚙合程度相同,且精度一致。
[0038]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齒輪8與齒輪軸9可以通過鍵11聯接,具體地,齒輪軸9上開設有鍵槽,第二齒輪8上對應該鍵槽設置有槽8a,鍵11設于齒輪軸9的鍵槽和第二齒輪8的槽8a中,從而能夠在第二齒輪8和齒輪軸9之間傳遞力矩,使齒輪軸9跟隨第二齒輪8旋轉。此外,在安裝第二齒輪8的齒輪軸9的一端的端頭處可以設置有螺母29,用于定位第二齒輪8。需要說明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將第二齒輪8通過焊接、螺栓及螺母等方式固定連接在齒輪軸9上。
[0039]優選地,螺母29和第二齒輪8之間還可以設置墊圈26,該墊圈26用于保護第二齒輪8。
[0040]可選地,彈性部件10為彈簧。
[0041]優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桿701、第二桿801、通孔702和彈性部件10均為兩個。其中,一組第一桿701、第二桿801、通孔702和彈性部件10位于齒輪軸9的一側,另一組第一桿701、第二桿801、通孔702和彈性部件10位于齒輪軸9的另一側。兩根彈性部件10能夠提供更大的牽引力,且保證該第一齒輪7和第二齒輪8能夠相互錯開,使第一齒輪?能夠及時、穩定、準確地跟隨第二齒輪8運動。作為一個示例,兩組第一桿701、第二桿801、通孔702和彈性部件10可以以齒輪軸9為對稱軸,呈對稱布置,但這些部件的位置關系并不以此為限,只要能夠保證第一齒輪7和第二齒輪8相互錯開即可,此外,為了保證彈性部件10能夠提供更大的牽引力,該彈性部件10也可以設置多個,并配套設置有多個第一桿701、第二桿801和通孔702。
[0042]可選地,如圖3所示,支架4與齒輪軸9之間設置有銅套30,該銅套30可以將支架4與齒輪軸9隔開,從而防止支架4與齒輪軸9會因接觸而發生磨損的情況。
[0043]結合上述實施方式,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5和圖6所示,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包括:傳動機構、數據讀取機構和傳感機構,傳動機構的輸入端與齒輪軸9通過聯軸器2連接,傳動機構的輸出端分別與數據讀取機構和傳感機構連接。
[0044]可選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傳動軸15、第二傳動軸16、第三傳動軸(圖未示)、第四傳動軸18、第三齒輪19、第四齒輪20、第五齒輪21、第六齒輪22、第七齒輪23和用于支撐第六齒輪22和第七齒輪23的支座14,該支座14固定安裝在支架4上。[0045]第一傳動軸15、第二傳動軸16、第三傳動軸和第四傳動軸18平行設置,第一傳動軸15與齒輪軸9通過聯軸器2連接,第三齒輪19固定安裝于第一傳動軸15上,第四齒輪20和第五齒輪21固定安裝于第二傳動軸16上,且第四齒輪20與第三齒輪19嚙合,第五齒輪21與固定安裝在第三傳動軸上的第六齒輪22嚙合,第六齒輪22與固定安裝在第四傳動軸18上的第七齒輪23嚙合,當齒輪軸9通過聯軸器2帶動第一傳動軸15轉動時,第一傳動軸15帶動安裝在其上的第三齒輪19轉動,第三齒輪19帶動與其嚙合的第四齒輪20轉動,第四齒輪20同時帶動第二傳動軸16轉動,通過第二傳動軸16帶動使安裝在其上的第五齒輪21轉動,第五齒輪21再帶動與其嚙合的第六齒輪22轉動,第六齒輪22再帶動第七齒輪23轉動(需要說明的是,第七齒輪23僅和第六齒輪22嚙合,而第七齒輪23和第五齒輪21之間并沒有接觸,由于第七齒輪23和第五齒輪21之間的間距較小,故圖5中無法明顯顯示),此時,第七齒輪23的轉動方向和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的轉動方向相同(參見圖
6),此外,該第七齒輪23也可以直接與第五齒輪21嚙合,使得第七齒輪23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的轉動方向相反,也能夠實時反應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的轉動方向。該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采用多個齒輪配合,使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通過多個齒輪的嚙合,可以實現多級變速,根據需要調節各個齒輪的齒數比。
[0046]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的齒數為X,第一齒輪7的齒數為Y,第三齒輪19的齒數為A,第四齒輪20的齒數為B,第五齒輪21的齒數為C,第六齒輪22的齒數為D,則X/Y=BD/ (AC),通過控制齒數比,使其滿足X/Y=BD/ (AC)以實現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將機械信號1:1輸出至第一反饋電位計。
[0047]數據讀取機構包括固定在支座14上的用于顯示舵角所處的方位的指示器12,該指示器12包括指示盤、指針和輸入軸,指示盤上標有刻度,指針固定在指示器12的輸入軸上并隨指示器12的輸入軸轉動,第四傳動軸18與指示器12的輸入軸固定連接。從而使與第七齒輪23同軸的安裝的指示器12能夠實現顯示舵角方位的功能。
[0048]傳感機構包括安裝在第三傳動軸上的用于與動力定位控制系統電連接的第一反饋電位計。該第一反饋電位計與動力定位控制系統連接,將檢測到的當前舵角位置反饋給控制系統,從而實現閉環控制。
[0049]可選地,如圖6所示,該傳動機構還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支座14上的第五傳動軸26和第六傳動軸(圖未示)、以及與第六齒輪22結構相同的第八齒輪24和第九齒輪25,第八齒輪24和第九齒輪25分別固定安裝于第五傳動軸26和第六傳動軸上,且第八齒輪24和第九齒輪25分別與第五齒輪21嚙合,第五傳動軸26和第六傳動軸的上還分別安裝有用于與顯示儀表電連接的第二反饋電位計13和用于備用的第三反饋電位計連接,該第二反饋電位計13起到顯示的作用,即將當前的舵角信號發送至顯示儀表,用于實時觀察舵角的方位,第三反饋電位計作為備用,當第一反饋電位計不能正常工作時,該第三反饋電位計可以替換第一反饋電位計工作。其中,與第二反饋電位計13連接的傳動軸可以直接采用第二反饋電位計13的輸入軸。此外,由于第六齒輪22的結構與第八齒輪24和第九齒輪25相同,其第七齒輪23也可以與第八齒輪24或第九齒輪25嚙合。
[0050]實現時,將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設置于靠近全回轉推進器旁的位置,從而實現舵角能夠在全回轉推進器旁顯示,使得操作者在全回轉推進器旁操作時,能夠通過指針顯示的位置實時觀察到舵角所處的方位,并在全回轉推進器旁就能夠及時地進行轉舵操作,而不必通過其他方式將設置于較遠距離的控制室內的舵角的方位,傳遞至回全回轉推進器旁再進行操作,這樣節省了傳輸時間,提高了轉舵效率;舵角控制主要是將舵角信號傳遞至船舶控制室及將控制室的信號傳遞給舵角反饋裝置,將數據讀取機構和傳感機構布置于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內,使得舵角顯示及舵角控制能夠在較小的空間內實現。
[0051]可選地,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的外部設置有殼體28,殼體28對應指示器12的指示盤的位置設置有可視孔,支座14安裝于殼體28內部,且殼體28通過支撐桿5固定在支架4上,并通過螺釘與殼體28固定。
[0052]本發明提供的舵角反饋裝置通過彈性部件將兩個小齒輪的位置錯開,使得兩個小齒輪能夠分別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相鄰的兩個齒的齒面相嚙合,從而消除了單個小齒輪的兩側與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嚙合之間的間隙,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無論正轉或反轉,均會帶動一個小齒輪轉動,從而帶動齒輪軸轉動,進而使得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可以及時、準確地顯示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的轉動,有效提高了舵角反饋裝置的檢測精度。此外,本發明提供的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通過控制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內部的齒輪比,從而實現了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將機械信號輸出至反饋電位計,并再由反饋電位計將信號反饋給控制系統,從而實現舵角的控制功能。該裝置同時具有結構緊湊、傳動精確、維護方便、可靠性高的優點。
[005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舵角反饋裝置,包括舵角反饋傳動組件(I)、聯軸器(2 )和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舵角反饋傳動組件(I)包括:用于與回轉支承的懸掛支架(601)固定連接的支架(4)、齒輪軸(9)、以及分別與所述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相嚙合的第一齒輪(7 )和第二齒輪(8 ),所述齒輪軸(9 )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支架(4 )上,所述第一齒輪(7 )和所述第二齒輪(8)同軸安裝在所述齒輪軸(9)的一端,所述第一齒輪(7)與所述齒輪軸(9)間隙連接,所述第二齒輪(8)與所述齒輪軸(9)固定連接,所述齒輪軸(9)的另一端通過所述聯軸器(2 )和所述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 )連接; 所述第一齒輪(7 )上設置有第一桿(701)和通孔(702 ),所述第二齒輪(8 )上對應所述通孔(702)設置有第二桿(801),所述通孔(702)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桿(801)的直徑,所述第二桿(801)穿過所述通孔(702)與所述第一桿(701)通過處于拉伸狀態的彈性部件(10)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齒輪(7)和所述第二齒輪(8)分別與所述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相鄰的兩個齒的齒面相抵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7)和所述第二齒輪(8)的輪廓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齒輪(8)與所述齒輪軸(9)通過鍵(11)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桿(701)、所述第二桿(801)、所述通孔(702)和所述彈性部件(10)均為兩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與所述齒輪軸(9)之間設置有銅套(30)。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3)包括:傳動機構、數據讀取機構和傳感機構,所述傳動機構的輸入端與所述齒輪軸(9)通過所述聯軸器(2)連接,所述傳動機構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數據讀取機構和所述傳感機構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傳動軸(15)、第二傳動軸(16)、第三傳動軸、第四傳動軸(18)、第三齒輪(19)、第四齒輪(20)、第五齒輪(21)、第六齒輪(22)、第七齒輪(23)和用于支撐所述第三傳動軸和所述第四傳動軸(18)的支座(14), 所述第一傳動軸(15)、所述第二傳動軸(16)、所述第三傳動軸和所述第四傳動軸(18)平行設置,所述第一傳動軸(15)與所述齒輪軸(9 )通過所述聯軸器(2 )連接,所述第三齒輪(19)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傳動軸(15)上, 所述第四齒輪(20)和所述第五齒輪(21)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二傳動軸(16)上,且所述第四齒輪(20)與所述第三齒輪(19)嚙合,所述第五齒輪(21)與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三傳動軸上的所述第六齒輪(22)嚙合,所述第六齒輪(22)與固定安裝在所述第四傳動軸(18)上的所述第七齒輪(23)嚙合; 所述數據讀取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座(14)上的用于顯示舵角所處的方位的指示器(12),所述指示器(12)包括指示盤、指針和輸入軸,所述指示盤上標有刻度,所述指針固定在所述指示器(12)的輸入軸上并隨所述指示器(12)的輸入軸轉動,所述第四傳動軸(18)與所述指示器(12)的輸入軸固定連接;所述傳感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三傳動軸上的用于與動力定位控制系統電連接的第一反饋電位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輪(6)的齒數為X,所述第一齒輪(7)的齒數為Y,所述第三齒輪(19)的齒數為A,所述第四齒輪(20)的齒數為B,所述第五齒輪(21)的齒數為C,述第六齒輪(22)的齒數為D時,X/Y=BD/(AC)。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還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支座(14)上的第五傳動軸(26)和第六傳動軸、以及與所述第六齒輪(22)結構相同的第八齒輪(24)和第九齒輪(25),所述第八齒輪(24)和所述第九齒輪(25)分別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五傳動軸(26)和所述第六傳動軸上,且所述第八齒輪(24)和第九齒輪(25)分別與所述第五齒輪(21)嚙合,所述第五傳動軸(26)和所述第六傳動軸上還分別安裝有用于與顯示儀表電連接的第二反饋電位計(13)和用于備用的第三反饋電位計。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舵角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舵角反饋傳感器組件的外部設置有殼體(28 ),所述殼體(28 )對應所述指示器(12 )的指示盤的位置設置有可視孔,所述支座(14)安裝于所述殼體(28)內部`,且所述殼體(28)固定在所述支架(4)上。
【文檔編號】B63H25/36GK103661910SQ20131058876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邱曉峰, 王建強, 鄒斌, 李磊, 郭俊, 雷華堂, 鄒波 申請人: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