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機襟翼操縱系統,特別涉及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飛機襟翼的驅動電機(1)和飛機襟翼之間的傳動機構中叉耳(2)與扭力管(3)通過花鍵連接。本技術方案采用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的連接方式,代替了原有叉耳與扭力管之間直接用錐形螺栓固定的方式,利用內外花鍵之間裝配的靈活性使得叉耳與扭力管之間的相對位置可繞軸向進行轉動調整,從而避免了一旦叉耳與扭力管發生繞軸向的相對轉動就要報廢扭力管和叉耳的情況發生。
【專利說明】
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襟翼操縱系統,特別涉及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某系列機襟翼操縱系統中,襟翼電機輸出軸與扭力管之間采用了萬向節進行連接,如圖1所示,萬向節的叉耳2與扭力管3之間是直接用錐形螺栓進行固定的,扭力管3與叉耳2之間一旦固定就無法進行相對運動。如果更換了新的襟翼電機I,其輸出軸的初始位置就會發生變化,進而引起扭力管3與叉耳2之間發生繞軸向的相對轉動,導致扭力管3和叉耳2報廢,需重新加工。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飛機襟翼操縱系統扭力管使用壽命的連接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其特征為:飛機襟翼的驅動電機和飛機襟翼之間的傳動機構中叉耳2與扭力管3通過花鍵連接。
[0005]作為本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內花鍵接頭4的側壁上沿軸向開有槽,在槽的兩側設置有開有螺孔的凸臺。
[0006]作為本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花鍵的齒數為32-60個。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方案采用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的連接方式,代替了原有叉耳與扭力管之間直接用錐形螺栓固定的方式,利用內外花鍵之間裝配的靈活性使得叉耳與扭力管之間的相對位置可繞軸向進行轉動調整,從而避免了一旦叉耳與扭力管發生繞軸向的相對轉動就要報廢扭力管和叉耳的情況發生。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I為電機,2為叉耳,3為扭力管,4為內花鍵接頭,5為外花鍵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如圖2所示,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其特征為:飛機襟翼的驅動電機和飛機襟翼之間的傳動機構中叉耳2與扭力管3通過花鍵連接。內花鍵接頭4的側壁上沿軸向開有槽,在槽的兩側設置有開有螺孔的凸臺,用于固定叉耳。花鍵的齒數設計為32-60個,該齒數能夠保證叉耳與扭力管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時,扭轉較小角度即可實現裝配,同時兼顧了加工的難度。
[0012]更換新的襟翼電機I時,先將電動機構DG-90B的輸出軸調整到0°位置,兩側襟翼調整到0°位置,然后將外花鍵接頭5與原扭力管3連接,內花鍵接頭3與電動機構萬向節連接。如果此時內花鍵接頭4和外花鍵接頭5不能正好配合上,則可以將外花鍵接頭轉動一個微小的角度,理論上轉動不超過6°就可以配合上,花鍵有60個齒,相鄰兩個齒之間夾的角度為6°,此時襟翼的轉動不會超過0.15°。然后在內花鍵接頭上安裝緊固螺栓,完成安裝調試。
【主權項】
1.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其特征為:飛機襟翼的驅動電機和飛機襟翼之間的傳動機構中叉耳(2)與扭力管(3)通過花鍵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其特征為:內花鍵接頭(4)的側壁上沿軸向開有槽,在槽的兩側設置有開有螺孔的凸臺。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飛機襟翼操縱系統連接結構,其特征為:花鍵的齒數為32-60個。
【文檔編號】B64C13/28GK205707303SQ20162040694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6日
【發明人】金中浩, 刁飛萌, 馬小偉, 王征, 李文龍, 李波, 朱恒陽, 王君
【申請人】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