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無人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雪崩夜間搜救無人機。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的進步,無人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無人機不受起飛著陸場地限制,能垂直起降、空中懸停,能向任何一個方向靈活飛行等特點,它不僅可以用于戰場監視、提前預警等軍事領域,在民用領域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能方便的進入人類無法抵達的地區進行自然災害搜救、災情監測等。
雪崩是在長年積雪的山中常有的自然災害,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雪崩,當雪崩發生后對雪崩區域的人員搜救極為重要,搜救及時的話很大程度上可以挽救被困人員的生命,傳統搜索方案采取野外地面搜索的方式,通過人力搜救,但存在搜救方式單一,覆蓋范圍小等問題,且遇到山澗、山頂等搜救重點區域時往往無法繼續進行搜救,而且夜間搜救視線不佳,不僅導致搜救效率低下,而且搜救人員的人身安全也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所以一種雪崩夜間搜救無人機還未被發現,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雪崩夜間搜救無人機,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可通過紅外夜視儀進行被困人員的搜救,可對搜救人員無法到達的區域進行搜救,也可以在夜晚視線不佳的情況下執行搜救任務。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雪崩夜間搜救無人機,所述包括機體和紅外夜視儀,所述機體的中部兩側設各有一固定機翼,所述機體的后部設有固定水平尾翼,所述機體的上表面設有固定垂直翼,所述機體的尾部設有螺旋槳,所述機體下方前后端各設有一臺紅外夜視儀,所述兩固定機翼下方各設有一臺紅外夜視儀。
優選的,所述機體的上表面和固定機翼的上表面均覆蓋有太陽能薄膜。
優選的,所述機體的頂部設有信號發射器。
優選的,所述紅外夜視儀與機體和固定機翼的連接均是180°可旋轉連接。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新型的一種雪崩夜間搜救無人機,此無人機,結構簡單,靈活性強,機體和機翼上表面的覆蓋的太陽能板能在無人機本身的電池電力耗盡時,依靠太陽能薄膜提供的電力進行續航飛行搜救,夜間可見光很微弱,被困人員自身與周圍環境之間由于溫度或發射率的差異所產生的熱對比度,被紅外夜視儀捕捉后,經機體頂部的信號發射器發射出去,從而搜救人員可依靠此信號確定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可迅速的進行解救,設置四臺紅外夜視儀,可增加搜救范圍,提高搜救的準確率,避免存在搜救盲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其中:1、機體,2、紅外夜視儀,10、固定機翼,11、固定水平尾翼,13、固定垂直翼,14、螺旋槳,15、信號發射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是一種雪崩夜間搜救無人機,提供了一種可通過紅外夜視儀進行被困人員的搜救,可對搜救人員無法到達的區域進行搜救,也可以在夜晚視線不佳的情況下執行搜救任務。
具體的說,如圖1、圖2所示,所述包括機體1和紅外夜視儀2,所述機體1的中部兩側設各有一固定機翼10,所述機體1的后部設有固定水平尾翼11,所述機體1的上表面設有固定垂直翼13,所述機體1的尾部設有螺旋槳14,所述機體1下方前后端各設有一臺紅外夜視儀2,所述兩固定機翼10下方各設有一臺紅外夜視儀2。
本實施例中,所述機體1的上表面和固定機翼10的上表面均覆蓋有太陽能薄膜,給無人機提供輔助電力,增加續航行程。
本實施例中,所述機體1的頂部設有信號發射器15,將紅外夜視儀2捕捉到的信號及時傳遞出去。
本實施例中,所述紅外夜視儀2與機體1和固定機翼10的連接均是180°可旋轉連接,可旋轉設置是為了增加夜視儀的巡視范圍,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下用具體實施例對具體工作方式進行闡述:本發明包括機體1和紅外夜視儀2,所述機體1的中部兩側設各有一固定機翼10,所述機體1的后部設有固定水平尾翼11,所述機體1的上表面設有固定垂直翼13,所述機體1的尾部設有螺旋槳14,所述機體1下方前后端各設有一臺紅外夜視儀2,所述固定機翼10下方各設有一臺紅外夜視儀2,本發明結構簡單,靈活性強,機體和機翼上表面的覆蓋的太陽能板能在無人機本身的電池電力耗盡時,依靠太陽能薄膜提供的電力進行續航飛行搜救,夜間可見光很微弱,被困人員自身與周圍環境之間由于溫度或發射率的差異所產生的熱對比度,被紅外夜視儀2捕捉后,經機體1頂部的信號發射器15發射出去,從而搜救人員可依靠此信號確定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可迅速的進行解救,設置四臺紅外夜視儀15,可增加搜救范圍,提高搜救的準確率,避免存在搜救盲區,所述紅外夜視儀2與機體1和固定機翼10的連接均是180°可旋轉連接,可旋轉設置是為了增加夜視儀的巡視范圍,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