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及片狀介質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362000閱讀:17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及片狀介質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將支票、記錄用紙等片狀介質送出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及具備該片狀介質送出裝置的支票處理裝置、打印機、掃描儀、磁讀取裝置等片狀介質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在包括入款處理、付款處理的銀行業務中,利用支票的結賬方法逐漸被使用。在基干支票的結賬方法中,在銀行窗ロ進行記載于支票上的日期和時間、署名等的確認、必要的入款處理、付款處理等,然后對處理過的支票進行票背簽字。而且,向顧客發行與該支票處理相關的收據。而且,每當支票處理時,為了進行本人確認,要求駕駛執照或ID卡的出示,根據需要,利用復印機獲取這些證件的復印件并進行保管。在銀行窗口中,需要在短時間內大量地進行這種處理。在專利文獻I中,為了能夠將支票處理一井在狹小的銀行窗ロ等處進行而提出了一種具備MICR、光學掃描儀、支票印刷頭及收據印刷頭的復合型印刷裝置。在該復合型印刷裝置中,將傳送支票等單片紙的在俯視觀察下呈U字狀彎曲的傳送路與傳送收據用的連續紙的傳送路正交配置,且在兩者的傳送路相交的部分配置對支票及收據進行印刷的単一的印刷頭。在這種對支票等片狀介質進行處理的片狀介質處理裝置中,具備用于將層疊狀態的片狀介質ー張張分離而向傳送路送出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作為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已知有具備通過回旋式的按壓構件將層疊狀態的片狀介質向旋轉的拾取輥按壓,而將I張張片狀介質送出的機構。這種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在專利文獻2中被提出。在專利文獻2公開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中,插入有層疊狀態的片狀介質的介質插入部的送出片狀介質的送出側的端部成為從按壓構件一側朝向拾取輥ー側傾斜的傾斜引導面部分,將由拾取輥送出的片狀介質朝向位于拾取輥ー 側的寬度窄的介質送出ロ引導。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4-243764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195510號公報在此,從裝置的小型化、成本減少化等觀點出發,優選利用單ー的驅動電動機來進行拾取輥的旋轉和按壓構件的移動。這種情況下,驅動カ經由共通的驅動カ傳遞路徑向雙方的構件傳遞,因此當驅動電動機旋轉時,拾取輥的旋轉和按壓構件的移動同時開始。在該結構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中,根據插入到介質插入部的片狀介質的安設狀態,在利用按壓構件將片狀介質的送出方向的前端部分向寬幅的介質插入部的送出側的端面上的窄幅的介質送出ロ側充分壓入(使其靠近)之前,有時片狀介質會被拾取輥送出。這種情況下,送出的片狀介質的前端被強烈地按壓在介質插入部的端面。在專利文獻2那樣的傾斜引導面部分未形成在介質插入部的端面上的情況下等,由于片狀介質的前端面與介質插入部的端面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難以利用按壓構件將片狀介質的前端部分壓入到窄幅的介質送出ロ的位置。其結果是,有時會在片狀介質的前端部分產生彎折、彎曲等,無法進行片狀介質的送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是鑒于這一點,提出一種無論片狀介質的安設狀態的如何,都能夠在利用按壓構件使片狀介質可靠地接近窄幅的介質送出ロ側的狀態下通過拾取輥將片狀介質向介質送出ロ送出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而且,提出ー種具備該片狀介質送出裝置的支票處理裝置等片狀介質處理裝置。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發明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的特征在干,具有插入片狀介質的介質插入部;位于所述介質插入部的所述片狀介質的送出側的端面,且寬度比該介質插入部的寬度窄的介質送出ロ;用于將插入到所述介質插入部內的所述片狀介質向所述介質送出ロ送出的拾取輥;用于將所述片狀介質向所述拾取輥按壓的按壓構件;驅動電動機;將所述驅動電動機的驅動カ向所述拾取輥及所述按壓構件傳遞的動カ傳遞機構,所述動カ傳遞機構具備延遲機構,該延遲機構使所述拾取輥的旋轉開始時刻比所述按壓構件從該按壓構件的待機位置朝向所述拾取輥開始移動的移動開始時刻延遲,所述延遲機構具備繞著同一中心軸線旋轉的驅動側旋轉構件及從動側旋轉構件,所述驅動側旋轉構件在繞著所述中心軸線旋轉預定的角度(以下,稱為“游隙角度”)時,與所述從動側旋轉構件卡合而使該從動側旋轉構件一體地向同一旋轉方向旋轉。在本發明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中,通過動カ傳遞機構具備的延遲機構,從比驅動電動機旋轉而使按壓構件從待機位置向拾取輥的方向開始移動的移動開始時刻延遲的時亥IJ,使拾取輥的旋轉開始。因此,插入到介質插入部內的片狀介質由按壓構件向拾取輥側按壓之后(使其接近之后),拾取輥的旋轉開始。由此,若適當地設定延遲時間,則能夠使由拾取輥送出之前的片狀介質的前端靠近窄幅的介質送出ロ側,因此能夠避免片狀介質的前端與介質插入部的端面相碰的事態。由此,能夠從介質送出ロ可靠地送出片狀介質。另外,作為延遲機構,采用如下機構,即在繞著同一中心軸線旋轉的驅動側旋轉構件與從動側旋轉構件之間沿著旋轉方向設置規定量的游隙角,當驅動側旋轉構件未旋轉游隙角量時,從動側旋轉構件不會成為一體進行旋轉這樣的機構。由于是在一體旋轉的旋轉構件之間形成游隙這樣簡單的結構,因此能夠利用構成動力傳遞機構的ー對驅動側旋轉構件和從動側旋轉構件來簡單地構成延遲機構。因此,能夠將部件個數的増加、設置空間的増加抑制成最小限度,不會妨礙片狀介質送出裝置的小型 緊湊化及成本減少化,能夠消除片狀介質與介質插入部的端面相碰而發生傳送不良等這樣的弊病。在本發明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插入部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由相互對置的第一側面及第ニ側面限定,所述介質送出ロ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由相互對置的第三側面及第四側面限定,
所述第三側面與所述第一側面連續地延伸,所述第四側面從所述介質插入部的自所述第二側面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側面的方向折彎延伸的端面的前端,向所述片狀介質的送出方向延伸,所述拾取輥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從所述第一側面露出,所述按壓構件能夠從自所述拾取輥后退到所述第二側面側的所述待機位置朝向所述拾取輥移動 ,所述延遲機構的所述游隙角度至少是與所述按壓構件在所述介質插入部的寬度方向上從所述待機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四側面的位置所需要的所述驅動側旋轉構件的旋轉量對應的角度。若如此設定游隙角度,則無論向介質插入部插入的片狀介質的張數的多少,在拾取輥開始旋轉之前期間,都能夠將片狀介質壓入至片狀介質的前端與介質插入部的端面不相碰的位置。即,通過按壓構件將片狀介質壓入,使其能夠靠近形成介質送出ロ的第一側面偵牝因此能夠可靠地將片狀介質從介質送出ロ送出。在本發明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側旋轉構件是所述拾取輥的輥軸,所述驅動側旋轉構件是所述動カ傳遞機構中的將所述驅動電動機的驅動カ向所述輥軸傳遞的輥驅動齒輪列的最后段傳遞齒輪,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以能夠旋轉的狀態安裝于所述輥軸,在所述輥軸安裝有沿著其半徑方向延伸的卡合銷,在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的與所述卡合銷對置的端面上的繞著所述旋轉中心軸線分開了所述游隙角度的位置上,形成有能夠與所述卡合銷卡合的第一卡合面及第ニ卡合面。在通過齒輪列構成動カ傳遞機構時,其最后段傳遞齒輪通常以同軸狀態固定在拾取輥的輥軸的軸端。在本發明中,將最后段傳遞齒輪安裝成相對于輥軸能夠旋轉的狀態,且在輥軸與最后段傳遞齒輪之間配置的卡合銷和卡合面之間設置規定的游隙角度。安裝于輥軸的拾取輥和最后段傳遞齒輪在輥軸的軸線方向上隔開規定的間隔配置,因此能夠利用該間隙來配置卡合銷及第一、第二卡合面。由此,無需設置空間而能夠裝入延遲機構,因此有利于裝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而且,在最后段傳遞齒輪形成有ー對第一、第二卡合面。對驅動電動機向一方向進行旋轉驅動而使最后段傳遞齒輪旋轉,當一方的卡合面例如第
合面與卡合銷卡合時,棍軸一體旋轉而能夠進行片狀介質的送出動作。在送出結束后,為了使按壓構件返回待機位置,而對驅動電動機向相反方向進行旋轉驅動來使最后段傳遞齒輪向相反方向旋轉時,另一方的第二卡合面與卡合銷卡合而棍軸向相反方向一體旋轉。在驅動電動機停止后,由于在第一卡合面與卡合銷之間形成游隙角度,因此在下一次的動作中,能夠可靠地使拾取輥的旋轉開始延遲游隙角度量。這種情況下,在本發明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備旋轉限制構件,該旋轉限制構件在從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開始旋轉到所述卡合面與所述卡合銷卡合為止期間,朝向不便所述卡合銷與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連帶旋轉的方向,對安裝該卡合銷的所述輥軸施加旋轉負載。當卡合銷與最后段傳遞齒輪連帶旋轉時,向安裝卡合銷的輥軸傳遞旋轉,無法使拾取輥的旋轉開始時刻延遲必要的時間。根據本發明,為了避免連帶旋轉而通過旋轉限制構件施加旋轉負載,因此能夠可靠地使拾取輥的旋轉開始時刻延遲必要時間。接著,在本發明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中,其特征在干,所述拾取輥經由第一單向離合器而安裝于輥軸,所述第一單向離合器將使所述拾取輥向所述片狀介質的送出方向旋轉的旋轉カ從所述輥軸向所述拾取輥傳遞,所述動カ傳遞機構具備按壓構件側傳遞齒輪,該按壓構件側傳遞齒輪經由第二單向離合器而與所述輥驅動用的齒輪列中的除了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以外的傳遞齒輪連結成一體旋轉,經由所述按壓構件側傳遞齒輪將用于使所述按壓構件移動的旋轉カ向該按壓構件傳遞。在傳送從片狀介質送出裝置送出的片狀介質而進行信息的讀取處理等的片狀介質處理裝置中,通常從片狀介質送出裝置的介質送出ロ送出的片狀介質由傳送輥對夾入,沿著傳送路送出。在將片狀介質向傳送輥對交付之后使拾取輥的旋轉停止的時刻,片狀介質的后側的部分由按壓構件按壓在拾取輥上。其結果是,在由傳送輥對送出的片狀介質上作用有大的傳送負載,無法準確地進行片狀介質的傳送。通過預先配置第一單向離合器,借助由傳送輥對傳送的片狀介質能夠使拾取輥連帶旋轉(相對于輥軸進行空轉),從而能夠減少作用于片狀介質的傳送負載。另外,由于在按壓構件的動カ傳遞路徑上夾插有第二單向離合器,因此在成為按壓構件按壓片狀介質的狀態之后,不再傳遞一定程度以上的驅動力。由此,能防止過剩的力施加在按壓構件側的情況。其結果是,無論插入到介質插入部內的片狀介質的張數的多少,都能夠利用彈簧構件等的作用力產生的適當的按壓カ將片狀介質向拾取輥側按壓。另ー方面,本發明的片狀介質處理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結構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將從所述片狀介質送出裝置送出的片狀介質沿著規定的傳送路徑傳送的介質傳送機構;讀取在所述傳送路徑上傳送的所述片狀介質載持的信息的信息讀取部。通過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可靠地送出片狀介質而向介質傳送機構交付。由此,能夠避免片狀介質堵塞在片狀介質送出裝置的介質送出ロ而片狀介質的處理效率下降這樣的弊病,因此能夠實現可高效率地處理片狀介質的片狀介質處理裝置。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支票處理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將圖1的支票處理裝置的上表面的兩個罩打開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是圖1的支票處理裝置的從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圖4是圖1的支票處理裝置的內部結構圖。圖5是表示圖1的支票處理裝置的支票送出裝置的機構的結構圖。圖6是表示圖5的支票送出裝置的動カ傳遞機構的說明圖。圖7是表示向圖6的動カ傳遞機構裝入的延遲機構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具備本發明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的片狀介質處理裝置的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片狀介質處理裝置是對容易彎曲的片狀介質即支票進行處理的支票處理裝置。而且,在支票處理裝置中具備為了進行支票處理時的本人確認等而讀取難以彎曲的駕駛執照或其他的卡的圖像信息的卡掃描機構;發行印刷有支票的處理完信息等的收據的收據發行機構。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對于處理支票以外的片狀介質的片狀介質處理裝置當然也同樣能夠適用。而且,對于不具備卡掃描機構、收據發行機構的片狀介質處理裝置當然也能夠適用。(整體結構)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支票處理裝置的從前方右側的斜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圖2是支票處理裝置的從前方左側的斜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是將配置于上表面的前后的罩打開的狀態的圖。而且,圖3是支票處理裝置的從上方前側觀察時的立體圖。參照這些圖進行說明,支票處理裝置I的裝置箱體Ia具備呈矩形輪廓的恒定厚度的下側箱體部2 ;配置在下側箱體部2的上方的上側箱體部3。在上側箱體部3形成有插入處理對象的支票SI的入口凹槽4(介質插入部)、對從入口凹槽4送出的支票SI進行傳送的支票傳送路P1、對從支票傳送路Pl送出的支票SI進行回收的回收凹槽5。在沿著支票傳送路Pl傳送期間,依次進行支票SI的磁信息的讀取、支票SI的票背簽字印刷、及支票SI的兩面的圖像信息的讀取。從入口凹槽4經由支票傳送路Pl而到達回收凹槽5的支票傳送路徑由形成于上側箱體部3的向裝置上下方向Z的上方開ロ的規定寬度的縱槽來限定。如圖1所示,支票SI以其長邊緣成為上下方向的豎立狀態插入到入口凹槽4內,保持該狀態在支票傳送路Pl上傳送而向回收凹槽5排出。該支票傳送路徑是在俯視觀察下向裝置前方打開的大致U字形狀的路徑。S卩,從圖3可知,入口凹槽4由從上側箱體部3的裝置寬度方向X的右側的前端以大致恒定寬度向裝置后方延伸且寬度方向的兩側相互對置的第一側面4a及第ニ側面4b限定。端面4c從第二側面4b的裝置后端側的端部(支票送出方向的端部)朝著第一側面4a,沿著以比直角稍大的角度折彎的方向延伸。在該端面4c的端部和與之對置的第一側面4a之間,窄幅的支票送出ロ 4d開ロ。支票送出ロ 4d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由第三側面4e和第四側面4f限定,該第三側面4e從第一側面4a連續地向裝置后側延伸,該第四側面4f從端面4c的端部朝向裝置后方以與第三側面4e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支票傳送路Pl的上游側傳送路Pll從支票送出ロ 4d的裝置后側的端部朝向裝置后方呈直線狀延伸。上游側傳送路Pl I的下游端部分朝向裝置寬度方向X的內側彎曲,并與支票傳送路Pl的后側傳送路P12連結。后側傳送路P12沿著裝置寬度方向呈大致直線狀延伸,其下游端部分朝向裝置前方彎曲,并與支票傳送路Pl的下游側傳送路P13連結。下游側傳送路P13為直線狀傳送路,沿著相對于裝置前后方向Y向裝置寬度方向的內側傾斜了銳角9的方向、例如10 20度左右傾斜的方向延伸。下游側傳送路P13的下游端經由支票排出ロ 5a而與回收凹槽5連結。回收凹槽5沿著裝置前后方向Y延伸到裝置前端。上側箱體部3通過該U字形狀的支票傳送路徑,而分為右側箱體部分6、后側箱體部分7及左側箱體部分8、位于它們的內側的內側箱體部分9。在內側箱體部分9的上表面配置有前側罩11、后側罩12、后述的收據發行機構的收據發行ロ 13及操作面14。而且,形成有卡插入路15,該卡插入路15用于插入由后述的卡掃描機構讀取的讀取對象的卡C。從圖2可知,前側罩11能夠以裝置前端側的部位為中心向裝置前方打開,后側罩12能夠以裝置后端側的部位為中心向裝置后方打開。收據發行ロ 13形成在前側罩11的開閉側的緣部與后側罩12的開閉側的緣部之間,在裝置寬度方向上呈細長的矩形形狀。操作面14形成在后側罩12的左側的裝置后側部分,是形成在高出一段的位置上的大致平坦的面,在此排列有多個操作開關14a、動作顯示用的多個LED顯示部14b等。在內側箱體部分9的由后側罩12覆蓋的部分設有卷筒紙收納部16。當打開后側罩12時,卷筒紙收納部16向裝置上方開ロ,能夠進行未圖示的卷筒紙的更換作業等。在內側箱體部分9的由前側罩11覆蓋的部分配置有自動切割器17,該自動切割器17用于將從收納在卷筒紙收納部16內的未圖示的卷筒紙抽出的連續紙沿著寬度方向切斷。在從收納于卷筒紙收納部16的未圖示的卷筒紙抽出的連續紙上,利用配置在收據發行ロ 13的下側的未圖示的印刷頭來印刷與支票信息對應的信息等,將印刷的部分的后端切斷而作為規定長度的收據從收據發行ロ 13發行。而且,在自動切割器17的裝置前側配置墨盒安裝部18,在此安裝作為支票印刷用的墨液供給源的墨盒19。當打開前側罩11吋,自動切割器17的驅動單元17c露出,且墨盒安裝部18向上方開ロ,因此從裝置上方能夠簡單地進行自動切割器17的檢修作業等或墨盒的更換作業等。另ー方面,如圖2、圖3可知,卡插入路15形成在內側箱體部分9的上表面的前側罩11的左側的平坦的裝置上表面部分20上。裝置上表面部分20位于比其后側的操作面14低的位置。卡插入路15在該裝置上表面部分20處是向裝置上方開ロ的恒定寬度且恒定深度的直線狀的槽。卡插入路15的裝置后側的后端與支票傳送路Pl的下游側傳送路P13的向裝置前方開ロ的下游端開ロ P13a的上側的部分連結,卡插入路15的裝置前側的前端位于前側罩11的側緣附近。而且,從圖3可知,卡插入路15是沿著作為直線狀傳送路的下游側傳送路P13的向裝置前方延長的延長線延伸的直線狀的插入路。即,沿著相對于裝置前后方向Y向裝置內側傾斜了銳角0的方向延伸。在讀取彎曲困難的卡C的圖像信息時,如圖3所示,將該卡C相對于卡插入路15從裝置前側插入而向裝置后方壓入。被壓入到卡插入路15中的卡C被從卡插入路15向下游側傳送路P13送入,由配置在該下游側傳送路P13上的后述的支票讀取用的光學式讀取部43 (參照圖4)來讀取圖像信息。讀取后的卡C被從該下游側傳送路P13向裝置前側的卡插入路15送出。需要說明的是,在本例的支票處理裝置I中,也形成有用于讀取彎曲困難的卡C的磁信息的卡槽21。卡槽21形成在上側箱體部3的右側箱體部分6的上表面部分。在該右側箱體部分6的內部配置有未圖示的磁讀取部,通過將卡C沿著該卡槽21插拔,來讀取卡C上載持的磁信息。(內部結構)圖4是表示用于沿著U字狀的支票傳送路徑傳送支票SI的支票傳送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內部結構圖。參照該圖進行說明,向支票傳送路徑的上游端裝入具備入ロ凹槽4的支票送出裝置100 (片狀介質送出裝置)。支票送出裝置100將以與入口凹槽4重疊的狀態插入的支票SI—張張分離而向上游側傳送路Pll送出。在本例中,支票SI以其背面朝向裝置內側(內側箱體部9側)的方式且以豎立的狀態插入到入口凹槽4內。
支票送出裝置100的詳細情況在后面敘述(參照圖5 圖7),拾取輥101以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狀態且以大致垂直的姿態配置在支票送出裝置100的右側箱體部分6側的第一側面4a上,在內側箱體部分9側的第二側面4b上形成的開ロ部配置有按壓構件102。按壓構件102用于將插入到入口凹槽4內的支票SI向拾取輥101側按壓。另外,在支票送出裝置100中,通過驅動電動機103,使按壓構件102從退避到第二側面4b側的待機位置向第一側面4a的拾取輥101側回旋,將入口凹槽4內的支票SI向拾取輥101按壓。而且,利用由同一驅動電動機103驅動而旋轉的拾取輥101將支票SI從支票送出ロ 4d向支票傳送路Pl的上游側傳送路Pll送出。在從支票送出裝置100的支票送出ロ 4d延伸的支票送出通路4g上,配置有將從入口凹槽4送來的支票SI送出的送出輥104和與之對置的延遲輥105。送出輥104由驅動電動機103驅動。延遲輥105被向送出輥104側施力,并使規定的旋轉負載作用在支票送出方向上。因此,夾在它們之間而由送出輥104送出的支票SI即使重疊送出,也能借助延遲輥105的旋轉負載而分離,從而一張張地向上游側傳送路Pll送出。接著,在從送出輥104送出的支票SI的傳送路徑上配置多個傳送輥對32 36。在上游側傳送路Pll配置傳送輥對32,該傳送輥對32將從送出輥104送出的支票SI夾住,向下游側傳送。在后側傳送路P12配置傳送輥對33、34,在下游側傳送路P13配置其余的傳送輥對35、36。所述傳送輥對32 36分別具備配置在內側箱體部分9側的驅動輥32a、33a、34a、35a、36a和在外側的右側箱體部分6、后側箱體部分7及左側箱體部分8側隔著支票傳送路Pl對置設置的從動輥32b、33b、34b、35b、36b。驅動輥32a、33a、34a、35a、36a經由環狀帶37由驅動電動機40分別同步驅動而旋轉。而且,從動輥32b、33b、34b、35b、36b由未圖示的施力構件向對置的驅動輥32a 36a側施力。在支票傳送路Pl的上游側傳送路Pll上配置有磁讀取部41。磁讀取部41具備能夠讀取利用磁性墨液等寫入在支票SI上的磁信息的MICR等磁掃描儀41a,磁掃描儀41a以其磁讀取面朝向上游側傳送路Pll側的姿態配置在右側箱體部分6上。而且,按壓輥41b隔著上游側傳送路Pll而與磁掃描儀41a的磁讀取面對置配置。通過按壓輥41b,將傳送的支票SI按壓在磁掃描儀41a的磁讀取面上,通過磁掃描儀41a可靠地讀取磁信息。在與上游側傳送路Pll的下游端連續而沿著裝置寬度方向延伸的后側傳送路P12上且在該裝置右角側的部分,設有對支票SI的背面進行票背簽字印刷的支票印刷部42。支票印刷部42具備以沿著裝置上下方向延伸的狀態配置的線型的噴墨頭42a,且以該噴墨頭42a的噴嘴面朝向后側傳送路P12側的狀態配置。在隔著后側傳送路P12而與該噴嘴面對置的后側箱體部分7的部位上配置有對噴墨頭42a的印刷位置進行限定的壓印平板42b。如參照圖2進行說明那樣,噴墨頭42a的墨液供給源是安裝在墨盒安裝部18的墨盒19。如本例那樣使用線型的頭時,與使用串行型的頭的情況相比,能夠將該支票印刷部42形成得緊湊,因此優選。接著,在支票傳送路Pl的下游側傳送路P13上配置傳送輥對35、36,在它們之間的傳送路部分上設置讀取支票SI的兩面的圖像信息的光學式讀取部43。光學式讀取部43具備支票SI的背面讀取用的光學掃描儀43a和表面讀取用的光學掃描儀43b,且設置成彼此的讀取面隔著下游側傳送路P13面對。下游側傳送路P13的下游端與支票排出ロ 5a連結,該支票排出ロ 5a將結束了磁信息的讀取、票背簽字印刷及圖像信息的讀取的處理完的支票SI向回收凹槽5排出。回收凹槽5向上方開ロ,能夠從上方取出由該回收凹槽5回收的支票SI。入口凹槽4及回收凹槽5均向上方開ロ,因此操作者始終能夠從支票處理裝置I的跟前上方對支票SI進行處理。(支票處理裝置的控制系統及動作)支票處理裝置I的動作由MPU等的控制部61控制。如圖4所示,控制部61搭載于下側箱體部2的上表面上配置的基板60。通過單ー的控制部61對支票處理裝置I的支票處理機構、收據發行機構及卡掃描機構進行控制,由此能提高例如驅動器的更新等的維護性。需要說明的是,控制部61除了如圖4所示設置在基板60的上表面之外,也可以作為控制基板安裝在基板60的背面(形成支票傳送路Pl —側的相反側)。當支票SI從裝置前側向入口凹槽4插入時,控制部61對支票處理機構的驅動電動機103進行驅動控制而利用按壓構件102將支票SI向拾取輥101側按壓,在該狀態下,通過拾取輥101將支票SI向支票送出ロ 4d送出,通過送出輥104及延遲輥105可靠地將一張張支票SI向支票傳送路Pl送出。控制部61在支票SI被傳送到上游側傳送路Pll時,首先控制磁讀取部41來讀取支票SI的磁信息,并取得讀取的磁信息。接著,控制部61基于讀取的磁信息,通過支票印刷部42對支票SI的背面執行票背簽字印刷。而且,控制部61控制光學式讀取部43而讀取支票SI的兩面的圖像,并取得讀取的圖像信息。然后,利用傳送輥對36將被讀取了圖像信息的支票SI向回收凹槽5排出。如此,根據支票處理裝置I的支票處理機構,能夠ー并進行磁信息的讀取、票背簽字印刷、圖像信息的讀取這ー連串的處理,因此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支票送出裝置的結構)圖5是表示支票送出裝置100的機構部分的說明圖,(a)表示插入支票SI而按壓構件102處于待機位置的狀態,(b)表示按壓構件102回旋而將支票SI按壓在拾取輥101上的狀態。支票送出裝置100在其裝置框架110上組裝各部件,如前面敘述那樣,在寬幅的入ロ凹槽4的第一側面4a側配置拾取輥101,在相反側的第二側面4b側配置按壓構件102。而且,在入口凹槽4的支票送出方向的端面4c的第一側面4a側的端部開放的窄幅的支票送出通路4g上,在其第三側面4e側配置送出輥104,在其第四側面4f側配置延遲輥105。拾取輥101以其外周面IOla的一部分露出的狀態配置在入ロ凹槽4的第一側面4a上的支票SI的送出方向111的中途的位置。按壓構件102以回旋中心軸112為中心,能夠從圖5(a)所示的待機位置102A如圖5(b)所示向拾取輥101側回旋,該回旋中心軸112在第二側面4b側以與裝置上下方向垂直地延伸的狀態配置在送出方向111的后端部。本例的按壓構件102具備通過回旋中心軸112將后端支承為能夠回旋的后側回旋板113 ;后端被支承為以安裝在該后側回旋板113的前端部上的支軸114為中心能夠回旋的狀態的前側回旋板115。通過安裝在回旋中心軸112上的未圖示的回程螺旋彈簧等的作用力,對按壓構件102始終向拾取輥101側施力。而且,前側回旋板115通過例如安裝在支軸114上的未圖示的回程螺旋彈簧等施力構件的作用力,如圖5(a)所示,被保持成從后側回旋板113呈直線狀延伸的狀態。當驅動電動機103朝向送出支票SI的方向進行旋轉驅動時,按壓構件102向拾取輥101側回旋,前端側的前側回旋板115的前端115a與插入到入口凹槽4內的支票SI的束的送出方向111的前端側的部分相碰,將支票SI從前端側向第一側面4a側壓入(使其接近)。當按壓構件102進ー步回旋時,前側回旋板115以支軸114為中心而相對于后側回旋板113逐漸向第二側面4b側折彎,形成為通過其平坦的側面115b將支票SI的前側部分按壓到第一側面4a側的狀態。其結果是,支票SI的束作為整體而被按壓在第一側面4a上,且支票SI的束中的位于第一側面4a側的支票SI被按壓在外周面在第一側面4a露出的拾取輥101上。在該狀態下,當拾取輥101旋轉時,支票SI被向窄幅的支票送出ロ 4d送出。圖6是表示拾取輥101及按壓構件102的動カ傳遞機構的說明圖,(a)表示配置在裝置框架110的底板部分的背面上的輥驅動用的齒輪列及按壓構件驅動用的齒輪列,(b)是以A-A線剖開時的局部立體圖。參照圖6進行說明,動カ傳遞機構120具備將驅動電動機103的驅動カ向拾取輥101傳遞的輥驅動用的齒輪列130 ;將驅動電動機103的驅動カ向按壓構件102傳遞的按壓構件驅動用的齒輪列140。輥驅動用的齒輪列130具備向裝置框架110的底板部分116的背面側突出的驅動電動機103的電動機軸103a上固定的驅動鏈輪131。驅動鏈輪131與以旋轉自如的狀態安裝在底板部分116的背面側的中間傳遞齒輪132嚙合。中間傳遞齒輪132與同樣地配置在底板部分116的背面側的最后段傳遞齒輪133嚙合。最后段傳遞齒輪133以能夠旋轉的狀態同軸地安裝在軸端部134a,該軸端部134a是通過裝置框架110支承為旋轉自如的狀態的拾取輥101的輥軸134中的從底板部分116向背面側突出的部分。在最后段傳遞齒輪133與輥軸134之間裝入有將它們相互連結成繞著它們的旋轉中心軸線存在預定的游隙的狀態的延遲機構150。關于延遲機構150在后面敘述(參照圖7)。在此,拾取輥101經由單向離合器135而與輥軸134連結。單向離合器135在輥軸134沿著預定的正旋轉方向136 (通過拾取輥101送出支票SI的旋轉方向)旋轉時,將該輥軸134的旋轉カ向拾取輥101傳遞。換言之,輥軸134與拾取輥101 —體旋轉。反之,當輥軸134向與正旋轉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轉方向137旋轉時,輥軸134的旋轉カ實質上不向拾取輥101傳遞。換言之,輥軸134相對于拾取輥101進行空轉,在輥軸134未旋轉的狀態下,拾取輥101相對于輥軸134能夠向正旋轉方向進行空轉。接著,按壓構件驅動用的齒輪列140具備小徑傳遞齒輪142,該小徑傳遞齒輪142經由單向離合器141而與中間傳遞齒輪132連結成同軸狀態。在小徑傳遞齒輪142上嚙合有展開成規定的角度的扇形的傳遞齒輪143。扇形的傳遞齒輪143以旋轉自如的狀態安裝在裝置框架110的底板部分116的背面側。在扇形的傳遞齒輪143的齒輪軸143a上固定有沿著其半徑方向延伸的回旋板144,該回旋板144與扇形的傳遞齒輪143成為一體而以齒輪軸143a為中心在恒定的角度范圍內擺動。回旋板144的前端部相對于從裝置框架110的底板部分116向背面側突出的按壓構件102的支軸114的下側的軸端部114a,從與支軸114的中心軸線正交的方向進行卡合。所述回旋板144與支軸114的軸端部114a的卡合狀態例如由安裝在按壓構件102的回旋中心軸112上的未圖示的回程螺旋彈簧的彈簧カ來保持。而且,在底板部分116形成有展開成包括軸端部114a的移動范圍在內的角度的恒定寬度的圓弧槽116a,借助回旋板144而回旋的支軸114沿著圓弧槽116a滑動。需要說明的是,輥驅動用的齒輪列130的最后段傳遞齒輪133與大徑傳遞齒輪138嚙合,該大徑傳遞齒輪138以旋轉自如的狀態安裝在裝置框架110的底板部分116的背面偵U。大徑傳遞齒輪138與固定在送出輥104的輥軸104a的軸端部上的傳遞齒輪139嚙合。由此,將驅動電動機103的驅動カ向送出輥104傳遞。接著,圖7是表示延遲機構150的圖,(a)是其立體圖,(b)是其縱向剖視圖。參照圖6及圖7進行說明,延遲機構150在輥軸134(從動側旋轉構件)中的從裝置框架110的底板部分116向背面側突出的軸端部134a,具備以沿著其直徑方向延伸的狀態固定的規定長度的卡合銷151。卡合銷151貫通軸端部134a的中心而延伸,從軸端部134a向直徑方向的兩側突出相同長度。另外,延遲機構150具備固定在最后段傳遞齒輪133 (驅動側旋轉構件)的朝向上側的端面133a(與卡合銷151對置ー側的端面)上的展開成恒定的角度的ー對扇形突起152、153。在扇形突起152上形成有從齒輪的端面133a垂直立起的第一卡合面152a,在另一方的扇形突起153的第—合面152a側也形成有從齒輪的端面133a垂直立起的第二卡合面153a。所述第一、第二卡合面152a、153a的繞旋轉中心軸線134b的角度設定為游隙角度。從圖7 (a)可知,從第二卡合面153a卡合于卡合銷151的狀態開始,當最后段傳遞齒輪133向正旋轉方向136旋轉游隙角度時,第—合面152a與卡合銷151卡合而使該卡合銷151向同一正旋轉方向136 —體旋轉。反之,從卡合銷151與第—合面152a卡合的狀態開始,當最后段傳遞齒輪133向與正旋轉方向136相反的反向旋轉方向137旋轉游隙角度時,第二卡合面153a成為與卡合銷151卡合的狀態,從而使該卡合銷151向同一反向旋轉方向137—體旋轉。因此,在向反向旋轉方向137的旋轉結束后,第一卡合面152a與卡合銷151之間處于始終形成有恒定的游隙角度的狀態。在此,在本例的延遲機構150上,附設有用于防止在最后段傳遞齒輪133的第一^^合面152a與卡合銷151卡合之前,卡合銷151 (拾取輥101側)與驅動側的最后段傳遞齒輪133連帶旋轉的機構。參照圖7(b)進行說明,拾取輥101的輥軸134經由安裝在裝置框架110的上板部分117及底板部分116上的軸承用套筒154、155支承為旋轉自如的狀態。而且,在拾取輥101的下側端面側且在固定于輥軸134的擋圈156的下表面安裝有彈簧承受件157,在該彈簧承受件157與裝置框架110的底板部分116的上表面之間安裝有呈同心狀地包圍輥軸134的狀態的壓縮螺旋彈簧158。在輥軸134的從底板部分116向背面側突出的軸端部134a上的比卡合銷151靠上側的部位壓入有圓盤狀的法蘭159。輥軸134被壓縮螺旋彈簧158相對于底板部分116向上方施力,通過該作用力,形成將壓入固定于輥軸134的法蘭159的上側的端面159a按壓在底板部分116的背面116b上的狀態。通過法蘭159的端面159a與底板部分116的背面116a之間的摩擦阻力,而在輥軸134上作用有對其旋轉進行限制的規定的大小的旋轉限制力。該旋轉限制力的大小設定為能夠阻止在從最后段傳遞齒輪133向正旋轉方向136開始旋轉到第—合面152a與卡合銷151卡合為止期間,卡合銷151 (棍軸134)與最后段傳遞齒輪133連帶旋轉。即,在旋轉游隙角度為止期間(從按壓構件102開始移動到經過規定的延遲時間為止期間),不讓拾取輥101的旋轉開始。通過配置該壓縮 螺旋彈簧158 (旋轉限制構件),能夠使拾取輥101的旋轉開始時刻始終為恰當的時刻。
(支票送出裝置的動作)以下,匯總說明如此構成的支票送出裝置100中的各部的動作。首先,當驅動電動機103向送出支票SI的方向開始旋轉時,與之同步地,按壓構件102從待機位置102A開始移動而開始支票SI的按壓動作。相對于此,拾取輥101側借助延遲機構150而使旋轉開始時刻延遲。即,通過延遲機構150使最后段傳遞齒輪133向正旋轉方向136旋轉了預定的游隙角度之后,最后段傳遞齒輪133與輥軸134連結,從這ー時刻開始,輥軸134與最后段傳遞齒輪133成為一體而向正旋轉方向136旋轉。其結果是,在從按壓構件102的移動開始時刻經過了規定的延遲時間之后,拾取輥101經由單向離合器135而與輥軸134成為一體,開始向正旋轉方向136旋轉,開始支票SI的送出動作。在這ー時刻,通過按壓構件102而使支票SI靠近支票送出ロ 4d側。由此,能夠避免由拾取輥101送出的支票SI的送出方向的前端與入ロ凹槽4的端面4c相碰,而無法將支票SI從支票送出ロ 4d送出這樣的弊病。需要說明的是,當按壓構件102移動而形成使支票SI靠近拾取輥101側的狀態時,由于單向離合器141而小徑傳遞齒輪142成為空轉狀態,因此在按壓構件驅動用的齒輪列140或按壓構件102上不會作用過剩的力,成為按壓構件102以恒定的作用力按壓支票SI的狀態。由拾取輥101從支票送出ロ 4d送出的支票SI通過與驅動電動機103同步開始旋轉的送出輥104和延遲輥105之間而被送出到支票傳送路上,并向配置在其上游端的傳送輥對32交付。在這ー時刻,傳送輥對32成為定速旋轉狀態,送出的支票SI由傳送輥對32向下游側送出。驅動電動機103在將支票SI交付于傳送輥對32時停止驅動,拾取輥101的旋轉也停止。在這ー時刻,送出的支票SI的后側部分處于由按壓構件102向拾取輥101側按壓的狀態。然而,拾取輥101由于經由單向離合器135而與輥軸134側連結,因此與通過傳送輥對32拉出的支票SI連帶旋轉。由此,不會發生大的傳送負載作用于傳送輥對32而給支票傳送帶來障礙的情況。在連續傳送支票SI時,每當I張支票SI的傳送結束時,以規定的時序使驅動電動機103開始驅動而進行下一支票SI的送出動作。此時,是通過按壓構件102將支票SI按壓在拾取輥101上的狀態,而且是卡合銷151與延遲機構150的第一卡合面152a卡合的狀態。因此,當驅動電動機103的旋轉開始時,與之同步地,拾取輥101開始旋轉而進行支票SI的送出動作。因此,根據本例的延遲機構150,不會發生使拾取輥101不必要地延遲而使旋轉開始時刻延遲的情況。由此,連續的支票的送出動作沒有損失時間,且能夠高效率地進行送出動作。接著,在支票SI的送出結束之后,使驅動電動機103向送出支票SI時的旋轉方向的反方向進行旋轉驅動。這種情況下,伴隨著驅動電動機103的旋轉開始,按壓構件102克服作用力而朝向待機位置102A開始退避。相對于此,在輥驅動用的齒輪列130側,由于最后段傳遞齒輪133向反向旋轉方向137旋轉,因此延遲機構150中的第一卡合面152a向離開卡合銷151的方向開始旋轉。其結果是,第—合面152a向離開卡合銷151的方向旋轉,卡合銷151與第二卡合面153a卡合,然后,最后段傳遞齒輪133和棍軸134成為一體而向反向旋轉方向137旋轉。在按壓構件102返回了待機位置102A的時刻,驅動電動機103停止。例如,當通過未圖示的傳感器檢測到按壓構件102返回了待機位置102A的情況時,驅動電動機103停止。在這ー時刻,由于卡合銷151與第二卡合面153a卡合,因此保持第一卡合面152a返回到相對于卡合銷151離開了游隙角度的旋轉位置的狀態。其結果是,下一次的支票送出動作的開始時的游隙得以確保(延遲時間得以確保)。
權利要求
1.一種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片狀介質的介質插入部;位于所述介質插入部的所述片狀介質的送出側的端面,且寬度比該介質插入部的寬度窄的介質送出口;用于將插入到所述介質插入部內的所述片狀介質向所述介質送出口送出的拾取輥;用于將所述片狀介質向所述拾取輥按壓的按壓構件;驅動電動機;將所述驅動電動機的驅動力向所述拾取輥及所述按壓構件傳遞的動力傳遞機構,所述動力傳遞機構具備延遲機構,該延遲機構使所述拾取棍的旋轉開始時刻比所述按壓構件從該按壓構件的待機位置朝向所述拾取輥開始移動的移動開始時刻延遲,所述延遲機構具備繞著同一中心軸線旋轉的驅動側旋轉構件及從動側旋轉構件,所述驅動側旋轉構件在繞著所述中心軸線向預定的旋轉方向旋轉預定的游隙角度時,與所述從動側旋轉構件卡合而使該從動側旋轉構件一體地向所述旋轉方向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插入部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由相互對置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限定,所述介質送出口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由相互對置的第三側面及第四側面限定,所述第三側面與所述第一側面連續地延伸,所述第四側面從所述介質插入部的自所述第二側面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側面折彎延伸的端面的前端,向所述片狀介質的送出方向延伸,所述拾取輥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從所述第一側面露出,所述按壓構件能夠從自所述拾取輥后退到所述第二側面側的所述待機位置,朝向在所述第一側面露出的所述拾取輥的所述外周面的部分移動,所述延遲機構的所述游隙角度至少是與所述按壓構件在所述介質插入部的寬度方向上從所述待機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四側面的位置所需要的所述驅動側旋轉構件的旋轉量對應的角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側旋轉構件是所述拾取棍的棍軸,所述驅動側旋轉構件是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中的將所述驅動電動機的驅動力向所述棍軸傳遞的輥驅動齒輪列的最后段傳遞齒輪,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以能夠旋轉的狀態安裝于所述輥軸,在所述輥軸上安裝有沿著其半徑方向延伸的卡合銷,在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的與所述卡合銷對置的端面上的繞著所述旋轉中心軸線分開所述游隙角度的位置上,形成有能夠與所述卡合銷卡合的第一卡合面及第二卡合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旋轉限制構件,該旋轉限制構件在從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開始旋轉到所述第一卡合面與所述卡合銷卡合為止期間,朝向避免所述卡合銷與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連帶旋轉的方向,對安裝該卡合銷的所述輥軸施加旋轉負載。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輥經由第一單向離合器而安裝于輥軸,所述第一單向離合器將使所述拾取輥向所述片狀介質的送出方向旋轉的旋轉力從所述輥軸向所述拾取輥傳遞,所述動力傳遞機構具備按壓構件側傳遞齒輪,該按壓構件側傳遞齒輪經由第二單向離合器而與所述輥驅動用的齒輪列中的除了所述最后段傳遞齒輪以外的傳遞齒輪連結成一體旋轉,經由所述按壓構件側傳遞齒輪將用于使所述按壓構件移動的旋轉力向該按壓構件傳遞。
6.一種片狀介質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將從所述片狀介質送出裝置送出的片狀介質沿著規定的傳送路徑傳送的介質傳送機構;讀取在所述傳送路徑上傳送的所述片狀介質所載持的信息的信息讀取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片狀介質送出裝置及片狀介質處理裝置。避免片狀介質與介質插入部的端面相碰而無法送出的情況。片狀介質送出裝置(100)通過單一的驅動電動機(103)對送出片狀介質的拾取輥(101)和將片狀介質向拾取輥(101)按壓的按壓構件(102)進行驅動。具備使拾取輥(101)的旋轉開始時刻比按壓構件(102)的移動開始時刻延遲的延遲機構(150),延遲機構(150)的驅動側旋轉構件(133)當向其旋轉方向旋轉規定的游隙角度(α)時,與從動側旋轉構件(134)卡合而使該從動側旋轉構件(134)向同一方向一體旋轉,因此片狀介質在被送出之前由按壓構件(102)按壓。
文檔編號B65H3/06GK103030003SQ20121037127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7日
發明者中山裕之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邵阳县| 龙南县| 芜湖市| 娱乐| 绥棱县| 饶阳县| 和静县| 白山市| 大城县| 驻马店市| 盖州市| 天柱县| 宜兴市| 大悟县| 通渭县| 基隆市| 江西省| 华阴市| 定安县| 汾西县| 祁阳县| 同心县| 明水县| 宁德市| 宁南县| 云林县| 安达市| 枝江市| 蒲城县| 呈贡县| 游戏| 保定市| 金坛市| 邵武市| 连平县| 左贡县| 历史| 西青区| 肥乡县|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