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的是燙金模切機。
背景技術:
燙金模切機一般是由上模板和下模板構成對紙張進行燙金的機械,其中上模板是固定不動的,依靠下模板的翻轉與上模板上的模具貼合進行工作。目前,為了使得紙張精確定位,下模板上設置有擋紙塊,當紙張送入放置在下模板上時,擋紙塊能夠擋住紙張,對紙張進行定位,防止紙張移位。但是該種燙金模切機由于只有在一個方向上將紙張進行定位,即在縱向對其定位,但是橫向位置無法定位,在進行燙金時,如果不對紙張進行定位,那么被處理的紙張一致性差。而且紙張的收放工作主要依靠人工來實現,效率低,且不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燙金模切機,實現自動化正紙定位和紙張輸送工作,提高生產效率。
為此,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燙金模切機,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紙張輸送裝置,所述紙張輸送裝置與下模板銜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的工作臺面上設有擋紙塊和第一推規機構,所述第一推規機構包括推規和拉索線,所述下模板與帶動下模板翻轉的機械手臂連接,所述下模板和機械手臂之間通過主軸串聯連接,所述主軸和推規之間通過拉索線進行傳動連接,且所述主軸轉動帶動拉索線拉動推規運動。
所述第一推規機構還包括拉索線動力單元,所述拉索線動力單元包括凸輪和軸承,所述凸輪與主軸串聯連接,所述軸承與凸輪相互配合,且所述軸承由凸輪帶動進行往復運動,所述軸承安裝在傳動組件上,所述傳動組件與拉索線傳動連接。
所述傳動組件包括滑塊和連桿,所述軸承設于滑塊上,所述滑塊中心設有滑軌,所述主軸設于滑軌中,且所述主軸在滑軌中滑動配合,所述連桿一端與滑塊連接,所述連桿另一端活動設于連桿固定座上,所述連桿固定座安裝在機械手臂上,所述連桿穿過連桿固定座與拉索線連接,所述連桿固定座和滑塊之間的連桿上繞設有連桿彈簧。
所述第一推規機構還包括推規傳動單元,所述推規傳動單元包括拉桿和拉桿彈簧,所述拉桿設于下模板底端,所述拉索線與推規之間通過拉桿進行傳動連接,所述拉桿與拉桿彈簧連接且所述拉桿由拉桿彈簧進行復位。
所述下模板底端設有固定彈簧座,所述拉桿活動設于固定彈簧座中,所述拉桿上設有活動彈簧座,所述拉桿彈簧設于固定彈簧座和活動彈簧座之間的拉桿上,所述推規的底端與拉桿固定連接,所述拉索線與活動彈簧座連接。
所述推規設于下模板工作臺面的左部,所述推規傳動單元設于下模板底端的左部,所述拉索線動力單元設于下模板的右端。
所述下模板的工作臺面上設有第二推規機構,所述第二推規機構和第一推規機構在工作臺面上左右對稱。
所述紙張輸送裝置包括機械手傳遞機構和帶動機械手傳遞機構進行往復運動的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輸入傳動輪、增速過橋輪和輸出傳動輪,所述輸入傳動輪與帶動輸入傳動輪進行左右轉動的動力機構連接,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擺桿和帶動擺桿進行左右擺動的動力源,所述擺桿與輸入傳動輪連接,所述輸出傳動輪與機械手傳遞機構連接。
所述機械手傳遞機構包括鏈條、拐角鏈輪、與燙金工作臺面銜接的第一鏈輪和與輸出傳動輪傳動連接的第二鏈輪,所述鏈條依次繞設在第一鏈輪、拐角鏈輪和第二鏈輪上,所述第一鏈輪設于機架頂端,所述第二鏈輪設于機架底部。
所述鏈條上設有用于吸取紙張的吸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拉索線來拉動推規進行正紙工作,因拉索線柔然纖細,便于布置,不會干涉下模板作翻轉動作,結構簡單,正紙效果好;拉索線動力單元的設置,保證下模板翻轉與上模板貼合的同時拉索線拉動推規進行正紙動作,使得兩者之間傳動的同步性和協調性提高;推規傳動單元設置在下模板的底端,結構簡單,傳動穩定,推規傳動單元與拉索線配合使得拉桿的滑動行程足夠大;通過機械手傳遞機構和帶動機械手傳遞機構進行往復運動的傳動機構相互配合對紙張進行輸送工作,實現自動化運紙,有效地提高輸送和燙金效率;通過增速過橋輪來擴大鏈條往復運動的位移量,以達到鏈條輸送紙張所要需要的位移量;通過擺桿的轉動帶動輸入傳動輪、增速過橋輪和輸出傳動輪旋轉運動,轉換成機械手傳遞機構的鏈條作直線往復運動,結構簡單緊湊,傳動效率高且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下模板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拉索線動力單元結構示意圖;
圖3為發明的下模板仰視圖;
圖4為發明的紙張輸送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傳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燙金模切機,包括上模板、下模板1和紙張輸送裝置,所述紙張輸送裝置與下模板1銜接,所述紙張輸送裝置能夠將紙張傳送至下模板1的工作臺面上,所述下模板1的工作臺面上設有擋紙塊和第一推規機構,所述第一推規機構包括推規2和拉索線3,所述下模板1與帶動下模板1翻轉的機械手臂4連接,所述下模板1和機械手臂4之間通過主軸5串聯連接,機械手臂4一端繞著主軸5進行轉動,機械手臂的另一端與偏心輪傳動機構6連接,所述偏心輪傳動機構6帶動機械手臂4進行運動,機械手臂4帶動下模板1繞著主軸5進行翻轉動作,下模板翻轉與上模板貼合進行燙金。
如圖3所示,所述推規2設于下模板1工作臺面的左部,所述主軸5和推規2之間通過拉索線3進行傳動連接,且所述主軸5轉動帶動拉索線3拉動推規2運動,主軸5轉動的同時拉動拉索線3,拉索線3拉動推規2向右運動,將工作臺面左部的紙張向右推至規定位置,進行正紙動作。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主軸轉動的同時拉動拉索線這個目的,所述第一推規機構還包括拉索線動力單元7,所述拉索線動力單元7設于下模板1的右端,所述拉索線動力單元7包括凸輪71和軸承72,所述凸輪71與主軸5串聯連接,凸輪71跟隨主軸5進行轉動。所述軸承72與凸輪71相互配合,進一步解釋,軸承72與凸輪71相對設置,凸輪71具有最底點和最高點。
所述軸承72安裝在傳動組件73上,與傳動組件73連成一體,當軸承72作往復運動時傳動組件73與軸承72一起運動,所述傳動組件73作往復運動即拉動或放松拉索線3動作。
進一步,所述傳動組件73包括滑塊731和連桿732,所述軸承72設于滑塊731上與滑塊731連接,所述滑塊731中心設有滑軌734,所述主軸5設于滑軌734中,且所述主軸5在滑軌734中滑動配合,當軸承72帶動滑塊731做往復運動時,主軸5能夠在滑軌734中移動。所述連桿732一端與滑塊731連接,另一端設于連桿固定座74上,所述連桿固定座74安裝在機械手臂4上,連桿732穿過連桿固定座74與拉索線3連接,連桿固定座74和滑塊731之間的連桿732上繞設有連桿彈簧733,所述拉索線3活動設于線管75中,所述線管75設于連桿固定座74上。
如圖3所示,為了實現拉索線能夠帶動推規作往復運動這個目的,所述第一推規機構還包括推規傳動單元8,所述推規傳動單元8包括拉桿81和拉桿彈簧82,所述拉桿81設于下模板1底端的左部,所述拉索線3與推規2之間通過拉桿81進行傳動連接,所述拉桿81與拉桿彈簧82連接且所述拉桿81由拉桿彈簧82進行復位。
所述下模板1底端設有固定彈簧座83,所述拉桿81活動設于固定彈簧座83中,所述拉桿81上設有活動彈簧座84,即當拉桿81運動時,固定彈簧座83不動,起著將拉桿安裝在下模板上的作用,且所述拉桿81能夠在固定彈簧座83中前后運動,而活動彈簧座84跟著拉桿81一起運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拉桿81上依次串有前拉桿固定座85、活動彈簧座84、固定彈簧座83和后拉桿固定座86,所述拉桿彈簧82繞設于固定彈簧座83和活動彈簧座84之間的拉桿81上,所述拉索線3與活動彈簧座84連接,所述推規2與拉桿81連接。為了使拉桿81能夠穩定地安裝在下模板1底端,在下模板1底端設有前拉桿固定座85和后拉桿固定座86,所述拉桿81在前拉桿固定座85和后拉桿固定座86中均能夠前后運動。當拉索線3拉動時帶動活動彈簧座84運動,活動彈簧座84帶動拉桿81一起運動,拉桿81帶動推規2運動;當拉索線3放松時拉桿彈簧82的彈力帶動活動彈簧座84復位,連桿81復位,推規2跟著復位。
工作時,當燙金模切機的給紙機構將紙張送過來時,放置在下模板1上后由擋紙塊擋住,通過機械手臂4將下模板1進行翻轉,翻轉的過程中主軸5轉動,帶動凸輪71轉動,凸輪71最高點轉動至與軸承72相對位置時,凸輪71則推動軸承72向前運動,滑塊731和連桿732跟隨軸承72一起向前運動,向前運動的同時滑塊731壓縮連桿彈簧733,連桿732拉動拉索線3,由于拉索線動力單元7位于下模板1的右端,而推規傳動單元8位于下模板1底端的左部,所以拉索線3拉動活動彈簧座84向右運動,活動彈簧座84壓縮拉桿彈簧82帶動拉桿71向右運動,推規2跟著拉桿71向右運動,便與放置在下模板1工作臺面左部的紙張接觸,推動紙張向右移動至指定位置。
當燙金完畢后,下模板1反向翻轉,主軸5反方向轉動帶動凸輪71轉動,此時凸輪71的最低點轉動至軸承72相對位置時,軸承72則不再受到凸輪71的推力,連桿彈簧733的彈力帶動滑塊731復位,連桿732也跟著滑塊731一起復位,拉索線3放松,拉桿彈簧82的彈力帶動活動彈簧座84復位,活動彈簧座84帶動拉桿81向左移動,推規2跟著拉桿81復位,如此反復工作,給紙機構送來的紙張都經過本第一推規機構的推規2推送后,使其處于同一位置,因此,在燙金后,紙張燙金一致性高。
在下模板的工作臺面上設有第二推規機構,所述第二推規機構和第一推規機構在工作臺面上左右對稱,放置在下模板工作臺面右部的紙張通過第二推規機構也能進行正紙工作。
如圖4所示,紙張輸送裝置包括機架9,所述機架9上設有機械手傳遞機構11和帶動機械手傳遞機構進行往復運動的傳動機構12,所述機械手傳遞機構11包括鏈條13、拐角鏈輪14、與燙金工作臺面銜接的第一鏈輪15和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的第二鏈輪16,所述鏈條13依次繞設在第一鏈輪15、拐角鏈輪14和第二鏈輪16上,所述第一鏈輪15設于機架9頂端,所述第二鏈輪16設于機架9底部,所述拐角鏈輪14設置在與第一鏈輪15同一水平、與第二鏈輪16上下相對的機架9上,即所述鏈條13在機架9上呈“7”字型設置。所述所述鏈條13上設有用于吸取紙張的吸盤,所述吸盤能夠吸附紙張沿著鏈輪的分布路徑進行傳送。
所述傳動機構12與第二鏈輪16一起設置在機架9底部,由于傳動機構的傳動會引起震動,因此將傳動機構設置在機架底部,有利于傳動機構的穩定性,減小因傳動機構引起的震動感。
所述傳動機構12包括輸入傳動輪17、增速過橋輪18和輸出傳動輪19,所述輸入傳動輪17與帶動輸入傳動輪17進行左右轉動的動力機構連接,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擺桿20和帶動擺桿進行左右擺動的動力源21,所述擺桿20與輸入傳動輪17連接,所述輸出傳動輪19與機械手傳遞機構11連接,即所述輸出傳動輪19與第二鏈輪16串聯連接。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達到增速的效果,所述輸入傳動輪17、增速過橋輪18和輸出傳動輪19均之間采用齒輪嚙合的方式進行傳動,所述增速過橋輪18包括相互串聯的齒輪A 181和齒輪B 182,所述齒輪A 181與輸入傳動輪17嚙合,所述齒輪B 182與輸出傳動輪19嚙合,通過更換不同齒數的齒輪A和齒輪B形成不同的組合搭配,以達到增速或減速效果。在本實施例中,需要達到增速的效果,所述輸入傳動輪比齒輪A齒數多,所述齒輪A比齒輪B齒數少,所述齒輪B比輸出傳動輪齒數多。
所述動力源21包括連桿22和由電機帶動進行轉動的主動輪23,所述連桿22一頭設于主動輪23的圓周面上,另一頭與擺桿20鉸接,所述輸入傳動輪17與主動輪23之間通過擺桿20連接,所述擺桿20的另一頭與輸入傳動輪17連接,且擺桿20能夠帶動輸入傳動輪17轉動,所述主動輪由電機帶動往一個方向進行轉動,連桿22帶動擺動進行左右擺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源21也可以采用偏心輪或凸輪。
主動輪23由電機帶動進行轉動后,主動輪23帶動擺桿20左右擺動,擺桿20則帶動輸入傳動輪17左右轉動,輸入傳動輪17轉動通過增速過橋輪18的增速效果,使得輸出傳動輪19轉動幅度大于輸入傳動輪17。由于第二鏈輪16與輸出傳動輪19串聯連接,第二鏈輪16也左右轉動,以實現鏈條13往復運動。
當然,傳動機構中的齒輪搭配能夠起到調節紙張傳送行程的作用,但是效果不明顯只能進行微調,主要還是依靠擺桿,擺桿擺動角度越大,那么傳動機構的齒輪轉動的角度越大,鏈條往復運動的行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