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包括盒體、盒蓋和監測系統,其中:所述盒蓋設置于盒體上,監測系統包括MCU、電源模塊、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感應器,MCU的信號輸入端分別連接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感應器,MCU的信號輸出端連接通信模塊,MCU、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感應器均位于盒體內部。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盒體內部設置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盒體內部真實環境的多種參數,為文物保存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通過盒蓋開啟傳感器對盒蓋開關狀態進行監測;并通過通信模塊將監測信息傳送到管理終端,實現了文物保存的實時性、精確性、高效性及低成本性。
【專利說明】
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文物儲存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
【背景技術】
[0002]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由于文物經歷過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傳,其本身材質可能已經發生變化而變得較為脆弱,尤其是諸如書簡、字畫、文獻等文物,更易受外界不利因素影響而使其損毀,因而文物保存的有效性對于文物價值的延續至關重要。公告號為CN204937956U的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文物儲存囊匣,其中采用在囊匣外部設置溫度監控件對囊匣所處環境溫度進行監測并指示所測溫度,其問題在于所測的環境溫度數據僅為囊匣外部的溫度,對于密封性、隔熱性較好的囊匣,囊匣盒體內、外溫度的不能保證完全一致,因而該現有技術所監測到的溫度數據不夠真實,進而影響對溫度保存環境監測的有效性;而且由于該溫度監控件設置在盒體外側,容易在搬運囊匣時受到外力摩擦等作用而脫落,因而穩定性較為有限;而且該現有技術僅僅能監測環境的溫度參數,功能較為有限;同時當管理人員要查看某文物的保存狀況時,需要進入儲存室或者打開儲存柜進行觀察,無法進行遠程觀測,因而監測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其能夠采集文物保存的真實環境的多種參數,保證文物保存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并對文物保存的安全狀況進行遠程監測,提高了效率,保證了文物保存的安全性。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5]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包括盒體、盒蓋和監測系統,其中:所述盒體為設有開口的容器,所述盒蓋設置于盒體上,所述監測系統包括MCU、電源模塊、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感應器,所述MCU的信號輸入端分別連接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傳感器,所述MCU的信號輸出端連接通信模塊,所述M⑶、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傳感器均位于盒體內部。
[0006]進一步地,還包括設于盒體外壁的標簽。
[0007]進一步地,所述盒體和盒蓋為無酸紙材質。
[0008]進一步地,所述盒蓋為鉸接式連接在盒體上。
[0009]進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塊為無線通信模塊,所述無線通信模塊連接有天線。
[0010]進一步地,所述電源模塊為電池。
[0011]進一步地,所述盒蓋開啟傳感器為設置于盒體內壁且靠近開口處的干簧管,所述盒蓋內壁還設置有與干簧管相配合的磁鐵。
[0012]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①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盒體內部設置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盒體內部的真實環境數據,從而為文物保存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
[0014]②本實用新型通過加速度傳感器實現對盒體的移動狀況進行監測,當文物運輸時加速度過大即可發出報警信號,以此保證了文物本體的安全;也可對他人非法搬動文物進行監控并報警,以此從防盜等安保方面進行加強文物的保護;
[0015]③本實用新型通過通信模塊將監測傳送到管理終端,進而實現實時、精確監測,無需人工去打開儲存室或者儲存柜進行讀數,相對人工監測具有效率更高、人力成本更低、數據更加精確的優點;
[0016]④本實用新型通過集成溫度、濕度和振動等多種傳感器,可以對盒體內部環境的多種參數進行全方位監測,進而保證對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的完善性,保證了文物保存的有效性;
[0017]⑤本實用新型通過盒蓋開啟傳感器對盒蓋的開啟動作進行監測,當盒蓋被非法打開時,后臺管理終端能夠及時收到警報,并及時采取措施對非法行為進行制止,提升了文物保存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立體視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監測系統的邏輯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002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包括盒體1、盒蓋2、標簽3和監測系統4,其中:盒體I為設有開口的容器,所述盒蓋2鉸接式地連接于盒體I上,所述盒體I和盒蓋2為無酸紙材質,因而具有很好的機械強度和耐腐蝕性,使用壽命長;所述標簽3設置在盒體I外壁上,用于標注盒體I內部保存物品的名稱等信息;
[0022]如圖2所示,所述監測系統4包括M⑶、電池、無線通信模塊、天線、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傳感器,所述MCU的信號輸入端分別連接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干簧管,所述MCU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無線通信模塊,所述天線連接在無線通信模塊上,所述MCU、電池、無線通信模塊、天線、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均位于盒體內部,因而可以有效防止在運輸過程中被碰撞損壞;所述盒蓋開啟傳感器用于對盒蓋的開啟狀況進行監測,當監測到盒蓋在未經過授權的情況下被打開時,即可發出報警信號給MCU,其中盒蓋開啟傳感器優選采用干簧管41和磁鐵42,所述干簧管41設置于盒體I內壁靠近盒體開口處,所述磁鐵42設置于盒蓋2內壁與干簧管41相對應處;所述電池用于對無線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干簧管供電。
[0023]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盒體內部設置濕度、溫度和加速度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盒體內部真實環境的多種參數,從而為文物保存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并通過在盒體內設置盒蓋開啟傳感器對盒蓋的開關狀態進行監測,上述實施例中盒蓋開啟傳感器為干簧管和磁鐵,也可用其他傳感器如接近傳感器等來實現盒蓋開啟監測功能;同時通過通信模塊將監測數據傳送到管理終端,進而實現實時、精確監測,無需人工去打開儲存室或者儲存柜進行讀數,相對人工監測具有效率更高、人力成本更低、數據更加精確的優點,當遇到盒蓋被非法打開時,也能及時收到警報并采取相應措施,進一步地保證了文物的安全。
[0024]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包括盒體、盒蓋和監測系統,所述盒體為設有開口的容器,所述盒蓋設置于盒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測系統包括MCU、電源模塊、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感應器,所述MCU的信號輸入端分別連接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傳感器,所述MCU的信號輸出端連接通信模塊,所述MCU、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盒蓋開啟傳感器均位于盒體內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盒體外壁的標簽。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和盒蓋為無酸紙材質。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為鉸接式連接在盒體上。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塊為無線通信模塊,所述無線通信模塊連接有天線。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模塊為電池。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有源監測文物囊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開啟傳感器為設置于盒體內壁且靠近開口處的干簧管,所述盒蓋內壁還設置有與干簧管相配合的磁鐵。
【文檔編號】B65D43/16GK205707999SQ20162057695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3日
【發明人】張茂成, 丁毅, 吳來明
【申請人】重慶聲光電智聯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