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不銹鋼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紅土鎳礦原料皮帶輸送系統結構。
背景技術:
采用紅土鎳礦冶煉不銹鋼鎳鐵合金的RKEF冶煉工藝(回轉窯-礦熱爐工藝)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新工藝,冶煉時需要把紅土鎳礦經過回轉窯高溫還原成鎳礦高溫焙砂,在采用回轉窯處理前,需要對紅土鎳礦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時需要將紅土鎳礦原料集中運輸到堆場,然后再進行干燥、破碎、分選等處理,即在預處理時需要經常周轉運輸紅土鎳礦。
目前在各個工序和堆場之間周轉紅土鎳礦時通常采用運輸車輛周轉運輸比較多,采用運輸車輛周轉運輸紅土鎳礦時,需要不斷裝卸紅土鎳礦,運輸比較麻煩,而且運輸效率不高,在周轉運輸過程中較容易產生揚塵和紅土鎳礦撒漏。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紅土鎳礦輸送便利、運輸效率高、不易揚塵和撒漏的紅土鎳礦原料皮帶輸送系統結構。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紅土鎳礦原料皮帶輸送系統結構,包括與紅土鎳礦裝卸工站相連的前端皮帶輸送系統,所述前端皮帶輸送系統的輸入端設有紅土鎳礦上料抓斗,所述前端皮帶輸送系統中設有兩級以上連續相接的前端皮帶自動輸送機,所述前端皮帶輸送系統的出口端連接一個自動分向轉接裝置,所述自動分向轉接裝置中設有一個旋轉轉向驅動機構和過渡皮帶,所述自動分向轉接裝置連接兩個以上能夠調節紅土鎳礦傳輸方向的后端皮帶輸送機,所述后端皮帶輸送機中設有自動稱重裝置,所述前端皮帶輸送系統和后端皮帶輸送機都設置在能夠防風雨防揚塵的隧道式護罩中,所述隧道式護罩中設有便于開啟的檢修門。
所述自動分向轉接裝置中設有能夠遠程監視紅土鎳礦輸送情況的防塵攝像頭。
所述自動分向轉接裝置和所述自動稱重裝置都與中控室中的輸送控制器相連;能夠在中控室遠程控制自動分向轉接裝置和自動稱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通過集成設置一套能夠自動運輸紅土鎳礦的皮帶輸送系統,皮帶輸送系統設置在防風雨防揚塵的隧道式護罩中,皮帶輸送系統中設置自動分向轉接裝置,自動分向轉接裝置連接能夠調節紅土鎳礦傳輸方向的多個后端皮帶輸送機,后端皮帶輸送機中設置自動稱重裝置,后端皮帶輸送機能夠根據生產工序點進行布置,能夠連續自動輸送紅土鎳礦,紅土鎳礦運輸效率高,輸送過程不易揚塵和撒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紅土鎳礦原料皮帶輸送系統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紅土鎳礦原料皮帶輸送系統結構包括與紅土鎳礦裝卸工站相連的前端皮帶輸送系統1,所述前端皮帶輸送系統1的輸入端設有紅土鎳礦上料抓斗,所述前端皮帶輸送系統1中設有兩級以上連續相接的前端皮帶自動輸送機11,所述前端皮帶輸送系統1的出口端連接一個自動分向轉接裝置2,所述自動分向轉接裝置2中設有一個旋轉轉向驅動機構21和過渡皮帶22,所述自動分向轉接裝置2連接兩個以上能夠調節紅土鎳礦傳輸方向的后端皮帶輸送機3,所述后端皮帶輸送機3中設有自動稱重裝置4,所述前端皮帶輸送系統1和后端皮帶輸送機3都設置在能夠防風雨防揚塵的隧道式護罩5中,所述隧道式護罩5中設有便于開啟的檢修門51。
所述自動分向轉接裝置2中設有能夠遠程監視紅土鎳礦輸送情況的防塵攝像頭23。
所述自動分向轉接裝置2和所述自動稱重裝置4都與中控室中的輸送控制器6相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