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包括托盤、設置于托盤上表面的第一緩沖元件、設置于托盤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緩沖元件兩端的兩個第二緩沖元件、安裝于托盤上表面且將兩個第二緩沖元件圍設于其內的若干限位元件、兩個第三緩沖元件、套設于若干限位元件外圍的箱體、設置在第三緩沖元件上方的上蓋。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具有節約緩沖材料,便于光伏組件裝取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光伏組件包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裝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光伏組件包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光伏組件,如雙玻光伏組件一般由兩片玻璃和中間復合太陽能電池片組成。由于雙玻光伏組件沒有邊框,如果玻璃直接受力,容易導致玻璃破碎。為解決上述問題,雙玻光伏組件傳統包裝方式為在豎直方向上放一塊雙玻光伏組件,填充一整塊的緩沖材料,再放一塊雙玻光伏組件,不斷重復直到裝滿整箱。然而,使用傳統包裝方式來包裝雙玻光伏組件具有浪費緩沖材料、不便于雙玻光伏組件裝取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節約緩沖材料,便于光伏組件裝取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包括托盤、設置于托盤上表面的第一緩沖元件、設置于托盤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緩沖元件兩端的兩個第二緩沖元件、安裝于托盤上表面且將兩個第二緩沖元件圍設于其內的若干限位元件、兩個第三緩沖元件、套設于若干限位元件外圍的箱體、設置在第三緩沖元件上方的上蓋。
[0005]進一步的,所述光伏組件包裝結構還包括第四緩沖元件,所述第四緩沖元件上設有收容光伏組件上側邊的定位槽。
[0006]進一步的,所述托盤上設有若干收容限位元件的一端的凹槽。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緩沖元件包括基板和固定在基板上表面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下側邊的若干第一緩沖墊和兩個第一緩沖部。
[0008]進一步的,第一緩沖墊上表面呈水平狀。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緩沖部上表面設有收容光伏組件的下側邊的若干定位槽。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緩沖元件包括框架和固定在框架內部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左或右側邊、下側邊的若干第二緩沖部。
[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緩沖元件的基板的左右兩側上分別設有凸起,每個第二緩沖元件的框架上設有與凸起配合的凹槽。
[0012]進一步的,所述第三緩沖元件包括兩個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的上側邊、左或右側邊的第三緩沖部。
[0013]進一步的,所述光伏組件包裝結構還包括將托盤、箱體及上蓋捆綁起來的打包帶。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內的緩沖元件設置于光伏組件的側邊,且緩沖元件上設有用于收容光伏組件側邊的定位槽。因此,相鄰光伏組件之間不需要再放置緩沖材料,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緩沖材料較少,減少了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成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方便光伏組件的取放。另外,緩沖元件上設有的定位槽可以定位并隔離光伏組件,使得光伏組件在運輸過程中不會相互碰撞而使光伏組件受損。
【附圖說明】
[0015]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與光伏組件完成包裝后的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的分解示意圖。
[0018]圖3是圖2內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分解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底托立體視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第一緩沖元件和第二緩沖元件未配合的立體視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第三緩沖元件和第四緩沖元件的立體視圖。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第一緩沖元件的第一緩沖部立體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4]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光伏組件包裝結構100,其用于包裝若干豎直放置的光伏組件200(也可稱為太陽能電池板),以保障后續光伏組件200的運輸。光伏組件200—般包括兩片玻璃和位于兩片玻璃之間的太陽能電池片。
[0025]如圖3所示,光伏組件包裝結構100包括托盤1、設置于托盤I上表面的第一緩沖元件2、設置于托盤I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緩沖元件2兩端的兩個第二緩沖元件3、安裝于托盤I上表面且將兩個第二緩沖元件3圍設于其內的四個限位元件6、兩個第三緩沖元件4、兩個第四緩沖元件5、套設于限位元件6外圍的箱體7、設置在第三緩沖元件4和第四緩沖元件5上方且收容于箱體7內的上蓋8。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光伏組件包裝結構100還包括將托盤1、箱體7及上蓋8捆綁起來的打包帶9。
[0026]以下針對光伏組件包裝結構100內各個元件的結構及相互之間的連接關系作詳細說明。
[0027]如圖4所示,托盤I為中空的板狀結構,其呈矩形塊狀。托盤I上表面設有四個L型凹槽11,四個凹槽11分布于托盤I的四個角處,凹槽11用于收容限位元件4的一端。托盤I采用膠合板制成。
[0028]如圖5所示,第一緩沖元件2包括基板21和固定在基板21上表面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豎直放置的光伏組件200下側邊的兩個第一緩沖墊22和兩個第一緩沖部23?;?1可以采用瓦楞紙板材料制成。第一緩沖墊22和第一緩沖部23可以采用EPE或EVA材料制成。第一緩沖墊22上表面呈水平狀。如圖7所示,第一緩沖部23呈矩形塊狀,其上表面設有若干定位槽231,以收容光伏組件200的下側邊,使得光伏組件200的下側邊得到緩沖。
[0029]如圖5所示,每個第二緩沖元件3包括框架31和固定在框架31內部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200左或右側邊、底側邊的兩個第二緩沖部32。其中每個第二緩沖元件3內的兩個第二緩沖部32中的一個,其上的若干定位槽(未標示)朝上,用于收容光伏組件200的底側邊;兩個第二緩沖部32中的另一個,其上的若干定位槽(未標示)朝內,用于收容光伏組件200的左或側邊。框架31采用膠合板制成。第二緩沖部32結構與第一緩沖部23結構相同,此處不再詳細贅述。
[0030]如圖5所示,第一緩沖元件2和第二緩沖元件3采用卡接的方式結合連接在一起。具體地,第一緩沖元件2的基板21的左右兩側上分別設有兩個凸起24,每個第二緩沖元件3的框架31上有兩個與凸起24配合的凹槽33,使得第一緩沖元件2和第二緩沖元件3之間相互定位。
[0031]如圖6所示,每個第三緩沖元件4包括兩個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200的上側邊、左或右側邊的第三緩沖部41和第二緩沖墊42,第三緩沖部41和第二緩沖墊42可以通過粘合的方式成型在一起。其中每個第三緩沖元件4內的兩個第三緩沖部41中的一個,其上的若干定位槽(未標示)朝下,用于收容光伏組件200的上側邊;兩個第三緩沖部41中的另一個,其上的若干定位槽(未標示)朝內,用于收容光伏組件200的左或側邊。第三緩沖部41結構與第一緩沖部23結構相同,此處不再詳細贅述。第二緩沖墊42結構與第一緩沖墊22結構相同,此處不再詳細贅述。
[0032]如圖6所示,第四緩沖元件5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200的上側邊,第四緩沖元件5的結構與第一緩沖部23結構相同,此處不再詳細贅述。
[0033]如圖1、圖2及圖3所不,箱體7及上蓋8均米用瓦愣紙板材料制成。
[0034]以下進一步說明,通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100來對若干光伏組件200進行包裝的過程。
[0035]首先,將第一緩沖元件2及兩個第二緩沖元件3置于托盤I上表面,兩個第二緩沖元件3與第一緩沖元件2之間采用卡接的方式實現連接。
[0036]其次,將四個限位元件6插入托盤I上的L型凹槽12中,從而固定第一緩沖元件2和第二緩沖元件3的位置。
[0037]然后,將若干光伏組件200依次豎直組裝至第一緩沖元件2及第二緩沖元件3。光伏組件200的下側邊收容于第一緩沖元件2的第一緩沖部23的定位槽232內,光伏組件200的左右側邊及下側邊的左右兩端收容于第二緩沖部32的定位槽內,使得光伏組件200的底邊及左右側邊得到緩沖和定位。
[0038]再次,兩個第三緩沖元件4置于所有光伏組件200上側邊兩端的位置,兩個第四緩沖元件5置于所有光伏組件200的上側邊的中間位置。第三緩沖元件4與第四緩沖元件5均勻分布于所有光伏組件200的上側邊。每個光伏組件200上側邊定位于第三緩沖元件4的第三緩沖部41和第四緩沖元件5的定位槽內。每個光伏組件200上側邊左右兩端收容于第三緩沖元件4的第三緩沖部41的定位槽內。
[0039]最后,將箱體7套在限位元件6外圍,將上蓋8放入箱體7內并抵接第三緩沖元件4和第四緩沖元件5,用打包帶9將底托1、箱體7及上蓋8捆綁固定在一起。
[0040]通過上述步驟,光伏組件200可以得到良好的緩沖與定位。
[0041]相對于傳統的包裝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內的緩沖元件設置于光伏組件的側邊,且緩沖元件上設有用于收容光伏組件側邊的定位槽。因此,相鄰光伏組件之間不需要再放置緩沖材料,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緩沖材料較少,減少了光伏組件包裝結構的成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方便光伏組件的取放。另外,緩沖元件上設有的定位槽可以定位并隔離光伏組件,使得光伏組件在運輸過程中不會相互碰撞而使光伏組件受損。
[0042]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托盤、設置于托盤上表面的第一緩沖元件、設置于托盤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緩沖元件兩端的兩個第二緩沖元件、安裝于托盤上表面且將兩個第二緩沖元件圍設于其內的若干限位元件、兩個第三緩沖元件、套設于若干限位元件外圍的箱體、設置在第三緩沖元件上方的上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組件包裝結構還包括第四緩沖元件,所述第四緩沖元件上設有收容光伏組件上側邊的定位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上設有若干收容限位元件的一端的凹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沖元件包括基板和固定在基板上表面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下側邊的若干第一緩沖墊和兩個第一緩沖部。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緩沖墊上表面呈水平狀。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沖部上表面設有收容光伏組件的下側邊的若干定位槽。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緩沖元件包括框架和固定在框架內部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左或右側邊、下側邊的若干第二緩沖部。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沖元件的基板的左右兩側上分別設有凸起,每個第二緩沖元件的框架上設有與凸起配合的凹槽。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緩沖元件包括兩個用于緩沖和定位若干光伏組件的上側邊、左或右側邊的第三緩沖部。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組件包裝結構還包括將托盤、箱體及上蓋捆綁起來的打包帶。
【文檔編號】B65D85/48GK205708083SQ20162064989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傅亮, 楊亮亮, 嚴偉萍
【申請人】阿特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常熟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