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添加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潤滑油添加劑存儲器。
背景技術:
潤滑油添加劑概念是加入潤滑劑中的一種或幾種化合物,以使潤滑劑得到某種新的特性或改善潤滑劑中已有的一些特性。添加劑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劑、抗磨劑、摩擦改善劑(又名油性劑)、極壓添加劑、清凈劑、分散劑、泡沫抑制劑、防腐防銹劑、流點改善劑、粘度指數增進劑等類型。市場中所銷售的添加劑一般都是以上各單一添加劑的復合品,所不同的就是單一添加劑的成分不同以及復合添加劑內部幾種單一添加劑的比例不同而已。
其功能是:其一是指潤滑油能將其氧化后生成的膠狀物、積炭等不溶物或懸浮在油中,形成穩定的膠體狀態而不易沉積在部件上;其二是指將已沉積在發動機部件上的膠狀物、積炭等,通過潤滑油洗滌作用于洗滌下來。清凈分散劑是一種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質,它能吸附油中的固體顆粒污染物,并使污染物懸浮于油的表面,以確保參加潤滑循環的油是清凈的,以減少高溫與漆膜的形成。現有的存儲器所存儲的添加劑一次使用不完,長期放置打開后很容易揮發,導致資源的浪費,且現有存儲器底部為平面,導致添加劑不易使用完全,造成浪費,且器體的密封性差,容易導致添加劑氣味的泄漏,且不易清晰觀察添加劑的殘余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潤滑油添加劑存儲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潤滑油添加劑存儲器,包括器體內殼,所述器體內殼外側設置有彈性層,所述器體內殼中心位置設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設置有閥門,所述器體內殼最低處呈開口朝上的圓錐狀,所述器體內殼底部設置有減震層,所述出液管的進液孔位于器體內殼的最低處,所述器體內殼側壁上設置有觀察條,所述器體內殼與出液管之間的連接套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彈性層外側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防滑塊,所述防滑塊呈波浪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減震層采用橡膠材質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為O形密封圈。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閥門可以實現出液管的開啟與關閉,避免了添加劑的揮發,且出液管可以將添加劑盡可能的用盡,減少了添加劑的浪費,且在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存儲器的密封性,避免了不使用時添加劑異味進入空氣,提高環保性,且觀察條可以清晰觀察殘余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
一種潤滑油添加劑存儲器,包括器體內殼1,所述器體內殼1外側設置有彈性層2,其中所述彈性層2外側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防滑塊7,所述防滑塊7呈波浪狀,這樣提高握取的穩定性。所述器體內殼1中心位置設置有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上設置有閥門5,所述器體內殼1最低處呈開口朝上的圓錐狀,所述器體內殼1底部設置有減震層3,其中所述減震層3采用橡膠材質制成。
所述出液管4的進液孔位于器體內殼1的最低處,所述器體內殼1側壁上設置有觀察條6,所述器體內殼1與出液管4之間的連接套8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為O形密封圈。使用時,通過閥門5可以實現出液管4的開啟與關閉,避免了添加劑的揮發,且出液管4可以將添加劑盡可能的用盡,減少了添加劑的浪費,且在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存儲器的密封性,避免了不使用時添加劑異味進入空氣,提高環保性,且觀察條6可以清晰觀察殘余量。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