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高溫爐前作業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預熱爐模具裝填工具,能快速裝填并有效的避免一些因高溫而造成的灼傷。
背景技術:
目前的預熱爐裝填,是純粹靠人工的拖拽,將模具和待加熱物放入爐內,打開爐蓋時,會因為爐內外溫差太大,使爐內熱氣大量排除,如果躲避不及時,就會造成因爐內溫度過高而產生的熱氣灼傷現象,對人員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存在生產安全隱患。
同時還會因人工拖拽時間過長而對加熱部件的溫度有一定的影響,造成因溫差大而產生一些預想不到的后果,以及因人工拖拽時間長而造成的溫度流失快,降低生產效率的問題。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預熱爐模具裝填工具,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預熱爐模具裝填工具,可以快速裝填并有效的避免一些因高溫而造成的灼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預熱爐模具裝填工具,包括保護板、夾具、傳動軸和傳動輪,其中,所述保護板圍設成設有一開口的保護腔,所述夾具設于保護腔內,夾具設有朝向開口的夾持部和自夾持部末端向后延伸的機械臂,夾持部設有兩個夾持臂,對稱設于機械臂的左右兩側,機械臂上設有齒條,所述傳動軸橫向穿過保護腔固定于保護板的后端并與齒條配合,所述傳動輪設有動力輪和從動輪,動力輪設于保護板的前端外側,從動輪設于保護板的后端外側并與傳動軸連接,動力輪和從動輪之間設有連接鏈條。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保護板由耐高溫隔熱板材制作而成。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兩個夾持臂之間設有連接部,機械臂與連接部相連。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連接部為半圓弧形。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兩個夾持臂自由端相對設置有抵持部。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抵持部為矩形凸起。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動力輪上設有動力把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動力把手為圓錐形。
本實用新型預熱爐模具裝填工具,包括保護板、夾具、傳動軸和傳動輪,通過采用機械夾具進行拖拽,在夾具周圍用耐高溫板材制作而成的保護板隔擋,解決高溫灼傷問題;而夾具的機械臂采用傳動輪和鏈條帶動,人員站在保護板后,在夾具的夾持臂抓住模具后,再用手動傳動輪中的動力輪,使從動輪帶動機械臂對模具進行拖拽,從而達到防高溫灼傷和降低溫度流失量的效果。即保證了人員人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對產品的質量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預熱爐模具裝填工具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預熱爐模具裝填工具,包括保護板1、夾具2、傳動軸3和傳動輪4。
其中,所述保護板1由耐高溫隔熱板材制作而成,圍設成設有一開口10的保護腔11,而所述夾具2設于保護腔11內,因此,所述保護板1可用來隔擋,以解決高溫灼傷問題。
所述夾具2設有朝向開口的夾持部21和自夾持部21末端向后延伸的機械臂22,夾持部21設有兩個夾持臂23,兩個夾持臂23對稱設于機械臂22的左右兩側,并在兩個夾持臂23的自由端相對設置有抵持部24,這里的抵持部24為矩形凸起,以更好穩定的夾持模具,防止掉落。
而在兩個夾持臂23之間設有連接部2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25為半圓弧形,機械臂22與連接部25相連,并在所述機械臂22上設有齒條5,所述傳動軸3橫向穿過保護腔11固定于保護板1的后端并與齒條5配合。
所述傳動輪4設有動力輪41和從動輪42,動力輪41設于保護板1的前端外側,并在所述動力輪41上設有動力把手4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把手43優選的為圓錐形,方便施力轉動動力輪41。而所述從動輪42設于保護板1的后端外側并與傳動軸3連接,動力輪41和從動輪42之間設有連接鏈條6。如此,人員站在保護板1后,在夾持臂23抓住模具后,再用手動傳動輪4中的動力輪41,使從動輪42帶動機械臂22對模具進行拖拽,從而達到防高溫灼傷和降低溫度流失量的效果。即保證了人員人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對產品的質量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本實用新型預熱爐模具裝填工具,通過采用機械夾具2進行拖拽,在夾具2周圍用耐高溫板材制作而成的保護板1隔擋,解決高溫灼傷問題;而夾具2的機械臂22采用傳動輪4和鏈條5帶動,人員站在保護板1后,在夾具2的夾持臂23抓住模具后,再用手動傳動輪4中的動力輪41,使從動輪42帶動機械臂22對模具進行拖拽,從而達到防高溫灼傷和降低溫度流失量的效果。即保證了人員人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對產品的質量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