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更具體的說是筆記本電源線整理盒。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一般情況下,人們使用筆記本電腦時,總是將電源線隨意的扔放,扯在地面上,很容易破損,而且顯得雜亂無章,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筆記本電源線整理盒,便于筆記本電源線的整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筆記本電源線整理盒,便于筆記本電源線的整理擺放。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更具體的說是筆記本電源線整理盒,包括盒體、盒蓋、合頁、電源適配器放置槽、左擋板、右擋板、過線槽Ⅰ、過線槽Ⅱ、布線槽Ⅰ、繞線槽Ⅰ、隔離擋板Ⅰ、過線槽Ⅲ、伸出配合槽Ⅰ、繞線柱Ⅰ、繞線槽Ⅱ、布線槽Ⅱ、隔離擋板Ⅱ、過線槽Ⅳ、繞線柱Ⅱ、伸出配合槽Ⅱ、配合塊和拉扣,便于筆記本電源線的整理,盒體內部的結構布置合理,整齊擺放電源適配器和兩端的連接線,有效避免筆記本電源線隨處布置容易破損的問題,兩端連接線的長度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節,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盒蓋通過合頁與盒體活動連接。電源適配器放置槽設置在盒體的中間。左擋板和右擋板分別設置在電源適配器放置槽的左右兩端。過線槽Ⅰ設置在左擋板的上端。過線槽Ⅱ設置在右擋板的下端。布線槽Ⅰ和繞線槽Ⅰ均設置在左擋板的左端,并且布線槽Ⅰ設置在繞線槽Ⅰ的上方。隔離擋板Ⅰ設置在布線槽Ⅰ和繞線槽Ⅰ之間。過線槽Ⅲ設置在隔離擋板Ⅰ的左端。伸出配合槽Ⅰ設置在盒體的左端,并且位于繞線槽Ⅰ的下端。繞線柱Ⅰ設置在繞線槽Ⅰ的內部。繞線槽Ⅱ和布線槽Ⅱ均設置在右擋板的右端,并且繞線槽Ⅱ位于布線槽Ⅱ的上方。隔離擋板Ⅱ設置在繞線槽Ⅱ和布線槽Ⅱ之間。過線槽Ⅳ設置在隔離擋板Ⅱ的右端。繞線柱Ⅱ設置在繞線槽Ⅱ的內部。伸出配合槽Ⅱ設置在盒體的右端,并且位于繞線槽Ⅱ的上端。配合塊設置在盒蓋的內側。拉扣固定設置在盒蓋的上邊沿的中間位置。
優選的,所述的盒體、左擋板、右擋板、隔離擋板Ⅰ、繞線柱Ⅰ、隔離擋板Ⅱ和繞線柱Ⅱ為一體式結構。
優選的,所述的左擋板、右擋板、隔離擋板Ⅰ、繞線柱Ⅰ、隔離擋板Ⅱ和繞線柱Ⅱ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且該平面位于盒體的上端面的下方。
優選的,所述的配合塊配合在盒體的內部。
本實用新型筆記本電源線整理盒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筆記本電源線整理盒,便于筆記本電源線的整理,盒體內部的結構布置合理,整齊擺放電源適配器和兩端的連接線,有效避免筆記本電源線隨處布置容易破損的問題,兩端連接線的長度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節,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法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盒體1;盒蓋2;合頁3;電源適配器放置槽4;左擋板5;右擋板6;過線槽Ⅰ7;過線槽Ⅱ8;布線槽Ⅰ9;繞線槽Ⅰ10;隔離擋板Ⅰ11;過線槽Ⅲ12;伸出配合槽Ⅰ13;繞線柱Ⅰ14;繞線槽Ⅱ15;布線槽Ⅱ16;隔離擋板Ⅱ17;過線槽Ⅳ18;繞線柱Ⅱ19;伸出配合槽Ⅱ20;配合塊21;拉扣22。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筆記本電源線整理盒,參見圖1:
盒蓋2通過合頁3與盒體1活動連接。電源適配器放置槽4設置在盒體1的中間。左擋板5和右擋板6分別設置在電源適配器放置槽4的左右兩端。過線槽Ⅰ7設置在左擋板5的上端。過線槽Ⅱ8設置在右擋板6的下端。布線槽Ⅰ9和繞線槽Ⅰ10均設置在左擋板5的左端,并且布線槽Ⅰ9設置在繞線槽Ⅰ10的上方。隔離擋板Ⅰ11設置在布線槽Ⅰ9和繞線槽Ⅰ10之間。過線槽Ⅲ12設置在隔離擋板Ⅰ11的左端。伸出配合槽Ⅰ13設置在盒體1的左端,并且位于繞線槽Ⅰ10的下端。繞線柱Ⅰ14設置在繞線槽Ⅰ10的內部。繞線槽Ⅱ15和布線槽Ⅱ16均設置在右擋板6的右端,并且繞線槽Ⅱ15位于布線槽Ⅱ16的上方。隔離擋板Ⅱ17設置在繞線槽Ⅱ15和布線槽Ⅱ16之間。過線槽Ⅳ18設置在隔離擋板Ⅱ17的右端。繞線柱Ⅱ19設置在繞線槽Ⅱ15的內部。伸出配合槽Ⅱ20設置在盒體1的右端,并且位于繞線槽Ⅱ15的上端。配合塊21設置在盒蓋2的內側。拉扣22固定設置在盒蓋2的上邊沿的中間位置。
圖中:盒體1;盒蓋2;合頁3;電源適配器放置槽4;左擋板5;右擋板6;過線槽Ⅰ7;過線槽Ⅱ8;布線槽Ⅰ9;繞線槽Ⅰ10;隔離擋板Ⅰ11;過線槽Ⅲ12;伸出配合槽Ⅰ13;繞線柱Ⅰ14;繞線槽Ⅱ15;布線槽Ⅱ16;隔離擋板Ⅱ17;過線槽Ⅳ18;繞線柱Ⅱ19;伸出配合槽Ⅱ20;配合塊21;拉扣22。
使用方法:通過拉扣22打開盒蓋2,將電源適配器放置在電源適配器放置槽4內,筆記本連接線經過過線槽Ⅰ7、布線槽Ⅰ9和過線槽Ⅲ12繞至繞線槽Ⅰ10的內部,將過長的筆記本連接線繞在繞線柱Ⅰ14上,最終將筆記本連接線的端頭由伸出配合槽Ⅰ13伸出,插頭連接線經過過線槽Ⅱ8、布線槽Ⅱ16和過線槽Ⅳ18繞至繞線槽Ⅱ15的內部,將過長的插頭連接線繞在繞線柱Ⅱ19上,最終將插頭連接線的端頭由伸出配合槽Ⅱ20伸出,通過拉扣22蓋上盒蓋2,,筆記本電源線整理完畢,可通過調節繞線柱Ⅰ14和繞線柱Ⅱ19上的繞線圈數來調節相對應的線的長度,便于人們的使用。
優選的,所述的盒體1、左擋板5、右擋板6、隔離擋板Ⅰ11、繞線柱Ⅰ14、隔離擋板Ⅱ17和繞線柱Ⅱ19為一體式結構,有利于結構的穩定性。
優選的,所述的左擋板5、右擋板6、隔離擋板Ⅰ11、繞線柱Ⅰ14、隔離擋板Ⅱ17和繞線柱Ⅱ19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且該平面位于盒體1的上端面的下方。
優選的,所述的配合塊21配合在盒體1的內部。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