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病理剖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病理剖檢臟器濕盒。
背景技術:
病理剖檢是臨床上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剖檢主要是通過檢查組織器官的顏色、氣味、性質的變化,為正確診斷提供信息。剖檢質量是決定后續制片質量的關鍵環節。由于采集臟器數量較多,以及需要核對的步驟,通常解剖一只大鼠需要15-20分鐘的時間,而對于解剖新手或者不熟練的人員,時間會花更多,此時,臟器裸露在空氣中,由于臟器水分蒸發及組織離體后自溶速度加快,通常引起臟器表面干燥,失水而皺縮,影響后續取材和制品。傳統剖檢臟器的盛放容器大多為臟器盤,并在臟器上噴灑生理鹽水或覆蓋沾有水的紗布防止臟器水分過快蒸發,保持臟器的濕度;由于病理剖檢時需要采集不同部位的臟器,因此需要多個臟器盤分別盛放不同的臟器;這種傳統方法使得剖檢非常不便,不僅浪費大量紗布、生理鹽水等用品,還需要使用較多的臟器盤,占用剖檢臺空間;且保濕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剖檢臟器盛放容器不能對臟器有效保濕的缺陷,提供一種設計合理,成本低,能有效對剖檢臟器保濕且提高實驗效率的病理剖檢臟器濕盒。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病理剖檢臟器濕盒,包括盒體及設于所述盒體內用于將所述盒體的內腔分隔為多個區間的豎直隔離架;每個所述區間用于放置剖檢臟器;所述濕盒還包括一個用于密封所述盒體的蓋體;所述盒體在每個所述區間對應的底部設有用于區別或標識該區間的標識。
進一步,所述蓋體上設有多個標簽,每個所述標簽與一個所述區間相匹配。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蓋體上設置標簽,便于辨認剖檢臟器和加快剖檢操作,提高實驗效率。
優選地,所述標簽印設在所述蓋體上或所述標簽與所述蓋體注塑成型一體結構。
上述優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將標簽印設在蓋體上或與蓋體注塑成型一體結構,防止標簽脫落或長期使用導致標簽磨損。
優選地,所述標識與所述盒體注塑成型一體結構。
進一步,所述蓋體的底部設有用于密封所述區間的凸起。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蓋體底部設置凸起,使得蓋體將每個區間進行獨立密封,相鄰的區間內的臟器不受影響。
優選地,所述隔離架與所述盒體可拆式連接。
上述優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隔離架和盒體可拆式連接,便于對隔離架和盒體進行清洗。
進一步地,所述隔離架包括多個相互交錯設置的豎直隔板。
進一步,所述隔板上設有多個豎直開口;所述開口的寬度大于一個所述隔板厚度并小于兩個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開口的深度為所述隔板高度的一半。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設有開口的多個隔板拼裝成隔離架,可根據臟器大小自行拼裝調節區間內的空間大小。
優選地,所述蓋體為透明或半透明蓋體。
上述優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將蓋體設計為透明或半透明狀,便于剖檢員觀察盒體內的臟器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盒體、蓋體及盒體內隔離架的作用,使得剖檢臟器可以有效的存放在盒體內的不同區間內,不僅可以對臟器有效的保濕,還能對臟器進行分類;提高剖檢效率,也節省了紗布、臟器盤等物品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病理剖檢臟器濕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盒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圖1中蓋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剖視示意圖。
圖6為圖2中隔離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隔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盒體1、區間2、隔離架3、蓋體4、標簽5、標識6、隔板7、開口8。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專利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7所示的包括盒體1及設于盒體1內用于將盒體1的內腔分隔為多個區間2的豎直隔離架3;每個區間2用于放置剖檢臟器;濕盒還包括一個用于密封盒體1的蓋體4;盒體1在每個區間2對應的底部設有用于區別或標識該區間2的標識6。通過在盒體1底部設置標識6,便于剖檢員在不同的區間2放入對應的臟器。
蓋體4上設有多個標簽5,每個標簽5與一個區間2相匹配。通過在蓋體4上設置標簽5,便于辨認剖檢臟器和加快剖檢操作,提高實驗效率。
標簽5印設在蓋體4上或標簽5與蓋體4注塑成型一體結構。標識6與盒體1注塑成型一體結構。由于將標簽5印設在蓋體4上或與蓋體4注塑成型一體結構,防止標簽5脫落或長期使用導致標簽5磨損。同樣,由于標識6與盒體1注塑成型一體結構,防止標識6脫落或長期使用導致標識6磨損。
蓋體4的底部設有用于密封區間2的凸起(圖未示)。在蓋體4底部設置凸起,使得蓋體4將每個區間2進行獨立密封,相鄰的區間2內的臟器不受影響。
隔離架3與盒體1可拆式連接。通過將隔離架3和盒體1可拆式連接,便于對隔離架3和盒體1進行清洗。
隔離架3包括多個相互交錯設置的豎直隔板7。
隔板7上設有多個豎直開口8;開口8的寬度大于一個隔板7厚度并小于兩個隔板7的厚度,開口8的深度為隔板7高度的一半。通過將設有開口8的多個隔板7拼裝成隔離架3,可根據臟器大小自行拼裝調節區間2內的空間大小。
蓋體4為透明或半透明蓋體4。將蓋體4設計為透明或半透明狀,便于剖檢員觀察盒體1內的臟器情況。
應當說明的是,隔離架3的樣式并不限于附圖中的樣式,其可以是多個隔板7任意拼接而成;被分隔成的區間2也不限于附圖中的六個。
使用時,打開蓋體4,將相應的臟器放入對應標識6的區間2內,并蓋上蓋體4,若需要進一步保持濕度,可向盒體1內加入水或生理鹽水等保濕;當臟器較大某個區間2無法放入時,可通過分解拆分并重新組裝隔離架3,調節區間2大小;需要清洗時,可拆下隔離架3,對隔離架3和盒體1進行清洗,需要進一步清洗時,也可將隔離架3拆成多個獨立的隔板7對其進行進一步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