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藥配置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中醫逐步被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購置中藥熬制或者直接購買中成藥,用于治療疾病或者調理身體。基于在家中自行熬制中藥,會導致室內藥味濃重持久不散,因此,人們更多的是委托藥房或者醫院代為熬煎中藥。
目前,醫護人員在配置中藥時,大都是用工具大致估計分量抓取各種成分的中藥在醫用紙或者案臺上,然后用撥片或者直接用手細致的分配中藥置稱量設備上,以精確稱量出具體克數的各種成分的中藥。上述的稱量過程,較難避免手或者衣物觸及中藥,衛生難以保證,而且操作繁瑣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配藥裝置,通過該裝置實現各成分中藥的快速稱量,且一定程度上改善稱量過程的衛生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中藥配藥裝置,該裝置包括配藥箱和儲藥箱,所述儲藥箱安裝在所述配藥箱的下方,所述配藥箱的底部開口與所述儲藥箱的上部開口連通,其中:
所述配藥箱的腔室分為錐形的上腔和矩形體的下腔,所述上腔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上腔分隔成多個子腔,各所述子腔分別與所述下腔連通;
所述下腔內設置有橫向的輥筒,所述輥筒的外徑與所述下腔的寬度相同,所述輥筒與所述隔板旋轉密封,所述輥筒的輥面對應各所述子腔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凹槽;
所述輥筒的轉軸延伸至所述配藥箱外部;
所述下腔的底部設置有多個閥門,所述多個閥門與所述多個子腔一一對應,所述閥門用于控制對應的所述子腔與所述儲藥箱的連通與否;
所述儲藥箱的腔室底部設置有電子稱量器,所述配藥箱的外壁設置有顯示屏,用于顯示所述電子稱量器的稱量數據。
可選的,所述輥筒的轉軸端部設置有操作盤或者操作桿。
可選的,所述輥筒的轉軸與所述配藥箱之間設置有軸承。
可選的,所述上腔的頂部設置有箱蓋。
可選的,所述箱蓋與所述配藥箱之間設置有拉簧,用于實現所述箱蓋的自動蓋合。
可選的,所述閥門設置為:包括橫向設置的拉板,所述拉板可滑動的插裝在所述子腔的底部,所述拉板具有拉手,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配藥箱外部。
較之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中藥配藥裝置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中藥配藥裝置,具有多個子腔,能夠分開單獨承裝不同成分的中藥,開啟對應中藥所在子腔的閥門,通過操作輥筒轉動,即可通過凹槽將中藥少量且定量的轉送至儲藥箱內,凹槽轉送的過程即相當于現有操作中的用撥片或者直接用手細致分配的過程,較之現有技術,本裝置的該過程完全避免了人手觸及中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衛生效果。以及在此基礎上,通過外置的顯示屏可實時的監測該成分中藥的分量,當達到要求時停止轉動輥筒并關閉對應的閥門,然后開啟其他中藥對應的子腔的閥門,重復操作至分量達到兩種中藥的累加值即可,該過程較之現有的手工稱量,稱量更快更準確,提高了配藥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照圖1和圖2,該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中藥配藥裝置。需要說明的是,圖1和圖2均為剖視圖,為更簡潔清楚的表達該裝置結構,圖中的大部分剖線未示出。
如圖所示,該裝置包括配藥箱100和儲藥箱200,所述儲藥箱200安裝在所述配藥箱100的下方,所述配藥箱100的底部開口與所述儲藥箱200的上部開口連通。
所述配藥箱100的腔室分為錐形的上腔110和矩形體的下腔120,所述上腔110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隔板111,所述隔板111將所述上腔110分隔成多個子腔112,各所述子腔112分別與所述下腔120連通。所述多個子腔112用于分別存放不同成分的中藥,避免混雜。子腔的數量可以靈活設定,可以設置為兩個子腔,或者圖示的三個子腔,以及其他數量的子腔。
所述下腔120內設置有橫向的輥筒121,所述輥筒121的外徑與所述下腔120的寬度相同,所述輥筒121與所述隔板111旋轉密封,也即所述輥筒121與所述隔板111接觸但是能夠相對轉動且形成密封,所述輥筒121的輥面對應各所述子腔112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凹槽122。所述輥筒121不轉動時,用于封堵所述子腔112;所述輥筒121轉動時,通過凹槽122的交替轉運中藥,用于定量的周期性轉送中藥至儲藥箱200內。所述輥筒121與所述隔板111旋轉密封所述輥筒121與所述隔板111接觸但是能夠相對轉動,且形成密封,例如二者之間可以設置耐磨橡膠環,即實現對于不同子腔112的藥物的分隔,又不干涉各子腔112內的藥物轉送至下腔120。為適應不同外形和大小的中藥,不同子腔對應的凹槽例如可以設置為大小型號不同,如圖2所示的三種規格。
所述輥筒121的轉軸延伸至所述配藥箱100外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定于,所述輥筒121的轉軸端部設置有操作盤或者操作桿。便于手動驅使轉動輥筒,或者連接電機等驅動設備實現自動驅使。該實施例所優選的,所述輥筒121的轉軸與所述配藥箱100之間設置有軸承,以減少磨損、提高轉動可靠性。
所述下腔120的底部設置有多個閥門123,所述多個閥門123與所述多個子腔112一一對應,所述閥門123用于控制對應的所述子腔112與所述儲藥箱200的連通與否。閥門開啟,實現對應子腔內的中藥的轉運;閥門關閉,阻斷對應的子腔與儲藥箱,避免對應子腔內的中藥落入下腔。也即,通過多個閥門的開閉配合,實現在驅使轉動輥筒時,只有所需要的中藥被轉送至儲藥箱,不需要的中藥被阻斷在配藥箱內。
所述儲藥箱200的腔室底部設置有電子稱量器210,所述配藥箱100的外壁設置有顯示屏220,用于顯示所述電子稱量器210的稱量數據。該顯示屏的安裝位置可任意設定,也可采用無線連接的顯示屏,能夠實時觀測到稱量數據即可。
該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所述上腔110的頂部設置有箱蓋130,例如可以是但不限定于,所述箱蓋130與所述配藥箱100之間設置有拉簧131,用于實現所述箱蓋130的自動蓋合,以避免配藥過程,子腔中落入異物。
該實施例的另一可選方案中,所述閥門123設置為:包括橫向設置的拉板,所述拉板可滑動的插裝在所述子腔112的底部,所述拉板具有拉手,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配藥箱100外部。通過拉手將拉板拉出一段距離,即實現閥門一定程度的開啟,通過拉手驅使拉板插入至終點位置,即實現閥門的完全關閉。
為進一步說明該裝置的結構原理,如下以圖1和圖2所示的實施例介紹利用該裝置配置50克A、150克B、300克C三種成分中藥的操作過程:
步驟1,大致取一定分量的A、B、C三種成分的中藥分開對應放入三個子腔112中,具體的,一手打開并保持箱蓋130的開啟狀態,另一只手通過工具將對應的中藥導入對應的子腔112內,松開箱蓋即可在拉簧131的作用下令箱蓋130復位蓋合;
步驟2,開啟裝有A成分中藥的子腔所對應的閥門,其他閥門保持關閉,手動驅使轉動輥筒121,部分A成分中藥落入凹槽122內,凹槽內的中藥隨之轉動被送入儲藥箱200內,顯示屏220顯示該部分中藥的分量,持續操作至顯示分量為50克或者50克左右,關閉該閥門123,完成A成分中藥的稱量;
步驟3,開啟裝有B成分中藥的子腔112所對應的閥門123,其他閥門123關閉,轉動輥筒121,至顯示屏220顯示分量為200克或者200克左右,完成B成分中藥的稱量;
步驟4、參照步驟2的方法,至顯示屏220顯示分量為500克或者500克左右,即完成C成分中藥的稱量。
至此完成上述三種成分中藥的配藥。
通過上述的操作過程可知,旋轉輥筒配合電子稱量即可快速且較為準確的稱取各成分的中藥,且稱量過程在腔內完成,有效避免觸及手或者衣物等情況發生,改善了衛生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