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罐體的支撐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開采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罐體的支撐架。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在進行臨時單井使用時,需要為每個儲油罐獨立堆砌一座黃土堆,用于對儲油罐支撐、定位。
[0003]堆砌一座黃土堆定位臺,不僅需要使用耗用大量的黃土和戈壁土,還需要使用推土機、自卸車、裝載機等進行配合作業,通常耗時多天才可以完成,嚴重影響了生產進度、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當該單井不使用后,該黃土堆就會被廢棄、無法重復利用,不僅造成黃土堆資源浪費、還會破壞周邊環境、破壞植被和生態環境。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罐體的支撐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采用黃土堆對罐體定位時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資源浪費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罐體的支撐架,包括:側立架;頂架,頂架設置在側立架的上端;底架,底架設置在側立架的下端。
[0006]進一步地,支撐架還包括頂板,頂板設置在頂架的上端。
[0007]進一步地,頂架包括:頂架周向框架;第一加強梁,第一加強梁為多個,多個第一加強梁沿第一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每個第一加強梁的兩端均與頂架周向框架的邊框連接;第二加強梁,第二加強梁為多個,多個第二加強梁沿第二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每個第二加強梁的兩端均與頂架周向框架的邊框連接,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具有第一夾角。
[0008]進一步地,第一加強梁與第二加強梁的交接處焊接。
[0009]進一步地,底架包括:底架周向框架;第三加強梁,第三加強梁為多個,多個第三加強梁沿第三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每個第三加強梁的兩端均與底架周向框架的邊框連接;第四加強梁,第四加強梁為多個,多個第四加強梁沿第四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每個第四加強梁的兩端均與底架周向框架的邊框連接,第三方向與第四方向之間具有第二夾角。
[0010]進一步地,側立架為多個,多個側立架中的一部分側立架沿第五方向間隔排列設置,多個側立架中的另一部分側立架沿第六方向間隔排列設置,第六方向與第五方向之間具有第三夾角。
[0011]進一步地,側立架包括:立架周向框架;立式支撐梁,立式支撐梁沿豎直方向設置在立架周向框架上,立式支撐梁為一個或多個,立式支撐梁的上端與立架周向框架的上邊框連接,立式支撐梁的下端與立架周向框架的下邊框連接,多個立式支撐梁沿水平方向間隔排列設置。
[0012]進一步地,側立架還包括拉筋,拉筋為兩個,兩個拉筋之間具有第四夾角,每個拉筋的端部均與立架周向框架連接。
[0013]進一步地,立架周向框架為四邊形框架,每個拉筋的兩端與四邊形框架的一對對角處焊接。
[0014]進一步地,側立架還包括拉筋板,拉筋板設置在立架周向框架的中部,且拉筋板與立架周向框架的頂角處通過拉筋連接。
[0015]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頂架設置在側立架的上端,底架設置在側立架的下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支撐架代替黃土堆對罐體進行支撐、定位,因而在保證罐體定位可靠地同時,還使支撐架具有可再利用的特點,從而減少了資源浪費。使用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架時,通過頂架、側立架和底架的裝配,即可快速使支撐架投入使用,在使用后將三者拆卸也使支撐架具有便于移動的特點。由于支撐架具有組裝便利的特點,因而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生產節拍。
【附圖說明】
[0016]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頂架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18]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側立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20]10、側立架; 11、立架周向框架;
[0021]12、立式支撐梁;13、拉筋;
[0022]20、頂架;21、頂架周向框架;
[0023]22、第一加強梁;23、第二加強梁;
[0024]14、拉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6]應該指出,以下詳細說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對本申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0027]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采用黃土堆對罐體定位時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資源浪費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罐體的支撐架。如圖1和圖2所示,支撐架包括側立架10、頂架20和底架,頂架20設置在側立架10的上端;底架設置在側立架10的下端。
[0028]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支撐架代替黃土堆對罐體進行支撐、定位,因而在保證罐體定位可靠地同時,還使支撐架具有可再利用的特點,從而減少了資源浪費。
[0029]使用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架時,通過頂架、側立架和底架的裝配,即可快速使支撐架投入使用,在使用后將三者拆卸也使支撐架具有便于移動的特點。
[0030]由于支撐架具有組裝便利的特點,因而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生產節拍。
[0031]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架還包括頂板,頂板設置在頂架20的上端。
[0032]由于在頂架20的上端設置有頂板,因而增加了罐體底部與頂架20的接觸面積,減少了局部壓強,使壓力更易分散,從而提高了罐體的支撐可靠性,并使工作人員可以站立在頂板上進行施工工作,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了施工可靠性。
[0033]優選地,頂架20的面積大于底架的面積。
[0034]由于頂架20的面積大于底架的面積,因而為罐體的放置提供了更大的平臺,保證了罐體的放置可靠性。同時,還增加了安裝空間,使頂架20上預留有足夠的工作空間,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安全性。
[0035]如圖1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中,頂架20包括頂架周向框架21、第一加強梁22和第二加強梁23,第一加強梁22為多個,多個第一加強梁22沿第一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每個第一加強梁22的兩端均與頂架周向框架21的邊框連接;第二加強梁23為多個,多個第二加強梁23沿第二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每個第二加強梁23的兩端均與頂架周向框架21的邊框連接,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具有第一夾角。
[0036]由于設置有第一加強梁22,因而有效提高了頂架20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了支撐架整體的支撐強度。
[0037]同樣地,由于設置有第二加強梁23,因而進一步提高了頂架20的結構強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支撐架整體的支撐強度。
[0038]在該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夾角為90度。
[0039]當然,該第一夾角也可以是45度、60度、70度等。
[0040]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加強梁22與第二加強梁23的交接處焊接。
[0041]由于第一加強梁22與第二加強梁23的交接處焊接,因而使頂架20整體形成網格狀,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頂架20的結構強度、提高了支撐架整體的支撐強度。
[0042]優選地,底架包括底架周向框架、第三加強梁和第四加強梁,第三加強梁為多個,多個第三加強梁沿第三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每個第三加強梁的兩端均與底架周向框架的邊框連接;第四加強梁為多個,多個第四加強梁沿第四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每個第四加強梁的兩端均與底架周向框架的邊框連接,第三方向與第四方向之間具有第二夾角。
[0043]與頂架20的原理相同,由于設置有第三加強梁,因而有效提高了底架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了支撐架整體的支撐強度。
[0044]同樣地,由于設置有第四加強梁,因而進一步提高了底架的結構強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支撐架整體的支撐強度。
[0045]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夾角為90度。
[0046]當然,該第二夾角也可以是45度、60度、70度等。
[0047]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三加強梁與第四加強梁的交接處焊接。
[0048]由于第三加強梁與第四加強梁的交接處焊接,因而使底架整體形成網格狀,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底架的結構強度、提高了支撐架整體的支撐強度。
[0049]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三方向可以同向也可以不同向,二者沒有相關性。但是當第一方向與第三方向同向,且第二方向與第四方向同向時,底架和頂架20整體形成的支撐架的外觀會較為美觀和整齊。
[0050]本實用新型中的側立架10為多個,多個側立架10中的一部分側立架10沿第五方向間隔排列設置,多個側立架10中的另一部分側立架10沿第六方向間隔排列設置,第六方向與第五方向之間具有第三夾角。
[0051]由于在第五方向和第六方向上均設置有多個側立架10,因而有效保證了支撐架的支撐強度,從而保證了支撐架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0052]優選地,第三夾角為90度。
[0053]當然,該第三夾角也可以是45度、60度、70度等。
[0054]本實用新型中的相交的側立架10的交匯處彼此焊接。
[0055]需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