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分料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對細長的塑料管進行包裝、上下料或運輸時,需要人工對大批堆積的塑料管進行定量分揀,再進行下一步的工序,在人工分揀過程中存在工作效率低的問題,尤其針對較長或較大的塑料管,人工勞動強度較大,存在潛在安全問題,影響分揀工作的正常進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解決上述問題的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包括支架和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面板,所述面板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擋板;所述面板上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內安裝有可帶動塑料管向前滑動的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上表面與所述面板的上表面共面;所述面板的前端設有斜向下延伸的滑板,所述傳送帶與所述滑板的銜接處設有可轉動的旋轉導輪,所述旋轉導輪的周向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定位塑料管的定位槽;所述旋轉導輪電連接至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控制所述旋轉導輪的旋轉角度和圈數;所述面板上的塑料管經所述傳送帶運送至所述旋轉導輪的定位槽,所述旋轉導輪轉動時將塑料管導入至所述滑板,再由所述滑板落入下一工序。
[0005]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作如下改進。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傾斜放置,所述面板靠近所述旋轉導輪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便于使面板上的塑料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動至所述傳送帶上。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上方覆蓋有蓋板,所述蓋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面板兩側的擋板垂直連接,所述蓋板、面板和兩側擋板形成漏斗狀結構,該漏斗狀結構下端出口的高度大于所述塑料管的直徑,且小于兩倍所述塑料管的直徑,以防止塑料管整齊有序地通過所述旋轉導輪再由所述滑板落下。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所述傳送帶和一個所述旋轉導輪,以帶動塑料管的兩端一起向前傳送,保證塑料管平行向前移動,傳輸過程穩定可靠。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兩側的擋板的間距大于所述塑料管的長度。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旋轉導輪的周向外壁上均勻地設有5個相同的所述定位槽,可根據每次分揀情況的需要,選擇帶有相應定位槽數目的旋轉導輪。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槽與所述塑料管的接觸面為圓弧面,其半徑大于所述塑料管的半徑,以便于對塑料管進行定位,當所述旋轉導輪轉動時,其定位槽中的塑料管可自行滑下至所述滑板。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傳送帶的下端設有防護板,所述防護板連接在所述面板的下端面。
[00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傳送帶采用具有摩擦力的軟塑料材料制成,增大傳送帶與塑料管之間的摩擦力,為傳送塑料管提高較大動力。
[0015]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通過伺服電機控制所述旋轉導輪的旋轉角度和圈數,實現對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及定量分揀操作,減輕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8]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面板,2.擋板,3.傳送帶,4.定位槽,5.旋轉導輪,6.蓋板,7.滑板,8.防護板,9.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包括支架9和設置在所述支架9上的面板I,所述面板I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擋板2;所述面板I上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內安裝有可帶動塑料管向前滑動的傳送帶3,所述傳送帶3的上表面與所述面板I的上表面共面;所述面板I的前端設有斜向下延伸的滑板7,所述傳送帶3與所述滑板7的銜接處設有可轉動的旋轉導輪5,所述旋轉導輪5的周向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定位塑料管的定位槽4;所述旋轉導輪5電連接至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控制所述旋轉導輪5的旋轉角度和圈數;所述面板I上的塑料管經所述傳送帶3運送至所述旋轉導輪5的定位槽4,所述旋轉導輪5轉動時將塑料管導入至所述滑板7,再由所述滑板7落入下一工序。
[0022]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作如下改進。
[002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I傾斜放置,所述面板I靠近所述旋轉導輪5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便于使面板I上的塑料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動至所述傳送帶3上。
[002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I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
[002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I上方覆蓋有蓋板6,所述蓋板6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面板I兩側的擋板2垂直連接,所述蓋板6、面板I和兩側擋板2形成漏斗狀結構,該漏斗狀結構下端出口的高度大于所述塑料管的直徑,且小于兩倍所述塑料管的直徑,以防止塑料管整齊有序地通過所述旋轉導輪5再由所述滑板7落下。
[002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I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所述傳送帶3和一個所述旋轉導輪5,以帶動塑料管的兩端一起向前傳送,保證塑料管平行向前移動,傳輸過程穩定可靠。
[002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I兩側的擋板2的間距大于所述塑料管的長度。
[002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旋轉導輪5的周向外壁上均勻地設有5個相同的所述定位槽4,可根據每次分揀情況的需要,選擇帶有相應定位槽4數目的旋轉導輪5。
[002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槽4與所述塑料管的接觸面為圓弧面,其半徑大于所述塑料管的半徑,以便于對塑料管進行定位,當所述旋轉導輪5轉動時,其定位槽4中的塑料管可自行滑下至所述滑板7。
[003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傳送帶3的下端設有防護板8,所述防護板8連接在所述面板I的下端面。
[003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傳送帶3采用具有摩擦力的軟塑料材料制成,增大傳送帶3與塑料管之間的摩擦力,為傳送塑料管提高較大動力。
[003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9)和設置在所述支架(9)上的面板(I),所述面板(I)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擋板(2);所述面板(I)上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內安裝有可帶動塑料管向前滑動的傳送帶(3),所述傳送帶(3)的上表面與所述面板(I)的上表面共面;所述面板(I)的前端設有斜向下延伸的滑板(7),所述傳送帶(3)與所述滑板(7)的銜接處設有可轉動的旋轉導輪(5),所述旋轉導輪(5)的周向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定位塑料管的定位槽(4);所述旋轉導輪(5)電連接至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控制所述旋轉導輪(5)的旋轉角度和圈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I)傾斜放置,所述面板(I)靠近所述旋轉導輪(5)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I)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I)上方覆蓋有蓋板(6),所述蓋板(6)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面板(I)兩側的擋板(2)垂直連接,所述蓋板(6)、面板(I)和兩側擋板(2)形成漏斗狀結構,該漏斗狀結構下端出口的高度大于所述塑料管的直徑,且小于兩倍所述塑料管的直徑。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I)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所述傳送帶(3)和一個所述旋轉導輪(5)。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I)兩側的擋板(2)的間距大于所述塑料管的長度。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導輪(5)的周向外壁上均勻地設有5個相同的所述定位槽(4)。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與所述塑料管的接觸面為圓弧面,其半徑大于所述塑料管的半徑。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3)的下端設有防護板(8),所述防護板(8)連接在所述面板(I)的下端面。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3)采用具有摩擦力的軟塑料材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機構,包括支架和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面板,所述面板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擋板;所述面板上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內安裝有可帶動塑料管向前滑動的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上表面與所述面板的上表面共面;所述面板的前端設有斜向下延伸的滑板,所述傳送帶與所述滑板的銜接處設有可轉動的旋轉導輪,所述旋轉導輪的周向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定位塑料管的定位槽;所述旋轉導輪電連接至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控制所述旋轉導輪的旋轉角度和圈數。本實用新型可通過伺服電機控制所述旋轉導輪的旋轉角度和圈數,實現對細長塑料管的自動分料及定量分揀操作,減輕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IPC分類】B65G47/14
【公開號】CN205366977
【申請號】CN201620074608
【發明人】李貴強
【申請人】武漢智孚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