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包括底座腔,底座腔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底座腔上部設置有第一儲存腔,第一儲存腔上部設置有第一支撐板,第一支撐板上部設置有第二儲存腔,第二儲存腔上部設置有第二支撐板,第二支撐板上部設置有第三儲存腔,第一儲存腔和第二儲存腔內部分別設置有多個第一光伏組件和第二光伏組件,第三儲存腔內部設置有多個儲物架,儲物架內部設置有多個隔板;底座腔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除塵器和右除塵器。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太陽能光伏器件進行儲存,更好地針對太陽能光伏器件進行清潔和運輸,方便根據需要使用。
【專利說明】
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光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是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獨立運行的光伏發電系統需要有蓄電池作為儲能裝置,主要用于無電網的邊遠地區和人口分散地區,整個系統造價很高;在有公共電網的地區,光伏發電系統與電網連接并網運行,省去蓄電池,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造價,而且具有更高的發電效率和更好的環保性能。在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時需要使用大量的器件,器件種類繁多,人工搬運不僅耗時耗力,還容易使器件混亂,給安裝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更好的裝置,方便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包括底座腔,底座腔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底座腔上部設置有第一儲存腔,第一儲存腔上部設置有第一支撐板,第一支撐板上部設置有第二儲存腔,第二儲存腔上部設置有第二支撐板,第二支撐板上部設置有第三儲存腔,第一儲存腔和第二儲存腔內部分別設置有多個第一光伏組件和第二光伏組件,第三儲存腔內部設置有多個儲物架,儲物架內部設置有多個隔板;底座腔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除塵器和右除塵器,左除塵器左側和右除塵器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塵管和右進塵管,左進塵管左側和右進塵管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塵腔和右進塵腔,左進塵腔右側和右進塵腔左側分別連接有多個左吸塵管和右吸塵管;第三儲存腔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展示架,展示架側面設置有多個展示板。
[0006]進一步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左右兩端分別與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的內壁相連接。
[0007]進一步地,底座腔、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中間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電源接口、第二電源接口和第三電源接口,第一儲存腔、第二儲存腔和第三儲存腔中間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干燥燈、第二干燥燈和第三干燥燈,第一電源接口、第二電源接口和第三電源接口上設置有電源線分別與第一電源接口、第二電源接口和第三電源接口相連接。
[0008]進一步地,底座腔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移動輪。
[0009]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太陽能光伏器件進行儲存,更好地針對太陽能光伏器件進行清潔和運輸,方便根據需要使用。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1 ]圖中標記說明:1、左進塵腔;2、底座腔;3、第一電源接口; 4、第一干燥燈;5、右除塵器;6、右支撐柱;7、第一儲存腔;8、第一支撐板;9、右吸塵管;10、右進塵腔;11、第二支撐板;12、第三電源接口; 13、第三儲存腔;14、左支撐柱;15、右進塵管;16、第三干燥燈;17、儲物架;18、展示架;19、展示板;20、隔板;21、第二光伏組件;22、左吸塵管;23、第二儲存腔;24、第二干燥燈;25、第二電源接口; 26、左進塵管;27、第一光伏組件;28、左除塵器;29、移動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
[0013]如圖1所示的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包括底座腔2,底座腔2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14和右支撐柱6,底座腔2上部設置有第一儲存腔7,第一儲存腔7上部設置有第一支撐板8,第一支撐板8上部設置有第二儲存腔23,第二儲存腔23上部設置有第二支撐板11,第二支撐板11上部設置有第三儲存腔13,第一儲存腔7和第二儲存腔23內部分別設置有多個第一光伏組件27和第二光伏組件21,第三儲存腔13內部設置有多個儲物架17,儲物架17內部設置有多個隔板20;底座腔2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除塵器28和右除塵器5,左除塵器28左側和右除塵器5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塵管26和右進塵管15,左進塵管26左側和右進塵管15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塵腔I和右進塵腔10,左進塵腔I右側和右進塵腔10左側分別連接有多個左吸塵管22和右吸塵管9;第三儲存腔13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展示架18,展示架18側面設置有多個展示板19。第一支撐板8和第二支撐板11左右兩端分別與左支撐柱14和右支撐柱6的內壁相連接。底座腔2、第一支撐板8和第二支撐板11中間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電源接口 3、第二電源接口 25和第三電源接口 12,第一儲存腔7、第二儲存腔23和第三儲存腔13中間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干燥燈4、第二干燥燈24和第三干燥燈16,第一電源接口 3、第二電源接口 25和第三電源接口 12上設置有電源線分別與第一電源接口 3、第二電源接口 25和第三電源接口 12相連接。底座腔2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移動輪29。
[0014]該實用新型裝置在具體實施時,將第一光伏組件27和第二光伏組件21分別放入第一儲存腔7和第二儲存腔23中進行儲存,將太陽能光伏器件放入儲物架17中進行儲存,隔板20將儲物架17分隔成多個空間,使不同種類的太陽能光伏器件能分類存放。利用展示板19對太陽能光伏器件的相關信息進行展示,對太陽能光伏器件進行介紹,更好地了解不同種類太陽能光伏器件的作用。打開左除塵器28和右除塵器5進行除塵,將第一光伏組件27、第二光伏組件21和太陽能光伏器件表面的粉塵從左吸塵管22和右吸塵管9吸入左進塵腔I和右進塵腔10內,粉塵再從左進塵管26和右進塵管15進入左除塵器28和右除塵器5中進行收集,從而完成除塵處理,使第一光伏組件27、第二光伏組件21和太陽能光伏器件保持干凈。第一電源接口 3、第二電源接口 25和第三電源接口 12接通外部電源,第一干燥燈4、第二干燥燈24和第三干燥燈16開始發光,使第一儲存腔7、第二儲存腔23和第三儲存腔13內的溫度升高,對第一光伏組件27、第二光伏組件21和太陽能光伏器件進行干燥處理。利用移動輪29可以方便地移動裝置,將第一光伏組件27、第二光伏組件21和太陽能光伏器件輸送到指定的地點。
[0015]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腔(2),所述底座腔(2)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14)和右支撐柱(6),所述底座腔(2)上部設置有第一儲存腔(7),所述第一儲存腔(7)上部設置有第一支撐板(8),所述第一支撐板(8)上部設置有第二儲存腔(23),所述第二儲存腔(23)上部設置有第二支撐板(11),所述第二支撐板(I I)上部設置有第三儲存腔(13),所述第一儲存腔(7)和第二儲存腔(23)內部分別設置有多個第一光伏組件(27)和第二光伏組件(21),所述第三儲存腔(13)內部設置有多個儲物架(17),所述儲物架(17)內部設置有多個隔板(20);所述底座腔(2)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除塵器(28)和右除塵器(5),所述左除塵器(28)左側和右除塵器(5)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塵管(26)和右進塵管(15),所述左進塵管(26)左側和右進塵管(15)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塵腔(1)和右進塵腔(10),所述左進塵腔(I)右側和右進塵腔(10)左側分別連接有多個左吸塵管(22)和右吸塵管(9);所述第三儲存腔(13)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展示架(18),所述展示架(18)側面設置有多個展示板(1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板(8)和第二支撐板(11)左右兩端分別與左支撐柱(14)和右支撐柱(6)的內壁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腔(2)、第一支撐板(8)和第二支撐板(11)中間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電源接口(3)、第二電源接口(25)和第三電源接口(12),所述第一儲存腔(7)、第二儲存腔(23)和第三儲存腔(13)中間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干燥燈(4)、第二干燥燈(24)和第三干燥燈(16),所述第一電源接口(3)、第二電源接口(25)和第三電源接口(12)上設置有電源線分別與第一電源接口(3)、第二電源接口( 25)和第三電源接口( 12)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光伏器件清潔儲存運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腔(2)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移動輪(29)。
【文檔編號】B65D85/86GK205652555SQ201620289087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0日 公開號201620289087.3, CN 201620289087, CN 205652555 U, CN 205652555U, CN-U-205652555, CN201620289087, CN201620289087.3, CN205652555 U, CN205652555U
【發明人】竇王會, 時翔, 何曉穎, 莊立生, 陳明, 劉磊, 吳興華, 石憲, 路永華, 張大偉, 朱振興, 張陶
【申請人】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青島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