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為了提高在汽車用油壓緩沖器等中使用的活塞的密封性、耐磨損性及滑動性,而將四氟化乙烯樹脂等樹脂薄片覆蓋在活塞坯材的外周上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裝置中,有即使是較薄且柔軟的坯材的樹脂薄片也將其無損傷、可靠地覆蓋在活塞坯材上、而制造出品質良好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的、日本專利3400080(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技術。
該以往技術是在將墊圈形狀的樹脂薄片覆蓋在外周具有多個環狀槽的圓筒形的活塞坯材的外周上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中,具備配設模,上端部開口有樹脂薄片配設孔;將樹脂薄片配設在該配設模配設孔內的機構;將圓筒形活塞坯材定心配設在配設于配設模中的樹脂薄片上的機構;將圓筒形活塞坯材相對于樹脂薄片按壓直到樹脂薄片卡止在上述圓筒形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中的機構;加熱及冷卻用缸,連續地配置,具有將卡止了上述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按入的往復運動滑塊;在上述配設模的上端部開口的樹脂薄片配設孔具有比要覆蓋的墊圈形狀的樹脂薄片的外徑稍大的內徑,在該樹脂薄片配設孔的下側經由階部形成具有比活塞坯材的外徑大的內徑的凹部,該階部具有曲率半徑R的曲面,從下側凹部的中央在配設模的中心軸線延長而設有活塞坯材的內徑能夠嵌合的定心導引件。
此外,該以往技術具備噴射器,沿著插入到中心孔中的垂直保持棒可升降地保持具有上述中心孔的墊圈形狀的樹脂薄片的堆疊體,向上述堆疊體的最上部附近切線方向噴出氣體,使上述最上端的樹脂薄片從其下側的樹脂薄片分離;減壓吸引用具,吸附保持上述最上層的薄片,使其從上述堆疊體配設在配設模的樹脂薄片配設孔內。
此外,在該以往技術中,上述加熱缸具有比上述活塞坯材的外徑加上上述樹脂薄片的厚度的兩倍的尺寸小的入口端內徑D、和從該入口端經過錐部而比入口端內徑D小徑的加熱缸內徑E,上述冷卻缸具有上述加熱缸內徑以下的內徑,具備將上述活塞坯材從樹脂薄片卡止端部按入到上述加熱缸的上端入口中并以預定的壓力間距水平推進的往復運動推進器。
此外,在該以往技術中,將多個上述配設模在沿圓周方向離開的位置上設置于轉盤上,圍繞該轉盤而配置上述樹脂薄片配設裝置、活塞坯材配設裝置、樹脂薄片卡止裝置及加熱-冷卻缸裝置,具備進行控制以使上述轉盤、樹脂薄片配設裝置、活塞坯材配設裝置、樹脂薄片卡止裝置及加熱-冷卻缸裝置同步動作的裝置。
但是,在以往技術中有以下的問題。
(1)由于是將圓筒形活塞坯材配設在配設于配設模中的樹脂薄片上,所以需要設置將活塞坯材定心配設在該樹脂薄片上的機構,具體而言,需要從配設模的下側凹部的中央延長設置活塞坯材的內徑能夠嵌合的定心導引件。
在向配設模配設活塞坯材時,需要使該活塞坯材的內徑嵌合在定心導引件上的動作,活塞坯材配設裝置變得復雜。
(2)由于是將圓筒形活塞坯材配設在配設于配設模中的樹脂薄片上,所以不能同時進行向配設模配設樹脂薄片的工序、和向配設模配設活塞坯材的工序,制造時間變長。
(3)由于將相對樹脂薄片按壓活塞坯材直到樹脂薄片卡止在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中的機構(按入缸裝置)、和按入卡止了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的往復運動滑塊(按壓缸裝置)做成分體,所以需要兩個缸裝置,變得復雜。
(4)由于將相對樹脂薄片按壓活塞坯材直到樹脂薄片卡止在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中的機構(按入缸裝置)、和按入卡止了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的往復運動滑塊(壓力缸裝置)做成分體,所以由按入缸裝置進行的活塞坯材按壓工序、和由壓力缸裝置進行的活塞坯材按入工序變得不連續,制造時間變長。
(5)將樹脂薄片配設在配設模的樹脂薄片配設孔中的機構具備噴射器,向樹脂薄片的層疊體的最上端部附近切線方向噴出氣體,使上述最上端的樹脂薄片從其下側的樹脂薄片分離;減壓吸引用具,吸附保持最上層的薄片,從上述層疊體配設到配設模的樹脂薄片配設孔內。需要進行噴射器的噴出壓力的調節,難以將樹脂薄片一定正確地穩定地僅分離1片。由于使用減壓吸引用具,所以需要真空泵等的減壓發生機構。
(6)由于使冷卻缸的內徑為加熱缸的內徑以下,所以在將卡止了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經過加熱缸按入到冷卻缸中時,覆蓋在活塞坯材上的樹脂薄片有可能會卡在加熱缸和冷卻缸的邊界上而不能順利地按入,可能使在加熱缸內被加熱成形處理后的樹脂薄片受到損傷。
(7)由于在轉盤的周圍配置有樹脂薄片配設裝置、活塞坯材配設裝置、樹脂薄片卡止裝置以及加熱/冷卻缸裝置,并使這些各裝置同步動作,所以一共成為4個工序,制造時間變長,并且使制造裝置大型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中,使活塞坯材配設裝置簡單化,使向配設模的活塞坯材的配設和樹脂薄片的配設同時化,通過單一的活塞坯材按壓機構連續地進行將樹脂薄片向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卡止、并且將卡止了該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缸中的動作,來實現制造裝置的簡潔化及制造時間的縮短。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使樹脂薄片配設機構能夠穩定地僅將1片樹脂薄片配設在配設模中。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使得能夠將活塞坯材順利地從加熱缸按入到冷卻缸中。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實現制造裝置的小型化和制造時間的縮短。
本發明提供一種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其將墊圈形狀的樹脂薄片覆蓋在外周具有多個環狀槽的圓筒形活塞坯材的外周上,具有將活塞配設孔和樹脂薄片配設孔設置在同軸上的配設模;將活塞坯材配設在該配設模的活塞配設孔內的機構;將樹脂薄片配設在配設模的樹脂薄片配設孔內的機構;相對于樹脂薄片按壓活塞坯材直到樹脂薄片卡止在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中的機構;以及,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將卡止了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按入地連續地被配置;按壓上述活塞坯材的機構,具備可在配設模的中心軸上往復運動地設置、能夠嵌合到配設于該配設模的活塞配設孔中的活塞坯材的內徑中的定心導引件,相對于樹脂薄片按壓活塞坯材而使樹脂薄片卡止在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中,并且可將卡止了該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中。
圖1是表示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的示意俯視圖。
圖2是表示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的變形例的示意俯視圖。
圖3是表示活塞坯材配設機構與樹脂薄片配設機構的示意主視圖。
圖4是表示配設模的剖視圖。
圖5A~圖5C表示樹脂薄片配設機構的樹脂薄片切出用具,圖5A是俯視圖,圖5B是沿著圖5A的B-B線的剖視圖,圖5C是圖5A的側視圖。
圖6是表示活塞坯材按壓機構與加熱及冷卻用缸的前半工序的示意主視圖。
圖7是圖6的要部放大圖。
圖8是表示活塞坯材按壓機構與加熱及冷卻用缸的后半工序的示意主視圖。
圖9是圖8的要部放大圖。
圖10是加熱及冷卻用缸和活塞坯材的尺寸關系圖。
圖11是表示活塞坯材與樹脂薄片的剖視圖。
圖12是表示將樹脂薄片卡止在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中的狀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1中表示構成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的活塞坯材1和樹脂薄片2的一例。活塞坯材1呈具有中心孔1A的圓筒形,在外周上具備多個環狀槽1B。樹脂薄片2由四氟化乙烯等樹脂構成,呈具有中心孔2A的平板狀(也可以是圓錐狀)的墊圈形狀。
樹脂薄片2使其中心孔2A的內徑A比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端部1C的環狀槽1D的管徑B小或者為同徑。并且,如后述那樣,將活塞坯材1的外徑C加上樹脂薄片2的厚度t的兩倍后的尺寸設定為比用來將樹脂薄片2壓接在活塞坯材1的外周上的加熱缸61的入口端內徑D大。
將上述的活塞坯材1和樹脂薄片2配設在配設模10中。配設模10如圖4所示,將活塞配設孔11、和該活塞配設孔11的上部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設置在同軸上。活塞配設孔11具有比活塞坯材1的外徑稍大的內徑,能夠通過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配設活塞坯材1。樹脂薄片配設孔12具有比樹脂薄片2的外徑稍大的內徑,能夠通過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配設樹脂薄片2。另外,配設模10在活塞配設孔11的下部具備可從下方插入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的按壓桿51和定心導引件52的下部開口13,并且具備相對于從下部開口13插入的按壓桿51能夠向橫向離開移動的側部開口14。
配設在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中的活塞坯材1在其中心孔1A中嵌合著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的定心導引件52。并且,通過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對樹脂薄片2按壓活塞坯材1,使樹脂薄片2的內徑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端部1C的環狀槽1D中(圖12),并且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連續地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的加熱缸61及冷卻缸62中。加熱缸61將活塞坯材1的外周的樹脂薄片2加熱成形處理,使樹脂薄片2壓接在活塞坯材1的外周的環狀槽1B中。冷卻缸62將壓接在活塞坯材1的外周的環狀槽1B中的樹脂薄片2冷卻固化處理并固定,將樹脂覆膜活塞作為產品從冷卻缸61的上端排出口推出。
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100如圖1所示,將固定有配設模10的滑動臺20支撐在滑動導引件21上,通過連結在滑動臺20上的滑動缸22使配設模10與滑動臺20一起移動,將該配設模10切換設定到分別設置在沿滑動臺20的移動路徑的兩個位置上的第1工作站101和第2工作站102的每個上。滑動導引件21支撐在架臺100A上。在第1工作站101的一側配置有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在第1工作站101的另一側配置有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在第2工作站102的上下,將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與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配置在同軸上。在第2工作站102上設置有與滑動臺20上的配設模10的前端面碰撞而將配設模10定位在第2工作站102上的擋塊103。控制裝置(未圖示)使滑動臺20、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和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動作,由配設在配設模10中的活塞坯材1和樹脂薄片2制造樹脂覆膜活塞。
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100如圖2所示,也可以在滑動臺20的移動路徑上,分別在夾著第2工作站102離開等距離的兩個位置上設置第1工作站101、101,在滑動臺20上的沿著滑動臺20的移動路徑的兩個位置上、分別在各第1工作站101和第2工作站102以間隔距離分離的兩個位置上固定配設模10、10。由配設在各配設模10中的活塞坯材1和樹脂薄片2來交替地制造樹脂覆膜活塞。
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將活塞坯材1配設在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中。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如圖1~圖4所示,在第1工作站101的一側設置活塞投入滑槽31,使活塞投入滑槽31的傾斜下降端與定位于第1工作站101的配設模10的將活塞配設孔11的一側的側部切口的活塞投入口11A對置配置。活塞投入滑槽31支撐在臺架100A上。每當將配設模10定位在第1工作站101上時,就將從活塞投入滑槽31以自重滑落的活塞坯材1經過活塞投入口11A投入到活塞配設孔11中。
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將樹脂薄片2配設在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如圖1~圖5C所示,設置在第1工作站101的另一側。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將樹脂薄片2的層疊體3沿著插入于該樹脂薄片2的中心孔2A中的垂直保持棒41可下降地保持。在垂直保持棒41上插通著中空重物42,重物42將層疊體3的最上端部的樹脂薄片2朝向下方加壓。在垂直保持棒41的下端部的周圍,設置有包圍并保持最下端部側的層疊體3的保持框43。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在垂直保持棒41及保持框43的下方配置有能夠僅保持1片受保持框43保持的層疊體3的最下端部的樹脂薄片2并從該層疊體3的最下端部向外方切出的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如圖5A~圖5C所示,沿著上表面~下表面開口有能夠將樹脂薄片2切出的切出孔44A,在上表面的切出孔44A的兩側部具備能夠收容1片樹脂薄片2的外緣的相對的兩側緣部的窄幅的切出槽44B。切出槽44B的深度相當于1片樹脂薄片2的厚度,使兩個切出槽44B的對置間隔比樹脂薄片2的外徑稍大。在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上連結著切出缸45,切出缸45使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在保持框43的下方的切出開始位置、和定位在第1工作站101上的配設模10的上部的切出末端位置之間往復運動。此時,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的上表面相對于保持框43的下端面將其刮平那樣滑動移動。在定位在切出末端位置的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的上方,配置有樹脂薄片按入用具46。在樹脂薄片按入用具46上連結著按入缸47,按入缸47將樹脂薄片按入用具46從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的上方插入到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的切出孔44A中,將保持在切出槽44B中而被切出的1片樹脂薄片2從切出孔44A按入配設在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垂直保持棒41、保持框43、切出缸45、按入缸47支撐在架臺100A上。
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如圖6~圖9所示,在定位于第2工作站102上的配設模10的下方配置有按壓桿51,通過未圖示的按壓缸使該按壓桿51升降。在按壓桿51的上端部上可拆裝地安裝有定心導引件52。定心導引件52具備插入在按壓桿51的上端部中并固定的中心軸52A,將中心軸52A的上部的擴徑部作為與活塞坯材1的下端面碰撞的輪轂52B,能夠將輪轂52B的上部的定心部52C嵌合到活塞坯材1的內徑中。
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附帶地具備樹脂薄片按壓件53。樹脂薄片按壓件53是比活塞坯材1的外徑C加上樹脂薄片2的2倍后的尺寸大的內徑的圓管狀按壓部件,受支撐在架臺100A上的滑動導引件54導引,在通過未圖示的按壓缸的作用下相對于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升降,在按壓配設在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的樹脂薄片2的外緣的下降位置、和從樹脂薄片配設孔12離開的待機位置之間升降。
即,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的按壓桿51從配設模10的下方在下部開口13、活塞配設孔11、樹脂薄片配設孔12的中心軸上可往復運動地設置,在按壓桿51的上端部具備能夠嵌合到配設于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中的活塞坯材1的內徑中的定心導引件52。由此,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的按壓桿51對由定心導引件52定心的活塞坯材1相對于被配設在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并受樹脂薄片按壓件53按壓被保持外緣的樹脂薄片2進行按壓,使樹脂薄片2的內徑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端部1C的環狀槽1D中。接著,將由樹脂薄片按壓件53對樹脂薄片2的外緣的按壓保持解除,并且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的按壓桿51使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保持由定心導引件52進行的定心狀態,通過樹脂薄片按壓件53的內周,被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
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如圖6~圖9所示,具有連續配置的加熱缸61和冷卻缸62,并通過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按入。加熱缸61具備電熱加熱器等的加熱動作部61A,冷卻缸62具備水套管等的冷卻動作部62A。
在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加熱缸61具有比活塞坯材1的外徑C加上樹脂薄片2的厚度t的2倍后的尺寸小的入口端內徑D、和從該入口端經由圓倒角部連接的比入口端內徑D大徑的內徑E。
因而,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100如以下這樣動作。
(1)將配設模10定位在第1工作站101上(圖1的(1))。
(2)將活塞坯材1配設在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中(圖1的(2))。活塞坯材1在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的活塞投入滑槽31上以自重滑落,被收納在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中。
(3)將樹脂薄片2配設在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圖1的(3))。通過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的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將樹脂薄片2切出到配設模10的上方,通過樹脂薄片按入用具46按入,配設在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
(4)通過滑動缸22將配設模10定位在第2工作站102上(圖1的(4)。
(5)通過樹脂薄片按壓件53按壓配設在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的樹脂薄片2的外緣(圖6的(5))。
(6)通過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的按壓桿51將由定心導引件52定心后的活塞坯材1推起,如圖12所示,使樹脂薄片2的內徑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端部1C的環狀槽1D中(圖8的(6))。
(7)將由樹脂薄片按壓件53對樹脂薄片2的外緣的按壓解除(圖8的(7)。
(8)通過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從配設模10中推出,使其通過樹脂薄片按壓件53的內徑,將樹脂薄片2臨時捋順而使其仿形于活塞坯材1的外周,將該活塞坯材1及樹脂薄片2連續地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的加熱缸61、冷卻缸62中(圖8的(8))。
在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將活塞坯材1從配設模10推出后,配設模10被滑動缸22從第2工作站102切換設定到第1工作站101上。配設模10的側部開口14能夠橫穿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的按壓桿51而向橫向移動。
(9)通過由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將活塞坯材1及樹脂薄片2連續地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使樹脂薄片2卡合在活塞坯材1的環狀槽1B中,將其固定(圖4的(9))。
根據本實施例,可以發揮以下的作用效果。
(a)由于將樹脂薄片2配設在配設于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中的活塞坯材1的上方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所以不需要將活塞坯材1的內徑能夠嵌合的定心導引件52設置在配設模10中。活塞坯材1只要單單投入到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中就可以,能夠使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簡單化。
(b)由于將樹脂薄片2配設在配設于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中的活塞坯材1的上方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所以通過將活塞投入口11A設置在配設模10的活塞配設孔11的橫部等,能夠同時進行向配設模10配設活塞坯材1的工序、和向配設模10配設樹脂薄片2的工序,能夠縮短制造時間。
(c)由于使相對樹脂薄片2按壓活塞坯材1而使樹脂薄片2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1D中的機構(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和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的機構(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單一化,所以能夠使制造裝置簡潔化。
(d)由于使相對樹脂薄片2按壓活塞坯材1而使樹脂薄片2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1D中的機構(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和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的機構(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單一化,所以能夠通過單一的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連續地進行按壓活塞坯材1而使樹脂薄片2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1D中的工序、和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的工序,能夠縮短制造時間。
(e)由于單一的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具備能夠嵌合到活塞坯材1的內徑中的定心導引件52,所以能夠使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1D定心卡止在樹脂薄片2上,能夠接著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定心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能夠實現按壓活塞坯材1而使樹脂薄片2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1D中的工序、和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的工序的順暢、可靠。
(f)通過由樹脂薄片按壓件53按壓樹脂薄片2而使其卡合在活塞坯材1上,使該活塞坯材1及樹脂薄片2通過樹脂薄片按壓件53的內周,來將樹脂薄片2捋順,成為仿形于活塞坯材1的外周的形狀,能夠成為容易插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的形狀。
(g)由于將樹脂薄片2配設在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的機構40將能夠僅保持1片樹脂薄片2而將其從層疊體3的最下端部向外方切出的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配置在垂直保持棒41的下方,具備將受樹脂薄片切出用具44保持而被切出的樹脂薄片2按入到配設模10的樹脂薄片配設孔12中而配設的樹脂薄片按入用具46,所以能夠僅將1片樹脂薄片2穩定地配設在配設模10中。此外,不需要真空泵等特殊設備。
(h)由于使冷卻缸62的內徑比加熱缸61的內徑大,所以在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經過加熱缸61按入到冷卻缸62中時,覆蓋在活塞坯材1上的樹脂薄片2不會卡在加熱缸62與冷卻缸61的邊界上而能夠順利地被按入,在加熱缸62內加熱成形處理后的樹脂薄片2不會受到損傷。
(i)在滑動臺20上配置有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及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使活塞坯材配設機構30與樹脂薄片配設機構40同時地動作,能夠連續地進行通過活塞坯材按壓機構50按壓活塞坯材1而使樹脂薄片2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1D中的工序、和將卡止了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的工序,能夠縮短制造時間,能夠使制造裝置小型化。
以上根據附圖詳細敘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的具體的結構并不限于該實施例,如果有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的設計的變更,也包含在本發明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其將墊圈形狀的樹脂薄片覆蓋在外周具有多個環狀槽的圓筒形活塞坯材的外周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將活塞配設孔和樹脂薄片配設孔設置在同軸上的配設模;將活塞坯材配設在該配設模的活塞配設孔內的機構;將樹脂薄片配設在配設模的樹脂薄片配設孔內的機構;相對于樹脂薄片按壓活塞坯材直到樹脂薄片卡止在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中的機構;以及,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將卡止了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按入地連續地被配置;按壓上述活塞坯材的機構,具備可在配設模的中心軸上往復運動地設置、能夠嵌合到配設于該配設模的活塞配設孔中的活塞坯材的內徑中的定心導引件,相對于樹脂薄片按壓活塞坯材而使樹脂薄片卡止在活塞坯材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中,并且可將卡止了該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配設模的上部設有按壓樹脂薄片的外周的樹脂薄片按壓件,在使樹脂薄片卡止在活塞坯材上時,通過樹脂薄片按壓件按壓樹脂薄片的外周,在其卡止后釋放樹脂薄片的外周,將卡止了樹脂薄片的活塞坯材通過樹脂薄片按壓件的內周而壓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中。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墊片形狀的樹脂薄片的層疊體沿著插入到該樹脂薄片的中心孔中的垂直保持棒可下降地保持;將僅保持1片上述層疊體的最下端部的樹脂薄片而可將其從該層疊體的最下端部向外方切出的樹脂薄片切出用具配置在垂直保持棒的下方;具備通過將被樹脂薄片切出用具保持并切出的樹脂薄片按入配設到配設模的樹脂薄片配設孔中的樹脂薄片按入用具。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的加熱缸具有比活塞坯材的外徑加上樹脂薄片的厚度的2倍的尺寸小的入口端內徑D、和從該入口端經由圓倒角部而連續的比入口端內徑D小徑的加熱缸內徑E;上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的冷卻缸具有比上述加熱缸內徑E大的內徑。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配設模設置在滑動臺上;沿著該滑動臺而配置上述活塞坯材配設機構、樹脂薄片配設機構、活塞坯材按壓機構、以及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具有進行控制的裝置以使滑動臺、活塞坯材配設機構、樹脂薄片配設機構、活塞坯材按壓機構、以及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動作。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將固定有上述配設模的滑動臺支撐在滑動導引件上,通過連結在滑動臺上的滑動缸使配設模與滑動臺一起移動,能夠將該配設模分別切換設定到設置在滑動臺的移動路徑上的第1工作站和第2工作站上;在第1工作站的一側配置有活塞坯材配設機構,在第1工作站的另一側配置有樹脂薄片配設機構;在第2工作站的上下,在同軸上配置有活塞坯材按壓機構和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動臺的移動路徑上,在夾著第2工作站離開的兩個位置上分別設置有第1工作站,在滑動臺上的沿著滑動臺的移動路徑的兩個位置上、以各第1工作站和第2工作站的間隔距離分離的兩個位置上分別固定有配設模,能夠由配設在各配設模中的活塞坯材和樹脂薄片交替地制造樹脂覆膜活塞。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在緩沖器用樹脂覆膜活塞制造裝置(100)中,在配設模(10)的中心軸上可往復運動地設有相對樹脂薄片(2)按壓活塞坯材(1)直到樹脂薄片(2)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1D)中的機構(50),具備能夠嵌合到配設于該配設模(10)的活塞設置孔(11)中的活塞坯材(1)的內徑中的定心導引件(52),該裝置能夠相對于樹脂薄片(2)按壓活塞坯材(1)而使樹脂薄片(2)卡止在活塞坯材(1)的樹脂薄片卡止用環狀槽(1D)中,并且將卡止了該樹脂薄片(2)的活塞坯材(1)按入到加熱及冷卻用缸裝置(60)中。
文檔編號B29C63/00GK101074729SQ20061017008
公開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17日
發明者池山邦大, 藤田毅也 申請人:株式會社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