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抱胎修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將輪胎自動抱到工作臺上,并在工作臺上能使輪胎轉動,方便修補的自動抱胎修補機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輪胎修補機雖能自動使輪胎移動并轉動,但其聯動結構裝置
不簡便。其不足之處是抱胎臂的結構過于復雜,制造過程過于繁瑣,相同的做功所要耗的材料多、造價貴;外觀電器開關多而凌亂;存在輪胎檢查時搬運困難,修補不方便,修補時間長等缺陷。實用新型的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陷,滾動齒輪與梯形工作臺的聯動,汽缸與抱胎搖臂的配合,及主動滾筒與滾動齒輪的聯動,達到對被修補輪胎的夾緊和自動轉動的控制目的,解決輪胎的搬運和運轉,使輪胎修補機搡作平穩,檢査更徹底、簡單的自動抱胎修補機。解決該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自動抱胎修補機,由底座、電箱、工作臺轉動裝置及設在其上兩側的抱胎裝置和輪胎滾動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臺轉動裝置是由梯形工作臺、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變速器、行程開關I、行程開關II、滾動齒輪I、固定轉動軸、軸承、組合開關組成,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通過鏈條與變速器的一端形成減速連接,變速器的另 一端通過鏈條與滾動齒輪I再形
成減速連接;梯形工作臺固定在其兩側的固定轉動軸上、并限定在其兩側的軸
承上,軸承套在固定轉動軸上,左側的固定轉動軸與滾動齒輪I固接,梯形工
作臺轉動90°到水平位置后可碰觸到設在底座上的下限位的行程開關n,用于
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停止工作;搡作組合開關,使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反
轉,帶動滾動齒輪I轉動,使梯形工作臺返回到原來的水平位置,觸碰到設在底座上的控制板上的上限位的行程開關I,用于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停止工
作;抱胎裝置是由抱胎搖臂、汽缸i開關、控制汽缸n和汽缸m的開關、減壓
4閥、銷、汽缸i、汽缸n、汽缸ni、銷軸、抱胎上臂、滾動配件組成,汽缸i開關以及控制汽缸n和汽缸m的開關通過減壓管與減壓閥、汽缸i、汽缸n、汽缸m連接,左、右兩側的汽缸i的一端分別安裝在梯形工作臺的兩內側,左、右兩側的汽缸i的另一端分別安裝在抱胎搖臂的兩內側的銷上,汽缸n、汽缸m的一端分別固定在左、右抱胎搖臂的兩外側,汽缸ii、汽缸m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抱胎上臂的兩外側下端,抱胎搖臂的底端通過銷軸與梯形工作臺底部的兩外側鉸接,抱胎搖臂的上端及抱胎上臂的下端均設有銷孔,通過銷軸鉸接在一起,兩側的每一個抱胎上臂的末端分別設有一個能控制輪胎轉動和夾緊輪胎的滾動配件;每個滾動配件分別由兩個相互平行小滾柱和一個與之垂直但不相觸碰的小滾柱構成;輪胎滾動裝置是由控制主動滾簡的電機、滾動齒輪n、腳踏開關、主動滾筒、從動滾簡、倒順開關組成,控制主動滾筒的電機的右端軸通過鏈條與設在梯形工作臺面上的滾動齒輪ii鏈接,主動滾筒的兩端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梯形工作臺面上,主動滾簡的右端軸與滾動齒輪n的轉軸相固接;在梯形工作臺面上與主動滾簡平行方向且相鄰的位置上還設有一從動滾簡,從動滾筒的兩端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梯形工作臺面上;設在底座的控制板上的倒順開
關與腳踏開關通過電纜線與控制主動滾簡的電機相連接;在底座的內側壁左、右還可各焊接三塊三角支撐板,以加強底座的支撐;在每個滾動配件的兩個相互平行的小滾柱內均設有一個照明燈,照明燈通過電纜線與電箱內的變壓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是①抱胎搖臂及抱胎上臂的結構簡單,制造方便;②相同的做功所要耗的材料少、造價低;③外觀電器開關分布有致;④輪胎檢查時搬運方便;⑤能更快地檢查出輪胎傷口并清理切除,更好地完成各種刺穿修補及表面損傷修補,修補時間短,可以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 滾動配件的兩個相互平行的小滾柱內均設有一個照明燈,可清晰、方便輪胎檢查和修補。
圖l為本實用新型自動抱胎修補機未工作時的靜止狀態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梯形工作臺轉動至水平狀態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張開抱胎上臂對輪胎進行自動抱胎前的狀態立體圖。 圖4為輪胎被本實用新型自動抱胎時、尚未轉動到梯形工作臺面上的狀態 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夾緊輪胎并轉動到梯形工作臺面時的狀態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輪胎搖臂的正面、背面結構立體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梯形工作臺的工作電路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主動滾筒的工作電路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照明燈的工作電路示意圖。
如圖l、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其中l控制主動滾簡的電機、 2軸承、3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4行程開關I 、 5三角支撐板、6行程開關H、 7底座、8變速器、9滾動齒輪I、 IO固定轉動軸、ll汽缸l、 12梯形工作臺、 13抱胎搖臂、14滾動齒輪I1、 15腳踏開關、16主動滾簡、17倒順開關、18組 合開關、19汽缸I開關、20控制汽缸n和汽缸III的開關、21減壓閥、22銷、 23汽缸IU、 24銷軸、25抱胎上臂、26滾動配件、27汽缸H、 28從動滾筒、29 照明燈、30電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
如附圖l、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自動抱胎修補機,由底座7、電箱30、工作 臺轉動裝置及設在其上兩側的抱胎裝置和輪胎滾動裝置組成,工作臺轉動裝置 是由梯形工作臺12、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變速器8、行程開關I4、行程 開關H6、滾動齒輪I9、固定轉動軸IO、軸承2、組合開關18組成,控制梯形 工作臺的電機3通過鏈條與變速器8的一端形成減速連接,變速器8的另一端 通過鏈條與滾動齒輪I 9再形成減速連接;梯形工作臺12固定在其兩側的固定 轉動軸10上、并限定在其兩側的軸承2上,軸承2套在固定轉動軸IO上,左 側的固定轉動軸10與滾動齒輪I 9固接,接通電源,梯形工作臺12轉動90° 到水平位置后碰觸到設在底座7上的下限位的行程開關I16,控制梯形工作臺的 電機3停止工作;操作組合開關18,使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反轉,帶動滾 動齒輪I 9轉動,使梯形工作臺12返回到原來的水平位置,觸碰到設在底座7上的控制板上的上限位的行程開關I 4,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停止工作。
如附圖3、圖4、圖5、圖6所示,抱胎裝置是由抱胎搖臂13、汽缸I開關 19、控制汽缸II和汽缸m的開關20、減壓閥21、銷22、汽缸Ill、汽缸I127、 汽缸ffl23、銷軸24、抱胎上臂25、滾動配件26組成,汽缸I開關19以及控制 汽缸II和汽缸m的開關20通過減壓管與減壓閥21、汽缸Ill、汽缸II27、汽缸 ni23連接,左、右兩側的汽缸I11的一端分別安裝在梯形工作臺12的兩內側, 左、右兩側的汽缸I 11的另一端分別安裝在抱胎搖臂13的兩內側的銷22上, 汽缸1127、汽缸IH23的一端分別固定在左、右抱胎搖臂13的兩外側,汽缸1127、 汽缸IU23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抱胎上臂25的兩外側下端,抱胎搖臂13的底端 通過銷軸24與梯形工作臺12底部的兩外側鉸接,抱胎搖臂13的上端及抱胎上 臂25的下端均設有銷孔,通過銷軸24鉸接在一起,兩側的每一個抱胎上臂25 的末端分別設有一個能控制輪胎轉動和夾緊輪胎的滾動配件26;每個滾動配件 分別由兩個相互平行小滾柱和一個與之垂直但不相觸碰的小滾柱構成;滾動配 件26的兩個相互平行的小滾柱內均設有一個照明燈29,照明燈29通過電纜線 與電箱內的變壓器連接。
如附圖l、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輪胎滾動裝置是由控制主動 滾簡的電機l、滾動齒輪I114、腳踏開關15、主動滾簡16、從動滾簡28、倒順 開關17組成,控制主動滾簡的電機1的右端軸通過鏈條與設在梯形工作臺12 面上的滾動齒輪I114鏈接,主動滾簡16的兩端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梯形工作臺 12面上,主動滾簡16的右端軸與滾動齒輪I114的轉軸相固接;在梯形工作臺 12面上與主動滾筒16平行方向且相鄰的位置上還設有一從動滾筒28,從動滾 簡28的兩端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梯形工作臺12面上;設在底座7的控制板上的 倒順開關17與腳踏開關15通過電纜線與控制主動滾簡的電機1相連接。在底 座7的內側壁左、右可各焊接三塊三角支撐板5,以加強底座7的支撐。
本實用新型自動抱胎修補機的使用過程如下如
圖1所示,在使用本實用 新型自動抱胎修補機前,先插上電源讓各個電箱30通電,通電后照明燈29亮 起,減壓閥通過減壓管連接到空壓機上。
如圖2所示,組合開關18連接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帶動旁邊的變速器8,其輸出動力源帶動滾動齒輪I 9,滾動齒輪I9 通過左右兩邊對應位置上軸承2,以配合形式固定在固定轉動軸10上,按下組 合開關18,使得梯形工作臺12轉動至水平位置,到達下限位的行程開關H6時, 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停止工作。
如圖3所示,啟動汽缸開關I19,安裝在銷22上的汽缸I11使兩側的抱 胎搖臂13展開。
如圖4所示,左右兩邊的抱胎搖臂13和抱胎上臂25之間通過汽缸I 11、 汽缸1127、汽虹III23的配合及兩側的滾動配件26上的三個小滾柱,緊靠在主動 滾筒16及從動滾簡28受力面上,調整抱胎搖臂13和抱胎上臂25位置,夾緊 輪胎。滾動配件26上橫向的小滾柱壓住輪胎起到固定輪胎的作用,滾動配件26 上縱向的兩個小滾柱起到配合滾動及擴展輪胎內側的作用。
如圖5所示,夾緊輪胎后,按下組合開關18的上鍵,梯形工作臺12返回 到原來的位置當碰觸到上限位的行程開關I 4時,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停止 運轉。轉動連接在控制滾簡的電機1上的倒順開關17到需要主動滾筒16轉動 的方向,踩下腳踏開關15,控制滾簡的電機1開始動作,輸出的動力帶動安裝 在梯形工作臺12右端上的滾動齒輪II14使得主動滾簡16轉動,當輪胎自身的 重量壓在主動滾筒16及從動滾簡28上時,主動滾簡16就能帶動從動滾簡28 一起轉動,滾動配件26上的六個小滾柱也配合輪胎的轉動而滾動。
如圖7、圖8所示,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連接組合開關18, SB1、 SB2A 是組合開關18, SQ1、 SQ2分別是行程開關6、行程開關4。當按下SB1時,控 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正轉,當碰觸到SQ1, SQ1通電時,常閉的SQ1斷開,控 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停止轉動。當按下SB2,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反轉, 當碰觸到SQ2,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3又停止轉動。
SB4是倒順開關17, SB3是腳踏開關15。當踩下腳踏開關15,控制主動滾 簡的電機l轉動,當放開腳踏開關15,控制主動滾簡的電機l就停止轉動。這 樣的設計方案使檢查及修補輪胎時更具有靈活性和方便性。
如圖9所示,Ll、 L2、 L3、 L4是照明燈29分別安裝在兩側滾動配件26上 兩個相互平行的小滾柱里,M是變壓器安裝在電箱30里,通電后,四個照明燈29就在工作過程中始終亮者。使用變壓器是防止抱胎裝置在頻繁使用中漏電造 成危害。四盞照明燈29方便工作中更清晰、準確的檢查及修補避免檢查及修補
過程中胎粉的覆蓋造成誤判斷。
權利要求1、自動抱胎修補機,由底座、電箱、工作臺轉動裝置及設在其上兩側的抱胎裝置和輪胎滾動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臺轉動裝置是由梯形工作臺、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變速器、行程開關I、行程開關II、滾動齒輪I、固定轉動軸、軸承、組合開關組成,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通過鏈條與變速器的一端形成減速連接,變速器的另一端通過鏈條與滾動齒輪I再形成減速連接;梯形工作臺固定在其兩側的固定轉動軸上、并限定在其兩側的軸承上,軸承套在固定轉動軸上,左側的固定轉動軸與滾動齒輪I固接,梯形工作臺轉動90°到水平位置后可碰觸到設在底座上的下限位的行程開關II,用于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停止工作;操作組合開關,使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反轉,帶動滾動齒輪I轉動,使梯形工作臺返回到原來的水平位置,觸碰到設在底座上的控制板上的上限位的行程開關I,用于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停止工作;抱胎裝置是由抱胎搖臂、汽缸I開關、控制汽缸II和汽缸III的開關、減壓閥、銷、汽缸I、汽缸II、汽缸III、銷軸、抱胎上臂、滾動配件組成,汽缸I開關以及控制汽缸II和汽缸III的開關通過減壓管與減壓閥、汽缸I、汽缸II、汽缸III連接,左、右兩側的汽缸I的一端分別安裝在梯形工作臺的兩內側,左、右兩側的汽缸I的另一端分別安裝在抱胎搖臂的兩內側的銷上,汽缸II、汽缸III的一端分別固定在左、右抱胎搖臂的兩外側,汽缸II、汽缸III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抱胎上臂的兩外側下端,抱胎搖臂的底端通過銷軸與梯形工作臺底部的兩外側鉸接,抱胎搖臂的上端及抱胎上臂的下端均設有銷孔,通過銷軸鉸接在一起,兩側的每一個抱胎上臂的末端分別設有一個能控制輪胎轉動和夾緊輪胎的滾動配件;每個滾動配件分別由兩個相互平行小滾柱和一個與之垂直但不相觸碰的小滾柱構成;輪胎滾動裝置是由控制主動滾筒的電機、滾動齒輪II、腳踏開關、主動滾筒、從動滾筒、倒順開關組成,控制主動滾筒的電機的右端軸通過鏈條與設在梯形工作臺面上的滾動齒輪II鏈接,主動滾筒的兩端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梯形工作臺面上,主動滾筒的右端軸與滾動齒輪II的轉軸相固接;在梯形工作臺面上與主動滾筒平行方向且相鄰的位置上還設有一從動滾筒,從動滾筒的兩端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梯形工作臺面上;設在底座的控制板上的倒順開關與腳踏開關通過電纜線與控制主動滾筒的電機相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抱胎修補機,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內側壁左、右還可各焊接三塊三角支撐板,以加強底座的支撐。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抱胎修補機,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滾動配件的 兩個相互平行的小滾柱內均設有 一個照明燈,照明燈通過電纜線與電箱內的變 壓器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自動抱胎修補機,涉及一種將輪胎自動抱到工作臺上,并在其上能使輪胎轉動,方便修補的輪胎修補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它所要解決的是抱胎臂的結構過于復雜、輪胎移動并轉動不方便等到技術問題。其主要技術內容自動抱胎修補機,由底座、電箱、工作臺轉動裝置、抱胎裝置、輪胎滾動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臺轉動裝置是主要由梯形工作臺、控制梯形工作臺的電機、變速器、滾動齒輪I、組合開關組成;抱胎裝置主要是由抱胎搖臂、減壓閥、汽缸I、汽缸II、汽缸III、抱胎上臂、滾動配件組成;輪胎滾動裝置主要是由控制主動滾筒的電機、滾動齒輪II、腳踏開關、主動滾筒、從動滾筒組成。本實用新型可方便檢修輪胎,省時省耗。它造價低,適于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B29C73/00GK201287465SQ20082017984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2日
發明者鄭德芬 申請人:莆田市三德輪胎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