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瓶生產企業制作纖維增強塑料性能試驗用試樣的工裝,特別涉及一種方便脫模的纖維試樣纏繞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纖維增強塑料性能試驗(拉伸性能和剪切性能)用試樣主要采用單環纏繞法制作,即用單環模具在纏繞機上繞制,經固化、外表面加工、脫模制得環形試樣。常規纖維纏繞增強塑料環形試樣纏繞工裝由兩塊外模和一整塊中模平行放置,由螺栓緊固。其缺點如下:(I)在纏繞過程中,由于纖維較細,很容易在張力的作用下滑入外模與中模的縫隙中,對后續的表面加工和脫模都造成了困難,使試樣產生缺陷;(2)常規的纏繞工裝在脫模時需要用外力作用中模使環形試樣從中模上脫下來,在這個過程中試樣容易出現分層、刻痕和局部擠壓等機械損傷。因此,為了得到準確的試驗結果,研制開發一種新型的纖維纏繞增強塑料環形試樣纏繞工裝是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采用該工裝,組裝方便,且在整個繞制、固化、外表面加工、脫模過程中減少環形試樣表面產生的分層、刻痕和局部擠壓等機械損傷,保證環形試樣的有效性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包括兩個外模、中模和螺栓,螺栓將外模和中模連接在一起,外模上設有固定孔I和安裝孔I,中模上設有固定孔II和安裝孔II,所述的外模內設有凹槽I ;所述的中模由若干板活動拼接構成一個圓盤,中模嵌于兩個外模的凹槽I內。上述的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所述的中模由板1、板I1、板III和板IV活動拼接構成一個圓盤。上述的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構成中模的圓盤中部制成凹槽II。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保證試樣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由于中模嵌在兩外模中間,組裝完成后,由兩個外膜和中模的外沿自然形成一個凹面,環形試樣的寬度靠兩外模之間中模的高度確定;(2)彌補了原工裝的缺陷:中模嵌入外模中,接觸緊密,避免了纖維滑入縫隙;(3)操作方便快捷、省力:脫模時先卸去兩外模,由四部分組成的中模隨即松動,很容易拆卸并與環形試樣分離。又可以避免分層、刻痕和局部擠壓等機械損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外模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中模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一種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由兩個外模(I)、中模(2)和螺栓(3)構成。螺栓(3)將外模(I)和中模(2)連接在一起。如圖2所示,外模(I)上設有固定孔I (5)和安裝孔I (6),外模(I)上設有凹槽I(4)。如圖3和圖4所示,中模(2)上設有固定孔II (9)和安裝孔II (7),中模(2)由板I(2-1)、板II (2-2)、板III(2-3)和板IV(2-4)活動拼接構成一個圓盤。構成中模(2)的圓盤中部制成凹槽II (8)。中模(2)嵌于兩個外模(I)的凹槽I (4)內。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將模具清理干凈,把四塊拼接好的中模放入外模的凹槽中,蓋上另一外模,緊密接觸后由螺栓固定,完成組裝。將模具通過安裝孔I和安裝孔II (7)安裝到纏繞機上,纖維在浸膠后經一系列導輥后纏入工裝中兩外模和中模外沿形成的凹面內,環形試樣纏繞完畢后,按規定的固化制度進行固化;固化后的單環試樣,先松開緊固螺栓,用M6的內六角螺釘通過螺紋頂出兩外模,同時拼接的中模也會發生松動,稍加外力環形試樣就可脫下來。
權利要求1.一種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包括兩個外模(I)、中模(2)和螺栓(3),螺栓(3)將外模(I)和中模(2)連接在一起,外模(I)上設有固定孔I (5)和安裝孔I (6),中模(2)上設有固定孔II O)和安裝孔II (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模(I)內設有凹槽I (4);所述的中模(2)由若干板活動拼接構成一個圓盤,中模(2)嵌于兩個外模(I)的凹槽I (4)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模(2)由板I(2-1)、板II (2-2)、板111(2-3)和板IV(2-4)活動拼接構成一個圓盤。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其特征在于:構成中模(2)的圓盤中部制成凹槽II (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方便脫模的試樣纏繞工裝。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兩個外模、中模和螺栓,螺栓將外模和中模連接在一起,外模上設有固定孔Ⅰ和安裝孔Ⅰ,中模上設有固定孔Ⅱ和安裝孔Ⅱ,所述的外模內設有凹槽Ⅰ;所述的中模由若干板活動拼接構成一個圓盤,中模嵌于兩個外模的凹槽Ⅰ內。本實用新型組裝方便,且在整個繞制、固化、外表面加工、脫模過程中減少環形試樣表面產生的分層、刻痕和局部擠壓等機械損傷,保證環形試樣的有效性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B29C70/32GK203019690SQ20122068221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2日
發明者姜將, 宇秋紅, 付成建 申請人:沈陽歐施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