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墊及其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和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復合墊【技術領域】,涉及腳墊或門墊用的復合墊及其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和用途,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部設置有與下模的下部一一對應的凸起和凹槽,合模后的下模上的凹槽與上模上的凸起之間的厚度構成復合墊的厚度、下模上的凸起與上模上的凹槽之間的厚度大于復合墊的厚度,使得上模上的凹槽頂部形成充氣腔,成型模具成型復合墊的方法,在下模的上部模腔內依次鋪設生橡膠片及絨片,合模后啟動充氣及加熱裝置將生橡膠片及絨片硫化成復合墊,優點是:復合墊的正面上的凸起的上表面上的絨毛保持松散的原有狀態,其質感及美觀度更加明顯,產品的檔次高,生產成本低,適用于作腳墊或門墊。
【專利說明】復合墊及其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和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復合墊【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腳墊或門墊用的復合墊及其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腳墊或門墊使用的檔次也由單層改成雙層復合結構,而腳墊或門墊用的一種復合墊的硫化成型模具及其成型方法大都采用先成型出橡膠片,再將橡膠片與面料粘合為一體;或將生橡膠片與面料一體硫化成型,其不足之處在于成型出的復合墊的上部凸起部分的絨毛或原有面料會因為成型時的熱擠壓而成為平面結構,破壞了原有的表面形狀,失去了絨毛或原有面料的質感及美觀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表面的質感及美觀度好的復合墊及其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和用途。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5]復合墊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部模腔內設置有成型復合墊的底部形狀的凸起和凹槽,上模的下部模腔內設置有成型復合墊的上部形狀的凹槽和凸起,下模上的凹槽與上模上的凸起相對應,下模上的凸起與上模上的凹槽相對應,上下模合模后:下模上的凹槽與上模上的凸起之間的厚度構成復合墊的厚度、下模上的凸起與上模上的凹槽之間的厚度大于復合墊的厚度,使得上模上的凹槽頂部形成充氣腔,所有充氣腔的頂壁或側壁上設置有與進氣口連通的通氣管道,上模或/和下模上設置有硫化加熱裝置。
[0006]上述的進氣口上通過導管連接有充氣泵。
[0007]上述的硫化加熱裝置是蒸汽加熱或電加熱,加熱溫度為130— 170°C。
[0008]上述的上模和下模上的凹槽和凸起的外輪廓為多邊形、圓形、橢圓形之一或其組
八
口 ο
[0009]上述的多邊形的拐角處設置有圓角。
[0010]用上述的復合墊的成型模具成型復合墊的方法,由如下步驟完成:
[0011](I)在下模的上部模腔內先鋪設成型復合墊的生橡膠片,再在生橡膠片的上部鋪設絨片;
[0012](2)上、下模合模;
[0013](3)啟動充氣泵對上、下模合模后形成的充氣腔內增壓至需要的壓力,同時啟動上模或/和下模上的硫化加熱裝置加熱至需要的溫度對生橡膠片進行硫化成型并與絨片復合成一體式結構的復合墊;
[0014]( 4 )關閉充氣泵及硫化加熱裝置,開模,取出復合墊。
[0015]上述的需要的壓力為0.5 — 3atm,需要的溫度為130— 170°C。[0016]上述的絨片為棉布片或人造革片或地毯片或化纖材料制成的料片。
[0017]上述的復合墊的底部為橡膠層、上部為絨片層的一體式結構,橡膠層的底面由若干凹槽與凸起組成,橡膠層上的凹槽對應于絨片層上的凸起、橡膠層上的凸起對應于絨片層上的凹槽。
[0018]復合墊的用途,可用作腳墊或門墊。
[0019]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0020]1、本發明由于氣壓的作用,復合墊的正面上的凸起的上表面上仍能保持原有狀態,仍能保持其原有的質感及美觀度,特別是當復合墊的絨片使用的是帶有絨毛的絨片時,由于氣壓的作用,復合墊的正面上的凸起的上表面上的絨毛保持松散的原有狀態,其質感及美觀度更加明顯,產品的檔次高。
[0021]2、本發明的上下層壓合緊實且粘接牢靠,周邊不需要包邊,節省原材料、節約加工時間,外形美觀大方。
[0022]3、本發明的結構及生產工藝簡單,生產出的產品的檔次高,生產成本低,適用于作腳墊或門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發明的成型模具的原理剖視圖。
[0024]圖2是本發明的成型模具上成型出復合墊的原理剖視圖。
[0025]圖3是本發明的復合墊的正面朝上的立體示意圖。
[0026]圖4是本發明的復合墊的背面朝上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一圖4:
[0028]復合墊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20和下模10,所述下模10的上部模腔內設置有成型復合墊60的底部形狀的凸起13和凹槽11,上模20的下部模腔內設置有成型復合墊60的上部形狀的凹槽23和凸起21,下模10上的凹槽11與上模20上的凸起21相對應,下模10上的凸起13與上模20上的凹槽23相對應,上下模10、20合模后:下模10上的凹槽11與上模20上的凸起21之間的厚度構成復合墊60的厚度H1、下模10上的凸起13與上模20上的凹槽23之間的厚度H2大于復合墊60的厚度Hl,使得上模20上的凹槽23頂部形成充氣腔A (充氣腔A的厚度為:H3 = H2 — Hl),所有充氣腔A的頂壁或側壁上設置有與進氣口24連通的通氣管道22,上模20或/和下模10上設置有硫化加熱裝置12。
[0029]上述的進氣口 24上通過導管31連接有充氣泵30。
[0030]上述的硫化加熱裝置12是蒸汽加熱或電加熱,加熱溫度為130— 170°C。
[0031]上述的上模20和下模10上的凹槽11、21和凸起13、23的外輪廓為多邊形、圓形、橢圓形之一或其組合。
[0032]上述的多邊形的拐角處設置有圓角。
[0033]用上述的復合墊60的成型模具成型復合墊的方法,由如下步驟完成:
[0034](I)在下模10的上部模腔內先鋪設成型復合墊60的生橡膠片50,再在生橡膠片50的上部鋪設絨片40 ;[0035](2)上、下模 20、10 合模;
[0036](3)啟動充氣泵30對上、下模20、10合模后形成的充氣腔A內增壓至需要的壓力,同時啟動上模20或/和下模10上的硫化加熱裝置11加熱至需要的溫度對生橡膠片50進行硫化成型并與絨片40復合成一體式結構的復合墊60 ;
[0037](4)關閉充氣泵30及硫化加熱裝置11,開模,取出復合墊60。
[0038]上述的需要的壓力為0.5 — 3atm,需要的溫度為130— 170°C。
[0039]上述的絨片40為棉布片或人造革片或地毯片或化纖材料制成的料片。
[0040]上述的復合墊60的底部為橡膠層、上部為絨片層的一體式結構,橡膠層的底面由若干凹槽51與凸起52組成,橡膠層上的凹槽51對應于絨片層上的凸起41、橡膠層上的凸起52對應于絨片層上的凹槽42。
[0041]使用本發明的成型模具成型出的復合墊60,當復合墊60的絨片使用的是帶有絨毛的絨片時,由于氣壓的作用,復合墊60的正面上的凸起41的上表面上的絨毛保持松散的已有狀態,而復合墊60的正面上的凹槽42的上表面上的絨毛則因為成型時的擠壓而成為平面結構。
[0042]復合墊60的用途,可用作腳墊或門墊。
[0043]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復合墊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上部模腔內設置有成型復合墊的底部形狀的凸起和凹槽,上模的下部模腔內設置有成型復合墊的上部形狀的凹槽和凸起,下模上的凹槽與上模上的凸起相對應,下模上的凸起與上模上的凹槽相對應,上下模合模后:下模上的凹槽與上模上的凸起之間的厚度構成復合墊的厚度、下模上的凸起與上模上的凹槽之間的厚度大于復合墊的厚度,使得上模上的凹槽頂部形成充氣腔,所有充氣腔的頂壁或側壁上設置有與進氣口連通的通氣管道,下模的模腔四周設置為凹槽、上模的模腔四周設置為與所述凹槽相對應的凸起,上模或/和下模上設置有硫化加熱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墊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口上通過導管連接有充氣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墊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加熱裝置是蒸汽加熱或電加熱,加熱溫度為130— 170°C。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墊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上的凹槽和凸起的外輪廓為多邊形、圓形、橢圓形之一或其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墊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邊形的拐角處設置有圓角。
6.用權利要求1一5任一項所述的復合墊的成型模具成型復合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驟完成: (1)在下模的上部模腔內先鋪設成型復合墊的生橡膠片,再在生橡膠片的上部鋪設絨片; (2)上、下模合模; (3)啟動充氣泵對上、下模合模后形成的充氣腔內增壓至需要的壓力,同時啟動上模或/和下模上的硫化加熱裝置加熱至需要的溫度對生橡膠片進行硫化成型并與絨片復合成一體式結構的復合墊; (4 )關閉充氣泵及硫化加熱裝置,開模,取出復合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復合墊的成型模具成型復合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需要的壓力為0.5 — 3atm,需要的溫度為130— 170°C。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復合墊的成型模具成型復合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絨片為棉布片或人造革片或地毯片或化纖材料制成的料片。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成型出的復合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墊的底部為橡膠層、上部為絨片層的一體式結構,橡膠層的底面由若干凹槽與凸起組成,橡膠層上的凹槽對應于絨片層上的凸起、橡膠層上的凸起對應于絨片層上的凹槽。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成型出的復合墊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可用作腳墊或門墊。
【文檔編號】B29C33/00GK103448165SQ201310365043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俞小鵬 申請人:浙江三門維艾爾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