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滑塊退出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80757閱讀:29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滑塊退出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滑塊退出機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塊退出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雙色模具中的滑塊退出機構。
背景技術
由于現代技術的發展,手機外殼或工程塑件產品,單一的材料性能,已不能滿足這些產品的要求和美觀要求,雙色模具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的材料來滿足這些設計要求,雙色模具為兩種塑膠材料在同一臺注塑機上注塑,分兩次成型,并使產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此外,在生產塑膠產品時,有時會于產品上設置倒勾,為了防止在開模時倒勾不能離開模仁的情況發生,通常會在雙色模具中設置一滑塊退出機構以使產品可以順利脫模。請參閱圖1,其為現有滑塊退出機構的剖面示意圖,該滑塊退出機構包括一滑塊10,該滑塊10 —端與公模板11相接觸,另一端與母模板12相接觸,該滑塊10 —側與一束塊13相接觸,該束塊13與母模板12相連,所述滑塊10另一側與一入子15相連,該入子15一端與公模仁16相接觸,另一端與母模仁17相接觸,且該入子15 —側參與了產品30成型,此外,該滑塊10內設有一滑動槽19,該滑動槽19內設有一斜銷20,該斜銷20與上固定板14相連。
在第一射母模與公模配合完成注塑成型第一射產品301后,模具第一次開模,此時,母模保持不動,公模向遠離母模的方向運動,由于斜銷20固定于上固定板14,致使束塊13和斜銷20離開滑塊10,因滑塊10失去了束塊13和斜銷20的作用力,滑塊10向遠離第一射產品301的方向運動,并且入子15與滑塊10做同向運動;然后,公模旋轉180°與第二射母模配合注塑成型第二射產品302,模具第二次合模的過程中,由于入子15向第一射產品301的方向運動,在入子15與第一射產品301對應相接觸時很容易將第一射產品301刮傷,從而使產品30的質量下降。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滑塊退出機構,該滑塊退出機構能夠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雙色模具于第二次合模時第一射產品被刮傷的問題。

發明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滑塊退出機構,該滑塊退出機構可以解決上述由于雙色模具于第二次合模時第一射產品被刮傷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滑塊退出機構,應用于雙色模具中,該雙色模具包括第一射母模、第二射母模、兩個完全相同的公模、一束塊和至少一頂針,該滑塊退出機構包括:一入子,該入子一端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仁內;一底座,其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內,該底座與所述公模板相連接,且該底座內設有一貫穿的通孔;一滑塊,該滑塊一端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內,且滑塊置于公模板中的該端與所述底座相接觸,該滑塊一側與所述入子對應相連,另一側與所述束塊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內設有一滑動槽,該滑動槽與所述通孔相連通;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一端置于所述滑塊內,另一端與所述公模的公模板相接觸;一定位珠,其置于所述彈性元件一側,該定位珠一端與所述公模的公模板相接觸,另一端與所述滑塊對應相接觸;—第一頂板,該第一頂板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一側;一第二頂板,該第二頂板與所述第一頂板相接觸;一第三頂板,該第三頂板與所述第二頂板相連接;一剝塊,該剝塊一端與所述第一頂板相連,另一端置于所述滑動槽內,且剝塊置于滑動槽內的該端與所述滑塊對應相接觸;一拉桿,該拉桿一端對應置于所述第一頂板內,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三頂板內;以及一頂桿,該頂桿一端與所述第一頂板相接觸。較佳的,所述滑塊上設有一凹槽,所述定位珠一端對應置于該凹槽內。較佳的,所述彈性元件處于壓縮狀態。較佳的,所述彈性元件為彈簧。 較佳的,所述第一頂板一側設有一避空孔,所述拉桿置于該避空孔中,且該避空孔一端置于所述第二頂板內,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三頂板內。較佳的,所述避空孔呈T型。較佳的,所述剝塊與滑塊相接觸的該端呈一斜面。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滑塊退出機構,通過設置一滑塊、一剝塊、一彈性元件和一定位珠,在模具注塑成型第一射產品時,模具第一次開模,滑塊不退出,公模旋轉180°與第二射母模配合注塑成型第二射產品后,模具第二次開模,滑塊受到剝塊的作用力退出,該滑塊退出機構使雙色模具于第二次合模時第一射產品不被刮傷。

圖1繪示現有滑塊退出機構的剖面示意圖。圖2繪示本實用新型滑塊退出機構合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圖3繪示本實用新型滑塊退出機構之第一次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圖4繪示本實用新型滑塊退出機構之第二次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2、圖3和圖4,其中圖2為本實用新型滑塊退出機構合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滑塊退出機構之第一次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滑塊退出機構之第二次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滑塊退出機構,應用于雙色模具中,該雙色模具包括第一射母模、第二射母模、兩個完全相同的公模、一束塊100和至少一頂針101,于本實施例中,該滑塊退出機構包括:一入子102,該入子102 —端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仁103內;[0033]—底座115,該底座115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116內,且該底座115與所述公模板116相連接,該底座115內設有一貫穿的通孔117 ;一滑塊104,該滑塊104 —端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116內,且滑塊104置于公模板116中的該端與所述底座115相接觸,該滑塊104 —側與所述入子102對應相連,另一側與所述束塊100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104內設有一滑動槽105,該滑動槽105與所述通孔117相連通;—彈性兀件106,該彈性兀件106 —端置于所述滑塊104內,另一端與所述公模的公模板116相接觸,于本實施例中,該彈性元件106處于壓縮狀態,且該彈性元件106為彈黃;一定位珠107,其置于所述彈性元件106 —側,該定位珠107 —端與所述公模的公模板116相接觸,另一端與所述滑塊104對應相接觸,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滑塊104上設有一凹槽118,該定位珠107 —端對應置于該凹槽118內;一第一頂板108,該第一頂板108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116 —側,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頂板108 —側設有一避空孔114,該避空孔114呈T型,所述拉桿112置于該避空孔114中,且該避空孔114 一端置于所述第二頂板109內,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三頂板110內;一第二頂板109,該第二頂板109與所述第一頂板108相接觸;一第三頂板110,該第三頂板110與所述第二頂板109相連接;一剝塊111,該剝塊111 一端與所述第一頂板108相連,另一端置于所述滑動槽105內,且剝塊111置于滑動槽105內的該端與所述滑塊104對應相接觸,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剝塊111與滑塊104相接觸的該端呈一斜面;—拉桿112,該 拉桿112 —端對應置于所述第一頂板108內,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三頂板110內;以及—頂桿113,該頂桿113 —端與所述第一頂板108相接觸。于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3,該滑塊退出機構第一次開模的過程為:在第一射產品181注塑成型完成后,第一射母模不動,公模向遠離第一射母模的方向運動,由于第一次開模頂桿113不運動,所以第一頂板108與第二頂板109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滑塊104也保持不動,此外,因束塊100與滑塊104分開且彈性元件106處于壓縮狀態,滑塊104受到彈性元件106和定位珠107的作用力而保持不動,又入子102與滑塊104相連,入子102保持不動,然后,公模旋轉180°后與第二射母模合模,注塑成型第二射產品182。于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4,該滑塊退出機構第二次開模的過程為:在完成第二射產品182后,公模向遠離第二射母模的方向運動,滑塊104與束塊100分開,滑塊104不再受到束塊100的作用,此時,頂桿113向公模仁103的方向運動,第一頂板108因受到頂桿113的作用力與頂桿113做同向運動,因剝塊111與第一頂板108相連接,第一頂板108帶動剝塊111做同向運動,由于剝塊111與滑塊104相接觸的面為斜面,滑塊104受到剝塊111斜面的作用力向遠離產品18的方向運動,又因入子102與滑塊104相連接,滑塊104帶動入子102做同向運動,入子102與產品18分離,此外,拉桿112與第一頂板108相連接,第一頂板108帶動拉桿112做同向運動,因避空孔114呈T型,拉桿112在運動中將被第二頂板109擋住,此時,頂桿113繼續往產品18方向運動,拉桿112拉動第二頂板109和第三頂板110做同向運動,由于頂針101固定于第二頂板109上,頂針101被第二頂板109帶動將產品18往遠離公模仁103方向運動,以使產品18順利脫模,然后,模具合模,開始下一次注塑成型產品18。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滑塊退出機構,通過設置一滑塊104、一剝塊111、一彈性元件106和一定位珠107,雙色模具第一次開模時,滑塊104受到彈性元件106和定位珠107的作用力不退出,公模旋轉180°與第二射母模配合注塑成型第二射產品182,然后雙色模具第二次開模,滑塊104受到剝塊111的作用力退出,該滑塊退出機構使雙色模具于第二次合模時第一射產品 181不被刮傷。
權利要求1.一種滑塊退出機構,應用于雙色模具中,該雙色模具包括第一射母模、第二射母模、兩個完全相同的公模、一束塊和至少一頂針,其特征在于,該滑塊退出機構包括: 一入子,該入子一端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仁內; 一底座,其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內,該底座與所述公模板相連接,且該底座內設有一貫穿的通孔; 一滑塊,該滑塊一端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內,且滑塊置于公模板中的該端與所述底座相接觸,該滑塊一側與所述入子對應相連,另一側與所述束塊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內設有一滑動槽,該滑動槽與所述通孔相連通; 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一端置于所述滑塊內,另一端與所述公模的公模板相接觸; 一定位珠,其置于所述彈性元件一側,該定位珠一端與所述公模的公模板相接觸,另一端與所述滑塊對應相接觸; 一第一頂板,該第一頂板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一側; 一第二頂板,該第二頂板與所述第一頂板相接觸; 一第三頂板,該第三頂板與所述第二頂板相連接; 一剝塊,該剝塊一端與所述第一頂板相連,另一端置于所述滑動槽內,且剝塊置于滑動槽內的該端與所述滑塊對應相接觸; 一拉桿,該拉桿一端對應置于所述第一頂板內,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三頂板內;以及 一頂桿,該頂桿一端與所述第一頂板相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塊退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上設有一凹槽,所述定位珠一端對應置于該凹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塊退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處于壓縮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塊退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為彈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塊退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頂板一側設有一避空孔,所述拉桿置于該避空孔中,且該避空孔一端置于所述第二頂板內,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三頂板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滑塊退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孔呈T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塊退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剝塊與滑塊相接觸的該端呈一斜面。
專利摘要一種滑塊退出機構,該機構包括一入子、一底座、一第一頂板、一第二頂板、一第三頂板、一剝塊、一拉桿、一頂桿、一彈性元件、一定位珠以及一滑塊,該滑塊一端置于所述公模的公模板內,且滑塊置于公模板中的該端與所述底座相接觸,該滑塊一側與所述入子對應相連,另一側與所述束塊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內設有一滑動槽。本實用新型的滑塊退出機構,通過設置一滑塊、一剝塊、一彈性元件和一定位珠,在模具注塑成型第一射產品時,模具第一次開模,滑塊不退出,公模旋轉180°與第二射母模配合注塑成型第二射產品,模具第二次開模,滑塊受到剝塊的作用力退出,該滑塊退出機構使雙色模具于第二次合模時第一射產品不被刮傷。
文檔編號B29C45/33GK203092928SQ20132000053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日
發明者吳永興 申請人: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迭部县| 南川市| 泰顺县| 柳河县| 万全县| 盖州市| 清水县| 大洼县| 苍山县| 宁武县| 浏阳市| 于田县| 樟树市| 道孚县| 肃北| 遂川县| 玉林市| 城市| 黎城县| 平遥县| 敖汉旗| 公主岭市| 米易县| 于田县| 什邡市| 唐河县| 吉水县| 克什克腾旗| 开封市| 邵阳市| 遂平县| 行唐县| 博乐市| 来宾市| 罗山县| 吉木萨尔县| 江永县| 南涧| 南澳县|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