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隔離器毛坯和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行業用零部件領域,具體涉及隔離器毛坯和模具。
背景技術:
通信領域中的電器元件(例如圓形電源、電容器等等),需要和電線連接,現有技術,和電器元件連接的若干個電線容易糾纏在一塊,給連接和維修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開了隔離器毛坯和模具,解決了和電器元件連接的若干個電線容易糾纏在一塊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隔離器毛坯,該隔離器毛坯呈圓柱形結構,包括面板、設于面板第一面的側壁和用于容納電器元件的內腔,內腔由面板和側壁構成;側壁設有用于引出電線的N個切口,該切口貫穿隔離器毛坯且沿著隔離器毛坯的軸線方向延伸,從而將側壁分隔成N個弧狀隔板。進一步,所述N為3 ;所述3個切口繞隔離器毛坯的中心軸線環形陣列,所述3個弧狀隔板繞隔離器毛坯的中心軸線環形陣列。進一步,所述弧狀隔板朝所述中心軸線內凹。進一步,所述弧狀隔板上設有至少一個用于觀察所述電器元件的隔板通孔。進一步,其中一個所述弧狀隔板設有二個所述隔板通孔,另外二個弧狀隔板設有一個隔板通孔。進一步,所述面板設有至少二個用于固定的面板通孔。進一步,設于所述面板的第二面設有凸片,所述面板通孔貫穿凸片。進一步,所述面板通孔的數量為3個。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用于生產上述任意一項所述隔離器毛坯的模具,包括進膠口 ;所述弧狀隔板設有呈平面結構的隔板端面,進膠口位于和該隔板端面相對應的位置處。進一步,包括頂針,所述進膠口位于頂針位置上,此處頂針通過頂住進膠口位置處的膠位將所述隔離器毛坯頂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中隔離器毛坯采用以上結構,在內腔中放置電器元件,例如圓形電池、電容器等等,電線通過切口引出,線路清晰可見且不易纏繞,易于安裝、維修;從隔板通孔觀察電器元件的情況或微調電器元件的位置,通過面板通孔固定,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同時設有凸片,加強面板強度。2、模具把進膠口設在隔板端面的頂針位置上,在隔離器毛坯被頂出后修邊修平、更為容易修整,燒結后與進膠口對應的位置不會有凸起現象,不影響產品外觀,也不需增加工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隔離器毛坯實施例一的立體示意圖一;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一的立體示意圖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模具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錐形流道、進膠口和隔離器毛坯配合的示意圖。圖中,I'-隔離器毛坯;1-內腔;2-面板;21-第一面;22-面板通孔;23-第二面;24-凸片;3-側壁;31_切口 ;32_弧狀隔板;321_隔板端面;322_隔板側面;33_隔板通孔;4-進I父口 ;5-頂針;6_維形流道;7-模腔;8-后模組件;81-后模固定板;82-下頂針板;83-上頂針板;84_后模板;85_后模型芯;86_滑塊;9_如模組件;91_如模固定板;92_ IU模板;93_前模型芯;94_澆口套;95_斜導柱;96_定位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隔離器毛坯,該隔離器毛坯呈圓柱形結構,包括面板、設于面板第一面的側壁和用于容納電器元件的內腔,內腔由面板和側壁構成;側壁設有用于引出電線的N個切口,該切口貫穿隔離器毛坯且沿著隔 離器毛坯的軸線方向延伸,從而將側壁分隔成N個弧狀隔板。實施例一如圖1和圖2實施例一所示隔離器毛坯I',該隔離器毛坯Γ呈圓柱形結構,包括面板2、設于面板第一面21的側壁3和用于容納電器元件的內腔1,內腔I由面板2和側壁3構成。側壁3設有用于引出電線的N個切口 31,切口 31貫穿隔離器毛坯I'且沿著隔離器毛坯P的軸線方向X軸延伸,從而將側壁分隔成N個弧狀隔板32。弧狀隔板32設有隔板端面321和隔板側面322,隔板端面321呈平面結構,隔板側面322呈弧面結構。在內腔I中放置電器元件,例如圓形電池、電容等等,電線通過切口 31引出,線路清晰可見且不易纏繞,易于安裝、維修。實施例一中,N為3 ;3個切口 31繞隔離器毛坯Γ的中心軸線A-A環形陣列,從而3個弧狀隔板32繞隔離器毛坯I'的中心軸線A-A環形陣列。其中一個弧狀隔板32設有二個用于觀察電器元件的隔板通孔33,另外二個弧狀隔板32設有一個用于觀察電器元件隔板通孔33,實現從隔板通孔33觀察電器元件的情況或微調電器元件的位置。弧狀隔板32朝中心軸線A-A內凹。進一步,面板2設有至少二個用于固定的面板通孔22。設于面板2的第二面23設有凸片24,面板通孔22貫穿凸片24。實施例一中,面板通孔22的數量為3個。通過面板通孔22固定隔離器,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同時設有凸片24,加強面板強度。實施例一所述隔離器毛坯通過金屬注射成型工藝制成。[0031]實施例一隔離器毛坯的其它結構參見現有技術。實施例二如圖3和圖4實施例二所示,用于生產實施例一所示隔離器毛坯I'的模具,包括進膠口 4,進膠口 4位于和隔板端面321相對應的位置處。進膠口 4呈圓管結構。現有技術中一般把進膠口設在產品的側面,且進膠口為矩形狀,修邊時修平至產品外形輪廓,燒結后進膠口部位凸出;在后處理加工中,需增加一道磨進膠口的工序,浪費人力,且磨后外觀不一。實施例二中,相比設在隔板側面322 (該隔板側面322呈弧面結構,修整難度大),把進膠口 4設在隔板端面321上更為容易修整。進一步,實施例二包括頂針5,進膠口 4位于頂針5位置上,頂針5通過頂住進膠口4位置膠位將隔離器毛坯頂出。采 用把進膠口 4設在頂針5位置上,由頂針位置進膠,料流由潛伏式錐形流道6和進膠口 4導入到模腔7中,在隔離器毛坯I'被頂出后修邊修平、燒結后隔離器毛坯P與進膠口 4對應的位置不會有凸起現象,不影響產品外觀,也不需增加工序。進一步,實施例二包括后模組件8和與后模組件8配合的前模組件9。后模組件8包括后模固定板81、設于后模固定板81的下頂針板82、和下頂針板82配合的上頂針板83、設于后模固定板81頂部的后模板84、設于后模板84的后模型芯85和設于后模板84的滑塊86。前模組件9包括前模固定板91、設于前模固定板91的前模板92、設于前模板92的前模型芯93、貫穿前模組件9的澆口套94、斜導柱95和設于前模固定板91的定位圈96。后模型芯85和前模型芯93構成模腔7,澆口套94和進膠口 4連通。實施例二模具的其它結構參見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
權利要求1.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該隔離器毛坯呈圓柱形結構,包括面板、設于面板第一面的側壁和用于容納電器元件的內腔,內腔由面板和側壁構成;側壁設有用于引出電線的N個切口,該切口貫穿隔離器毛坯且沿著隔離器毛坯的軸線方向延伸,從而將側壁分隔成N個弧狀隔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所述N為3;所述3個切口繞隔離器毛坯的中心軸線環形陣列,所述3個弧狀隔板繞隔離器毛坯的中心軸線環形陣列。
3.如權利要求2所述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狀隔板朝所述中心軸線內凹。
4.如權利要求2所述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狀隔板上設有至少一個用于觀察所述電器元件的隔板通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所述弧狀隔板設有二個所述隔板通孔,另外二個弧狀隔板設有一個隔板通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設有至少二個用于固定的面板通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設于所述面板的第二面設有凸片,所述面板通孔貫穿凸片。
8.如權利要求6或7任意一項所述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通孔的數量為3個。
9.模具,其用于生產上述任意一項所述隔離器毛坯,其特征在于:包括進膠口;所述弧狀隔板設有呈平面結 構的隔板端面,進膠口位于和該隔板端面相對應的位置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頂針,所述進膠口位于頂針位置上,此處頂針通過頂住進膠口位置處的膠位將所述隔離器毛坯頂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隔離器毛坯和模具。隔離器毛坯,該隔離器毛坯呈圓柱形結構,包括面板、設于面板第一面的側壁和用于容納電器元件的內腔,內腔由面板和側壁構成;側壁設有用于引出電線的N個切口,該切口貫穿隔離器毛坯且沿著隔離器毛坯的軸線方向延伸,從而將側壁分隔成N個弧狀隔板。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結構,在內腔中放置電器元件,例如圓形電池、電容器等等,電線通過切口引出,線路清晰可見且不易纏繞,易于安裝、維修。
文檔編號B29C45/26GK203151912SQ2013200217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明者黃云斌, 蔣榮高 申請人:上海精科粉末冶金科技有限公司